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首先从理论和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总结目前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存在的不足,最后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组成部分、目标以及保障体系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市场需求 高职院校 会计人才 培养模式
会计理论与实践操作自产生以来不断变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市场需求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适应经济环境与市场需求是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依据,因此探索市场需求视域下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的理论与实践
(一)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理论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总结出并确定实行的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包括培养的目标,培养的内容以及培养的方法等。具体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说,要将这三个要素明确内容并认真实施[1]。高职院校更倾向于实践教学,培养会计人才的目标是能与市场需求有效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会计人才的课程内容也是密切联系实际编写而成的,培养会计人才的方法也更注重实际操作。
(二)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自高职院校开始建立并取得快速发展以来,高职院校对于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也有了一定的实践,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正式确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经验方法,即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企业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会计基础理论与实际工作操作。但是,这个方法实践还比较粗糙,有待完善。
二、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方法不科学性的表现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准确
国内一些高职院校对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并不准确。一些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再加上师资力量不强,导致这些院校对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对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也是草草了事,并不从市场需求或者是学术研究等角度进行深刻分析。另外,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则盲目跟从本科类院校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定位。实际上,本科类院校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而高职院校则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为“教师讲解,学生听课”。在课堂上,教师对会计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包括企业各种经济活动的分录的书写以及其他内容。学生则对教师传授的内容进行学习,在课堂上的地位不够主体化,很容易分心而忽视教师讲解的内容。对于其他新颖的教学方法,例如实地培训或者组织会计活动等,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采用,但是方法上面还只是初步应用阶段,实际上还不够精细化,导致实训操作的内容太过泛泛而不够细致[2]。
(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书面化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使用的课程教材过于书面化,理论内容占主导,实践内容则比例很小。这是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课程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许多高职院校还保留着传统的思想观点,认为高职院校只是比本科院校低一个层次而已,同样是开展教学的学校,而没有认识到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教学内容上的侧重点。这样的思想观点导致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与本科院校类似,包括基础理论,下属分支专业理论等。同样在教材的选择上,高职院校的使用的教材与本科院校也大体类似。
(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训过程不精细
会计实训是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所做出的进步性工作,有助于让学生在学习阶段进一步接触会计实际工作内容。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对于实训内容的实施还处于起步性阶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一些企业不配合学校开展实训课程,在精力投入方面不够用心,导致学生在实训中收获不多。其次,学校在开展实训课程时,将实训的内容和目标设计得太过笼统。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阶段
1、市场视域下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在市场视域下,思考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设计完善,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市场视域下各类企业或事业单位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都需要会计专业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市场环境下对于会计人员的学历要求则没有多么严苛,因为会计工作更注重的操作能力,而不是学习研究[3]。因此,与学历水平相对应的会计职称则受到了广大企业的青睐。据企业从事会计人员数据调查显示,具备初级会计职称证书的人员在应聘时比只具有会计从业证书的人更能被企业所接受,应聘成功的概率也更高。由此可以看出,市场环境下具备会计职称非常重要。
2、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组成部分
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研究思考后可以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基础课程学习”、“单项同步实训”、“综合模拟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可以看出,这四项内容将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操作紧密地结合到一起,而且具备由浅入深的层次感,帮助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更加轻松而不至于困难。其中“基础课程学习”是第一步,包括会计全部的理论知识,例如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以及会计职责道德等。中间的两项实训内容是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结合,包括每一会计内容分支实训,例如会计电算化实训,以及综合实训。这些实训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会计领域的所有的实践操作能力。最后一步“企业顶岗实习”是收尾工作,是学生在毕业之前真正进入企业承担会计工作并从中取得工作经验的重要步骤。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阶段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在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目标定位时,应当考虑四项因素。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对于会计人员数量的需求量和会计相关工作能力的需求力度。二是高职院校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目标。三是会计专业的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以及会计专业的学习方法和能力需求。四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整个模式过程中的目标的地位和作用。综上四个因素可以得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培养与市场需求对口的,可在学生毕业后直接能够输出到各类企业工作岗位上的会计类应用型人才。这种会计人才应当具备四种能力,一是熟悉理解会计领域的知识和理论,二是能够在不同会计岗位工作进行实际操作,三是与企业的管理层以及其他工作相关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四是具备与会计工作相适应的谨慎耐心的性格特点。
2、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一共有六项。一是对课程教材理论和实训教材进行改革,将教材中与高职院校教学目标不相适应的过于理论研究类的内容剔除,增加实践操作内容的比例。二是建设实训基地。高职院校为本校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训时,一定要有恰当的实训场地,符合会计工作的操作环境,同时还要具备现代会计工作中用到的设备。三是强化师资力量。会计专业知识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训教学均需要优秀的教师带领完成,学校可以要求原有的教师再一次培训学习或者招聘新的优秀教师。四是管理考核。这项工作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开展的,对学生的学习最终完成效果进行硬性要求。五是明确企业责任与发挥政府作用,旨在强调发挥校外团体在会计实训中的作用,为会计实训拓展空间,提高会计实训的质量。六是发挥政府运用是在强调发挥校外团体在会计实训中的作用,提高会计实训的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培养人才时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探索出适应市场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四项组成部分则是本文探讨的中心。此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中的六项内容也是具体工作落实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曾庆双.基于行业和产业需求创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兼评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32—33
[2]王红洁.浅析基于区域人才需求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职教育为例[J].当代会计,2014,6(4):107—108
[3]赵颖.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43):33—34
(张蕾,1982年生,广东韶关人,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数学系。研究方向: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