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和高考考纲的重要价值追求,本文从当前高三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从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内涵,并探索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综合能力;夯实基础;拓展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3-0039-02
【作者简介】葛家梅,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江苏如东,226401)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高三一年,从能力层面上讲,学生对知识要有更深意义上的理解、拓展,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心理的稳定与调整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而我们的复习,往往局限于重复已学知识、熟练解题方法与技巧、提高应试能力。笔者从这几年备考经验看,在高三复习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成了决战高考、超越高考的必然选择。
一、充分认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意义
1.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是高考考纲的基本导向。
高考作为对考生学业能力的主要评价手段,考纲要求试题在考查考生对于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同时,还要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夯实基础、提高素质、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2015年江苏高考命题要求中增加“一点四面”的要求,“一点”就是立德树人,“四面”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和创新能力。“一点四面”的要求,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导向是非常突出的,应成为高三复习的指南针。
2.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是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长期以来,高三复习炒冷饭、就题讲题的现象比较普遍,往往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炒冷饭、就题讲题的现象正日益被摈弃,不少学校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情为基础,以文本为依托,改“教知识”为“用知识”,改“教法”为“学法”,强化在理解意义上的识记能力、在扎实基础上的应用与迁移能力、发展以思维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优化复习的基本策略。
3.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是培养人才的基本诉求。
《大学》开篇云“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说明教育的目的在于“成人”,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技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所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诉求。
二、全面把握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内涵
从能力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上看,学生综合能力可分为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
1.方法能力。即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所用到的系统的、技巧性的、规律性的策略和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运用能力。包括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掌握制订工作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承受力和对经验教训的汲取力。具体表现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注力、理解力、判断力、自我学习能力、阅读能力、信息筛选处理能力、运算能力等。
2.社会能力。指社会交往能力或社会活动能力。包括社会素质、社会技能、适应行为。具体表现为道德判断和认知能力、自我控制力、与人交流交往的能力(适应能力、观察能力、倾听与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
3.创新能力。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表现。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具体表现为突破思维定势的能力、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动手能力、竞争能力等。
三、积极探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路径
1.夯实基础,提高复现力。
夯实基础、滚动提高永远是高三复习的传家宝。在高三复习中存在着一轮复习新授化、二轮复习一轮化的现象,这是炒冷饭式的知识重复,基础永远是碎片式、静止的。而离开课本、文本的练习更是海市蜃楼的“伪练习”,学生一旦面对高质量的高考题会现“原形”,暴露知识掌握上的漏洞。特别在一些理科二轮复习时过于热衷各地模拟题的强化训练,导致基础知识薄弱、基本能力缺失。所以综合能力不是离开双基的無源之水、无本之木。复习中要多回归课本和文本,提高复现知识与方法的能力;要多讲求规范,以使知识、方法的复现没有失误。要多提倡自主学习,自我架构知识体系,加强通式通法的总结与举一反三的运用,缩短遗忘周期,达到复习、巩固、提高的效果。
2.拓展思维,锻造发展力。
高考命题的出发点就是考查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多种能力。传统的复习重知识、轻思维,重教师、轻学生,重教法、轻学法,课堂上学生失去了提升思维水平的时间和空间。课改的春风吹来,不少教师激情投入,但在实践中又常常不自觉地回到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回到自己能够轻易控制和主导的课堂氛围中,降低了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减少了学生思维发展的张力,学生感觉不到思维的质的变化。在指导高三复习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导学课堂,把问题作为强化双基、拓展思维的抓手。以问题为引领,重学生、重思维、重生成,启发思维,发展思维的张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堂才有生命力,学生才有发展力。而综合思维能力的锻造不仅仅体现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也非常必要。
3.疏导心理,培养控制力。
有人说没有经历高三的青春是苍白的,没有经历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高三的魅力还在于不断强化与稳定学生的心理素质。高三的复习与考试强度很大,压力可想而知,彷徨、焦虑、缺乏自信、耐挫能力差、情绪化是高三学生心理问题典型的外在表现,所以心理控制力的培养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这需要强有力的心理疏导与指导水平。过去主要是通过班会、个别谈话、心理工作室来完成这项任务,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离开具体情境和问题的谈心成了简单的说教,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心理控制力的培养应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在对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每一道题的反思、每一个提问、每一次考试分析、每一天跑操、每一次谈话、每一场讲座中教师都要“走心”地指导和矫正。特别重要的是用科学的复习策略和严格的规范要求来增强他们的信心,使学生面对高考或压力时以不变应万变,“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4.搭建平台,增强竞争力。
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合作与竞争能力是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便是这条途径的重要平台。在高三复习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经常被教师在公开课中使用、常态课中抛弃,究其原因有教师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素养的不足,也有教学管理上的形式主义和指导含糊、要求模糊的问题。我们结合实践中的问题适时提出建设小组文化的课题,要求合作小组构成要有团队精神,组长要有领袖气质,小组成员要有合作习惯和纪律要求。小组讨论的问题尤其是教师提出的主问题不能过宽、过难、过易、过偏,要恰到好处地有利于讨论的进行和高效完成。讨论时教师要留时间给学生自主思考或前置思考,保证讨论前有独立、完整思维,整个讨论师生要高度参与、有序高效,观点不一致时要有质疑、争锋、争论、争辩,最好能生成问题。小组展示时学生要有主动讲、踊跃讲、站直讲、大声讲、完整讲的习惯,展示的形式要多样,如口头表述、实物投影、板演、模擬讲授、学生点评等。合作学习评价一定要有学生层面的自评、互评环节,教师点评要精准,要尊重和鼓励学生。开展组间竞争的同时注意调动组内竞争,提升个体素质。
总之,高三的复习应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以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为使命,使“知识课堂”走向“能力课堂”“生长课堂”。一定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教育去功利化的重要举措,是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质的核心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