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办高品质的高中

2016-09-10 07:22朱卫国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品质趋势办学

【摘 要】普通高中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建设一批高品质的普通高中,使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首先,要充分认识办高品质的高中的必然趋势,突出一个“转”字;其次,要正确把握办高品质高中的重点内容,突出一个“高”字;再次,努力建设高品质的高中,还要突出一个“强”字。

【关键词】普通高中教育;办学;趋势;高品质;管理;文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3-0006-05

【作者简介】朱卫国,江苏省教育厅(南京,210024)副厅长。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了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求,普通高中的任务就是要使这些目标成为现实,把理念转化为实践,把口号转化为行动。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建设一批高品质的普通高中起引领、示范作用。

江苏已经有一批高品质的高中,它们是较好的办学质量、内涵、文化、特色等的结合体,是江苏高中的优秀代表。新时期如何建设更多高品质的高中?我想谈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办高品质的高中的必然趋势,突出一个“转”字

1.社会转型要求办高品质的高中。

社会转型就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社会转型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显著特点。30多年来,我们国家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实质上就是一个社会转型的过程。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高中教育只有加快转型,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来。这个转型就是要转到办高品质的高中上来。在发展理念上,要突破单纯追求外延式发展的理念,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在教育价值上,要突破对功利价值的过度追求,更加关注人本身的价值;在教育质量观上,要突破以考试成绩为主的单一质量追求,更加关注人的全面而多样发展;在培养模式上,要突破高度统一的标准化培养模式,更加注重人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培养;在教师专业成长上,要突破单纯强调掌握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更加注重教育境界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在教育管理方式上,要突破以单一行政手段推动教育发展的方式,更加注重政策引导和思想引领;在质量评价上,要突破单一的依靠考试、分数进行评价的方式,更加重视依靠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

2.人民群众需求的转变希望办高品质的高中。

過去,人民群众把需求放在“有学上”上,今天,人民群众更加希望“上好学”。当前人民群众对高中教育有“四大期盼”:一是期盼上优质高中;二是期盼公平地享有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三是期盼个性化、多样化的高中教育;四是期盼减轻课业负担,接受较高品质的高中教育。

对高中办学来说,需求就是导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基础教育是以满足全体居民的共同需要为目的,而中等教育则应是各种才能的显露和充分发展的时期。”多样化发展意味着高中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转入专门人才培养的关节点和枢纽站。高中教育是人生旅程的一次重要际遇,应当是师与生、教与学、心灵与心灵、生命与生命的相互交融与淬火,相互激励与期待,相互欣赏与感动。高中教育意味着人生发展目标的多元、选择的自由与空间的拓展。

3.教学方式的转换要求必须办高品质的高中。

人类传统的教学方式经历了家庭式教学、私塾制教学、班级授课制教学。最早把受教育规定为公民权利大概是在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时期,平等受教育的机会第一次写进了当时的法国宪法。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最早由夸美纽斯提出,后来赫尔巴特完善了这一理论,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最终完善了这一理论。班级授课制有助于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效率,为实现教育普及找到了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和组织架构。但是,班级授课制的严重缺陷是忽视人的差异性,影响人的个性发展。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30多年前曾预言,多样性是未来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并将在教育领域激起剧烈的冲突。历史的发展证实了这一预言,对高中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品质的高中要研究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如何转变教学方式,更加尊重人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正确把握办高品质高中的重点内容,突出一个“高”字

学校品质是质量、内涵、文化、特色、信誉的集合体。说江苏高中教育基础好,究竟好在哪里?大致的看法是: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学校;有一批全国有名的校长、教师;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教学科研成果;江苏学生高考分数较高,进入高校后发展后劲足,等等。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但我们再往深处考虑:江苏有多少所高中堪称一流、堪称高品质?有多少高中教师为全国认可的教育家?有几项教学科研成果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这些都值得深思。

美国学者布兰克斯坦认为,优质学校必须拒绝失败和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取得成功,只有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学校才是真正的优质学校。为此,布兰克斯坦提出了创建优质学校需要坚守的6个基本原则:在校园文化上要形成共同的宗旨、愿景、价值观和目标;建立预防和干预系统,以确保所有学生都学有所成;建立以教与学为中心的合作团队文化;利用数据指导决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赢得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发展可持续的领导力。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在《人民教育》上列举了高品质学校的27个习惯。从布兰克斯坦的“6个原则”到李希贵的“27个习惯”,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形成高品质学校特色。我认为,高品质高中至少应当有“六高”——

1.高品质思想。

所谓高品质思想,是指学校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过程中形成的高品质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高品质高中应当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价值,不为社会某些功利价值观影响而动摇;高品质高中应当有自己独特的校风校训,并且成为渗透到师生血液中的精神力量;高品质高中应当有自己的特色特长,并且成为学校立足、生存、发展的“名片”。高品质思想必须传承积淀、长期坚持、细雨润物、落地生根,而非假大空的“口号”、装门面的“标签”。

