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明,孙洁雨
(1.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药学部,湖北 孝感 432000; 2.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1198)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黄秋明1*,孙洁雨2
(1.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药学部,湖北 孝感432000; 2.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江苏 南京211198)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数据库建库起至2016年5月3日期间,收集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ACEI/ARB治疗早期DKD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同时辅以手工检索,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合并结果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RCT,合计5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33,95%CI=1.17~1.52,P<0.000 01),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MD=-21.03,95%CI=-31.75~-10.31,P=0.000 1)、全血高切黏度(MD=-1.06,95%CI=-1.46~-0.65,P<0.000 01)、全血低切黏度(MD=-1.78,95%CI=-3.43~-0.12,P=0.04)、总胆固醇(MD=-0.98,95%CI=-1.67~-0.29,P=0.006)、三酰甘油(MD=-0.40,95%CI=-0.67~-0.13,P=0.004)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D=0.32,95%CI=0.10~0.55,P=0.005)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空腹血糖(MD=-0.34,95%CI=-1.14~0.45,P=0.40)、餐后2 h血糖(MD=-0.84,95%CI=-2.67~0.99,P=0.37)、糖化血红蛋白(MD=-0.02,95%CI=-0.19~0.15,P=0.37)、尿素氮(MD=-0.16,95%CI=-0.59~0.27,P=0.46)、血肌酐(MD=-9.19,95%CI=-8.72~3.55,P=0.16)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D=-0.60,95%CI=-1.58~-0.39,P<0.23)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ACEI/ARB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优于单用ACEI/ARB。
血栓通; ACEI/ARB; 糖尿病肾病; 疗效; Meta分析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到目前为止,除了各类肾小球肾炎外,DKD已经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第2大原因。由于该病伴随着复杂的物质代谢紊乱,一旦其发展到糖尿病终末期肾脏病,会比其他因素引起的肾脏疾病更为难治。因而,及时预防与治疗对于延缓该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在DKD早期,一般都采取降糖、降压、控制蛋白尿、控制代谢紊乱等治疗措施,随着中药制剂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西药物联合使用在临床上越来越普遍。复方血栓通胶囊主要成分是三七、黄芪、丹参、玄参,能够活血祛瘀、改善血液循环,研究结果表明,其与传统降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联用可增强疗效,更好地改善DKD患者的肾功能及微循环障碍。多项研究比较了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ACEI/ARB和单用ACEI/ARB治疗早期DKD的疗效,但是每项研究中的研究样本量偏少,得到的结论也不完全一致,因而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循证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荟萃(Meta)分析方法,对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ACEI/ARB和单用ACEI/ARB治疗早期DKD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一线治疗DKD提供科学、严谨的循证医学依据。
1.1文献纳入标准
1.1.1研究类型:所有纳入研究均为正规期刊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无论盲法与否均纳入研究;不限制语种、国家和地区。
1.1.2研究对象:所有纳入研究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或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糖尿病诊断标准,Morgensen分期诊断标准:尿白蛋白排泄率20~200 μg/min或30~300 mg/24 h;年龄、性别、种族不限。
1.1.3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后使用ACEI/ARB控制病情,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血栓通胶囊。2组患者剂量、疗程保持一致。其中,常规降糖治疗指2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心理调节治疗,并根据血糖水平配合应用胰岛素或降糖药,同时进行必要的糖尿病知识教育。
1.1.4结局指标:疗效指标包括:(1)临床总有效率;(2)空腹血糖;(3)餐后2 h血糖;(4)糖化血红蛋白;(5)尿白蛋白排泄率;(6)尿素氮;(7)血肌酐;(8)全血黏度(高切);(9)全血黏度(低切);(10)总胆固醇;(11)三酰甘油;(1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中临床有效率参照《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1]进行评价。显效:患者血糖下降1/3或恢复正常,尿白蛋白排泄率降至正常水平或下降1/2以上,尿蛋白定量(24 h)下降了1/2以上,肾功能指标正常;有效: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但不到显效标准,尿蛋白定量(24 h)较治疗前下降不到1/2,肾功能指标正常。无效:实验室指标未改善或恶化。
1.1.5排除文献:重复发表的文献;动物实验与综述类文献;2组的常规治疗不同或描述不清的文献;无结局指标无法提取数据的文献;研究对象诊断不明确,无法判断为DKD早期患者的文献。
1.2研究文献检索
通过计算机以“血栓通”并“糖尿病肾病”为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检索数据库包括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6年5月3日。
1.3资料提取
2位研究者依据资料纳入标准分别对各数据库的文献进行逐一筛选,剔除不符合研究条件的文献后进行交叉核对,当意见不一时咨询专家或通过讨论进行判定。使用Excel办公软件提取研究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纳,提取的资料包括作者、发表时间、发表期刊、研究名称、纳入研究病例数(包括试验组和对照组)、方法学评价、干预措施、疗程和结局指标等。
1.4研究文献质量评价
根据Meta分析原则,对纳入的文献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主要评价内容包括:分配隐藏与否、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双盲(实施者和参与者设盲)、结局评估中的盲法、纳入研究文献数据的完整性、是否有选择性报道结果以及其他来源的偏倚等。针对每篇纳入文献,对上述7项做出“高风险”“低风险”“不清楚”的判断。“低风险”是指随机序列产生方法恰当且描述清楚,数据有良好的完整性,无选择性报告偏倚以及其他偏倚来源等,这些都能说明发生偏倚的可能性低;“高风险”是指研究方法使用不当,或是未能使用分配隐藏,或是研究文献存在数据缺失,或数据完整性差,亦或存在选择性报告结果的偏倚和其他来源的偏倚等,这些因素都将使发生偏倚的可能性升高;“不清楚”是指文献中并未对相关内容进行说明,偏倚风险情况未知,这表明发生偏倚可能性的程度不明确。
