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济生态化发展途径分析

2016-09-10 07:22楚玉峰陆亚琴
时代金融 2016年21期
关键词:发展途径云南省

楚玉峰 陆亚琴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重要章节。文章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云南省自身发展情况,从实际出发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从产业生态化角度对云南经济生态化发展的途径进行探索。阐述了产业的生态化改造、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调整、产品的清洁、循环生产和产业的生态化布局四个方面的发展途径,并呼吁低碳发展和国家政策支持。

【关键词】云南省 经济生态化 发展途径

一、引言

(一)云南生态化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全过程中。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也将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作为重点篇章进行阐述。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生态与经济之间的两种矛盾。一是生态环境需求和生态产品供给的短缺,在部分发达地区成为主要矛盾;二是生态富裕和经济贫困之间的矛盾,如西部地区的云南。这两种矛盾在全国很多地方交替出现,不仅成为了经济矛盾,甚至还会引发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云南一方面生态状态很好,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服务功能突出;另一方面云南非常贫困,是生态富裕且经济贫困的典型地区。本文在分析云南省生态与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产业生态化角度对云南经济生态化发展的途径进行探索。如果云南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能够试点成功,则可为具有国家战略性生态规划意义上的欠发达地区探索一条实现跨越式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融合之路。

(二)云南经济生态化发展的现状

1.云南经济生态化发展的条件。云南省生态状况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存在很多自然生态景观。而生态文明建设又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已呼吁在规范和完善开发、利用、保护、治理机制的前提下全面融入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生产建设全过程中。

同时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保留了很多民族特色的元素。包括一些风俗习惯、服饰、景区等,这些都为云南省加上了“自然”、“生态”的字眼。在这一条件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有了自然的过渡。可以更好地诠释生态文明建设。

2.云南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下,云南省实施退耕还林等保护生态环境的举措,但仍面临生态功能退化的事实,使生态环境建设面临一系列的困难。首先是森林服务生态功能在退化,没有发挥其应尽功能;其次,生态区保护力度不够,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和可行性措施;第三是经济贫困,这一方面体现在云南省的人口过分集中于坝上,与城镇区没有足够融合。另一方面云南经济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以卖原料和粗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低,没有抓住生态资源产品的经济效应;最后是政策支持力度与国家补助不充足,导致资金有限,特别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面较吃亏。

经济生态化简单说就是将环境保护上升到经济领域,融入到经济建设全过程中,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从根源做起,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关于经济和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陈永堂(2014)强调了发展生态工业的重要性,指出生态工业是根据工业生态学基本原理建立的、仿照自然界生态过程物质循环的方法而建立的一种工业模式。程柯和丁萍(2008)在借鉴国外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基础上从经济系统角度、三次产业角度、区域空间角度、社会角度和企业角度五个方面分析了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赵春盛等(2015)谈论了区域产业转移、跨境交往行为、生产生活方式变迁等对生态安全构成的风险挑战。李泉(2004)指出发展生态产业经济、促进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是实现不发达地区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的根本保证,提出应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第三产业生态化等体系层面构建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的构想。这些文献从不同方面提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概念、框架和模式。但对经济生态化具体发展途径的分析却很少。本文在阐述云南省生态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产业的生态化改造、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调整、产品的清洁、循环生产和产业的生态化布局四个方面比较具体的发展途径。

二、发展途径

(一)产业的生态化改造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云南省面临生态退化与经济发展问题的双重挑战,产业的发展不能再走传统产业模式的老路,走产业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未来云南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云南省产业生态化改造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对特定空间内的产业系统、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进行耦合优化,实现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处理好产业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以从以下方面探索产业生态化的改造路径:首先是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改造。一般来说传统产业对环境的污染小,但同时也没有现代产业的先进技术,所以可改造的空间较大。可以从生产工艺的改造入手,重点提高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使之与现代产业接轨;其次是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产业生态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利用人为因素减少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三是将现代网络融入产业之中,并形成系统;

(二)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调整

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调整是依据区域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做出的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的做法,其宗旨是使产业发展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承受力和发展产业多样化,以达到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效应最大化的目的。整体来看,云南省存在的“第一产业不够用,第二产业不够强,第三产业不够快”的局面仍会持续。且工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原料型和资源型产业,以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再加上生产方式较落后,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艰巨。

