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推进文成茶产业提升发展

2016-09-18 01:01赵晓军刘万忠
现代农机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成县机器换人茶厂

赵晓军刘万忠

“机器换人”推进文成茶产业提升发展

赵晓军1刘万忠2

随着农业生产的结构调整,农村劳力向第二、三产业加速转移,浙江省文成县茶叶生产出现劳力十分紧张的问题。工资不断升高,用工成本节节上升,导致茶叶生产的成本也水涨船高,种茶利润空间缩小。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是目前制约茶叶生产发展的瓶颈因素,已经影响到文成县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成县通过“机器换人”着力发展茶叶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推动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 茶叶生产“机器换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文成产茶历史悠久,茶产业被文成县委县府列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到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1 400 hm2,茶叶产量370 t,产值9 500万元。规模基地得到壮大和发展,全县拥有33.3 hm2(500亩)以上的规模大户13户,6.7 hm2(100亩)以上的50户。茶叶在全县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历史名茶“刘基贡茶”,因其上市早、品质优,在全省茶叶市场颇具竞争力。2004年以来,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强农惠农政策为导向,农机农技部门密切合作,采取技术创新、政策推动、典型示范等措施,大力推进茶产业领域“机器换人”,截至2015年,已在全县32家茶叶企业建立了7条自动化连续化生产流水线,产品品质明显提高、产能显著增加、效益明显提升,确保文成名优茶连续化标准化发展。目前,全县拥有茶叶生产机械793台,其中采茶机10台,修剪机158台,加工机械625台。年加工能力355 t以上,产值9 100万元。各种茶叶加工生产机械的推广应用,为提升茶叶品质、推进茶产业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引导和促进全县的茶叶生产,取得瞩目的成效。由于名优茶加工机械研制水平不断提高,机械炒制成本低、外形好、省工省力,经济效益明显;因此茶农广泛使用机械炒茶,机械炒制逐步替代手工炒制。据统计,全县大众茶类修剪机械化水平达86%,名优茶机制率96%,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茶叶加工“机器换人”已率先实现量增质优效提的目标。

但长期以来文成县茶叶产业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茶叶加工企业基础条件差。部分茶厂厂房简陋,卫生状况比较差,加工装备不良,加工技术一般,产品质量和品质不稳定。二是名优茶机械采摘难。基于茶叶销售价格和收益考虑,出于“色、香、味、形”的要求,名优茶仍以人工采摘为主,采茶成本比较高,茶叶机采数量少,夏秋茶利用率低。三是农机农艺融合度不高。新研发的名优茶叶机制加工普及率较低,生产效率低。四是缺少茶园管理机械。传统管理茶园,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影响茶叶产量,影响茶农收入。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制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大大制约了茶叶产业的发展。

2 提升茶产业“机器换人”的主要对策和技术措施

2.1出台优惠政策,扶持茶业发展

为深化茶产业转型升级,文成县人民政府出台《文成县扶持茶叶产业化开发暂行办法》,在初制茶厂优化改造、购置茶机补贴、品牌建设、QS认证、新产品开发等十个方面给予扶持,对发展白茶等良种补助9 000元/hm2(600元/亩),初制茶厂优化改造补助100元/m2,发展良种茶园给予6 000元/hm2(400 元/亩)的粮食补贴,鼓励购买列入购机补贴目录的红茶加工机械设备,在享受购机补贴的基础上再给予补助,财政补助金额最多不超过70%。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调动了茶农的积极性,带动发展新茶园、优化改造初制茶厂,茶叶生产机械得到快速发展。

2.2落实购机补贴,促进机械推广

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茶农购机的热情,茶叶机械迅猛发展,促进了茶叶采摘、加工等机械的更新换代,全县茶叶机械配置结构趋向合理,机械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至2015年底,累计投入茶叶生产农机装备购置资金578.18万元,享受财政补贴资金276.6万元,茶叶生产机械拥有量793台套,实现了茶叶加工由以人力为主的粗放式向高效机械化的跨越,促进了茶叶生产产业化、标准化和机械化。

2.3优化改造茶厂,提高产品质量

加工是决定品质的关键工序,也是提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根据《文成县茶厂优化改造规划》,选择文成县日省、西山、岭南等重点企业,依据浙江省地方标准 《茶叶加工场所基本技术条件》DB33/T479-2004的要求,积极推进茶厂优化改造,优化改造的12家茶厂,推行清洁化生产,从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产品标准、出厂检验等方面保证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文成县日省公司茶厂和西山茶场被评为浙江省示范茶厂,建设县级示范茶厂5家。通过实施茶企“机器换人”和茶园规模经营,不断革新生产方式,茶产业经济效益保持了稳定增长,助推了产量、产值的双丰收。