1.5统计学方法
选用Meta分析软件Rev Man 5.2 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其中,二分类变量使用相对危险度(RR)作为效应分析统计量;连续性变量则选用均数差(MD)进行评价,CI值(置信区间)设为95%。对纳入的研究用χ2检验进行异质性检测,如果各研究间没有统计学异质性(P>0.05,I2<50%),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反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将选取某些指标绘制倒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
2.1文献检索结果
首先检出相关文献154篇,剔除重复文献后进行初步筛选。通过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剔除明显不合格的文献,初筛后剩余39篇文献。进一步阅读全文,剔除不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文献33篇,其中包括自身对照研究4篇、干预措施不符研究26篇和数据不全文献3篇,最终纳入6篇(项)[2-7]符合研究要求的RCT,共计532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269例,对照组患者263例。纳入的研究中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信息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献检索和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检索与筛选流程Fig 1 Flow chart of literature searching and screening
2.2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
2.3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纳入的6项研究中有2项描述了具体的随机方法[5-6],其中1项研究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5],1项采用机械抽样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6],其余4项研究均仅提及随机[2-4,7];6项研究均未提及分配隐藏、对实施者和参与者的双盲、对结局指标评估者实施盲法[2-7];其中5项研究数据完整[2-4,6-7],有1项研究中出现各别患者失访中途退出[5];6项研究均无选择性报道结果[2-7],其他偏倚来源不详[2-7]。所有研究均报道了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临床试验具有可比性[2-7]。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见图2~3。
2.4Meta分析结果
2.4.1临床总有效率改善情况比较:3项研究报道了临床总有效率[2-3,5],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74,I2=0),因此采用固定模型合并效应量分析,见图4。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3,95%CI=1.17~1.52,P<0.000 01)。
2.4.2血糖改善情况比较:有6项研究报道了空腹血糖改善情况[2-7],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00 01,I2=94%),故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见图5。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34,95%CI=-1.14~0.45,P=0.40)。
有4项研究报道了餐后2 h血糖改善情况[3-5,7],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00 01,I2=98%),故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见图5。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84,95%CI=-2.67~0.99,P=0.37)。
有4项研究报道了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情况[4-7],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76,I2=0),故选用固定模型进行分析,见图6。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2,95%CI=-0.19~0.15,P=0.37)。
图2 偏倚风险比例Fig 2 Ratio of bias risk
图3 偏倚风险总结Fig 3 Summary of bias risk
2.4.3肾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有4项研究报道了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善情况[2-3,5-6],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09,I2=74%),故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见图7。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1.03,95%CI=-31.75~-10.31,P=0.000 1)。
有2项研究报道了尿素氮改善情况[6-7],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31,I2=4%),故选用固定模型进行分析,见图8。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的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6,95%CI=-0.59~0.27,P=0.46)。
图4 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的Meta分析森林图Fig 4 Meta-analysis forest plot of clinical total efficacies in between two groups
图5 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的Meta分析森林图Fig 5 Meta-analysis forest plots of comparison of FBG and PBG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图6 2组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的Meta分析森林图Fig 6 Meta-analysis forest plots of comparison of HbA1c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图7 2组患者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比较的Meta分析森林图Fig 7 Meta-analysis forest plots of comparison of UAER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图8 2组患者治疗后尿素氮水平比较的Meta分析森林图Fig 8 Meta-analysis forest plots of comparison of BUN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有3项研究报道了血肌酐改善情况[3,6-7],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00 01,I2=93%),故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见图9。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9.19,95%CI=-8.72~3.55,P=0.16)。
2.4.4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改善情况比较:有3项研究报道了全血高切黏度改善情况[2-3,7],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00 1,I2=90%),故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见图10。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06,95%CI=-1.46~-0.65,P<0.000 01)。
