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理念的农村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2016-09-19 17:39李念
地理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课程资源课程改革

李念

摘要:多数农村学校教学仪器匮乏,但具有独特的乡村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如能做到就地取材,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更有利于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课程资源;农村中学;课程改革

大自然是得天独厚的大课堂,农村学生出生和成长于农村,对乡村地理环境并不陌生,熟悉乡村的一草一木和千山万水,学习自然地理知识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果能恰当地援引实际生活材料,丰富多彩的乡村自然资源就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这不仅能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成绩,更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符合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宗旨。地理教师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地理教育资源对课堂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校内资源的开发

1.动手绘制地理图像

在开发地理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教科书并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乡土文化、社区实践等资源,把其中可以为教学所用的五彩斑斓的课程资源内容纳入课程资源的开发体系中。例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绘制校园平面图、校园规划图、地区交通图(学校到自己家里)等活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2.自办地理小报和科普专刊

充分利用教室文化墙壁,如在班级“黑板报”上,可以介绍地理小知识、著名地理人物等,也可以用小品、地理谜语、地理漫画等形式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情感,同时进行重大时事报道、国内外形势分析、当前社会热点追踪等(图1)。建设学校地理文化,创设育人小氛围,可以使学生在优美雅致的教育情景中潜移默化,从而与教师的言传身教相辅相成,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举行地理制作和地理知识竞赛

地理学科是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生并发展的,对地理环境的正确认识来自于实践、验证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得以应用。实践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地理教学。如组织学生制作地理教具,进行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歌曲大赛等(图2、图3),既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激发学习兴趣,肯定学生成果。

二、校外资源的开发

1.就地取材直观认识地理事物

直观认识地理事物是地理知识学习的首要前提。对农村中学地理教学而言,最大困境是学生知识面过窄。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诸多地理事物认识较为模糊,即使对身边常见事物也是一知半解,且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师单纯在课堂上“满堂灌”,多数学生死记硬背而不求甚解,被动接受课堂知识,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如果利用身边的乡土地理事物作为素材辅助教学,问题必然迎刃而解。例如,学习必修一“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时,教材中提及流水作用对地貌景观的塑造,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所在石门镇依江的地理位置优势,考察流水作用形成的侵蚀地貌(如冲沟和河谷)和各种堆积地貌(图4、图5),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感受。

2.基于理论深度剖析生产活动

“学而不思则罔”。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实际问题非常重要。在广阔的农村,各种各样的生产活动较为常见。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是生产活动的两大类,在各版本高中地理教材中都安排有这一章节内容,同时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方向之一。地理学本身源自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并将经验体会上升到理论高度。为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把农村独特的资源与教学相结合,在当地选取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课外资源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地理学的价值,培养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例如,“生产生活与地域联系”分节详细讲述农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区位因素及相应地域的分布。对于研究农业区位因素及地域分布,首先要拟定相应的提纲和实施方案,组织学生走访当地农村,就农业结构、种植规模及区位分布作深入调研,撰写小篇幅的调研报告。

在调研走访过程中发现,由于受地形、气候条件的影响,当地是著名的花椒基地和柑橘基地。但一般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其种植规模不大且品种单一,没有形成明显的经济效益优势,农业生产收入普遍偏低,造成农民外出务工致使部分耕地遭到荒弃。石门镇正在打造生态观光农业,可让学生就如何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形成规模种植,提高农民收入,为更好地建设家乡建言献策、畅所欲言。

在工业方面,水泥加工工业和采石工业(图6、图7)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调研讨论,初步认识到原料和交通成为该工业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同时,石料的开采和水泥加工也给当地造成不可忽视的生态问题。大量的石料挖掘会破坏山岭的植被和整体结构,干燥环境下碎石粉尘飞扬殃及周边农田,水土流失隐患令人堪忧。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课堂探究的焦点。以上系列活动的开展,切实将身边熟悉的事物引为课堂研究对象,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和锻炼思维,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

3.立足生活联系实践融会贯通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乡文化和衣食住行均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性格倾向、言语风格、饮食习惯、服饰装束、旅游资源开发等。只要选材得当和变通应用,就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地理的乐趣。

学生所在的石门镇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石笋山森林公园位于石门镇西北方向永安村境内,群山从茨坝火车站向北绵延起伏,丛峦叠障,约20平方千米,森林覆盖面积达5万多亩。山上庙宇众多,老君庙、观音殿、庙阴寺、九龙寺、弥陀寺、宝峰寺、大兴寺、壁佛寺等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烟火鼎盛、教徒众多,活动频繁,集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在我校团委、学生会组织的野外登山活动中,选址就是男石笋山。在登山过程中,利用在半山腰休息之时就地设置地理课堂,围绕双峰嶂的地貌特征、成因及开发前景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在融洽氛围中达到学在即时、乐在其中的效果。家乡经济发展出路向来也是学生共同关心的议题,体现学子对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课程资源课程改革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陕南农村普通中学体育实践课实行选课制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