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宾,孙亚红,马凤仪,石秀锦#,赵嘉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事部,北京 100029; 2.北京市普仁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62)
2013—2015年北京安贞医院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应用分析
周宾1*,孙亚红1,马凤仪1,石秀锦1#,赵嘉澍2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事部,北京100029; 2.北京市普仁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62)
目的:了解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临床使用特点、安全性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3—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销售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限定日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5年我院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分别为1 511.48、1 641.69、1 740.18万元,2014年较2013年增长了8.61%,2015年较2014年增长了6.00%;2013—2015年我院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DDDs分别为1 320 900.0、1 306 850.0、1 306 507.5,2014年较2013年降低了1.06%,2015年较2014年降低了0.02%。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的临床应用较多,其DDDs排序居前4位;同步性良好的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有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结论:我院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其安全性也受到重视。临床应综合考虑、个体化用药,确保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合理应用。
胰岛素; 抗糖尿病药; 限定日剂量; DDDs; 限定日费用; 合理用药
为了解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临床使用特点、安全性及发展趋势,现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促进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资料来源于2013—2015年我院门诊药房所有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每日处方统计得到的数据。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分析方法,计算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cost,DDC),以药品销售数量、销售金额、DDDs、DDC为指标进行排序。DDD值参照《新编药物学》(17版)[1]、药品说明书及临床实际使用情况综合确定。DDDs=某药的总用量(g或mg)/该药的DDD,可反映不同年度的用药动态和用药结构,其值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反映患者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反之则说明患者已较少使用。DDC=某药一定时间内的销售金额/该药的DDDs,为药物的经济性参数,代表药品的总价格水平,表示患者应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其值越大,说明患者的经济负担越重。排序比(B/A)=药品销售金额排序(B)/DDDs排序(A),反映药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用药的合理性,其值接近或等于1,表明同步性良好,药物应用频率均较高,市场份额较大;其值>1,说明该药在同类药中价格低廉,应用频度较高但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其值<1,表明患者承担的费用高,提示该药有经济效益好于社会效益的趋势。
2013—2015年我院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其DDDs却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1。 2013—2015年,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的DDDs排序一直稳居第1位,门冬胰岛素30的DDDs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2。2013—2015年,甘精胰岛素的销售金额排序均居第1位,见表3。2013—2015年,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和重组甘精胰岛素的DDC较高,B/A始终<1;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型)和门冬胰岛素的B/A始终>1,见表4。
表1 2013—2015年我院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DDDs及增长率
注:“—”表示以2013年为基数
Note:“—”stands for 2013 as the base
胰岛素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根据来源和化学结构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长短分类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与胰岛素类似物[1]。胰岛素方案是今后糖尿病个体化治疗的趋势,近几年来各种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制剂发展迅速,种类繁多,故其临床使用的合理性也逐渐受到关注。
3.1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DDDs及增长率
由表1可见,2013—2015年我院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逐年增长,可能与近年来患者对胰岛素的认识逐渐深入、对胰岛素的接受程度逐渐增强,而专业人员也认识到对于糖尿病患者越早应用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越能更早地使胰岛β细胞得到休息,越有利于挽救濒临衰竭的胰岛β细胞,可进一步延缓糖尿病的进程有关[2]。2013—2015年我院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DDDs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我院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使用频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选择于我院购买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患者逐年减少,虽然降幅不大,但在需胰岛素治疗者日益增多的情况下,说明部分患者的观念有所改变,选择于更方便的初级医院购药,也表明了国家政策的落实。本调查结果与近年来对胰岛素需求日益增加的趋势相符,也与国家政策相关联。
表2 2013—2015年我院各种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DDDs及其排序
注:“—”表示无相关数据
Note:“—”stands for no no relevant data
表3 2013—2015年我院各种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及其排序
注:“—”表示无相关数据
Note:“—”stands for no no relevant data
表4 2013—2015年我院各种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DDC、B/A
注:“—”表示无相关数据
Note:“—”stands for no no relevant data
3.2各种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DDDs及排序