有3项研究报道了全血低切黏度改善情况[2-3,7],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00 01,I2=92%),故选用随机效
应模型进行分析,见图10。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全血低切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78,95%CI=-3.43~-0.12,P=0.04)。
2.4.5血脂改善情况比较:有5项研究报道了总胆固醇改善情况[2-5,7],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00 01,I2=95%),故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见图11。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98,95%CI=-1.67~-0.29,P=0.006)。
有6项研究报道了三酰甘油改善情况[2-7],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00 1,I2=80%),故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见图11。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三酰甘油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40,95%CI=-0.67~-0.13,P=0.004)。
有3项研究报道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情况[3,5-6],
图9 2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水平比较的Meta分析森林图Fig 9 Meta-analysis forest plots of comparison of Scr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图10 2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水平比较的Meta分析森林图Fig 10 Meta-analysis forest plots of comparison of whole blood high-shear viscosity and whole blood low-shear viscosity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图11 2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的Meta分析森林图Fig 11 Meta-analysis forest plots of comparison of TC,TG,LDL-C and HDL-C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0001,I2=97%),故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见图11。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60,95%CI=-1.58~0.39,P=0.23)。
有1项研究报道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情况[3],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32,95%CI=0.10~0.55,P=0.005)。
2.5发表偏倚分析与敏感性分析
选取三酰甘油水平为指标绘制倒漏斗图,见图12。结果发现,绘制的倒漏斗图不对称,提示纳入的文献可能存在发表偏倚。
图12 三酰甘油水平的倒漏斗图Fig 12 Funnel plot of TG
DKD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是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的防治对延缓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有重大意义。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DKD的发生和发展与长期高血糖、激素及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异常及遗传等因素有关[8]。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全身血压正常时,抗高血压药ACEI和ARB的使用也可通过改善肾内血流动力学、减少尿蛋白排出,抑制系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改善滤过膜通透性等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因而被推荐早期使用[9]。临床一线对于早期DKD患者,一般使用基础降糖治疗和ACEI/ARB来控制病情,但中西药联合使用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复方血栓通胶囊因有活血祛瘀、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等功效,所以将其与传统降压药ACEI/ARB联用来协助治疗。
本系统评价共纳入6项RCT,合计532例早期DKD患者,其中观察组269例,对照组26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复方血栓通胶囊与ACEI/ARB联用治疗早期DKD在临床总有效率、尿白蛋白排泄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单用ACEI/ARB类药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尿白蛋白排泄率的显著降低,标志着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恢复,因而,对于评价DKD患者肾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10-11]。尿白蛋白排泄率的降低说明复方血栓通胶囊与ACEI/ARB联用具有协同保护肾脏的作用。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减少了血栓形成,降低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在肾间质和肾小球的沉积,延缓了肾小球硬化的发展,这也是改善DKD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显著降低,说明血栓通与ACEI/ARB联用后血液黏稠度降低,改善了血液循环及微循环障碍,有利于病情缓解。但患者在血糖、血肌酐、尿素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方面的改善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糖改善不明显可能是与2组患者均经过常规基础治疗(包括降糖治疗)有关,2组患者常规治疗后又分别应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ACEI/ARB和单用ACEI/ARB,此时血糖水平已经得到明显控制,所以加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后降糖作用不明显。
本次Meta分析存在一些局限性:(1)纳入的6项RCT均未说明盲法的实施和分配隐藏等,有5项也未详细描述随机方法,纳入文献质量较低。(2)纳入的研究在疗程和纳入研究病例数(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且多项指标间临床研究结果异质性较大,存在潜在发表偏倚,可能会降低分析结论的可靠性。因此,后续研究中需要更多详细地描述临床试验采用的具体随机方法,如何实施双盲和分配隐藏等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综上所述,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ACEI/ARB类药物可显著提高早期DKD的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存活率,因此,在早期DKD的治疗中,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ACEI/ARB具有积极的意义。
[1]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7):7-8.
