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大学

2016-09-10 07:22乐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学案例高中

乐颖

〔关键词〕生涯规划;高中;教学案例;内生力

一、案例实施背景

(一)社会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应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职业等多方面指导。《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59号)指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动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生涯规划教育渐成为普通高中新常态,众多途径中,生涯规划辅导课程是受众最广的方式,面对肩负升学压力、学业节奏紧凑的高中学生,指导师需要通过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凸显“人”的主体地位,有效解决生涯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涯,激发内生力,获得行动力。

(二)学校特色

实践发现,生涯目标对个体的影响和促进在所有因素里是最大的。愿景和执行力是生涯规划理念中最基础的两项理念,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中生涯规划辅导”创新性地提出从愿景到执行力的课程体系。从愿景出发,愿景需契合、融合,愿景笃定,就能保持有规矩有规格的行动;同时尝试在空间与时间上延展生涯规划教育。

我校生涯规划指导中心通过反复实践,确定九大课程主题(如图1),分别是:生涯彩虹、知己识心、聚焦高中、本科专业、本科大学、职业生涯、自主创业、生涯决策、扎实行动。这九大主题的确定是通过课堂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征求班主任及家长建议完成的。九大课程主题彻底解决了生涯规划辅导课程教什么的问题,也充分考虑了课程对象的需求,尊重、正视、解决他们最想解决的问题,课程的生命力即来源于此。

以“本科大学”主题为例,大学的信息浩瀚繁杂,学生对大学的了解又极少,有学生觉得大学离我们很远,现在有必要去了解吗?笔者通过多种方式探索上课的方式,思考如何以有限的40分钟时间引发高中生对大学的关注,并且将当下的自己和未来的大学和形成交集。下面以“本科大学”主题中“我和我的大学”这一教学案例为例,分享理念和行动。

二、案例理念梳理

“我和我的大学”,该教学案例是九大课程主题之一“本科大学”主题中的一个教案,用时40分钟,类型为必修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

(一)期待学生角色收获

学生角色获得的关键词:关注、生成、动力。

该案例要用40分钟的时间解决生涯共性问题之一“本科大学”中的一部分问题,期待学生的收获是对大学类型、层次、区域有大致了解,初步了解大学校园文化,能初步从类型、层次、区域三个方面确定自己感兴趣的大学,引发学生对“我和大学关系”的关注,获得当下高中学涯的动力。

(二)期待教师角色价值

教师角色的特质:启发、悦纳、陪伴。

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新的领域,课程是抓手,走进一线课堂是造福师生最重要的行动,要尽量凸显教师角色,注重对浩瀚信息进行“提纲挈领”式的处理。体现“教或者引导的过程”,重视生成性、动态性、灵活性的呈现哪怕不完美。

三、教学案例三阶段操作要点及指导师优化策略

教学案例含导入、主体、及我三个阶段,导入阶段要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聚拢,主体阶段要高效完成生涯共性问题,并完成课堂互动,及我阶段要适度将当下的自己和未来的大学形成交集,提倡分享、互动、争鸣等方式,以下就教学案例的三个阶段分别说明操作要点和指导师优化策略。

(一)导入阶段

1.操作要点

这一阶段,要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聚拢,“开火车”是很实用的方式。以40人班级为例,一般8分钟内能完成。

2.指导师优化策略

这一阶段是通过全场热身完成高效率关注,笔者曾经试过的方式有,介绍高校风景、介绍高校校训、介绍高校正在发生的事情(着重校园文化和专业),都可行。“开火车”这类生涯探索方式,特点是学生要动脑动嘴耳听八方,比单一的听教师讲述要生动很多。

有趣的是,学生经常会有“非主流”的提法,比如××烹饪学校,遇到这种情况建议教师用有导向性的反馈将学生拉回来。我的做法是,马上和学生们分享:了解大学和喜欢美食一样都是轻松自然的,不用刻意为之但要心中有谱(菜谱),同时,众口难调,再顶级的大厨也无法人人周全,大学选择也是见仁见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二)主体阶段

