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学习模式对教育硕士课程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2016-09-09 08:35:24马晓霞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6年3期
关键词:硕士学习者混合

马晓霞,张 玲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银川 750011



混合学习模式对教育硕士课程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马晓霞,张玲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银川 750011

结合宁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教育硕士所开设的《教育技术学基本原理》课程,探索并设计出一种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新型学习模式—混合学习模式。文章详细叙述了各个部分的作用,并将该模式应用于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一学期的跟踪、观察、调查、访谈,对实践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旨在促进西部高校学与教模式的转变,进而提升学习者各方面的学习能力,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混合学习模式;教育硕士;学习效果

《教育技术学基本原理》是宁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育硕士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该研究通过观察、访谈发现,《教育技术学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①学生专业背景差异大、基础差异明显。近年来,宁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教育硕士数量增加,学生专业学科背景差异越来越大,除教育技术专业外,还有教育学、应用心理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数学、生物科学等专业,其中大部分学生是从其他学校调剂而来,对该学科不了解,知识结构及对该课程的认识参差不齐,专业思想消极,学习目标模糊。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无法兼顾到所有学生的学科背景特点,课程目标难以实现。②教学模式单一,互动较少。教学主要以讲授式为主,课堂讲授内容多,小组学习活动较少,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③教学内容繁杂,课时数较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的内容越来越繁杂,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很多内容学生难以理解,课下师生缺少沟通的机会,造成了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④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无法共享。课程没有网络教学平台来共享资源、讨论交流,教师与学生不能自主上传、下载、共享资源。

因此,改变教学和学习方式是该专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混合学习模式的创建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要求和个体差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异设计、开发个性化的课程,借助数字化平台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参与、记录学生的进展,让不同学科背景的教育硕士能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在课堂内外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在该学科领域内深入地学习,批判性地思考。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更要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1 基于教育硕士课程的混合学习模式设计

在高校信息化深入的背景下,技术与教育的有效整合是新一代的需求[1]。由于西部民族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短缺、教育技术学科发展困难,该课程在培养目标、内容的选取与课程体系的组织上都需要改革。该研究以宁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教育硕士为研究对象,以《教育技术学基本原理》为例,根据课程现状,设计出混合学习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学习模式是应用系统方法设计的一套具体操作程序;是以系统观、系统理论为指导,分析学习问题、确定学习目标、解决学习问题、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指导学习的系统手段和方法;是学习思想、学习原理、学习方法、学习形式的诸多要素的高度整合;是教育、教学、学习理论的实际应用样式[2]。该研究将基于教育硕士专业课程的混合学习模式界定为:在信息化环境下,以网络教学和面对面教学相结合,将面对面学习、在线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结合使用,以多种媒体通道传播知识和技能,以保证学习效果的一套学习模式。并结合教育硕士专业课程及学习者的特点,提出了混合学习模式的课程教学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混合学习模式的课程教学设计框架”将混合学习课程的设计划分为五个部分:前端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的修改和完善。

1.1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阶段是确定学习者在完成该课程学习之后能够做些什么[3],即确定学习活动的总体目标。包括对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分析及学习内容分析。

1.2教学设计

①学习环境设计。即创设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是支持学习过程的多种要素的整合[4],如教学环境、网络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等。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是为了学习目标的实现而设计的,该课程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传统的面对面学习活动、在线自主学习活动、小组协作学习活动和实践学习活动,等。③学习材料设计。包括各种纸质教材、教师的PPT课件、在线学习资源、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及活动内容的设计、安排,等。

图1 混合学习模式的课程教学设计框架

1.3教学实施

教学的实施过程就是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5],根据混合学习模式的主体框架可以看出,针对教育硕士专业课程的混合学习模式主要设计了面对面学习、在线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四类学习活动。其中,面对面学习在教室中进行,在线学习主要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在教室和网络学习平台上同时进行。

1.4设计并实施教学评价

在混合学习的评价过程中,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6]。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对学习者进行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作品集的分析等方式获取形成性评价的数据;总结性评价是在整个学习活动结束后,通过结合终期的访谈及问卷调查、对学习者的课程论文、学习成果汇报进行的评价。

1.5修改完善教学

混合学习模式的课程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设计过程[7],在这个不断循环、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中,通过对学习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及时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对模式中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不断地修改和补充,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8]。

2 混合学习模式实践效果分析

该研究以宁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38位教育硕士为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课程学习之前,针对学习者对教育技术学科领域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学习者特殊的专业背景差异、各个地区的客观条件及部分学生是被调剂等因素,他们对教育技术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差异较大;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等相关知识不了解;对网络学习资源的使用、网络学习环境的应用及利用网络学习的方式缺乏深入的了解。其次,针对学习者对将要采取的学习方式的态度、学习动机及学习者以前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调查:29.0%的学生对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掌握程度选择了比较了解,57.9%选择了了解一点,10.5%选择了不了解。其中,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网络的基本操作技能,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技能为开展混合学习模式提供了可行性。由于86.8%的学生之前接受的教育方式是传统的讲授式,对课程将要采取的混合学习方式的学习兴趣很浓,学习动机很强。

