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服务业发展与居民消费:国际经验

2016-09-06 00:42汤向俊马光辉
财经科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服务业城镇化

汤向俊 马光辉

[内容摘要]利用86个国家或地区1970-2013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考察城镇化、服务业发展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跨国经验表明,在剔除陷入“城镇化陷阱”的非洲国家后,城镇化对于提升居民消费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服务业发展对于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进一步将样本扩展为153个国家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城镇化、服务业发展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仍然显著为正,而且,城镇化对于居民消费率的提升效应更强。跨国经验也表明,一国高等教育普及水平越高,居民消费率也越高。因此。城镇化、服务业发展对于居民消费的“结构奖赏”大于“结构负担”效应。在中国“城镇化、服务业发展滞后”的背景下,更应通过人口城镇化和放松服务业管制,促进居民消费增长。

[关键词]城镇化;服务业;居民消费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靠高投资增长模式成就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不过,中国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付出了结构失衡的代价,该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尤其是在当前外需不振、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经济转型愈发紧迫,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我国居民消费率已由1978年的48.8%下降至2012年的35.98%,该比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现象不禁让人发问,中国居民消费率为何如此之低?各国之间居民消费率为什么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国际经验能为我们提供何种启示?

从中国经济转型实践来看,与居民消费率低相伴随的是城镇化、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滞后,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及服务业长期存在的管制,制约了城镇化及服务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国家战略,放松服务业管制促进竞争也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城镇化、服务业发展,居民消费率能否提升,国际经验能否为我们提供借鉴,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利用跨国历史数据分析城镇化、服务业发展对于居民消费“结构奖赏”和“结构负担”的净效应,并将中国数据代入国际经验中,分析在不同城镇化、服务业发展水平下,中国居民消费率的变化。

二、文献述评

居民消费依赖于收入,收入水平及分配状况影响了居民消费的变化。国内外学者从持久收入、生命周期跨期配置、预防性储蓄、收入分配差距等角度考察了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但是,收入变化及收入分配状况更多反映了消费函数自身内生变量的变化,什么因素影响了收入变化,进而影响居民消费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伴随的城镇化因素,分析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

城镇化伴随着人口的集聚,将促进城市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分工深化必将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者收入水平。人口集聚产生的外溢效应,有利于知识的交流、累积、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随着人口向城市迁移,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将发生变化,耐用品及服务性商品比重提升。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生产率进步,进而有利于居民消费增长,我们称为城镇化对于居民消费的“结构奖赏”效应。城镇化伴随人口的集聚,即具有生产率提升效应,但也会带来成本上升。城镇化必然是人口向中心区域迁移,迁移过程必将带来租值上升、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这将带来预防性储蓄的上升,抑制居民消费增长,该效应我们看作“结构负担”效应。不过,城镇化对于居民消费“结构奖赏”和“结构负担”的净效应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

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的因果关系。工业化开启了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进程,工业生产需要在有限的区域内集中大量的劳动力,劳动力的集聚必然形成城镇,城镇人口的集聚必将催生大量的服务需求,尤其是生活性服务业和商业需要更多地接近消费者。原本由家庭内部的自我服务逐渐转为市场服务,逐渐形成了城市型产业,城镇化进程将加快。为满足工业化的需求,城镇生产性服务业也将得到快速发展。那么,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会对居民消费产生何种影响呢?我们将其分解为“结构奖赏”和“结构负担”两种效应。

“结构奖赏”效应反映了服务业发展对于居民消费促进作用。生活型服务业具有劳动密集型、本地消费的特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形成的人口聚集为生活型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生活型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使劳动报酬占比较高,这些都有利于提升劳动者收入和居民消费。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专业化和集聚水平的提高,与制造业之间形成协同效应,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报酬,进而有利于消费水平提升。不过,从经济活动整体看,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部门存在生产率提升滞后的“成本病”困扰。随着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向服务业的转移,整体经济增长率及生产率都将下降,进而制约居民消费提高,该效应可看作服务业发展的“结构负担”效应。总体来看,服务业发展对于居民消费的“结构奖赏”及“结构负担”净效应有待检验。

已有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城镇化、服务业发展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城镇化、服务业发展既有利于促进生产率提升,进而促进居民消费提升的“结构奖赏”效应,但也存在制约居民消费提升的“结构负担”效应。尤其是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户籍制度改革滞后及教育、医疗、科技服务、文化、金融等生产型服务业领域长期存在的进入管制,使中国经济呈现“工业化超前,城镇化及服务业发展存在滞后”特征,那么,城镇化、服务业的滞后是否制约了我国居民消费的上升呢,需要我们在更为宽广的视野下进行分析。本文采用1970-2013年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城镇化、服务业发展对于居民消费的“结构奖赏”及“结构负担”的净效应,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服务业城镇化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居民消费
城镇化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