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利平
【摘要】材料作文是当前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重要呈现类型,主要考察的是学生提炼观点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本文以“高中语文材料作文的教学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阐释了学生如何对材料进行吸收和把握,其次从教学层面的角度说明了写作方法的提升技巧。望本文的论述,能对当前高中语文应试教育以及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材料作文;材料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经常出现对材料作文解读事物、偏题立意,或者看问题过于表面化、解读不够深入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提醒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从两个角度来充分认知材料作文,从对材料吸收和把握以及对写作方法的培养来提升学生的材料“作文”能力。
一、对作文材料的吸收和把握
(一)主题把握:材料到底在传达什么
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不同,其本身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其大多是以寓言、故事或是典故和社会事件来进行呈现的,需要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把握其内涵,提炼出一定的观点与主题。但是由于其对于主题的表达相对模糊,很多学生即便阅读之后仍然无法精准地把握材料的核心,故而经常出现偏题、无法把握主旨的情况。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有效阅读材料当中的关键语句、排除干扰性文字,理清蕴含在其中的逻辑关系,进而洞悉材料之中所潜在的关联信息的主次性,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深度把握:作文的形成会引发大家怎样的思考
在实现材料到作文转化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考虑作文的立意是否足够吸引人,是否能够引发他人的思考,而为了达成这样一种目的,教师就要在培养学生对原始材料进行解读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扩展,毕竟材料的文字篇幅大多较小,如何基于有限的文字内容引申出更多的文字,就需要其充分发挥想象力,秉承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表入里、由单一思维模式切入辩证法思维的原则,进行大胆的创新。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还要注重在平时加强学生对于文章阅读和片段阅读的能力培养,通过培养其在有限文字内容当中提炼主题、把握线索,生成观点的能力,不断提升其作文水平。
(三)创新把握:如何标新立异,吸引观者的眼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讲,“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同样一则材料不同的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思维发散形式,而材料本身的复杂性特征在无形之中为不同思考角度与思维方式的生成提供了更加充沛的可能性。例如2015年全国Ⅰ卷的材料作文“女儿举报老爸”,这则材料是基于交通法规不允许开车的同时打电话这一基本前提下所生成的,材料要求考生以给当事人写一封信的方式来完成对于这其中有关论点的叙述和表达。那么这样的文章立意如何才能吸引眼球,仔细阅读材料不难发现,这则材料当中其实涉及对象的选择问题,不同的选择对象就会引申出不同的立意。对于教师来说,如何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去看待材料、如何标新立异、旁征博引材料,让最终生成的作文从主题角度、内容角度都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在考试阅卷的过程中,能够让阅卷老师在翻开试卷的一刹那、从作文的一开头甚至是题目就被吸引,是其要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的一种角度,这种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创新能力。
二、对写作方法的提炼与培养
(一)取之于材料,胜之于材料
当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与分析,已经确立材料作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时,如何将主题和立意转变成大篇幅的文字、实现内容的扩充,需要的就是教师对于学生文字驾驭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因为很多学生其本身文字生成能力较低,面对作文本身所提出的字数要求,常常“紧密”围绕在材料周围,同样的话反复说、同样的字反复用,致使最终的文章通篇看起来周而复始、缺乏逻辑,议论文没有充分的论据,记叙文也没有将一件事情讲明白、讲清楚,甚至于写着写着发现难以达到字数要求,开始各种“旁征博引”,导致跑题而不自知,给阅读者造成一种不知所云的混沌感。针对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写提纲、列思路的作文习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逻辑,一来可以避免学生引用素材或其他论据材料时出现跑题现象,二来可以作为整个作文成型的基础,使学生能够充分基于这样一种表达思路,“精准狠”的组织语言、把握主题,完成整个文章的创作过程。
同时,高中语文的材料作文在基于材料、不脱离其主题的情况下,更要让文章呈现出作者的风格、而不是材料的风格,即所谓的“取之于材料、胜之于材料”。很多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习惯引用材料当中所涉及的案例和典故,并且视其为最权威的依据,在文章中反复使用,自认为这是反复“扣题”的表现,但其实极容易造成一种阅读的疲倦感。所以教师要注重在培训学生的作文“个性”,突出个人语言风格和思维风格上的特点,就如何运用和表达材料做出必要的引导。
(二)博采众家,提升材料运用的广度
作文的生成不仅需要主题,更需要旁征博引其他的内容来辅助文章,巩固观点。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学生就必须加强阅读量,加强对于各类素材的积累,比如案例典故、名人名言,甚至是社会热点。一篇作文如果没有这类元素做支撑,极容易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比如有关坚强、奋斗、付出、奉献、爱国之类的典故,常年集中在屈原、居里夫人等人的身上,不仅难以产生阅读兴趣,更会因为材料的滞后,给阅卷老师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印象,也许会不失分,但是也很难得到高分。而在培养学生加强阅读素材积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做笔记、写日记的习惯,也要不断鼓励学生广泛留意周边生活中发生的新鲜事,然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引申出不同的观点,一例多用。
三、结论
综上所述,材料作文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比重,同时也是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重要体现形式。鉴于此教师就要从立意和创作两个角度来培养学生挖掘材料、行文创作的能力,通过加强其对于阅读素材的积累、培养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的习惯,不断提升其阅读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以极具个性的表达与观点写出一篇出色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夏云礁.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礼仪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语文旬刊,2015(6).
[2]龙建英.谈如何做好高中语文材料作文教学[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19).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