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立平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慕课教学模式的SWOT分析
付立平
文章借助SWOT分析理论,结合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的具体情况,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慕课教学模式存在的优势和弱势因素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探索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SWOT分析
慕课(MOOC)MassiveOpenOnline Course,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兴起于2012年。慕课以其特有的信息化优势吸引了现代人的参与,人们通过慕课学习各种学科的知识,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已经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领域的慕课实践,严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新兴的慕课教学手段相结合,是思政课教学模式的一种大胆创新。每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通过对思政课慕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思政课慕课教学模式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更好地认清与分析思政课慕课教学的内部及外部环境,是促进其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有利于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SWOT分析也叫态势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S代表优势(Strength)、W代表劣势(Weakness)、O代表机遇(Oppor⁃tunity)、T代表威胁(Threat)。S、W属于内部因素,O、T指外部因素。SWOT分析法通过对研究对象内外因素的评估分析,以制订适合研究对象的发展战略。文章运用SWOT模型分析慕课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1.思政课慕课教学的优势
⑴符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习惯。思政课慕课教学可谓是一种“灵活式、问题式、快餐式、闯关式”的学习模式。所谓“灵活式”是指思政课慕课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受时空限制,缺乏灵活性的弊端,其实现了通过电脑、手机客户端平台随时随地学习。所谓“问题式”是指教学内容以问题逻辑的视角展开,教师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所谓“快餐式”是指慕课在线学习的视频通常是微课程,每段课程设计在10~15分钟,每段课程围绕1~2个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更好地满足了当前95后学生快餐式学习的心理。所谓“闯关式”是指“慕课”在线微课程视频中会有即时的测验和练习题、课后要求完成的阅读和作业题,学生学习时好像正经历电子游戏的通关过程,只有准确回答过关之后,才能继续听课。这种“灵活式、问题式、快餐式、闯关式”的学习模式符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习惯。
⑵有助于高职院校共享优质思政课资源。通过慕课的课堂,高职院校可以共享到很多国内名校的优质思政课资源,足不出户,学生就可以在家听到名校教师讲解思政课程,感受到名校优秀教师对思政课的领悟和阐释,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开拓视野,更好地理解思政课的核心精神,从而促进思政课育人目标的实现。同时,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而言,通过学习名校的优质思政慕课资源,可以更好地丰富自己的教学积累、提升自己的思政课教学能力。
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育技术的视角考察,“慕课”已经实现了人与人的交互,而不是简单地将视频传到学生的电脑上。[1]所谓人与人的交互就是学生除了单向观看定期更新思政课慕课教学视频以外,还可以通过课程论坛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讨论问题,这就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慕课教学模式的互动性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如果“没有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平等,就没有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2]通过这种人与人的交互,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思政课慕课教学的劣势
⑴在线教学的生动性、时效性还有待加强。“慕课”教学的网络资源通常是事先录制好的,因此辅助说明教学内容的案例当然也是预先设计好的,因此不能在课堂上及时引入社会热点。然而思政课最好能够在教学中结合社会时政热点,融入大量新鲜案例,所举的例子在时间上与现实越近,就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就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会使学生觉得课程离现实、离自身较远,缺乏说服力,难以打动学生。
⑵选修外校思政课慕课难以体现高职特色。思政课程在性质上属于人文教育的内容,“在以技术技能培训为重点的职业院校,由于其教学形态、教学手段、师资结构和培养目标等的差异,人文素养的教育必须和职业教育的背景相衔接。”[3]名校的思政慕课课程由名师结合自己所在高校的学生实际出发去阐释对课程的理解,难以兼顾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情,难以体现高职特色,从而不利于高职院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1.思政课慕课教学所面临的机遇
