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晓(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404000)
脑卒中营养风险患者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
李晓(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404000)
目的探讨脑卒中营养风险患者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万州区人民医院于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营养风险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营养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两组营养改善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3例(27.08%),观察组4例(8.3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营养风险患者在营养支持治疗中,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案,不仅能有效提升营养改善效果,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卒中;风险调节;肠道营养;营养生理学
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发病过程中,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肺部感染等多方面的伴随症状,导致患者脑组织中几乎无葡萄糖和能量的储存,因此引发着营养风险的存在[1]。就脑卒中营养风险患者的治疗来讲,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给予非常重要,对患者病情的缓解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着积极作用。为了对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在脑卒中营养风险患者的临床价值有进一步的了解,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营养风险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给予疗效分析,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营养风险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入选9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36~85岁,平均(71.5±8.9)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35~84岁,平均(70.5± 7.9)岁。两组所有患者均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大于30分的中重型脑卒中患者;均自愿参加此次研究者;经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估工具筛查确定有营养风险(≥3分)者。排除怀孕或哺乳期患者,入院后48 h未进行评估的患者,病情极度严重且3 d内死亡者,昏迷且无家属陪同者。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基本治疗原则相同,脑出血以颅内降压、稳定血压和预防感染治疗为主,脑梗死以抗血小板凝集、降血脂稳定斑块、改善脑循环代谢治疗为主,并及时纠正电水解质紊乱,防治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2]。临床常规基本治疗结束后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自行喂食医院营养科配置的混合鼻饲奶,可适当添加米汤、蔬菜汁、肉糜等其他事物,每天服用4~6次,每次200 mL[3]。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支持,在患者入院48 h内实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经肠胃途径持续滴注肠内营养制剂,针对普通脑卒中营养风险患者,可采用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瑞素(华瑞公司,J20090096,1 kcal/mL)或瑞先(华瑞公司,H20040722,1.5 kcal/mL);针对糖尿病患者,可采取瑞代(1 kcal/mL,BH20040394,华瑞公司),按照20~25 kcal/(kg·d)标准计算用量,经鼻饲管持续泵入,初始滴注为20~30 mL/h,在无明显腹泻、腹胀、反流等不良反应后,与2 d后按照60~80 mL/d的滴速持续泵入[4]。第1天用量为500 mL,第2天开始增加250~500 mL,直至全量。
1.2.2监测指标
1.2.2.1营养状况治疗4周后,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免疫球蛋白(IgA)的变化情况[5]。
1.2.2.2并发症情况感染性并发症主要为:肺部感染、肠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腹腔感染、血液感染、胆道感染、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以及其他部位感染;非感染性并发症主要为:低血糖发作、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压疮或伤口愈合不良、消化道出血或穿孔、肺不张等;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主要为:血糖紊乱、腹胀、腹痛、腹泻、误吸;肠外营养并发症主要为:导管性并发症、代谢性并发症、肝损害及胆汁淤积[6]。
1.3统计学处理应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营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营养支持治疗4周后,两组的营养状况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营养改善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营养风险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比较(,g/L)
表1 两组脑卒中营养风险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比较(,g/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对照组n ALB Hb IgA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48 48 48 48 32.24±10.12 36.65±10.32a31.89±9.74 41.75±9.43ab137.73±27.41 126.43±22.19a136.32±28.85 130.32±23.76ab1.34±0.56 2.41±0.32a1.32±0.45 2.78±0.57ab
2.2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发生感染性并发症4例,非感染性并发症6例,肠内营养并发症2例,肠外营养并发症1例,总发生率为27.08%(13/48);观察组发生感染性并发症2例,非感染性并发症1例,肠内营养并发症1例,无肠外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4/4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研究证实,中重型脑卒中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情况,患有营养风险的脑卒中患者更是不计其数,而在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非常低[7]。从脑卒中营养风险患者的发病因素分析,患者早期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意识障碍的存在会导致患者出现吞咽进食困难,严重脑卒中患者还会出现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在患者肠胃蠕动能力减弱的情况下,消化吸收功能就会下降,营养吸收能力较低[8]。同时,脑卒中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各种慢性病的存在导致卒中发病前就可能存在营养不良,发病后更是扩大了认知功能的损害,不良精神状态的存在和肠胃功能的减弱影响着进食,因此,做好患者的早期营养支持治疗非常重要。
营养支持治疗作为危重患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脑卒中营养风险患者的治疗中,肠内营养是以口服或管饲等方式经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能量和营养基质的一种营养方式,而受脑卒中患者肠胃排空延迟、颅内高压的出现,肠内营养多以早期治疗为主,1周后过至肠内营养[9]。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改善情况分析,在两组患者治疗前营养状况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对照组经常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经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两组的营养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改善情况还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营养改善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医学工作者还发现,营养不良是导致卒中后感染等并发症的促发因素,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产生着严重不良影响,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不仅能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能量支持,维持患者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肠黏膜的屏障作用,对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和参与机体生理功能与器官组织的修复都有着积极作用[10]。对96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研究中,对照组经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08%;观察组经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发现,脑卒中营养风险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不仅能有效提升营养改善效果,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1]李改梅.脑卒中营养风险患者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8):106-108.
[2]钱平安,王碧炯,査芹,等.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1):1175-1177.
[3]王自勤,刘艳荣,陈永春,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脑卒中病人疗效影响的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18(6):335-337.
[4]赵晓瑞,周清安,李同静,等.早期序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卒中单元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7):1328-1329.
[5]毛中臣,付志新.早期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脑卒中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1):78-80.
[6]杨燕茹,周莉,冯金红,等.急性脑卒中营养支持治疗对早期预后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3):236-237.
[7]胡泉,祁小飞,刘凌鹏,等.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加强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z2):43-45.
[8]王茜.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19-20.
[9]沈颖,余静,韩婷.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观察[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5):98-100.
[10]喻小玲,周仕钧,彭海峰,等.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4,13(11):1114-1117.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3.041
B
1009-5519(2016)03-0427-02
(2015-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