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血糖为首发表现的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1例

2016-09-20 09:59:36赖小铮黄良陟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吡格波糖硫辛酸

赖小铮, 黄良陟, 陈 婷, 邓 斌



以高血糖为首发表现的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1例

赖小铮, 黄良陟, 陈婷, 邓斌

硫辛酸; 高血糖症; 血糖/分析; 自身免疫疾病; 胰岛素; 高胰岛素血症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76岁,2014年11月10日以“双下肢无力及麻木7月”为主诉收住神经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前脑出血、1年前脑梗死,无糖尿病史。入院检查:空腹血糖4.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5.9%;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4.21 mmol/L,餐后2 h血糖9.86 mmol/L。双下肢肌电图检查:下肢近端运动神经传导功能障碍。2 d后给予α-硫辛酸、鼠神经生长因子及卡马西平治疗。1周后,患者突发口干、多饮、多尿,检查:葡萄糖31.13 mmol/L,尿糖(4+)、酮体(2+)、pH 7.2。给予动物胰岛素静脉泵入5~6 U/h等治疗,血糖仍持续增高而转内分泌科治疗;将胰岛素逐渐加量达40 U/h时,血糖缓慢下降。8 d后检查:胰岛素与C肽(试剂由西门子公司提供,化学发光法检测)见表1,IAA阳性(+),ICA(-),GADA(-)。12月1日停用α-硫辛酸,次日血糖由30.0 mmol/L降至3.8 mmol/L,且尿酮转阴性、pH 7.37,2 d内胰岛素剂量逐渐减量至停用;此后2 d血糖波动并反复出现轻度低血糖(3~15 mmol/L)。12月4日给予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40 mg静滴,血糖5.0~22.8 mmol/L;次日甲强龙20 mg静滴,血糖14.7~27.6 mmol/L,未予降糖处理。12月6日停甲强龙治疗,每日2次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0.5 mg、每日1次吡格列酮30 mg、每日3次阿卡波糖50 mg,血糖16.5~27.1 mmol/L。12月9日检查:血酮2.9 mmol/L,尿酮(2+),血糖23.6 mmol/L。停用上述口服降糖药,予静脉泵动物胰岛素5~8 U/h治疗,血糖下降至16 mmol/L、酮体转阴,后改用重组赖脯胰岛素25 R早34 U、晚20 U皮下注射,血糖控制<20 mmol/L。12月13日每日1次口服泼尼松30 mg,同时每日1次吡格列酮30 mg、每日2次二甲双胍缓释片0.5 mg、每日3次阿卡波糖50 mg治疗,血糖平稳下降,夜间易出现低血糖,胰岛素逐渐减量并于12月19日停用。2015年1月5日每日1次泼尼松减量为20 mg,同时停阿卡波糖,餐后血糖8~10 mmol/L,且仍时有夜间低血糖;于1月9日停二甲双胍药,继续服吡格列酮。此后血糖稳定,每半个月泼尼松减5 mg,最后停用,吡格列酮也停用。随访半年血糖均正常,胰岛素与C肽检查见表1,3月24日检查IAA (+)、 6月12日IAA(-)。

表1 胰岛素和C肽检测情况

胰岛素单位为mU/L,参考值3.0~25 mU/L;C肽单位为ng/mL,参考值0.81~3.85 ng/mL.

2 讨 论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nsulin autoimmune syndrome, IAS) 又称自身免疫性低血糖( autoimmunehypoglycemia, AIH),是由于血中非外源性胰岛素诱导产生高浓度免疫活性胰岛素(immunoreaetive insulin,IRI)和高效价胰岛素自身抗体(insulinautoantibodies, IAA),从而引起的严重的自发性低血糖症。本病于1970年首次报道,又名Hirata病。IAS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1],其主要临床特点是严重及反复发作的低血糖,该病的特点:(1)低、高血糖交替;(2)高胰岛素血症;(3)从未使用胰岛素,但血中存在高滴度IAA是发病的关键。IAS在遗传免疫缺陷的基础上,加上某种诱因而发病。化学结构中含有巯基的药物是导致IAS 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1-3]。巯基可与胰岛素双硫键发生相互作用,使内源性胰岛素发生变构,触发免疫反应而产生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当抗体与胰岛素结合时,胰岛素不能发挥降糖作用,即出现高血糖。高血糖进一步刺激细胞释放胰岛素,后者又与抗体结合,造成与抗体结合的胰岛素积聚,形成类似胰岛素抗体的高胰岛素血症。与抗体结合的胰岛素在某种诱因作用下突然与抗体大量解离,而出现低血糖。

