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搭配的概念整合分析

2016-09-16 01:24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酿造语义框架

穆 军 芳

(1. 河北大学 外国语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2. 北京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北京 100875)



超常搭配的概念整合分析

穆 军 芳1,2

(1. 河北大学 外国语学院, 河北 保定071000;2. 北京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北京100875)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和概念整合网络分析了超常搭配,指出了超常搭配的认知理解机制。认为以往对于超常搭配的研究存在着不足之处,通过对超常搭配重新进行界定和分类,对不同类别超常搭配进行了概念整合分析。研究表明,概念整合理论开创了对超常搭配研究的新视角,能够更加全面地解析超常搭配的认知动因和意义建构机制。

超常搭配; 概念整合; 认知动因; 意义建构

超常搭配是指两个或者多个超出了语义特征和逻辑范畴常规的词语搭配出现在同一组合结构中,这种现象在英语和汉语中广泛存在,如“sweet sorrow” “酿造生活”等。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已经从不同视角对于超常搭配进行了诸多研究。Lyons[1]运用选择限制条件(selection restriction)对超常搭配进行了语义分析,进而确定搭配的可接受性,然而由于其自身的片面性无法全面地阐释这一现象。Leech[2]试图运用情景冗余规则(redundancy rule)来解释超常搭配,然而这一规则并不能从根本上阐释超常搭配的语义是怎样转移和推导的。在国内,根据CNKI的检索结果(截至2016年4月26日),较早关注超常搭配这一语言现象的是冯广艺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发表了一系列与“超常搭配”相关的论文[3-5],他的专著《超常搭配》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语言研究的空白[6]1。在此之后,国内超常搭配研究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对不同类型超常搭配现象的描述,如王萍[7],胡承佼[8];二是对超常搭配语用价值的研究,如巨芸[9],岳立静、黄永红[10];三是对超常搭配修辞效果的分析,如刘静敏[11],牛桂玲[12]。通过分析超常搭配的以往研究可以发现,超常搭配的认知解读机制仍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伴随着认识语言学的不断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Fauconnier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们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它作为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对言语意义的构建进行动态分析,优于传统语言学的静态解释[13]118。超常搭配作为一种与常规相悖的搭配有其特定的认知基础,那么概念整合理论能否为这一非常规搭配的语义推理机制和意义建构做出解释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 超常搭配的定义和分类

超常搭配是言语表达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修辞效果而故意超常越格的一种言语变异手段[6]15。 由此可见, 超常搭配, 一方面违反了语义的选择限制条件, 不合乎逻辑; 另一方面, 这种看似 “风马牛不相及”的搭配, 产生了很好的语用表达效果。

从本质上来讲,超常搭配是一种积极修辞,因此它和修辞格关系密切[3]75。从超常搭配与修辞格的互动关系来看,笔者认为超常搭配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种:

1. 矛盾式超常搭配

例1“Juliet: O serpent heart, hid with a flow’ring face!

Did ever dragon keep so fair a cave ?

Beautiful tyrant ! Fiend angelical !

Dove-feather’d raven! Wolfish-ravening lamb !

Despised substance of divinest show !

Just opposite to what thou justlyseem’st,

A danmed saint, an honourable willain !”

(RomeoandJuliet)[14]32

在上句中, 黑体词语搭配的字面意思互相矛盾,不合乎逻辑,属于矛盾式超常搭配。这是当Juliet得知Romeo在决斗中杀死他的表哥Tybalt后,讲出的一段话。由此看来,一面是亲情一面是爱情,矛盾式超常搭配细腻地反映了Juliet对Romeo既爱又恨,既敬佩又诅咒的复杂心情,耐人寻味。

2. 通感式超常搭配

将表现A感官的词语移用于描写B感官感知的事物,例如:

例2As I entered her room, I was hit by the heavy perfume and noisy colors.

在上例中,“perfume”本属于嗅觉层面的感知,这里却用表示触觉的词“heavy”来修饰,同时又把表示听觉感知的“noisy”来移用描写视觉所能感知到的“colors”,可以激发读者的丰富想象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3. 拈连式超常搭配

根据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把描述A的词语用于描写B而形成的搭配,如:

例3She lost her purse and her temper.

