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选择应有利于学生

2016-09-10 07:22张志强
课外语文·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选修课程高中语文

张志强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增加了选修课程的设置,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而对语文课程进行的改革。改革后如何选择学习模块?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课堂实践,笔者认为选修课程的选择应从三个“有利于”着手,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培养品质、应对高考。本文对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选择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拓展视野;培养品质;应对高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于选修课“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决定取舍”。新课标为选修课设计了五个系列,福建省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人教版的选修教材,一共有16个模块,在二年的教学时间内要完成五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同时还要完成一定数量的选修模块的内容。这样,教学中对于如何选课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我们常常纠结于选用哪些模块,怎样进行选择?

选修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选”。这里既要有教育主管部门的选择,老师的选择,也更应该有学生的选择。温儒敏先生说:“选修课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应当把更多空间让给学生。”所以我想选修课程的选择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因此,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选择应有利于学生,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有利于”。

下面笔者就从三个“有利于”学生的层面,谈谈自己在选修课程选择上的感受与体会。

一、选修课程的选择应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培养语文素养

必修课程中每一册课本每个单元围绕一种文体来选择文章,一般设置三至四篇课文,是想通过编者精心挑选的文章来达到以少代多,以经典代表一类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学习少量的文章掌握一类文章的学习方法。这个想法固然是好的,但如果学生的视野仅囿于这几篇文章,又能有多少见识呢?又能够培养起他们多少语文的内涵与素养?

例如小说,高中阶段仅在必修三、五中安排了六篇小说,中国古代的两篇,分别是《林黛玉进贾府》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属古代长篇章回体小说的节选;近代的两篇,分别是鲁迅的《祝福》和沈从文的《边城》,分别属于短篇和中篇小说的节选;外国的一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长篇小说的节选。就这有限的几篇小说节选是难以涵盖古今中外小说史成百上千篇小说的。

虽然通过这几篇课文可以让学生知道小说的基本特征,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但如果仅限于阅读这几篇小说而不及其他,结果是学生的视野受到严重制约,思维不开阔,素养就更谈不上了。增加选修课程的一个目的就是希望给学生在必修课程之外一些必要的补充与拓展,使其能丰富自己的见识,提升自身的品位,增长自己的见闻,从而培养起深厚的文学素养。

例如,人教版选修课程《中国小说欣赏》中从“历史与英雄”“谈神说鬼寄幽怀”等九方面选取了十八篇中国小说,让学生对中国小说的“大致模样”有一定的了解,也隐含了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线索,对开拓学生眼界很有好处。

二、选修课程的选择应有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虽说现在不少专家认为语文课就应按语文课的要求上成语文课,而不是上成美术课、音乐课,也不是上成思想品德课,如黄厚江老师就提倡“本色语文”。他强调,语文就是语文,不能是其他任何东西。但我想他们似乎都忽略了中国文学的一个特点,那就是文以载道,文道结合。

我们引领学生欣赏文章,不仅是领会或生动或质朴的文章语言,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特点,也要教会学生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并对其进行高低、优劣、正误的评判,“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学习优秀的文章来影响自己的言行,培养起自己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自己高尚的品格与情怀。所以在选择选修课程时也需要考虑它对学生意志品质培养方面的作用,选择恰当的文本给学生学习。

例如,学习《中外名人传记》时,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始终心怀国家、人民的忧国忧民的热心肠,感受到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懂得毛泽东能够成为20世纪伟大的革命领袖与他自身的意志、性格有关;了解贝多芬充满磨难而又始终挑战命运的奋斗的一生,在耳聋之时迸发出的“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不屈……这些伟大人物身上特有的品质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激励,也是一个榜样与标杆,让我们的学生知道该树立怎样的三观,该培养怎样的品德、意志,该确立怎样的人生目标。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有益且必要的。

三、选修课程的选择应有利于学生应对高考

高考是全国高校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对学生来说也是目前较为公平、公开、公正的方式。许多学生,尤其是普通家庭的孩子须通过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状况。因此高考是中国每个学生最关注的大事,也是许多家庭最重视的大事,当然对学校、老师就更不必说了。这也成为我们在选择选修课程时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果选修课程仅是为了满足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只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参加高考的需求,把学习与考试割裂开来,最终不仅学生会反感,家长们也不会答应,就是学校也不敢想象这样做的后果。选修课程的设置自然也就会遭到反对,最终达不到设置选修课程的目的。因此在满足学生发展个性要求的同时,也要适当地考虑到高考的要求,把选修课程与高考要求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拓展视野、发展个性的同时,相应地增加考试知识与增强学生的考试技能,这样的选修课程才有生命力。

在全国各地强势回归全国卷的大背景下,在选择选修课程时要注意与全国课标卷的紧密结合。例如,全国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实用类文本侧重于对人物传记的考查,人教版选修课程《中外名人传记》选取了十位古今中外的名人,有文学、音乐、革命领袖、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课堂上老师通过梳理传主生平事迹,让学生分析传主的精神品质,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在现实中意义,在教授课程的同时也是在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文本、完成考试内容。

《语言文字运用》中对多义词、同义词的辨析,对熟语的介绍,恰好与试卷中对近义成语的辨析相对应;“复句与关联词”的知识在完成补写连贯题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修改病句”“避免歧义”的内容也恰好是近年全国卷语言运用题中必考的内容。因此选修课程与考试内容不仅不会矛盾,而且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选修课程在选择时应以学生为本,以三个“有利于”来确保选修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潜力。当然,选修课程在实践中选择时还要有现实的考量,在众多的教材中选择最适合本校学生阅读学习的,符合学校实情的,同时也要考虑学校教师的能力水平来综合地选择选修课程。只要我们有以生为本、树立起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信我们一定能对选修课程作出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吴欣韵.“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如何得以实现”系列之——学生可以“选”什么?[J].河北教育(综合),2010.

[3]王静.高中生语文选修教材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4]贡如云.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江苏实验区的调查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

[5]王代光.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程模块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4.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选修课程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JSP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让学生自己选择课程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潮课”热现象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