1.操作要点

主体阶段是要解决生涯共性问题。大学类型、层次、区域这三方面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经过反复实践,我创造性地将信息进行整理,以课件方式呈现(如图2,图3),将重要信息在课堂上清晰地呈现出来,学生非常认可。

首先分别介绍十二个类型的大学,再有选择性地针对学生集中关注的点做详细说明:有部分学校向综合类院校发展,有部分高校往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教育类转型。同一专业在不同类型的学校,专业倾向也会稍有不同,可以举英语专业为例。不同类型的大学,其校园文化差异很大,可以举师范院校和医科大学的校园文化为例。大学层次方面,可以配合我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加以说明。大学区域,建议用211大学各省份的名单说明。优质大学比较集中的是北京、上海、江苏等地,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期间,都会有北京考生为了选择心仪专业放弃北京高校的例子。

完成三个方面的梳理和分享后,可以请学生们在课堂上完成如下互动表格。

2.指导师优化策略

笔者在课程开发阶段,一开始讲大学,首先介绍211、985、C9高校,但发现这样做会略掉几百所高校,而且“大学层次”和“大学类型”这两个内容,其实学生更容易理解“大学类型”。于是,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先讲大学类型(如图2),接着讲层次(金字塔如图3),而且金字塔增加了其他院校这一层,这样的优化,使课程实施更全面、更具普适性。

同时,学生填写表格的过程中,指导师要安静、客观地观察学生的状态。有一次,4分钟过去了,一名学生还没下笔,我轻轻问她,是不是我刚才讲的不够清楚?学生回答,老师,听懂了,你放心,就是感觉时间太短,一下子定不下来。我知道定不下来可能有两个原因,可能是这位学生很要慎重,也可能是学生有点腼腆。于是我和她说,我尊重你的选择,或者尝试12个类型里先排除几个。学生点头同意。

课堂完成的表格要不要分享呢?要改变高中生不主动举手分享的现状,关键在教师。我尝试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故事来推动新的故事。笔者试着在课件上呈现了三位校友高一时写的纸条(匿名),然后把他们的录取大学、专业汇总成表。通过对比,时间浸润的真实显示出其蓬勃力量,学生一下子欢腾起来,一位学生不请自来,主动分享,引来大家热烈鼓掌。

一般可选两三位学生分享,也可以直接互动,挖掘生成性的材料。如,有一次,一位女生提出了想去远点的地方读大学,我马上问,有否和家长聊过,她坦诚地说,第一次和父母提,家长反对,后来考虑到至亲就定居在那个地区,家长的态度缓和了好多。教师顺势提醒道,选择是自己的,但个体是和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符合社会主流思想,也要参考家长意愿。

(三)及我阶段

1.操作要点

及我阶段稍有难度,将当下的自己和未来的大学形成交集,落实执行力,我倾向比较走心的做法,但是走心不能走过场。考虑到已经毕业的学生是“校园过来人”,在读的是“校园人”,我尝试了“校园过来人”和“校园人”对话,非常可行。选取有代表性的校友的文字,可以自然地将高中的我和未来的大学形成交集,达到“及我”的效果。也可以选比较走心的文字。如,微信推送中有诸如“为什么要读大学,上大学努力的动力”之类的信息,这类信息的选择余地非常大。如:

“希望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身无饥寒,父母未曾亏我;人无长进,我以何对父母。”

2.指导师优化策略

及我部分通过“我和我的大学”的诠释完成对生涯个性问题的关注并回应课题。这些文字需要在主体阶段氛围营造得较好的状态下讲述出来。

及我阶段要关注学生个体的独特性,独特性最显性的表现是行动。互动表格中“我的行动”一栏,要提醒学生是具体的行动;也可以事先将行动分类,教师尝试现场征集,以关键词的方式在课件或者黑板上汇总学生分享的具体行动;也可以使用高拍仪,由学生自己上来直接呈现表格并分享。40分钟的实践完成,这张表格正是课程生成性的材料,可以放入学生生涯档案。

以上案例属于40分钟常规课,通过解决“本科大学”主题的生涯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明确“我”和大学的交集,在此过程中体验到个体奔向生涯愿景的存在感与幸福感。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中学,温州,325014)

编辑/张帆 终校/王抒文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教学案例高中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