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16-09-10 07:22蒋希众蒋翠玲傅丽萍许芬艳
经济师 2016年3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高职院校

蒋希众 蒋翠玲 傅丽萍 许芬艳

摘 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计划的落实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文章论述了高校现有实践教学模式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重新定位了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规格,介绍了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实施保障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3;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178-03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90年末至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为契机,以扩大规模为目标,实现了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普遍得到了扩张。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水平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这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肩负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使命的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行动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都能将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确定为50%及以上,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致使实践教学计划的落实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这种情况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由于顶岗实习落实难度大,实习环节落实不到位,导致会计专业实习难,职业能力培养难。致使毕业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出现了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低等就业难现象。目前,会计专业招生热、实习难、就业难已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问题。

成功的会计专业教育的标志是其毕业生能够根据会计职业规则从事会计职业的活动。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培训,掌握一定的职业行动能力。因此,探索并构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解决会计专业招生热、实习难、就业难的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使高职会计专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满足经济发展“新常态”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既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一项紧迫任务。

二、高职会计专业主要实践教学模式简介

(一)会计模拟实训室集中课堂实验模式

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实验是对会计、税法、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理论知识的验证或对相关假设的检验,一般包括典型演示实验、同步模拟实验等教学方式。

1.典型演示实验。典型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实际操作业务的一种演示,通过这种演示让学生模拟学习,并最终学会操作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基础会计”课程中涉及填制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等实践教学,均可以采用典型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

2.同步模拟实验。同步模拟实验是采用独立式实践方式,对前期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按照教学进度,根据会计人才的技能标准与要求,开发相应的同步实验项目,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对职业技能的熟练运用。将会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涉及的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和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如“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同步模拟实验教学。

3.单项模拟实训。单项模拟实训是针对出纳、纳税、成本核算等就业方向较广的会计岗位,所涉及的会计从业的基本技能,开设的单项专业实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和业务能力。如出纳岗位能力训练项目、会计核算能力训练项目、会计报表编报能力训练项目、纳税申报能力训练项目、财务分析能力训练项目等。

4.综合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采用分岗式的实践方式,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将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其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会计综合能力训练项目、财务管理综合能力训练项目、ERP沙盘对抗能力训练项目等。

(二)校外实训基地分散实习模式

会计专业的实习环节,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在真实会计岗位环境中进行的实践训练,主要指校外顶岗实习。根据会计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依托校外合作单位的实践教学基地,分别与中小企业、税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行业建立合作关系,在合作单位设立长期顶岗的实习岗位,由在校学生采用“排队式”的轮流方式开展实习活动,实现校企合作双方“共赢”局面,如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行动能力的重要手段,但从实践教学的总体情况来看,国内各高校的实践教学状况很不平衡,有些高校运行情况良好,而有些高校的运行情况却不理想,其现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和不足。

1.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系统性缺陷,实践教学计划落实不到位。因受我国传统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都把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或者作为不可或缺的辅助教学环节来对待。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虽然将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确定为50%及以上,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致使实践教学计划的落实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行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由此形成了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

2.实验内容更新不及时。存在着综合性实验项目比例较低,实验内容陈旧的问题。课程教学实习内容陈旧、更新慢,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与质量的要求。

3.专业实验室建设滞后于专业发展。近年来,会计专业发展明显加快,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但是办学条件建设相对滞后。不少学校缺乏足够的实验教学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4.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困难,顶岗实习落实不到位。由于财会工作的特殊性,以及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很多企业不希望外人插手会计工作,所以不愿意安排学生实习。很多高职院校因缺乏教学实训基地,只能通过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造成学生的实习环境差别大。联系到实习单位的学生能参加顶岗实习,联系不到实习单位的学生,根本没有参加实习,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5.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动手能力弱,队伍不稳定。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在能力结构方面尚存不足,缺少实践锻炼,动手能力较弱。很多高校引进教师的标准和要求高,但待遇与人才标准和要求存在差距,难以留住优秀的人才,青年教师又缺少进修与培训的机会,使队伍缺乏稳定性。

6.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监控体系不够健全。存在着教学实习要求不严、规范不够、检查考核不力的问题。对课程实验、教学实习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7.存在着毕业实习与就业的矛盾。毕业实习是对学生三年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按照教学计划,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这一时期学生忙于查询人才供求信息、参加人才交流会,供需见面会、签约、面试等各种就业活动。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到指导教师,也就放松了要求,降低了门槛,减少了毕业实习的时间,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8.培养的人才在职业行动能力上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脱节、适应性与动手能力不高的问题。在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使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企业要求毕业生,是具有宽广的知识结构、合理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良的团队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高校所培养的大学生动手能力差这个不争的事实说明,实践教学远远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人才培养工作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不相适应的,没有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