结合云南实际情况,给出以下建议:第一,发展生态农业。进行低碳农业生产,开发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如:大理的烟草、洱海的花卉栽培等都可以提高其附加值;第二,发展低碳工业和建立循环经济园区。通过对传统产业的节能降耗和新型产业的培育发展来实现低碳工业目的。以经济开发区为中心在各州市建立循环经济园区,把循环经济发展贯穿于工业发展全过程中;第三,大力倡导休闲旅游服务行业的发展。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及旅游景区的保护等来保持旅游业的低碳、健康发展。特别是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石林等著名景区的旅游发展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引领云南低碳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第四,优化能源结构。云南有着极为丰富、潜力巨大、前景看好的优质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应该进一步发展无碳和低碳能源对于比重相对较低的石油和天然气可配合中缅石油天然气项目建成投产,拓展天然气能源的利用,构建多元、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三)产品的清洁 循环生产

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通知指出,应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构建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关于产品的清洁、循环生产,主要特征是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

首先,提升清洁生产与循环生产的技术水平。可以组建技术开发团队,对生态化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的评估与监测,提升旧物回收和垃圾分类的功能定位,为生态化和可持续发现提供保障。

其次,产品的清洁、循环生产应建立多方参与的政策制定机制。政府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要有资源、环保、生态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以确保经济发展的目标、战略和计划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因素。

最后,加强循环示范城市建设。加强普洱市、曲靖市、易门县、祥云县等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和普洱绿色经济示范区建设,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建设,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化改造。

(四)产业的生态化布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云南省要实现生态文明发展,就要具体走一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融合的道路。针对云南省的生态资源情况和未来发展潜力,并结合国家的主题功能区划,可以把云南省16个州市按经济发展水平和碳排放水平集中分成四个区域:碳排放控制区、减碳引导区、零排放发展区、生态碳汇区。其中碳排放控制区为城市化或工业化地区,其布局对云南省地方经济有重要拉动作用;减碳引导区为城市化和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形成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循环共生的低碳型产业布局;零排放发展区为净排放量接近于零的新兴产业区,要引进世界领先的零碳负碳科学技术,发展新型产业;生态碳汇区指重点森林、草甸、湿地、水源保护区。

在每一个区域内,都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核心。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依据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分别实施不同的产业规划,选择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及分类管理的产业和投资导向和产业政策,促使生产空间向更加集约高效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三、对策和保障措施

(一)制度构建

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制度引导、规范、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从而走向经济生态化建设道路。

低碳经济发展机制。发挥节能与污染物减排的协同促进作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和减排单位管理;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按照国家下达的能用消费量标准,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立碳排放约束机制和控制目标,同时建立具有低碳支撑的产业体系、空间模式、生活方式、能源系统,使低碳发展形成体系。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公园、湿地公园等保护地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探索建立横向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保护成效和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二)争取政策支持

争取生态文明实验区试点,抓住政策机遇。自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口号就为各省市争相倡导,但云南要做的不只是大力倡导,还要把生态文明落到实处,抓住中央政策机遇,结合云南自身优势,努力争取生态文明实验区试点。

争取国家生态补偿,争取国家实实在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就是在生态补偿方面希望得到国家的认可和支持,希望国家重视云南的生态资产。云南保护生态环境、高原湖泊、六大江河等对全国乃至国际局部区域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生态资产又是很脆弱的,一旦遭到破坏,想要恢复是难以企及的。比如抚仙湖、泸沽湖等生态景区。对于这些生态资产的补偿,云南省能拿出的财力非常有限,很需要国家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程柯,丁萍.产业生态化模式与保障机制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07).

[2]谷树忠等.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资源科学,2013,35(1).

[3]施本植,许树华.产业生态化改造及转型:云南走向绿色发展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15(01).

[4]赵春盛,崔运武.国家战略背景下的省域生态安全风险管理及其对策[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06).

[5]李泉.不发达地区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初论[J].中国人口,2004(02).

基金项目:本文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经济生态化发展途径研究——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YB2014034)”以及云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云南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及空间布局研究——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2014Z098)”的资助。

作者简介:楚玉峰(1989-),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可持续发展、国际贸易;陆亚琴(1972-)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可持续发展、国际贸易。

猜你喜欢
发展途径云南省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我国内陆地区口岸发展现状、成效与途径
少林武术发展途径及建议
探析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途径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贵州布依傩戏传承发展研究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