苏宏
摘 要: 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具备预设兴趣教学的能力,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合作交流、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兴趣教学,深层活跃课堂,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兴趣教学 实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致力于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审美观的培养。长期以来,人们对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存在一定的思想认识误区:思想品德课只是一门副科,能达到B级就行,不必太重视,教师只要在课堂上讲讲道理,勾画知识要点,考试时照搬照抄就行了,由此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某一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学习,常常与老师共同探讨疑问,构筑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学习成效。相反,学生对某一学科学不进去或厌学,主要原因是他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总感到在被迫做别人要求他做的事情。可见,预设兴趣教学,深层活跃课堂,是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必须以情趣横溢、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情境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巧借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表现为学习志向和愿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推动力。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具有先导和驱动的作用。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探索,执著地追求。为此,灵活借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十分重要。
(一)诙谐幽默的导入,诱发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婉转、悠扬、动听,就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我认为在教学中如果巧用诙谐幽默的导入,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讲授“成年子女对父母应尽赡养义务”这一内容时,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到某公司应聘,主考官问:“你帮母亲洗过脚吗?”回答:“没有。”“那你帮母亲洗一次脚再来吧。”大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回家帮母亲洗脚。当他脱下母亲的袜子时,内心震颤了。为了承担家务,教育孩子,母亲的一双脚历经风雨,已经变得那样粗糙、僵硬。当这个大学生再去公司时,他平静地说:“即使你们不聘我也没关系,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大学生最终成了这家公司的一员。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懂得了对自己的父母应尽赡养义务,不光在物质上要满足父母,而且在精神上要给予必要慰藉。一则小故事,让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变为轻松愉快的话题,更可喜的是,寒假很多学生回家完成了“回家帮爸妈洗次脚”的作业,从实践中感受父母对家庭的贡献,对子女无私、伟大、永恒的爱,从而提升自己的情感世界。
(二)形象的漫画,活跃课堂,深化主题。漫画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不仅形象、生动、幽默,而且包含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在教学中如能善用,就能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情趣活跃,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问题浅显化,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我在上初三思想品德新教材(人教版)《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课时,为进一步拓展中华文化的灿烂性,我便在黑板上简单地画了一幅名为“料事如神”的漫画。漫画主题是一位算命先生戴一副墨镜,手拿一块写有“料事如神”的招牌,大步往前走时掉进了街上没有井盖的下水道。通过漫画喻义的延伸,同学们明白了:现实生活要从实际出发,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摒弃落后腐蚀的文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由此,活跃了课堂,深化了主题,让深刻的道理在同学们心中扎下了根。
(三)丰富的肢体语言,陶冶学生情操。肢体语言是一个人内心活动的对比,包括态度、表情、姿态等,反映了一个人喜、怒、哀、惧等丰富的情感,是人们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教学中适度采用肢体语言,会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我常应用亲切和蔼的语言、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对口语进行深化补充,使抽象的概念、深刻的道理溢于言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感官系统。学生能否接受新知识,提高认知能力,常常取决于教师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过去“满堂灌”式教学,被现代化教学手段取代了,媒体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把有效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把学生带入心旷神怡的境界。解放了教师无效的重复劳动,拓展、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初一《创建良好班集体》涉及团队合作时,先给同学们播放了“蚂蚁搬家”、“愚公移山”的动画,再让同学们进行折筷子的活动,深刻领会一根筷子容易折、十双筷子不易折的道理,最后让同学们在《众人划桨撑大船》的优美歌声中体悟团结的巨大力量,升华了课文主题。这样,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既培养了学习兴趣,又埋下了创新的种子,达到了教育的效果。
(五)时政渗入教学,唤起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作为文科类综合性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和时代感强的特点。要使思想政治课让学生想学、乐学,教材必须贴近生活,增强可操作性和信度,政治教师还应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掌握课堂艺术、因势利导和驾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此,平时授课常把课堂教学与时政热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哲学、伦理道德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透析热点问题。这样培养了学生关注时事、喜欢时事的良好习惯,唤起他们对学习思想品德的浓厚兴趣。
二、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对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使用,要勇于抛弃说教和陈规,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记得学习初一思想品德新教材(人教版)《日新又新我常新》一课时,我不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运用,设计了几个活动让学生自主交流,即自己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小组眼中的我;家长眼中的我,等等,并让同学们上台现场表演,从而深层活跃了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学习空间。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建立起新型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传统教师“权威式”教学使学生形成了唯师是从、唯书是真的心态,闭锁了学生的情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想象,扼杀了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民主式”教学让学生自觉地、目标明确地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从高尚动机出发,最终达到自我调节、自我安排、自我管理的目的。这样,学生便能进入自由驰骋的宽松式学习状态,成为活动的主体,主动学习,持续学习,促进全面发展。
三、鼓励学生质疑,呵护学生学习积极性
思想品德课贵在教师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发问,想自己所想,发自己所感。唯此,学生才能摆脱老框框、旧思路的束缚,提出不同凡响的新问题和新见解。教师更不能因为学生提出自己不会的问题,或敏感的问题,而抑制学生发问。这样会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窒息他们的创造力。如学习“科教兴国战略”时,针对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问题,我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为了学校未来的发展,作为学校的小主人,请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进行点评。这一问题较敏感,有许多问题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这些是学生的心声,体现了他们独到的见解。例如:学生提到有些教师的批评教育方式不妥;有些课程安排得不科学;有些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等,并附加了许多很好的建议。由此渗透了学生关心学校发展和参加学校管理的肺腑之言,让学生敢说真话是学校教学的闪光点,更是呵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
总之,教育是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的活动,要求教育者以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我们要努力预设兴趣教学,深层活跃课堂,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学生,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持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潜能,为提升思想品德课教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黄旭,主编.学习方式转变的现状和未来[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5.
[2]张志慧.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