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的新定位

1.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目标也称“教育目的”,它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第二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甚至各专业的具体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目的的体现,是会计专业教育评价与教学监督的依据。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了顶层设计,在新的战略方针、制度条件、思想方法、工作理念引领下,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呈现新的状态,展现许多新的特点。第一,深化改革带来新变化,释放了市场活力,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才需求旺盛。第二,服务业蓬勃发展,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我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的趋势更加明显。金融保险、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人才需求高速增长。第三,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带来新的增长点,与互联网有关的新业态持续高速扩张,“互联网+”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第四,引进来、走出去成效明显,“一带一路”等战略稳步实施,利用外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并驾齐驱”。上述“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的特点,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按照培养目标定位的社会需求原则、整体优化原则、可行性原则和特色原则,以及“珠三角”地区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将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面向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行业、会计师事务所、非营利组织等基层业务和管理岗位,具有诚信、合作、敬业的职业素质,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年报审计等业务处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从事会计、税务、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

2.培养规格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是指以教育规律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从数量和质量上对人才培养规模、标准、要求等的界定,是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不同类型的学校有不同的人才培养规格,不同的学科都有着各自的特色,也具有不同的人才培养规格。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合理定位,关系到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及教育过程的实施。根据人才培养规格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培养规格应突出学校的基本特征,应突出时代特征,应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协调发展的关系,应处理好人才培养的统一性要求与多样化需求的关系。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定位,以及会计本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计了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如下:

(1)知识结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应掌握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相关知识等。在专业方面重点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业务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纳税筹划、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等方面的专门知识。

(2)能力结构。能力是人才规格的核心,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一定的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构成的职业行动能力、创新能力。通过系统强化会计核算、纳税筹划、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等业务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3)素质结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为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从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创新素质等六个方面确定学生的素质标准。培养、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及构成要素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不同的教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价值观理念,以及对教学过程各要素的不同认识和组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其主要构成要素及关系如下:

1.在特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所确立的主题。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是综合运用当代教学理论、创造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系统论等,重新规划教学过程,建构以创新素质、创新能力、职业行动能力为核心目标,系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及相应的教学环境,按照高职会计专业具体的培养规格要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完成主题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及心理素质;开发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突出素质的培养与能力的开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

3.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教学程序。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其本身独特的教学结构和体现教学活动逻辑过程的操作程序。教学结构,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操作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合理处理教学过程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合理确定按照时间流程从逻辑上展开的各个教学步骤,是系统、有效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把实践教学环节按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形成过程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兴趣基础培训、单项能力培训、综合能力培训和职业能力培训。将会计实践教学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实践的层次结构、内容、程序安排及目标见表1。

4.由主题、目标决定的评价方式。教学评价方式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法,实现以下三大转变:变重结果考核和终结考核为重过程考核和发展考核;变单一的学校考核为学校、企业、社会的共同考核;变重知识考核为重知识、能力、素质考核。通过新型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还要注重素质的提高。

5.实现目标的教学支持条件。任何教学模式都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效力。教学模式的支持条件包括环境、设施、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等)、教学手段、教学的时空组合等。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以下教学资源条件的支持。首先,要有兴趣基础培训功能的校内会计专业实训中心,具体包括会计手工、综合模拟、电算化实验室,通过“分层实践,兴趣引导”教学,培养学的方法能力、创新能力、专业能力;第二,要建设一定数量的双主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第三,要建设校内网络公司实训平台,解决校外实习基地不足的问题,安排没有落实实习单位的学生实习。

五、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必要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会计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除要求上述教学资源条件支持外,还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作为保障:

(一)组建由行业专家、企业业务骨干、教师构成的双师型实践师资团队

1.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引进行业专家、企业业务骨干等社会资源,建立一支以校内专任实践指导教师为中心,由专业理论造诣较深的行业专家、经验丰富的企业业务骨干等兼职教师为支撑的实践师资团队。

2.积极鼓励专业教师报考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等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类职业资格,提升专业能力水平,培养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的“双师型”实践指导教师。

(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系统、实用的实训教材

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离不开与之配套的实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践教材,是落实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实践教材的内容应以合作企业一定期间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为基本素材,并适当提升经济业务类型的广度与深度,注重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教材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应与合作企业业务单据的格式、联次一致。在教材的功能设置上,应注重将会计的手工核算与电算化核算相结合、充分体现实践教材的实用性。

(三)制定由学院、合作企业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是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必要保障。高职院校应建立以服务于学生学习知识、增长能力、提升素质为目标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制度。构建由专业教师、辅导员、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参与管理的校企合作双主体实践教学管理服务团队。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五落实”,即组织落实、制度落实、资源落实、实践内容落实、达成目标落实。使实践教学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3JK316。]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财经大类文化教育大类[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

[2] 刘育锋.面向世界的职业教育新探索[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 李华.高职财会类专业实践育人DACE模式的改革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4] 陶成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2(12)

(作者单位: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550;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作者简介:蒋希众,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授、高级经济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高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南财大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编委会主任;蒋翠玲,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傅丽萍、许芬艳,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高职院校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职院校基于会计专业群改革实践教学的探讨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