⑴高职院校有大量的思政课慕课学习需求。在高职院校,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授课,理论知识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单向传输,学生的创造性很难被激发出来,从而使学习也显得被动,加之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受时空限制,缺乏灵活性,这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灵活、开放的慕课学习方式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学生通过注册名校的思政慕课,不仅可以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而且可以与名校师生开展互动,学习同龄人分析问题的视角,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内部环境优势(S)S1符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习惯S2有助于高职院校共享优质思政课资源S3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劣势(W)W1在线教学的生动性、时效性还有待加强W2选修外校思政课慕课难以体现高职特色外部环境机遇(O)O1高职院校有大量的思政课慕课学习需求O2国家对慕课教学模式的政策支持SO战略(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在高职院校开设更多的思政课慕课教学模式试点,充分对比慕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吸收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借鉴到慕课教学中挑战(T)T1对慕课教学模式的误解T2慕课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T3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ST战略(发挥优势,直面挑战)ST1加大对慕课教学模式的宣传力度,尽量减少人们对慕课教学模式的误解ST2鼓励名校以及高校联合推进慕课建设与慕课共享平台建设,实现高校优质课程及学分互认,促进高校学生跨校选课和辅修专业培养,缩小高校校际教育资源差距ST3加强对思政课慕课教学模式的监管,设置专门专业的监管部门,定期对思政课慕课教学模式开展评估WO战略(利用机遇,弱化劣势)WO1慕课线上学习与线下辅导相结合WO2加强对选修思政课慕课学生的督促WO3努力开发富有高职特色的思政课慕课WT战略(克服劣势,化解威胁)WT1加强对慕课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索与研究;WT2自主选课的方式来避免一刀切,防止学生由于被动的学习导致对课程的消极对待;WT3大力推进分类分层次慕课的建设与推广,推进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示范;WT4加强对师资的培训与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将教材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将教材体系转化成符合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教学体系
⑵国家对慕课教学模式的政策支持。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4]慕课教学模式符合规划纲要的精神,因此,慕课作为新兴的课程开发模式也会受到政策的推动与鼓励。以慕课模式变革来推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进步,从微观来看,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宏观上慕课的兴起也会缩短东西部教育资源的差距。正是由于慕课这种的强大功能,国家必将对慕课教学模式采取鼓励的态度。
2.挑战因素
⑴对慕课教学模式的误解。由于慕课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兴事物,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一些对慕课的误解,对慕课教学模式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认为慕课是新瓶旧酒,不是什么新玩意儿,无非就是等同于近期兴起的教学视频网络公开课,或等同于网络学习软件或在线应用;认为慕课将彻底变革学校,颠覆传统的大学;认为慕课是美帝国主义的阴谋,是文化侵略。这些误解将成为思政课慕课教学模式发展的阻碍。
⑵慕课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慕课的快速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请教师设计、讲授课程、拍摄课程、剪辑课程、组织课程论坛等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需要充足的资金和雄厚的技术支撑,否则难以作出一门精品慕课,而这些资金和技术从哪里来目前还不能明确,更多的做法是由各个学校自己承担,但是这种方式不能满足慕课的快速发展要求,这是慕课教学模式发展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正是由于思政课所承担的重大责任,国家对思政教学模式的变革一直比较重视的。依托网络环境开展思政课慕课教学模式的变革在当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其不完善的地方,这种模式教学效果的发挥还有待观察。因此,在教学效果不能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很多地区和高校对思政课慕课教学模式还是持谨慎态度的。
“慕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变革提供了可能性和可操作性,综合以上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慕课教学模式面临的内外部影响因素的整体分析,我们可以列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慕课教学模式的SWOT分析矩阵表,见表1,制定出基于不同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慕课教学模式侧重采取的应对策略。
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慕课”结合在一起,符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要,“慕课”及相关技术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尤其是在青年大学生和群众中实现有效传播搭建了一个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平台。[5]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前进发展需要一个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发挥其自身存在的优势,规避其现存的劣势,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机遇并直面各种挑战。
[1]新华网.中国大学“慕课”上线 要颠覆传统教育 ? [EB/OL].http://education.news.cn/2013-09/24/c_125433287_2.htm.20130924/2015-10-14.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安蓉泉.职教人文精神怎样体现——兼与《培育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一文商榷[N].中国教育报,2014-8-25(6).
[4]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EB/OL].http://www.edu.cn/zong_he_ 870/20120330/t20120330_760603.shtml,2012-03-30/2015-10-15.
[5]刘震,曹泽熙.“慕课”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挑战和机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
(作者单位: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