课程结束后,该研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访谈形式为面对面访谈,访谈时间为每人40 min。此外,还结合日常的课堂观察、课程论坛的跟帖、博客文章以及学生的学习汇报等方式收集了数据。

2.1学习者对混合学习方式的态度

94.7%的学习者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形式多样,很好地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和对信息表达的能力,学到了很多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教育技术技能,获得了很多优质的学习资源,每次的小组汇报督促自己按时进行自主学习。一位专业背景为学前教育的学习者谈道:“我以前从未接触和体验过这种混合学习方式,让我从不愿意学转变为愿意学,最后转变为乐意学、乐意做,它促进了我的学习,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收获非常大”。一位专业背景为旅游管理的学习者对混合学习模式的态度是:“这门课有课堂讨论、有网上交流、有YY语音在线交流、小组协作交流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与学生互动性强,让我们能及时对不同主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剖析,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帮助我们实现了自主学习和网上学习,师生一起体验现代教育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每堂课都很充实!”再如一位专业背景为生物科学与技术并已参加工作的学习者这样描述:“授课方式新颖科学;教师知识信息量大,受益多;课堂活跃,可随时提出疑问,教师解疑,共同探讨;教师的任务驱动法促使我们挑战自己极限去学习很多新技术、新知识;让我有意识地在我的教学中开始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

2.2学习者对教育技术的认知转变

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学习者对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概念有了准确的理解,对信息技术与自己以前所学学科的整合有了深入的理解,对教育技术这个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学生具有了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态度。一位专业背景为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者在汇报中说:“这门课的学习帮助我树立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让我对教育技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已不再像之前刚被调剂到这个专业时那么迷茫和无助了”。

2.3混合学习模式对学习者能力提升的影响

混合学习模式对学习者能力提升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1%的学习者对“提高了我的自主学习能力”一题的态度是“不好说”和“不同意”。通过问卷对影响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图2、3所示。并结合访谈分析得出,影响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要外部因素是时间不充足,其他课程多,没有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影响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要内部因素是自控能力差,难以抵制网络诱惑(如表2所示)。

图2 阻碍自主学习的外部影响因素

图3 阻碍自主学习的内部影响因素

表2 混合学习模式对学习者能力提升方面的影响

2.4学习者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通过访谈发现,学习者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他们通过一学期的亲身学习经历和体验,体会到:现代教育的理念应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一位专业背景为小学教育的教育硕士在学习汇报时讲到:“这门课让我对教育进行了重新的思考,我认为是针对传统教育思想的一次革命性的变革,让我们体验了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同时,我认为基于技术的教育应该是一门灵活多样、充满生命力的艺术”。

3 展望

该研究采取的混合学习模式得到了学习者的认同,对目前高校讲授式教学和学习者被动学习的模式具有冲击作用,学习者希望继续应用这种学习方式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混合学习模式对于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教育硕士开展个性化学习有益,可以提供更多机会促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进度去实现学习目标,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虽然混合学习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成果,但研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活动过程不够清晰,需再具体、再细化,便于学习者积极参与。此外,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较多、信息量大,无形中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加之中国高校研究生的课程安排过多,也就相应压缩了学生对于一门课程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教育信息化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和实施空间。真正把教育技术学科所倡导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需要每一位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去探索。

[1]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24

[2]尹俊华,庄榕霞,戴正南.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0-141

[3]田世生,傅钢善.Blended Learning初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3

[4]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1-12

[5]叶爱敏,郑晓丽.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践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3

[6]周红春.基于Blackboard学习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11(2):31-34

[7]姜莉.基于混合学习理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3):73-75

[8]董奇,周加仙.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1-13

Effects of blended learning mode on the study of education master's degree courses

Ma Xiaoxia,Zhang Ling
Yinchuan College of China Mining University,Yinchuan 750011,China

The authors aim atexploring and designing a new learningmode-blended learningmode which reflects the concep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by taking for an example the course of Basic Principle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or education master's degree in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t Ningxia University.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unction of each part in detail and then puts themode into teaching practice of this course.We made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practice effect by follow-up,observation,survey and interview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in western regions,improve learners'learning ability in all aspects,and optimize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blended learning mode;master of education;learning effect

G40-057

A

1004-5287(2016)03-0256-04

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603006

宁夏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规划课题(14NXJB03)

2016-01-27

马晓霞(1986-),女,银川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

张玲(1966-),女,银川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

电话:13709577279;E-mail:zhang_l@nxu.edu.cn

猜你喜欢
硕士学习者混合
混合宅
现代装饰(2022年5期)2022-10-13 08:47:36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22
油水混合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混合所有制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2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