由表2可见,2013—2015年我院DDDs排序居前5位的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有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型)、门冬胰岛素30、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重组甘精胰岛素,说明患者对这几种药的选择倾向非常高。与普通胰岛素相比,通过半生物合成技术以及重组DNA技术合成的人胰岛素的变态反应发生概率降低,生物活性提高,吸收速率增快,可避免注射部位脂肪萎缩及产生抗胰岛素作用,同时又能满足餐前、餐后不同时段的血糖控制,备受患者青睐,成为糖尿病患者的首选[3]。3年来,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的DDDs排序一直稳居第1位,因为其为预混型人胰岛素,30%为可溶性短效胰岛素,能较好控制餐后血糖,70%为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可24 h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5],且使用方便,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均适用,降糖效果显著,因此被广泛使用[6]。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和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型)的DDDs呈下降趋势,可能是因为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的品种较多,医师的选择面较宽,加之用药习惯,还有可能与胰岛素的广告宣传有关[4]。门冬胰岛素30、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和重组甘精胰岛素的DDDs呈上升趋势,可能是因为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中人胰岛素氨基酸链的B28位脯氨酸由天门冬氨酸取代,所以形成六聚体的倾向降低,皮下吸收速度更快、起效更快、持续作用时间更短;而且,门冬胰岛素30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含有30%的可溶性门冬胰岛素和70%精蛋白结晶门冬胰岛素,是首个在中国上市的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具有快慢结合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门冬胰岛素30在胰岛素初始治疗中具有优势,比甘精胰岛素更能有效控制血糖,患者终生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累计发病率显著降低,特别是视网膜病变和肾病并发症;其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也很明显,治疗更方便、灵活,更少引起夜间低血糖,更好地模拟了人体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能为患者提供生理性的胰岛素替代治疗,更有效地降低了医疗费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的代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胰岛素类似物中的代表门冬胰岛素30均因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同时有医保分担费用,而成为常用注射用抗糖尿病药。虽然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的DDDs排序稳居第1位,但其DDDs呈逐年下降趋势。据报道,使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都比使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患者有所降低,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安全性和依从性更好[7-8]。说明操作方便、用药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疗效确定的药物才能得到医师和患者的认可。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和重组甘精胰岛素的DDDs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吸收稳定,恒速释放入血,作用时间长,重复性好,药效学与胰岛素泵相似,可提供稳定的胰岛素浓度,不仅能有效控制空腹血糖,且较少引起血糖波动及夜间低血糖,是较理想的基础胰岛素剂型,溶液澄清,用前无须摇匀,便于患者掌握注射剂量和注射技巧。
3.3各种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及排序
由表3可见,2013—2015年我院销售金额排序居前5位的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有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型)、门冬胰岛素30、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重组甘精胰岛素,说明预混型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的销售情况很好。甘精胰岛素是用甘氨酸取代A链21位上的天门冬氨酸,在B链31位和32位增加2个精氨酸,从而使等电点从原来的5.4变为6.7,而甘精胰岛素制剂的pH为4.0,当其被注射至pH=7.4的体液中便会发生沉淀;同时,制剂中存在锌元素,能增加胰岛素六聚体的稳定性,使六聚体分解的时间延长,导致吸收延迟且延长,释放缓慢平稳,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能力与中效胰岛素相似。甘精胰岛素1日注射1次即可,夜间低血糖发生概率低,空腹血糖控制较好。该药在手臂、腹部、大腿部皮下注射后的吸收相似,血清胰岛素和血糖水平无明显临床差异,每日同一时间注射(早餐前或睡前)具有相同的疗效。因而,其具有灵活的注射部位、注射时间,个体间和个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变异很小的特点,虽然单价比其他胰岛素高,但需求量也不小,因此,甘精胰岛素的销售金额排序稳居第1位。
3.4各种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DDC及B/A
我院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DDC总体合理。DDC高,说明药品的价格水平高,患者的经济负担重,不利于该药的长久使用。胰岛素类似物的DDC略高于普通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而甘精胰岛素、重组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均属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其DDC比其他胰岛素高,说明使用这3种药品患者承担的日均费用偏高,而且这3种药品的B/A始终<1,说明其销售金额与使用人次的同步性低,经济效益大于社会效益。提示医师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利益,尽量选用同步性好的药物。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型)和门冬胰岛素的B/A始终>1,说明其销售金额与使用人次的同步性好,临床使用合理。
综上所述,我院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安全性也非常受重视。现在医药界普遍认为胰岛素能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减少重要脏器并发症,更好地避免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在快速降低血糖的同时还可以增强血压的稳定性,并降低血脂[9]。但与口服药相比,胰岛素治疗涉及的环节较多,如药物的种类、治疗方案、注射装置、注射方法、定期监测血糖、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等[10]。因此,应用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治疗时,更需要医务人员与患者充分沟通、配合,患者应更多地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临床医师应综合性考虑药物治疗强度、安全性、低血糖发生的可能性与风险、患者的依从性及承受费用的能力等因素,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经济[11]。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51-661.