2.高品质队伍。

所谓高品质队伍,是指一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懂得教育教学规律,教学业务精良,努力奉献的教师团队。这支队伍的师德足以让学生敬仰,学识足以让学生崇拜,人格足以让学生仿效,魅力足以让学生倾倒。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曾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我想,高品质高中应当有这样一支队伍。

3.高品质课程。

高品质课程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其中培养目标是灵魂,课程结构是躯干,课程内容是核心,课程实施是关键,课程评价是保证。高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等基本原则。

时代性——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

基础性——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堅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中课程内容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选择性——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高品质高中应当在执行课标的严肃性、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课程开发的前瞻性、社团活动课程化等方面成为榜样、典范。

4.高品质生活。

所谓学校生活品质,指的是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品质以及人们对这一教育服务的主观感受,是一个集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精神以及各类教育活动、心理感受于一身的综合体。生活品质是一种学校生活的客观存在,更是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一种价值追求,是学校中的人(尤其是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主观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必备的知识,而且也在于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办学条件再差的学校,也可以尽其所能,为学生提供“好”的教育。高品质的学校生活,应当是一种高质量、多样化、可选择的教育,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多元化、可选择的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成就感和自由感。

5.高品质文化。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学校群体成员为主体,是他们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共同创造生成的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结果。高品质学校文化表现在学校特色、学校制度和物质形态以及学校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等方面。高品质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高度统一、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相对统一。高品质文化要传承校本文化,具有独立性;要吸收外来文化,具有开放性;要创新特色文化,具有前瞻性。

6.高品质管理。

管理是一门科学,高品质管理,一定要民主化、人性化、制度化。高品质管理是制度管理而非人为管理;是从管理走向治理;是与行政管理相区别的学科管理;是民主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高品质管理要求管理者具备发现美的眼睛,经常不断发现学校、教师和学生之美。

三、努力建设高品质的高中,突出一个“强”字

1.强化校长队伍建设。

一位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所高品质高中一定要有一位有政治头脑、有教育理想、有管理才能、有创新精神的校长。一位好校长的成长靠个人努力、组织培养、教师支持。个人努力是前提,组织培养是关键,教师支持是基础,三者缺一不可。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校长队伍建设,让一批校长脱颖而出,成为好校长、名校长,为建设高品质高中奠定基础。

好校长要有教育理想。高品质的高中需要有一批校长坚守教育理想。校长不能被不懂教育规律的人所绑架而放弃教育理想。校长的最好本领是“来料加工”,人人成才,而不是“选料加工”,让少数人“成才”。坚守教育理想如同共产党员坚守理想信念一样,只有一大批校长坚守教育理想,教育才能回归或者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好校长要懂得教育规律。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很少有人讨论“不能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输在起跑线上”容易被人看到,“伤在起跑线上”不容易被人发现。不懂教育规律、没有教育理想的人为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伤害孩子,或许尚能理解,但所谓懂得教育规律、具有教育理想的人为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伤害孩子,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我们应当反思:在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喊声中,有多少违背教育规律的事;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喊声中,有多少“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的事。

好校长要敢担责任。现在,一讲到学生负担重,大家都责怪高考制度,似乎与我们没有关系,似乎由此可以证明我们没有责任。但我们难以否认,学生的负担主要来自教师,教师的负担主要来自校长,校长的负担主要来自社会和家长。多年的运转已经形成了一个“怪圈”,而圈中人大多见怪不怪。在这个“怪圈”中,最大的受害者是学生。破除这个“怪圈”,教育者不是一点不能有所作为的。假如要等到完善的高考制度出现才能破除这个“怪圈”,那么,我们或许会伤害几代人。

好校长要带好队伍。校长要致力于建设教师团队,不仅要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学历层次、教学能力,而且要提高教师指导学生个性发展、特长成长的能力。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把“传道”放在第一位,把“授业”放在第二位,把“解惑”放在最后一位。美国诗人惠特曼曾经这样写道:“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见到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也变成了他的一部分。”高品质高中的校长和教师要更加注重“传道、授业”,多提供学生“见到最初的东西”的机会。

2.强化课程体系建设。

目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稿正在征求意见,新方案在培养目标上强调核心素养的养成,在课程结构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在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上有更加具体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在课程结构上,必修学分由116个学分减少到88个学分,选修学分由28个学分增加到56个学分,大幅降低了公共基础要求,增强了课程的选择性。当前,我们要深入总结课程改革的成绩与经验,找准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为新方案的实施做好准备。

一是完善课程体系,这是基础。不断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落实课程方案,突破课程实施的薄弱环节,开齐开足并上好所有课程,尤其是要花大力气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通用技术等课程的落实。