本例患者用含有巯基的α-硫辛酸治疗,可能触发免疫反应而产生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诱发了IAS的发生[1-3]。因抗体与胰岛素结合时,胰岛素不能发挥降糖作用,即出现高血糖并酮症酸中毒,高血糖进一步刺激细胞释放胰岛素,后者又与抗体结合,造成与抗体结合的胰岛素积聚,多次查血清胰岛素>300 mU/L,形成类似胰岛素抗体的高胰岛素血症,此时补充一般剂量胰岛素无法控制血糖,予大剂量胰岛素(40 U/h)与抗体结合后推测多余部分发挥降糖作用血糖才有所控制。当停用α-硫辛酸后,与抗体结合的胰岛素突然与抗体大量解离,而出现血糖快速下降,高血糖并酮症酸中毒得到控制,并时有低血糖发生。考虑为免疫异常诱发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用中等剂量甲强龙治疗2 d,血糖再次上升予口服降糖药无效,且再次发生酮症,推测可能是甲强龙用量较大,其对免疫抑制尚未起作用,而胰岛素抵抗却产生,但这种抵抗仅用一般剂量胰岛素就能控制。改用小剂量泼尼松配合重组赖脯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增加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另予阿卡波糖降餐后高血糖,血糖逐渐下降至正常,先后停胰岛素、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另每半个月泼尼松减量最后停药。随访半年血糖正常,复查胰岛素和C肽正常、IAA(-)已完全康复。B型胰岛素抵抗也表现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及严重的胰岛素抵抗或同时伴有低血糖发生[4],但常伴有黑棘皮病,大部分患者合并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抗胰岛素抗体IAA(-),而抗胰岛素受体抗体阳性,与本例不符。

文献报道IAS患者多以低血糖为首发表现[1-3]多数预后良好,临床治疗中,停用诱发IAS药物,多在1~3月内自行缓解[5],对病情不易缓解病例可予小剂量泼尼松龙30~60 mg,每天1次治疗[2-3],逐渐减量效果良好,个别较重的可行血浆置换治疗。IAS的一般治疗需给予少量、多餐、低糖、高蛋白和高纤维饮食。本例患者以高血糖并酮症为首发表现,用胰岛素治疗效果不佳,停用α-硫辛酸后血糖波动大,常出现低血糖,经小剂量泼尼松配合降糖药物治疗病情逐渐好转,1月后恢复正常,预后与文献报道相同。

[1]王燕.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1例[J]. 中华社区医师, 2014,30(18):121.

[2]钱红霞,李新胜,王荣荣,等. 甲巯咪唑相关性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伴低血糖昏迷发生一例报告[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5,1(23):83.

[3]郑春梅, 杨彦,杨国庆,等. 中国全科医学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六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2012,15(10A):3313-3316.

[4]荆爱玉,王俊宏 ,张春虹,等. 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一例报告[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9,17(6):179.

[5]Nasu T,Suzuki R,Okamoto Y,etal. Late postprandial hypoglycemia due to bioactive insulin dissociation from autoantibody leading to consciousness in a patient with insulin autoimmune syndrome[J].InternMed, 2011,50(4):339-343.

(编辑:常志卫)

2016-01-09

南平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南平353000

赖小铮(1961-),女,主任医师. Email: 18960661361@163.com

R347.8; R587.3; R593.2; R977.15

B

1672-4194(2016)03-0211-02

猜你喜欢
吡格波糖硫辛酸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强电场对硫辛酸分子性质的影响
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11期)2016-01-04 03:58:50
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和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格列吡嗪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Ⅱ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肾脏中TNF-α表达的影响
阿卡波糖抑制Ⅲ型α-葡萄糖苷酶动力学研究
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37例
中国药业(2014年19期)2014-05-17 03:12:15
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在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