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鸿琳
【摘要】将“群读类学”的省级语文研究课题和本校实施的“践行式”教学有机结合,努力探索出一条新的有别于传统的童话教学方式。海量的阅读,知识的延伸,活动的践行,能力的拓展,培养出有实践力的人。
【关键词】群读类学;践行式教学;海量阅读;实践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群读类学”是湖北省小学语文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是依据新课程标准,基于教学实际的语文阅读的一种独特形式,重新组织阅读教材,通过单元重组、主题重组、知识重组、结构重组等多种形式组元,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实现海量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践行式”教学是我校全面实施“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以培养有实践力的人为育人目标,倡导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能力。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个童话单元,孩子们此时正值想象力丰富的年龄,所以特别爱读童话。结合我校实施的“践行式”课程的教育理念和语文组正在进行的“群读类学”课题,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践行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尽情在童话世界里遨游成长。
一、学童话
本单元安排了四篇童话:《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幸福是什么》《小木偶的故事》,各有各的主题,各有各的特点。课文就是最好的例文,我抓住本单元课文的共性进行单元教学,在引导孩子学习课文时,让孩子明白童话的特点,弄懂童话的写作方法。
二、读童话
要想让孩子真正走进童话世界,仅靠四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学习这个单元之初,我鼓励孩子们买来《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每天坚持至少半小时的阅读,用铅笔在书上画出精彩的词句片段描写,自己喜欢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让孩子阅读名家作品,充分体验经典童话的魅力所在。
三、讲童话
爱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最美的教育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践行式”教学就是对孩子天性的无比尊重。
一本书读完,不同的孩子对不同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给他们一个舞台,在实践中去绽放光彩,体验童话带来的快乐,就是最好的选择。把一篇童话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完整,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抓住这六要素,根据故事情节配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把故事讲精彩,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个星期的准备,孩子们个个胸有成竹,先在分赛区(小组内)预赛,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优秀选手参加班级总决赛。
四、演童话
看到孩子们高涨的热情,意犹未尽,我又推出了演童话的实践活动,孩子们可以和小伙伴一起,选择大家都喜爱的童话进行表演,再现童话故事的细节,体会人物情感。一遍遍的改编,一遍遍的排练,最后演出也是精彩纷呈。
五、编童话
经过了前面一系列的“学、读、讲、演 ”等活动的铺垫,孩子们不断强化童话的特点,不断摸索童话的写法,厚积薄发,孩子们有了强烈的表达的愿望。顺势而为,我布置了这样几道作文题供孩子们选择:1.任选本单元的一篇童话续写。2.围绕“大灰狼、小猪、金币”几个关键词自由创编童话。这一次的作文,连平时为写作头疼的孩子都觉得写作文易如反掌。
我选择了班级中创编的优秀童话,配上插图、封面,制作了一本《四一班创编童话故事集》,拿到自己的童话故事集,孩子们收获了满满的自豪感。
经过了这一系列的“群读类学”践行式教学之旅,我也收获颇多。
(1)“群读类学”拓展了孩子的阅读视野,延伸了知识的广度。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优秀文化的耳濡目染,让孩子成长为有修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通过“点”(教材课文)的引导学习,孩子们了解了童话的特点,习得童话的写作方法。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与名家经典对话,海量的阅读、熏陶,让孩子有了量的积累,面的拓展。为后面的童话创编打下基础,埋下伏笔。由例文走向童话世界,实现了知识广度的延伸。
(2)“践行式”教学提升了孩子的实践能力,挖掘了知识的深度。
新课标始终强调将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孩子的语文实践操作能力,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湖北名师胡明道说过:你的课堂要有魅力,让孩子感觉有吸引力,教学环节必须活动化。孩子们天生对活动感兴趣,在学习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在活动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这正是践行式教学的精髓所在。我开展了讲童话、演童话这样的一些实践活动,自始至终孩子们都是兴趣盎然,由衷地爱上了童话这种表达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当然愿意更深入一些地走进童话,去探索童话中的秘密,求得童话的真知,找到那把开启童话大门的钥匙,揭开童话神秘的面纱,去领略童话的无穷魅力。这样多方面多角度地锻炼孩子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也达到了挖掘知识的深度的效果。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这样的效果岂是教师的“满堂灌”“一言堂”能实现的?
“群读类学”拓展知识的广度,“践行式”教学挖掘知识的深度,找准切入点,有机融合,努力探索,我一直在路上。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