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2016-09-14 10:33高雪莲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增强形势与政策教学有效性

高雪莲

[摘 要] 形势与政策课肩负着向学生介绍国内外形势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历史使命,在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在“中国梦”的背景下,如何才能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有效性,发挥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起的作用,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中国梦;增强;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8-0088-02

经过近30年的探索,形势与政策课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当前全国人民正努力实现“中国梦”的背景下,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呢?经过前期的调查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有效性提供一些参考。

一 各高校要为形势与政策课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这里主要指教育的内部环境,包括学校的制度环境、学校的文化环境、学校的人际环境、学校的心理环境。首先,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将这种重视落到实处: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与思政部负责,团委、学工部、教务处直接参与的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要从课程设置、课程监督机制、评价体系、课程的考核以及师资配备等方面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体系,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从各方面保证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发挥。其次,学校要在全校范围内通过多种校园文化方式开展对新形势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和改革必要性的宣传,让所有教师都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同时发挥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营造一种有利于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再次,鼓励和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发成立相关社团组织,固定时间开展活动,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继续探讨他们感兴趣的国际国内热点焦点问题和国家大政方针,从而在学校里建立起浓厚的形势与政策学习探讨氛围。最后,学校还应给形势与政策课以适当的经费,开展“第二课堂”——实践课的教学,让学生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历史使命感、民族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 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时效性和针对性

由于肩负着向学生介绍国内外形势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历史使命,教学内容涉及领域广,内容变化快,所以与其它具有固定教学内容体系的思政课相比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具有很多特殊性,其中最突出的是时效性。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和教学都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才能跟得上形势的发展,及时向学生传递信息,让他们能准确掌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目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教育部社政司下发的每学期《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来组织和实施的,很多高校还把教育部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写的《时事报告》作为教师教学必备教材,把《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作为教材发放给每个学生,但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热点问题变化得也非常快,提前制定的“要点”“热点”如果不能及时更新,难免出现热点问题“过时化”。所以,教师在使用《时事报告》的同时,应多关注国内外形势,围绕党和国家推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国内外的热点、焦点问题,结合各高校教学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紧跟时代步伐,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势与政策课还应增强教学的针对性。首先,必须贴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需求,教学内容应从学生乐于接受的时事政治入手,从学生最感兴趣、最想了解、反映最强烈的热点、焦点问题和存在疑惑的难点问题出发,找到学生思想需求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使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有的放矢,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促使他们将知识学活、学深。其次,在网络化的时代,纷繁的网络世界是大学生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还不够成熟,分辨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网络上形形色色观点的影响,失去正确的方向。形势与政策课应针对国际国内新形势,在课上给学生以正确的分析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再次,教师在授课时,还应结合实际分析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发展的基本形势,以及本校的具体情况,把国情与各自的省情、校情联系起来,以此加深对学生们就业观和认同感的教育。

三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形式的教育活动要想实现教育目标,必须以受教主体的主观接受为前提。沒有需要,没有悦纳,就没有主动的接受,教学效果也不会好。通过调研了解到,“呆板”“枯燥”“单调”是形势与政策课不讨学生喜欢的主要原因,因此,形势与政策课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还必须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方法,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由单向传达向双向互动转变。在教师讲授为主的前提下,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进行启发式、开放式的互动探讨,实现师生互动交流,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接受教育内容,并且外化为自觉的行为。

其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是网络时代,网络和多媒体的普及为传统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辅助手段,现在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多媒体教学。但通过调研了解到,满篇都是文字的多媒体课件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会使教师的教学大打折扣,学生们也会兴趣索然,学生们喜欢的是多媒体提供的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因此,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要懂得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课件中适时配上恰当的图片、音乐和视频,给学生以较强的视觉、听觉冲击,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把单纯的理论转变为直观立体的形象感知,使课堂教学尽可能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再次,理论教学的“主课堂”要与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和网络文化“现代化课堂”相结合,以增强感染力和渗透力。单一的纯理论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也不会好。多模式教学相结合,可以弥补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寓教于乐。

四 优化教学师资,提高教师水平,強化教学质量

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有效性的发挥,所以,高校要重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形势与政策课的特殊性,第一,要求任课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说:“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 ,作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一定要真正坚信马列主义,内心深处要时刻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三个自信”,言行始终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听谣、不传谣,不随波逐流,用自身坚定的理想信念影响学生,用自身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敬而受教”。第二,习近平总书记说:“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 形势与政策课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功底,构建广博的知识体系,如此才能结合实际形势深入浅出、生动有效地讲解“高大上”而内涵丰富的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他们的能力,并激发他们由此及彼的创新思维。第三,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还应做到“又严又高又好”,“严”就是要严格的要求学生,“教不严、师之惰”,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能真正让他们学到知识,从而提高本领;“高”就是要以高超的教学技巧,游刃有余的掌控课堂秩序和整个教学过程,重难点突出,很好的启发学生思维;“好”就是要力求教学效果好。最后,在网络化的今天,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还应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熟练的多媒体制作技术,让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为教师的教学加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前面已述,此处不再赘述)。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批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只有赢得了大学生,才能赢得未来。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形势与政策教育收到了预期的实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中国才能永不变色。当然,对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还任重而道远,本研究只是其中的一小步,希望本研究能“抛砖引玉”,引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更多更好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教社政[2004]13号文.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2004-11-19.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

[3]尹国胜.制约云南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建设的因素分析[C].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2009-10-1.

[4]高敏.探索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新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35).

猜你喜欢
增强形势与政策教学有效性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构建学生参与课堂的措施探讨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新时期强化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研究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共产党员要增强信仰定力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