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将伟 王许可
【摘要】近年来,银行不良资产风险日益升高、坏账频发,银行利润遭受严重侵蚀,本文力图寻求借鉴资产评估方法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应用于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认为这不仅增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还有助于效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积压压力。
【关键词】公允价值 不良资产 证券化
公允价值是建立在会计四大假设基础上,用于反映持续经营中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在国外会计学界,SFAS NO.157强调企业应使用与情况相适宜并且有足够数据可以利用的评估技术来计量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James W.Pattillo(1965)甚至就提出财务会计的基础是公允;国内方面,朱丹、刘星、李世新(2010)从信息观与计量观两个经济分析的视角考察了利用公允价值决策的有用性;周中胜、窦家春(2011)提出以市场价格作为计量属性基础,构建以公允价值为基础概念的计量属性体系。可以看出,公允价值的运用是有益的,本文力图从银行不良资产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一、可行性分析
(一)资产评估应用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可行性分析
资产评估中的价值作为评估的行为与价值目标,用于明确资产的价格、未来行为方向和处置模式。可以看出,资产评估中的价值与会计学的公允价值是存在很大一部分重叠的,因此,在符合会计准则情况下,会计中的公允价值通常就是资产评估中的市场价格。在非完善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当前如果有大量与之相同金融工具发生交易,则可以充分参考交易价格计量公允价值;若相同金融工具并未在市场上大量存在,则只能参考相似的金融工具,对金融工具间相似性以及风险特征差异进行仔细分析,以获得估价参数例如历史违约概率、贴现率、主体机会成本和流动性等等,构建体系从而间接估计公允价值。
(二)公允价值计量应用在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置的可行性
银行不良资产打包组合可以认为是虚拟金融产品的一种,其价格于二级市场上不断变动。由于不良资产所体现的公允价值的变动也实时的带来现金流动,实时的造成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除此之外,不确定的不良资产组合带来的金融创新和收益预期的不断更新、跨期交易的普及,其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也给常规的会计处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可以说,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无法适应报告不良资产组合,而公允价值主要计量未来和现在的经济交易和不良资产组合的价值,更能适应虚拟金融的客观条件,更为适合不良资产组合的会计处理。但是,目前我国缺乏一个统一的公允价值准则和体系,因此在实务中更多时候只能依赖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已经从特定金融工具扩大到面对大部分金融工具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过去那种基于过去事项造成的历史成本和以已发生交易为基础的记账报账形式正在让位于以市价为基础的模式。经济学假设条件之中,市场价格是有效地、包含买卖双方及潜在对象对于未来利润预期的反应,很大程度上与会计学的“公允价值”是相符的。关于公允价值的使用的问题最主要的讨论点就是使用其所带来的效益成本对比。展开了说就是是否方便使用、收集相关信息的成本大小、使用公允价值的效果如何。在现有主流经济学框架之下,公允价值计量的有用性主要体现在能够有效收集评价价值信息以及其对于参与者决策的效益。一般而言,公允价值评价带来的信息量要远大于历史成本计量,因此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交易费用。
二、具体影响方式分析
公允价值是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的交易中进行资产的交换或者是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行为,再由专业人员通过对资产某一时点价值的估算,也就是确定了其当前的公允价值。资产组合价值的变动可以划分为“已变动”和“未变动”两个部分,经济学上就是该资产组合价值已经实现的贴现数额,会计学意义就是历史成本会计计量中是否存在当期发生事项造成该资产预期的资金流入或流出的实现以及对企业主体带来的影响。一般来说以公允价值报告的不仅包括了“已变动”的价值,还将“未变动”的价值变动也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因此,对资产组合价值变动的确认相对于历史成本收益更加及时和有效,所确认的收益只与当前市场价值相关,而与交易在当期实际发生与否没有密切联系。所以,以公允价值报告的资产组合收益是直接与经济事项联系在一起的,更加接近经济收益的定义,更加符合经济分析和财务管理理念的要求。
将上述公允价值属性对资产组合的应用付诸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领域,公允价值的运用是的银行不断的更新不良资产打包组合的价格,并将其反映在银行的会计报表之中,虚拟金融环境之下,资产组合的价格实时波动,于是银行的不良资产所体现的公允价值的变动也实时带来收入、现金流、净资产的变动。除此之外,不确定的不良资产组合带来的金融创新和收益预期的不断更新、跨期交易的普及,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极难判断。因此,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无法适应不良资产打包组合的计量。反观公允价值,其主要计量未来和现在的经济交易和不良资产组合的价值,更能适应虚拟金融的客观条件,顺应虚拟金融的发展。
公允价值在虚拟金融发展的背景之下产生的一种符合性的计量属性,其主要用于虚拟经济中金融资产的计量。作为最为复杂、信息最为缺乏的金融工具之一的不良资产证券化组合,经过合理的运营,其公允价值会不断增加,带来持续增长的预期,而持续增长的预期又会带来公允价值的增加,使得这类债券的投资者更为乐观和自信,吸纳更多的资金,保证银行现金流。此外,公允价值所包含的信息价值较高,也提高了投资者获得的信息质量,改善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透明度和可接受度,降低在历史成本计量中大量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促进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进步与发展。这样不仅增强银行各类资产的流动性,有效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积压的压力,而且改变了银行的负债结构,通过不良的资产打包出售激活,获得了直接的现金流入。借助公允价值来计量银行不良资产的价值,将其“已变动”和“未变动”的价值变化全部表现在报表之中,显著的改善的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这能减轻投资者的估值成本,经济学意义上,也就是降低了交易费用,会促进商品,这里也就是指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组合,在市场上流通,降低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增加了此类证券产品的需求。
三、思考与启发
(一)健全相关机制培训从业人员
我国证券二级市场还不成熟,而公允价值计量与金融工具市场发育程度息息相关,银行不良资产证券组合更是依托于金融工具市场发行和处理。因此,我们应当完善资本市场及其二级市场,增加信息可获取程度,降低交易费用,使得市场参与者能够更有效的了解资产组合。此外,对银行不良资产组合的评估还要求会计人员要了解与资产评估、金融、资本和证券市场相关知识经验和操作流程,自然也要控制自己的“动物精神”,不能盲目乐观和悲观,正确评判当前市场。
(二)引入资产评估的优点
如前所述,公允价值的计量必须依靠资产评估的相关处理方法。借助资产评估方法,将上述公允价值属性对资产组合的应用付诸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可以将其反映在银行的会计报表之中,对资产组合价值变动的确认更加及时而有效,更加紧密的将收益和预期收益同市场价值联系在一起,将该组合的前景直接与经济事项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处理方式更加接近经济收益的定义,更加符合当代财务分析理念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宋艳敏.从资产评估角度探析公允价值.中国管理信息化[J].2013年7期.
[2]于永生.IASB“公允价值计量”讨论稿及其启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J].200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