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管为“智慧呼市”奠基

2016-09-10 09:58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6年11期
关键词:呼市四平城管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数字城管,于2013年9月试运行,2014年1月1日正式运行。两年多来,数字城管为呼市城市管理、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成长中的呼市数字城管,以全面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为契机,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强化服务意识,阔步迈向智慧城管,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有效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为构建宜居城市,服务民生,贡献智慧和力量。

特点显著,效能突出

呼和浩特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刘四平告诉记者,呼市数字管理建设特点相对显著,效能突出,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首先,早在2011年,呼市在充分调研、学习外省市数字城管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根据住建部数字城管建设标准规范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指挥下,高标准、高起点建设数字城管。“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从技术服务商的选择到体制机制的打造,呼市可谓用心良苦,这一举措,从根本上解决了数字城管建设后劲不足和后续工作繁杂的难题,可以讲是从一开始,呼市的数字城管就站到了一个高点。

到2014年元旦正式运行,呼市数字城管按照住建部相关标准,完成了城管通子系统、业务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等相关系统的开发和部署工作,并在基础应用基础之上,拓展了业务短信子系统、领导移动督办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应急指挥系统以及三维实景应用。

呼和浩特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刘四平

在范围上实现了市区全覆盖,即覆盖范围包括市四区(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和两个开发区,覆盖面积约190平方公里(东至东河、西至金川开发区汇金道、南至小黑河、北至北二环路,含机场高速路、火车东站、飞机场)。

在职能上,实现公共服务职能基本涵盖。即,将4个区级政府、2个工业园区机构、17个市政府职能部门和10个公共服务企业纳入数字城管责任部门。同时,将12319热线职能并入数字城管,形成政府部门形成合力,全民参与的积极有效城市管理格局。

在管理方式上,借助数字化管理模式,重塑城市管理流程,即以数字城管为核心,组建了数字城管市级指挥机构,同时将数字城管监督职能并入市城管局督察大队,形成1个数字城管市级指挥中心、1个市级监督中心、六个区级指挥中心和33个二级平台的工作机构,围绕数字城管核心工作模式,严格规范、细化数字城管的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七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形成城市管理问题各部门上下联动、责任明确、处置有力的工作格局。

在服务民生方面,刘四平副局长介绍说,数字城管的管理服务对象参考住建部标准,结合呼市的实际情况确定为十三大类事件(日常保洁管理、五小行业管理、菜市场管理、城市交通管理等)和六大类部件(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类),全面覆盖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层面。为保证数据的精确,呼市普查了21.8万个各类城市部件,网格数据全市覆盖29个街道办事处,187个社区,共划分6688个万米网格,责任网格177个,确定所有部件的坐标位置,并根据所属区域和大小类编码入库,最终在平面地图上以不同符号显示,真正实现了城市管理的数字化与显像化,为强化管理效能,建设了33条市级平台与二级平台的网络建设,铺设了一条千兆光纤电缆,接入智能交通视频的110个点位和新城区平安社区视频的395个点位,完成了建筑工地监督视频接入前期工作,极大地提升了政府决策、城市管理、应急指挥等综合能力,同时有效改善了居住环境、方便了群众生活。

创新管理,提升品质

中国工程院院士、本刊专家委员会主任崔俊芝曾指出:“信息化是一项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事业。”呼市数字城管的实践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理念。

刘四平副局长告诉记者,呼市数字城管的工作历程正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

“信息采集对数字城管的工作非常重要。数据是否准确、及时,直接影响到数字城管工作的准确性。”刘四平指出。

为把握数据质量关,呼市数字城管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呼市特色、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

一是改变原来由辖区城管队员兼职的信息采集方式。刘四平介绍说,从2014年9月份开始,将信息采集工作交由市城环信息采集公司负责,组建了一支拥有136名信息采集员的专业化队伍。同时制定《呼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工作考评办法》,加大信息采集时间、区域、频次的考核,信息采集数量和质量有了大幅提升,日均采集量达到1600件,是原有采集方式的2倍,信息有效率达到了90%。