二是提升课程实施水平,这是标志。一所高品质高中不能满足于给学生统一的课程,而应不断满足学生多样性、个性化的要求。今后,看一所高中有没有品质,不仅要看既有的课程实施水平,更要看为学生提供了多少高品质课程。要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特点,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的主体性、创造性作用。逐步完善选课制度和学分管理办法,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行的管理机制,为学生选课走班奠定基础。

三是要加强课程基地建设,这是创新。要加强研究,科学推进,在大力实践的同时,协同各方力量开展基地建设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提高基地建设的科学性。要完善方案,加快实施,各相关学校要在主管部门领导下,进一步对照建设要求,完善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按照时序进度扎实推进,确保課程基地如期建成,发挥效益。要加强项目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定期视导,注重绩效,达不到预期建设目标的项目要抓紧整改,成绩突出的项目给予适当的奖励。

3.强化素质教育实施。

爱因斯坦讲,接连不断重复做同样的事,却想得出不一样的结论,那是悲剧。我们的教育在许多地方也在接连不断重复做同样的事,却想得出创新成果,那也是悲剧。反复练习对知识的记忆可能有作用,但是,像训练运动员那样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必将严重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那是爱因斯坦所说的悲剧。这样的高中不可能成为高品质高中。高品质高中应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榜样,引领素质教育之风气,做到“四个更好”——

一是更好地带头执行“五严”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班级、教师下达高考升学指标,不得以高考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为标准进行排名和奖惩,不得炒作“高考状元”。坚决治理中小学及教师有偿补课、有偿家教,切实做到令行禁止。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规范招生管理。

二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高中生应当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这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是一所高品质高中的重要任务。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曾讲,生活的高尚在于对责任的重视,生活的耻辱在于对责任的疏忽。高品质高中应当重视这种责任,否则,将是“生活的耻辱”。我们有责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单看他们的考试成绩;我们有责任促进所有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单单看考上几个北大清华;我们有责任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不是单单看他们的当下表现。这也许是高品质高中与一般学校的区别所在。

三是更好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多方共同努力、连续协同培养的过程。在建设高品质高中过程中,要进一步做好试点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未来出一批拔尖创新人才。首先必须认识到创新是对所有人的要求,人人都可以是创新者,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同时,创新人才的培养并非只是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也不只是简单地开设几门课程,更不是只有规避高考才能培养,而是要着眼知识、技能、品质、精神、人格的综合培养,要注重多种因素的有机统一。要加强统筹,结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完善配套措施,为改革试点提供保障。要调动高校参与创新人才培养试点的积极性,建立普通高中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机制,高校的资源应向试点学校开放,高水平学者、教授要参与创新人才联合培养。要积极探索高校考试招生的相关政策,引导高校介入普通高中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

四是更好地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去年,英国BBC拍摄的一部反映中英教育差异的纪录片在朋友圈迅速刷屏,引发了网友对中西方教育的大讨论。理性看待这个问题,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教育很难简单地用“好”与“不好”来评判,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不同的教育方法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不相同的,而不同的教育方法背后反映了不同的教育理念。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教育的交流合作将日益频繁与便捷。办高品质的高中应当更好地学习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引进教育理念、教师、课程、评价方法等,甚至吸引外国学生来学习,提高学校的国际化程度。

4.强化评价体系建设。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有利于学校规范开设课程,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的改革,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改革高校招生录取方式,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配合高中新课程标准和高考改革方案,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新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主要有目标定位、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呈现形式等四个方面的变化。

5.强化教育教学改革。

为了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江苏省教育厅专门制定了《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目的是通过实施“教学改革行动计划”,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引领全省基础教育工作者聚精会神、积极热情地参与课程教学改革,探究课程教学领域内的重大问题、前瞻性问题,建立新的教学规范,使改革创新成为江苏基础教育的新常态。培育一批有影响的教学改革新项目,培养一批教育教学领军人才,推广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希望各地各校在实施“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的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组织广大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问题,学习课程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创新水平。特别要帮助中青年教学改革骨干,进一步总结提炼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和教育话语,力求理论有建树、思想创新高。

高品质高中应当成为教学改革的引领者,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要加强组织领导,营造改革氛围,制定激励措施,通过组织名师报告会、建立名师工作室、评选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等方式,有计划地培养教学改革新人,推进教学改革深入开展。要继续加强课程基地建设、数字化学习试点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工作,锤炼人才,充分发挥好他们在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方面的重要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希望全省普通高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办学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办出“真正的教育”,办出高品质的学校。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5(03).

[2]王定华.给力学校品质提升[J].人民教育,2015(14).

[3][美]Alan M. Blankstein.创建优质学校的6个原则[M].林玲,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李希贵.高品质学校的N个习惯[J].人民教育,2015(14).

[5]范国睿.高品质的学校生活:一种高质量多样化可选择的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0-11-15.

猜你喜欢
高品质趋势办学
春晖十年,鸣响新时代的高品质教育之声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趋势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人生若只如初见
盛世国庆 聚“惠”苏宁
初秋唇妆趋势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