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飞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人均GDP从1980年的205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7900美元(按13.7亿人口计),在跨进中等收入国家群的同时,同样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为了找寻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途径,许多国内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需要借鉴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本文指出“中等收入陷阱”实质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原有优势基础上寻找新优势的问题。因此,本文简述了现阶段中国发展的现状及问题,从收入分配、工业化与城镇化、市场及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阐述了中国将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 中等收入陷阱 工业化 城镇化 公平分配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收入水平也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是我们应该去思考的。
一、何谓“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银行在2006年《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最早提出“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的概念,其内涵主要是指:国家发展必经历收入水平由低到高的发展历程,在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后,人力资本激增,丧失原有比较优势,陷入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技术研发投入与水平无法与高收入国家相比,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若一个国家进入中低收入国家超过28年未达到中高收入标准,被认定落入“中低收入陷阱”;中高收入阶段没有在14年内进入高收入国家,被认定落入“中高收入陷阱”。以发展年限为标准,新出现的52个中等收入国家中,35个已深陷“中等收入陷阱”,其中30个(如:菲律宾等)进入“中低收入陷阱”;5个(如:委内瑞拉等)进入“中高收入陷阱”。在微观上看,中等收入陷阱本质是未达到产业更新目标。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可以引领地区进入中等收入,但代价是自然资源和资本等资源的严重浪费。其发展阶段呈现几方面的特征,包括社会经济停滞、民主乱象、收入分配不均、腐败严重、失业率高、社会动荡、社会化服务短缺、信仰多样化、金融系统风险加大等。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等收入陷阱实际上是经济发展阶段的提升与跨越。一般来说,经济发展需要由生产要素巨量消耗跨越到技术、创新拉动。其实质是生产要素使用效率提升,也是收入由低到中再提高的过程。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中等收入陷阱是社会文明乃至价值观的演变,因为它涉及到社会经济甚至更深层次的根本性变革。
二、我国收入发展水平状况及存在问题
现在,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阶段转型期,2015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平稳,呈现出经济总量增长平稳、产业结构优化、民生不断改善的态势,增长速度由高速逐步进入中高速发展。依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绝对量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中国大陆总人口在2015年达到136782万人,按此得出2015年我国的人均GDP约为7900美元(约合人民币48980元),高于2014年的7485美元,仍然低于高收入国家水平,正处于“中等收入陷阱”之中。我们也应看到,全国已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内蒙古、广东、福建、辽宁和山东等10个省市进入人均GDP“1万美元俱乐部”,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事实证明我国是有能力利用好转型跨越期的新比较优势突破收入陷阱之困。
但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平稳发展的新常态,这是趋势性而非周期性的,传统发展优势正在弱化或消失,面临不可忽略的时代元素与不可回避的基本国情。诸如产业换代升级带来的压力,劳动力成本上升,收入水平差别的扩大,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钳制和新旧制度转换的成败等一系列现实制约,都是中国在经济超越过程中,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和现严酷现实。
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几点拙见
(一)以收入分配公平为切入点,孵化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基础
我国在经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已积累了极大的产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第一大国。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凸显了需求侧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这对居民收入水平及分配的公平性产生了新挑战。即,我们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且要稳妥的缩小收入差距。就现实而言,各种不公平现象下都与居民收入水平和分配差距相联系,且居民收入水平与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也是产业政策指导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差距的缩小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这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重要的根基。因此,重新划分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居民中的比例,先减缓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态势最终达成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的目标,是我国突出中等收入重围的关键第一步。
(二)以工业化与城镇化为双驱动,促进经济的合理健康发展
工业化和城镇化双机合并协调发展是成功解决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发展条件,也是解决我国城乡二元化的先决条件。我国在跨越中等收入的进程中,应把持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比例协同发展,避免顾此失彼,形成城乡二元化僵固。城镇化是工业化升级发展和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转型的先提条件;工业化发展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基础。就世界范围看,工业化经济发展中后期,城镇化率水平均在70%以上。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刚达到56.1%,城镇化进程尚未完成。因此,我们要通过科技创新、产业政策导向、城乡统筹整体发展等措施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而工业化发展促进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这将为升级产业构成提供较充裕的新型劳动力资源,助力经济成长,促进社会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三)以扩大和完善国内市场为保障,突破全球经济发展格局的钳制
外部经济的传导性威胁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使其经济停滞不前。我国也面临全球经济发展的钳制,但我国广阔且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会成为抵御全球经济冲击突破束缚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国在转变对外贸过度依赖的同时,一定要把重点放在深挖国内市场上来。简言之,我国跨入中等收入水平后面临着一系列发展危机,同时,我们也具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特殊条件下的良机。不过,特殊机会的选择与实现都需要一个稳定而广阔的内部大市场作为保障。
(四)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构造经济增长新型动力
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重围的关键是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成长,这就要构造新型经济增长驱动力。一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实现经济增长由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掠夺性投入方式,转变为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和制度创新改善发展环境的高效集约模式;二是必须走出以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的怪圈,加快向绿色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经济结构转变;三是必须增强新常态下社会发展的兼容性,提高全社会共享经济发展硕果程度,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五)以完备社会服务系统为支点,创造新型居民消费需求
一是继续完善社会服务系统。我们要争取城镇(村)居民最低生活水平标准化制度全覆盖,进一步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优化社会民政优抚救助,使幼有所依,老有所养;改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及企业年金制度,加大保障房、安居房投入建设。二是继续推进医疗及教育改革。构建全国范围医疗保险跨区域结算系统,健全社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和大病医疗保险,优化、平均分配所有教育资源等,解除居民消费身后之忧,创造扩大新型居民消费,加速经济流通循环。
四、结论
总之,我们应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部署的改革发展任务引领下,以“十三五”规划为蓝图,以东亚经济体成功跨越的经验为鉴,积极合理运用,力争突破收入陷阱围困,探索顺应解放发展生产力的新制度,在新常态中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一定能在未来10年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发展前沿课题组.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累积效应与资本形成[J].经济研究.2003(8):4-12.
[2]刘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1):4-11.
[3]蔡昉.中国经济如何跨越“低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1):13-15.
[4]习近平.“中等收入陷阱”肯定要过去的.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2015-01-9].
[5]林毅夫.怎样解决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困境.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2014-06-30].
[6]国家统计局: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6.1%.来源:新浪财经[2016-01-1910:45].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01-19/doc- ifxnqrkc6642982.shtml.中国经济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