[2]代雪梅,刘丹,肖醉萱,等.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J].广东医学,2012,33(17):2676-2678.
[3]周拾泉.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8):944-946.
[4]武楠,闫镛,顾娟娟,等.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5):68.
[5]云鹏,龚婷,马玲,等.氯沙坦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4):67-70.
[6]杨萍,孙书明,魏祎,等.血栓通与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炎症因子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4,42(7):716-718.
[7]王妮娜,曾晓聪.复方血栓通胶囊与氯沙坦钾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2):928-929,931.
[8]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06-807.
[9]Fournier A,Lalau JD.The effect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inhibition on diabetic nephropathy[J].N Engl J Med,1994,330(13):937-938.
[10]赵春荣,陈高翔,桂树华,等.2型糖尿病检测晨尿Alb的临床价值[J].中国微循环,2003,7(1):46-47.
[11]佟雨红,马春,骆宇彤.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新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0):14-15.
Meta-analysis of Efficacy of Compound Xueshuantong Capsules Combined with ACEI/ARB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HUANG Qiuming1, SUN Jieyu2
(1.Dept.of Pharmacy, Xiaog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bei Wuhan 432000, China; 2.Bas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 College,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Jiangsu Nanjing 211198, China)
OBJECTIVE: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efficacy of compound Xueshuantong capsules combined with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 METHODS: CJFD, VIP and Wanfang Database were retrieved to collect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about the efficacy of compound Xueshuantong Capsules combined with ACRI/ARB in treatment of DKD till May. 3rd, 2016, manual retrieval was adopted. Quality evaluation and Meta-analysis of included literatures were conducted. RESULTS: A total of 6 RCTs were included, involving 532 cases. Results of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compound Xueshuantong capsules combined with ACEI/ARB (test group)was better than that of ACEI/ARB(control group) in increasing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RR=1.33,95%CI=1.17-1.52,P<0.000 01), reducing UAER(MD=-21.03,95%CI=-31.75--10.31,P=0.000 1), whole blood high-shear viscosity (MD=-1.06,95%CI=-1.46--0.65,P<0.000 01), whole blood low-shear viscosity(MD=-1.78,95%CI=-3.43--0.12,P=0.04), TC (MD=-0.98,95%CI=-1.67--0.29,P=0.006), TG (MD=-0.40,95%CI=-0.67--0.13,P=0.004) and increasing HDL-C (MD=0.32,95%CI=0.10-0.55,P=0.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FBG (MD=-0.34,95%CI=-1.14-0.45,P=0.40), PBG (MD=-0.84,95%CI=-2.67-0.99,P=0.37), HbA1c (MD=-0.02,95%CI=-0.19-0.15,P=0.37), BUN (MD=-0.16,95%CI=-0.59-0.27,P=0.46), Scr (MD=-9.19,95%CI=-8.72-3.55,P=0.16) and LDL-C (MD=-0.60,95%CI=-1.58--0.39,P=0.23) between two groups. CONCLUSIONS: The efficacy of compound Xueshuantong capsules combined with ACEI/ARB is better than only ACEI/ARB in treatment of DKD.
Compound Xueshuantong capsules; ACEI/ARB; DKD; Efficacy; Meta-analysis
R972+.4
A
1672-2124(2016)08-1081-07
10.14009/j.issn.1672-2124.2016.08.027
2016-06-06)
*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E-mail:22802750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