[2]杨昱,王昆.糖尿病的基础胰岛素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10):939-941.
[3]饶建华,陈廷胜,禹腾波.糖尿病治疗药物-胰岛素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9):220-222.
[4]刘桂萍,姚超俊.2011—2013年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胰岛素类药物的应用及安全性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46(1):62-66.
[5]高完花,王计忠.2006年至2010年某院胰岛素类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153-155.
[6]张延敏,李新强.抗糖尿病药物用药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6):841-843.
[7]宗海军,董吉祥.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5):1080-1081.
[8]冯琨,孙世欣,杨玉芝,等.门冬胰岛素30不同注射方式及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J].中国综合临床,2009,25(7):728-730.
[9]宋伟琼,梅峥嵘,伦浩.2006—2008年我院降糖药的应用分析[J].天津药学,2010,22(2):28-29.
[10]钱小蔷,刘心慧,俞力.我院2009—2011年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临床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58-59.
[11]钟立敏,李向荣,宋俊华.糖尿病安全合理用药指导体系的建立[J].药品评价,2012,9(17):20-25.
Analysis on Application of Insulin Antidiabetics in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During 2013-2015
ZHOU Bin1, SUN Yahong1, MA Fengyi1, SHI Xiujin1, ZHAO Jiashu2
(1.Dept.of Pharmacy,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9, China; 2.Dept.of Pharmacy, Beijing Puren Hospital, Beijing 100062,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safety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insulin antidiabetics in clinic,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insulin antidiabetic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method was adopte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data of insulin antidiabetics in terms of consumption amount, consumption sum, 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 and defined daily cost(DDC), etc.. RESULTS: The consumption sum of insulin antidiabetic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2013-2015 were respectively 1 511.48 million yuan,1 641.69 million yuan and 1 740.18 million yuan; the DDDs were respectively 1 320 900.0,1 306 850.0,1 306 507.5,compared with 2013,the DDDs decreased by 1.06% in 2014; and compared with 2014, the DDDs decreased by 0.02% in 2015.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sophane protamine biosynthetic human insulin(premixed 30 R), insulin aspart, insulin aspart 30, protamine zinc recombinant human insulin were frequent, the DDDs of which dominated the top 4 places. And insulin antidiabetics with great synchronisation were respectively isophane protamine biosynthetic human insulin(premixed 30 R), protamine zinc recombinant human insulin and insulin aspart. CONCLUSION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nsulin antidiabetics in our hospital was basically rational, which should be attached more importance. The clinic should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the individualized medication, so as to ensure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insulin antidiabetics.
Insulin; Insulin antidiabetics; DDDs; DDC;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drugs
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及个体化治疗。E-mail:xiujinshi@163.com
R977.1+5
A
1672-2124(2016)08-1103-04
10.14009/j.issn.1672-2124.2016.08.033
2016-05-14)
*药师。研究方向:门诊药学。E-mail:bjazy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