在句(3)中,“lost”分别与 “purse”和“temper”建立了语义联系,“lost”是“丢失”的意思,因此与 “purse”形成了常规搭配,而下文顺势与“temper”搭配则形成了拈连式超常搭配,把“丢失钱包”与“发了脾气”之间的因果关系也附带表达了出来,使得整个表达言简意赅。

4. 比拟式超常搭配

把物比作人,然后用表示人物特征的词语来描写物而形成的搭配;或者把人比作物,或者把A物比做B物,然后用表示事物特征的词语来描写人的特征而形成的搭配,或者用表示B物特征的词语来描写A物而形成的搭配。例如:

例4潘月亭:(跳了起来)我……我先宰了你再说。

陈白露:月亭,月亭,你们这像什么样子!

李石清:你杀了我吧!

(曹禺 《日出》)

在上一段话中,“宰”和“杀”是同义词,但是“宰”的语义搭配客体是家禽或者牲畜,而不是人,“杀”则不受这种语义搭配的限制。在这里,潘月亭用“宰”而不用“杀”李石清,表明他把李石清看作家禽或者牲畜,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其对李石清的仇恨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 概念整合理论

1. 概念整合理论概述

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又称作概念合成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是近年来在心理空间理论(Mental Space Theory)基础上兴起的重要认知语言学理论。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说话、做事或者思考时所建立起来的小型概念包[15]119。在此基础上,Fauconnier和Turner[16]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该理论把概念整合看作人类创造性的思维和活动中一个极其基本和普遍的模式[17]19。概念整合过程包括四个心理空间的建立,两个输入空间通过跨空间映射进行匹配,将输入空间中的共同结构投射到类属结构,其他成分有选择地投射到合成空间,并在其中形成层创结构,这样,通过投射连接起来的四个抽象空间就形成了概念整合网络。

2. 概念整合网络

Fauconnier 和 Turner认为,概念整合网络包括四种基本类型,即简单网络(simplex networks),镜像网络(mirror networks),单域网络(single-scope networks)和双域网络(double-scope networks)。

(1) 简单网络.在简单网络中,一个输入空间由一个框架组成,这个框架是知识的规约和图式的组织结构,而另一个输入空间由一些表示价值或者角色的特殊成分组成。因此,两个输入空间的跨空间映射就是框架与价值或者框架与角色之间的关联,而合成空间将框架与价值或者框架与角色以一种最简单的方式结合起来。

(2) 镜像网络.在镜像网络中,所有的心理空间都处于同一个组织框架中,这一组织框架突出相关活动、事件或者参与者的特性,两个输入空间相互映射,类属空间和合成空间相互映射。

(3) 单域网络.在单域网络中,两个输入空间分别处于不同的组织框架中,只有一个输入空间的成分可以投射而组成合成空间,单域网络的突出特点是合成空间的组织框架只是其中一个输入空间的继承者。

(4) 双域网络.在双域网络中,两个输入空间的组织框架截然不同,有各自的层创结构,因此,它们的组织框架都在合成空间起着核心作用。它们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参与者成分、角色、事件建构和因果关系上。

三、 概念整合理论对超常搭配的解释

本部分将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第一部分提到的四种超常搭配的认知动因和意义建构过程做出阐释。

1. 概念整合理论对矛盾式超常搭配的解释

例5《痛并快乐着》

(镜像网络)

(白岩松十年随笔集)

“痛”和“快乐”作为两个意义矛盾的词语违背了人们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导致了语义的不相容性,属于矛盾式超常搭配。这一搭配现象怎样进行语义推导呢?下面将运用概念整合网络对这一组合搭配进行解释。

“痛”和“快乐”虽然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形容词,但是它们具有相同的组织框架,即“痛”可以激活诸如“挫折”之类的事件框架,而“快乐”可以激活诸如“成功”之类的事件框架,二者处于“原因—结果”关系组织框架下(“结果”转喻“因果关系”)。如果以“痛”为输入空间1,“快乐”为输入空间2,二者通过跨空间映射被组合到同一合成空间里,形成了层创结构,一种全新的组合结构产生了:“痛并快乐着”,这样该概念整合网络属于镜像网络,如图1所示。