二是充分发挥12319城管热线信息桥梁和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提高城市管理应急突发事件的指挥能力,把热线话务员岗位和数字城管受理岗位进行了整合,座席增加到15个,强化了城市管理的社会监督。全年接入电话达到4.5万余个。

三是为积极引导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开通了“呼和浩特微城管”官方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和人民、新华、新浪、腾讯等四个主流网站微博,与首府多家媒体举办“网络名人与城市管理工作面对面恳谈会”等交流活动,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形成了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局面。截止2015年底,微信公众平台、政务微博平台以及媒体共接收各类信息9107件,“人民微博”粉丝数量已达10.3万余人。

“数字城管绝不是一个摆设,不是城市管理的‘花瓶’,”刘四平说,“数字城管好不好用,关键在监督够不够有力、执行够不够及时。”

为进一步强化数字城管实际效能,呼市数字城管在考评力度上加强工作,有力推进数字城管与实际工作成效的有机结合。

首先,科学运用系统考核评价体系,加强事项办理质量和效率。根据呼市实际编制了《呼和浩特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考评办法》(试行),在明确城市事件管理问题处置的责任部门、处置时限和处置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以问题办结率、及时处置率、返工率等为主要指标的考核评价体系,按月统计各责任部门的问题处置情况并评价排名,向各级领导和责任部门进行通报,促进了各责任部门事项处置效能的提高。

同时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定期召开数字城管平台协调会议,解决系统运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采集信息处置统计数据,针对城市高发、难点问题,建立起各责任部门相互配合和支持的工作机制。特别是由市区两级城管、建设、园林等部门参加的协调会议,全年达到了20次以上,进一步推动了各责任部门处置能力和处置水平的提高。截止2015年年底,市数字城管系统全年派遣(立案)各类城市管理问题29.08万件,处置26.66万件,其中,数字城管平台派遣26.28万件,处置24.14万件,12319热线派遣2.8万件,处置2.52万件,微信微博平台和媒体9107件均已全部处置。按期处置率由1月份的35%提升到了12月份的95%,全年整体处置率达到了90%。

迈向智慧,创新发展

数字城管运用当前最新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手段,重构了城市管理理念,重塑了城市管理流程。在智慧城市建设脉络越来越清晰的当下,信息化技术集中体现的数字城管在智慧城市领域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呼市如何把握智慧城市建设大潮来临的契机,实现由“数字”向“智慧”的转型,更好地增强城市管理、服务社会?

刘四平副局长表示,在这个问题上,呼市数字城管一直密切关注国家政策、行业动态和业界技术发展潮流,紧跟时代步伐,正在迈向“智慧城管”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刘四平介绍说,为了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并成立了由市长亲自挂帅的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2014年3月,完成了“智慧呼和浩特”建设总体规划,开始着手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

“2016年3月,呼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智慧呼和浩特’建设方案》,这标志着呼和浩特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刘四平介绍说,“总体工作思路是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基础、五大平台、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和公共服务智慧化,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以信息化、智能化助推呼和浩特‘活力首府、美丽首府、和谐首府’建设。”

一个中心,即建设呼和浩特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

两个基础,即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五大平台,即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平安城市与指挥平台、综合执法与监督平台、信息惠民综合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平台。

重点项目,即城市网格化管理、绿色建筑与照明节能、智慧社区、智慧一卡通、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乳业。

“其中,作为‘数字城管’智慧升级版的综合执法与监督平台,被确立为‘智慧呼和浩特’重要的基础性平台,必将为呼和浩特通过信息化引领城市管理实现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强大的助推力。”

猜你喜欢
呼市四平城管
城管执法的“民生温度”
“摇摆不定”等十三则
在呼市吃“稍美”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及施工探析——以呼市三环为例
济宁城管大年撕春联惹“众怒”
呼和浩特市高中篮球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愣二
城管案件
“城管”用英语怎么说?
对四平保卫战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