2.4开展试验示范,筛选茶机型号

深入茶叶加工企业、茶叶基地、加工户,详细了解茶叶加工机械及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外地考察学习和了解情况,并根据刘基贡茶、白茶等工艺和品质要求,引进不同类型的茶机,进行对比试验,根据加工质量、能耗、生产率等机械性能对比,筛选出适合本地名优茶机剪、机采、机制的主要机型。

2.5建设示范基地,提高农机水平

建设了1个省级茶叶机械化示范基地,3个市级茶叶机械化示范基地,示范推广中耕机、采茶机、修剪机和喷滴灌等机械,以示范基地作为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引导,增加茶农的感性认识,辐射带动广大茶农应用机械化技术。

2.6加强科技培训,提高生产技能

加大对茶叶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的培训力度,突出名优茶加工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加工人员不少于100人,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聘请专家和厂家技术人员来文成授课和现场指导,对茶农和机械操作手进行培训,重点培训名优茶机制及茶机使用、维修、保养等内容,通过培训培养一批名优茶机制能手。同时邀请专家定期开展茶园秋冬管理、病虫害防治、茶树良种无性繁育和新茶园建设等知识技术培训。在做好技术培训的同时,组织开展科技人员联系效益农业大户活动,每个科技人员联系1~3个示范户,各骨干茶园的重点大户落实专人负责。同时设立技术咨询热线,协调“三包”和配件供应维修服务,协助受理农机产品质量投诉。茶叶采摘期组织主要技术力量到茶叶主产区,对新购机用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并邀请厂家派技术人员在主产区蹲点,做好售后服务,及时排除机具故障。

3 茶叶产业加快“机器换人”带动产业发展产生的效益

在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的今天,“机器换人”是大势所趋。通过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逐步带动全县茶叶生产向机械化管理方向发展,有效解决茶忙季节雇工难、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减轻了茶农劳动强度,提高了机械生产效率,茶农应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意识加强,社会效益初现,加快了茶民致富进程。

3.1实现茶产业节本增效

在茶叶生产中推广机械化作业,有利于解决劳动力紧缺问题,有效地减少茶农的劳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重点从茶叶加工机械化技术进行突破,几家主要茶厂的大型连续化流水线加工设备成为了绝对主力。只需要把茶叶原料放在机器入口,经过自动化杀青到炒制做形,再到滚筒辉干,不一会就可以从出口处收获干茶,很少需要人力参与。一台机器1 h能把90 kg原料处理成20 kg干茶。原先1个人1 h才能加工0.19 kg干茶,流水线加工效率可见一斑。据6CCB-981和 YQ6CCB-781型扁形茶炒制机示范试验测定,机械炒制相比人力手工加工,可提高生产率5倍,每公斤干茶节省成本38.25元,提高成品率9%~12%,增加效益12元,提高茶农收益50.25元。同时引导推广实施茶园中耕、施肥、植保、修剪、采摘、喷滴灌等机械化技术。茶叶机械的推广使用,促进了文成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2促进茶叶加工工艺改造提升

通过茶机与茶艺的相互渗透,名优茶机械化加工更加符合茶艺要求,试验总结出刘基贡茶、夏秋香茶、文成白茶和秋季乌龙茶机械加工技术,形成了茶机与茶艺相结合的名优茶开发技术。这套工艺在技术上有较大的创新,使文成县的名优茶外形更美观,色泽更翠绿,达到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如刘基贡茶机制工艺为:摊青、青锅、摊晾回潮、辉锅、提香辉干等。针对不同品种的特色名茶制定机械加工技术正是目前名优茶加工机械化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成熟新工艺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高了标准化水平,促进茶产品升级,丰富茶叶花色品种,提高了夏秋茶利用率,加快了文成县茶机的更新换代,也提高了名茶生产的机械化程度。

3.3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名优茶生产走机械化之路,实现效益最大化和茶产值增值,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通过“机器换人”,文成县茶叶产业得到稳步发展。现有省市农机化示范基地4个,将它们作为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引导,辐射带动广大茶农应用机械化技术;优化改造茶厂12家,引导企业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壮大企业实力;培育和巩固“刘基贡”“日省”“百丈漈”知名品牌,通过电视、博览会等平台加强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发展无性系良种,实行标准化种植,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推进茶叶机采示范,解决采茶劳动力不足和成本不断提高的问题,提高茶叶生产现代化水平,推进茶产业提升发展。

作者信息:1站长;2副站长:文成县农机管理总站,325300,浙江

猜你喜欢
文成县机器换人茶厂
圆梦微心愿 爱心助成长
浅论文成县农房集聚发展现状及创新型策略
三类空间开发评价与划分研究
云南中茶大事记
熟茶简史
福海茶厂
文成县夏季高温干旱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