图1 《痛并快乐着》的镜像网络整合

读者可以通过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白岩松书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关联, 从而推导出这一超常搭配的语义。 在层创结构中,组合“痛并快乐着”激活人们已知的背景知识: 这本书描写的是作者从校园的青涩少年到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的历程, 人们再结合大脑中长期记忆的隐性信息, 即白岩松从1989年大学毕业到1999年这十年间, 他一直在从事新闻工作, 但他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 人们就可以做出推理, “痛”的是他十年间所承受的压力和挫折, “快乐”的是他正在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并且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取得了成功。 通过层创逻辑中的组合、完善和扩展, 这一新颖的书名《痛并快乐着》的意义便建构出来了, 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达到了特殊的表达效果。

2. 概念整合理论对通感式超常搭配的解释

例6His loud shirt hurt my eyes。 (双域网络)

如图2所示,“loud”属于听觉形容词,通常用来修饰与听觉符号相关的具体事物,而“shirt”是与视觉符号相关的事物,因此,“loud”与“shirt”搭配违反了感官搭配原则,属于通感式超常搭配。“Loud”和“shirt”形成了两个输入空间,分别代表的是听觉经验结构和视觉经验结构,通过跨空间映射两个输入空间进行匹配。输入空间1中的“听者”“听觉刺激”和“听觉感受”分别与输入空间2中的“观者”“视觉刺激”和“视觉感受”建立联系。两个输入空间的共同特征出现在类属空间,即感知者、感知刺激和感知特征。只有输入空间2的“视觉刺激”被映射到合成空间,两个输入空间的感知特征也进行了融合,便产生了“loud shirt”这一全新的组合。这时,在合成空间中会形成一个层创结构,通过完善、阐释和“空间运演”, 可以推理出“loud shirt”,即“颜色花哨的衣服”,能够形成对人们视觉上的冲击。

3. 概念整合理论对拈连式超常搭配的解释

例7“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单域网络)

(杨朔 《荔枝蜜》)

“酿造”的字面意思是“利用发酵作用制造”,它通常与“酒”“蜂蜜”等词构成常规搭配[18]998。在此句中,“酿造”和“生活”进行搭配,违背了语义选择限制,不合乎人们的逻辑思维,属于拈连式超常搭配的范畴。为什么这种搭配让人们接受呢?下面将通过概念整合网络对这一搭配的语义推理过程进行解释。

如图3所示,这是一个单域网络。一个输入空间是“蜜蜂酿蜜”的背景框架,包括参与者(蜜蜂)、酿造过程、酿造目的等;另一个输入空间是“人们建设生活”的背景框架,包括参与者(人)、建设生活、建设目的等。在这句话中,相关因素是“酿造”和“生活”,在跨空间映射的作用之下,二者被组合到同一合成空间并形成层创结构,建立了二者全新的组合结构:“酿造生活”。人们根据常识意识到:蜂蜜与美好生活,酿蜜与建设美好生活存在着两点共同之处:第一,蜂蜜与美好生活都是甜的;第二,酿蜜与建设美好生活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 因此, 人们通过在大脑中对“酿造生活”这一拈连式超常搭配完善和扩展,认识到这一搭配准确而又形象地描述出了祖国建设的任重道远,这样,人们根据层创逻辑就推理出了“酿造生活”这种表达方式的运行机制。

图2 “loud shirt”的双域网络整合

图3 “酿造生活”的单域网络整合

4. 概念整合理论对比拟式超常搭配的解释

例8This small town gave birth to quite a few famous writers, so it has profound cultural background。

(双域网络)

通常,“gave birth to”是女性所特有的功能,它的逻辑主语应是有生命的事物。在此句中,“this small town”属于无生命的事物,在句中充当“gave birth to”的逻辑主语,被赋予了人所具有的特性,属于比拟式超常搭配。

