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学具操作策略探讨

2016-09-22 17:13钱咏梅
成才之路 2016年22期
关键词:教学环境操作学具

钱咏梅

摘 要:学具操作能有效地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从学具操作准备、优化学具操作活动、建立操作常规、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几个方面研究数学教学中的学具操作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操作;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2-0091-01

学具作为辅助教材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启迪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习主体,使学生逐渐形成可持续的学习能力,教师一定要注重学具操作策略的研究。

一、学具操作准备策略

学具操作最直观的目的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接轨,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究中获得知识。

(1)选用有结构性的恰当的学具。学具是引起和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工具,是学生实践活动的对象。学生需要在学具操作的过程中,完成发现并发展自己的原有认识。因此,提供给学生的学具应该是恰当的,且与所发现的知识具有相同结构。选用的学具应注意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具备再现新知识的能力;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且能够激发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多种思考。学具简洁程度,要与学生的心理简化程度相适应。除合理调配使用配发的学具外,也可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如长方形框架、三角形框架、圆柱体表面积等。选用有结构性的恰当的学具,要注意两点:一要深钻教材,二要了解学生。

(2)复习有关知识。学生学习数学时,都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为依据,对新知识进行加工。也可以说适宜于学生动手操作的学习内容,都需要具备相关知识才能比较顺利地展开探究活动以获取知识。因此,学具操作前要复习相关知识,使学生具备以旧探新的前提。为此,一要激活有关知识,根据以旧探新的需要,再现处于教学起点位置的已有知识或者是再现相关的知识,以支持学生的学具操作活动;二是分散难点,预先铺垫,即引导学生通过一个预备问题的解决,来构建相应的认知结构,以便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究。

二、优化学具操作活动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学具操作,是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儿童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然而,学具操作不是表面的、简单的动手,而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多种心理能力投入的一种认知活动。不仅包括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等外部操作活动,而且包括动脑思考等内部的思维活动。

(1)要优化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操作问题的设计编制与探究要求的确定、提出,既要具备挑战性,又要唤起学生的操作热情和探究欲望。为此,教师应在学生原有基础的最近发展区内,设置问题提出要求,使新知与旧知固定点之间保持适度距离。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因人因组而异提出操作问题及其要求。有时可将问题分开形成若干的问题群,使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能力相匹配。

(2)要有明确的操作目的。学具操作是一种定向的心智活动,其方向决定于教学目的,其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师一要明确操作目的,要把教学内容“物化”成有结构的材料。二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和指导语,要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三要根据需要配以教具演示与必要的启发和讲解,展现操作的程序及其内在的逻辑性。四是学具操作要适时、适量、适度,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逐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五要有主体参与意识,调动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参与动手操作。六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完成操作。这种操作方式的发散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立操作常规策略

操作常规是学生进行学具操作的规范和要求,是学生正确进行操作,提高操作效率和操作水平,形成良好操作习惯的保证。因此,教师要培训学生既懂操作常规,又守操作常规。比如,按教师要求课前准备好学具;想好了再做,要专心听课,领会指导语后再动手;动手操作要集中精力,动作要敏捷迅速,边操作边记录;操作后要保留结果;讨论完才把学具推上去,下课后收拾学具;要培养学生有共用学具、爱护学具的意识以及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的能力和习惯。

四、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策略

课堂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学生学具操作成效。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就应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创设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空间。因此,教师要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也就是说,学生的动手操作必须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有不怕失败和不怕出错的心理,有充分动手操作、自由发挥和想象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空间。

五、结束语

学具操作能有效地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有助于思维的发展。注重学具操作策略的研究,在数学教学中科学地合理地使用学具,使学生在主动动手操作中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伍兰芳.浅谈学具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猜你喜欢
教学环境操作学具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