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星华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人工听骨植入对传导性耳聋患者听力学改善的效果评价
贺星华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探讨人工听骨植入对传导性耳聋患者听力学改善的效果评价。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传导性耳聋患者54例(80耳),给予人工听骨植入。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纯音听阈,安静、噪声下语句识别率,耳鸣程度以及听力恢复情况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气导听阈与治疗前相比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骨导听力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在安静以及噪声状态下单音节识别率与治疗前相比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患者的ABG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31%。结论:人工听骨植入能够改善传导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气导听阈,提高患者单音节识别率,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人工听骨植入; 传导性耳聋; 纯音听阈
本研究通过观察传导性耳聋患者听力学的改善效果,探讨人工听骨植入对传导性耳聋患者的治疗作用。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耳鼻喉科门诊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4例传导性耳聋患者(80耳),其中男性30例(47耳),女性24例(33耳),患者平均年龄(43.26±1.38)岁,平均病程(16.64±3.72)年,患者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7例(42耳),胆脂瘤型中耳炎12例(21耳),耳硬化症8例(14耳),先天性中耳畸形3例(3耳)。所有患者均符合传导性耳聋的诊断标准,并经纯音测听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所有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传导性耳聋的诊断标准,年龄18~45岁,性别不限,患者病程为1~25年,所有患者均为单侧或双侧耳发病,患者患有先天性或后天性传导性耳聋,患者无耳蜗以及内耳疾病,镫骨上结构完好,所有患者均行传导性耳聋手术,患者无中耳部肿瘤,所有患者均无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重要器官的疾病,患者无恶性肿瘤以及血液系统疾病,,所有患者均同意进行实验措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排除不符合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排除有内耳损伤以及咽鼓管损伤的患者,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排除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排除有身体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排除对实验所用材料过敏的患者,排除精神病患者,排除不愿接受试验措施或进行传导性耳聋手术失败的患者。
1.4 方 法
1.4.1 手术方法:术前对所有患者的传导性耳聋状况、听骨链的情况以及听小骨的缺损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因而采用不同听骨链重建方式进行,所有患者均行全身麻醉,行人工听骨安装术。我们采用部分听骨链重建赝复物(parti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PORP)两端分别套在镫骨头和抵于锤骨柄内侧,术中保留鼓膜张肌腱。采用TORP分别放在镫骨足板和抵于锤骨柄内侧。修补时注意在鼓膜与听小骨假体之间放一软骨片,防止假体脱出。此外,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完壁式或开放式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进行修补。人工听骨植入后常规抗感染治疗7d,并对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观察。
1.4.2 患者纯音听阈水平检测:所有患者在测听室内,检测期间没有无关的人或事件的干扰,室内温度适宜,尽可能18℃~22℃,相对湿度40%~60%。在治疗前后,被测试者应根据测试者的行为,采用“升5降10”的方法,测试125Hz到8000Hz中7个频率点的气、骨导纯音听阈。保证测试者能看清被测试者的行为。检测后对患者的言语频率气骨导差(air-bonegap,ABG)进行计算
1.4.3 患者安静、噪声下语句识别率检测:测试应用计算机辅助汉语普通话测听系统,对患者的治疗前后安静、噪声下语句识别率进行检测。患者处于声场内,2个扬声器呈45度入射。并保证受试者最后听到的声音大小满足给定的值。进行单音节词测听。安静状态下为噪声为19dBA的声场,噪声状态下为4人同时谈话而混叠产生的嗜杂语噪声,以整个音节为单位计分,完成测试后,计算得分情况。
1.4.4 患者治疗后听力恢复情况评估:将所有患者治疗后言语频率气骨导差(air-bonegap,ABG)与治疗前进行比较,较治疗前闭合>15dB的患者为听力明显增进,5dB~14dB为听力增进,在0~4dB的患者为无变化,患者气骨导差无改善为恶化。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增进例数+增进例数)/患者总例数]进行统计。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前后患者纯音听阈水平比较:治疗后,患者的气导听力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骨导听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纯音听阈水平比较(dB,?±s)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纯音听阈水平比较(dB,?±s)
时间 气导听力 骨导听力治疗前 59.28±12.39 23.18±9.11治疗后 31.19±8.26 26.18±8.82 t 3.256 2.561 P 0.001 0.081
2.2 患者治疗前后气骨导差(ABG)水平比较:患者治疗后患者的ABG水平为(9.18±2.37),与治疗前水平(24.37±9.57)相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ABG水平比较(dB,±s)
表2 患者治疗前后ABG水平比较(dB,±s)
时间 ABG水平 T P治疗前 24.37±9.57 2.917 0.003治疗后 9.18±2.37
2.3 治疗前后患者安静、噪声下语句识别率比较:治疗后,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单音节识别率和噪声状态下单音节识别率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3。
表3 患者治疗前后安静、噪声下语句识别率比较(%,±s)
表3 患者治疗前后安静、噪声下语句识别率比较(%,±s)
时间 安静下语句识别率 噪声下语句识别率治疗前 61.38±22.81 41.29±13.52治疗后 90.73±33.15 85.26±27.51 t 3.008 3.262 P 0.002 0.001
2.4 患者听力恢复情况评估