如图4所示,这是一个双域网络,“小镇”和“女性”(通过“gave birth to”一词推理而来,这是传统意义上只有女性才能胜任的行为)分别组成了两个输入空间,二者的组织框架存在着差异:输入空间1的“小镇”虽然是无生命的事物,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倾向于赋予地域以生命,如常说的“祖国母亲”等;输入空间2的“女性”具有“生产”的特性。类属空间包含了以上两个组织框架,所以类属空间的内容是小镇、生产和女性、生育。通过跨空间映射二者形成了一个新的组合:“the small town gave birth to…”,通过下半句 “so it has profound cultural background”,不难看出,上半句是“profound cultural background”的原因,这一信息就会激活人们大脑中已有的图式,使人们联想到“give birth to”还有 “produce”的意思; 因此,人们意识到此句中用了拟人手法,这样 “this small town gave birth to quite a few famous writers”可以被人们所接受,然后再根据它自身的层创逻辑在合成空间通过完善、扩展等认知运作,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小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这个例子,既突出了超常搭配的理解和意义建构与修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展现了超常搭配的形象性。

图4 “gave birth to”的双域网络整合

四、 结  语

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语言现象,超常搭配长期以来备受不同领域研究者关注。虽然修辞学家、社会学家和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于超常搭配进行了诸多研究,然而超常搭配的认识解读机制仍是一个有待于解决的课题。在超常搭配与修辞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超常搭配进行了重新界定和分类,运用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网络类型,即镜像网络、单域网络和双域网络分析了四种超常搭配,即矛盾式超常搭配、通感式超常搭配、拈连式超常搭配和比拟式超常搭配的语义推理机制和意义建构过程。研究表明,概念整合理论可以更加直观、明确地阐释超常搭配这一特殊语言现象的动态意义建构过程,可以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这一语言现象。

[1] LYONS J. 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2] LEECH G. Semantics[M]. 2nd Edition. London: Penguin, 1981.

[3] 冯广艺. 词语超常搭配的多方位考察[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1):75-80.

[4] 冯广艺. 超常搭配的语用价值[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1):66-70.

[5] 冯广艺. 定中式超常搭配中的色彩词[J]. 修辞学习, 1996(1):26-27.

[6] 冯广艺. 超常搭配[M].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3.

[7] 王萍. 惯用语超常搭配的表象与本质[J]. 外国语文, 2014(4):72-75.

[8] 胡承佼. 新闻标题中词语超常搭配现象分析[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3):368-372.

[9] 巨芸. 世界图景、常规关系和超常搭配[J]. 外语学刊, 1999(1):55-60.

[10] 岳立静,黄永红. 当代文学作品中的超常语言形式及其语用价值[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4 (3):65-71.

[11] 刘静敏. 与拈连格有关的词语超常搭配[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8(3):134-143.

[12] 牛桂玲. 《墓园挽歌》中移就修辞的认知解读[J]. 河南社会科学, 2013(7):95-97.

[13] 郭倩,杨真洪. 辞格幽默生成机制及应用的认知研究[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118-121.

[14] SHAKESPEARE W. Romeo and Juliet[M]. London: The Nassau Press, 1895.

[15] FAUCONNIER G, TURNER M.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 Cognitive Science, 1998,22(2):119.

[16] FAUCONNIER G, TURNER M. 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2.

[17] 穆军芳. 元语否定意义建构的概念整合分析[D]. 保定:河北大学, 2007:19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大词典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998.

【责任编辑李美丽】

Conceptual Integration Analysis of Anomalous Collocation

MuJunfang1,2

(1.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China; 2.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The anomalous collocation by employing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CIT) and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 (CIN) are analyzed to propose the cognitive understanding mechanism of anomalous collocation. Since there are shortcomings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on anomalous collocation, it redefines and reclassifies anomalous collocation. Then it interprets the conceptual integration analysis to different kinds of anomalous collocation. The research result shows that CIT creat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anomalous collocation research, and it can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cognitive reasons and meaning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anomalous collocation.

anomalous collocation;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 cognitive reasons; meaning construction

2016-04-26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SQ151184)。

穆军芳(1983-),女,河北邢台人,河北大学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2095-5464(2016)04-0482-06

H 146

A

猜你喜欢
酿造语义框架
玫瑰花红曲酒酿造工艺的初步探索
框架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语言与语义
黄昏十月末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2014年《中国酿造》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