外耳和中耳属于人体的传音结构,当这一部分发生病变时,声波传入内耳时就会受到阻碍,发生听力的减退,而检查时耳蜗和耳蜗以上的功能并没有损伤,而造成耳聋[1]。耳聋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的最常见疾病。据统计,近年来耳聋已经成为一个发病率致残率都较高的疾病,是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主要来源之一[2]。其中传导性耳聋的气导听力损失一般不超过60dB,因此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对传导性耳聋患者的影响较小。传导性耳聋的发病易受到胚胎期的药物以及各种物理环境等影响,因此病因以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上的传导性耳聋常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传导性耳聋常见的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或外耳及中耳发育不全等导致的听力的传导通路受阻,后天性传导性耳聋多由于外耳和中耳的疾病,如耳廓损伤、鼓膜增厚、穿孔、息肉、听骨链受损伤等[3]。临床上对于传导性耳聋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多采用抗菌消炎防止并发症等治疗方法,但目前对于传导性耳聋的治疗药物的研究成果较少,临床上用药物并不能很好的达到治疗传导性耳聋的目的。因此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根据听小骨的缺损、硬化、粘连等具体情况,术中应用人工听骨修复缺损的听骨链、提高听力、减少听力残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人工听骨属于一种人工关节,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得到医学界的普遍研究,但由于人体自身的排斥反应,在对人工听骨材料的选择上,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4]。目前,临床常用的人工听骨材质有羟基磷灰石以及金属钛等,根据大量的临床试验,患者的排斥反应较低,且应用后较好的疗效。并且由于患者的传导性耳聋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上的不同,因此在人工听骨植入术的术式上,临床也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例如运用钻孔的方法对于只有镫骨足板而没有镫骨足弓的患者进行手术,并设计了L形的钛质听骨赝复物,还有报道称放置薄的软骨片对于听骨的脱出率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本研究观察了传导性耳聋患者经人工听骨植入后听力学各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经安装人工听骨后,患者的气导听力水平以及对于语句的听力识别率与未安装人工听骨之前的水平相比较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安装人工听骨对于患者听力的改善具有显著的作用。
本实验选用的人工听骨材质为金属钛,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人体无毒,结构相对稳定患者术后的排斥率较低,但临床上仍然有因为可塑性引起中耳炎复发的情况,导致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病例发生。我们的研究表明,患者治疗后听力的总改善率为92.31%,其中仍有一名患者因为中耳炎的复发导致治疗的效果不理想。但总体来看,人工听骨在临床治疗传导性耳聋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
[1] 徐明,范晓萍.中西医结合治疗耳聋耳鸣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5,33(1):28.
[2] Liu C,TsaiM T,Huang H L,etal.Relation between insertion torque and bone-implant contact percentage:an artificial bone study[J].Clinical Oral Investigations,2012,16 (6):1679~1684.
[3] 周晓娓,虞幼军,赵远新,等.传导性或混合性耳聋患者佩戴骨锚式助听器软带的预期效果[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5,29(2):28~30.
[4] 许飞,王慧君,马端.表观遗传学-耳聋研究的新视野[J]. HEREDITAS(Beijing),2012,34(3):253~259.
Evaluation on the Audiological Im provement by Artificial Bone Im plantation in Patients w ith Conductive Deafness
HE Xinghua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gzhou,Henan Zhengzhou 45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valuation on the audiological improvement by artificial bone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with conductive deafness.M ethods:54 cases(80 ears)of patients with conductive deafnes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treated by artificial bone implantation.The pure tone audiometry,sentence recognition rate of quiet,noise,tinnitus and hearing recovery were tested and compared after treatment.Results:The air conduction threshold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treatment,there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bone conduction hearing before treatment(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the quiet and noisy status under the single syllable recognition rate were higher(P<0.05),the ABG level were higher(P<0. 05);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was 92.31%.Conclusion:Implantation of artificial auditory ossi-cles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significantly in patients with conductive hearing loss,reduce the gas conduction hearing level,increase the rate of patients with single syllable recognition.It has a guidance for clinical.
Artificial bone implantation; Conductive deafness; Hearing threshold
1006-6233(2016)08-1241-03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08.004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医学研究课题,(编号:2010-37-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