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左月华 李小欣
多元化经营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左月华李小欣
本文选取中国境内47家商业银行2007-2013年非平衡面板数据,从金融服务和地域两个视角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商业银行经营多元化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传统存贷业务占比提高,降低了银行稳健性,但传统存贷业务的地域多元化能提高银行稳健性;中间业务占比提高能提高银行稳健性,但中间业务地域多元化经营降低银行稳健性。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发展和创新,丰富金融产品,但在现阶段不宜盲目跨区域扩张。
银行经营多元化金融服务多元化地域多元化银行稳健性
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金融业的并购浪潮以及金融自由化的洗礼,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李志辉和李梦雨,2014)。中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正在经历逐步深化:1996-2002为逐步深化阶段,2003-2006年为快速下滑阶段,2007-2011年为低水平震荡阶段(郑少峰和尹小蒙,2013)。经过2012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利率区间两次调整的铺垫,2013年7月20日,央行宣布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管制,中国利率市场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对商业银行依靠传统存贷业务增长方式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国银监会2009年通过出台《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放松对商业银行异地设置分支机构的限制,中小商业银行也可以拓展业务版图,在异地设定分支机构实现地域多元化。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及经济增速减缓、人口结构变化、互联网金融崛起以及金融脱媒为重要代表的“影子银行”迅速发展,商业银行的息差收窄,盈利渠道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商业银行积极进行转型。中国商业银行在积极丰富金融服务、实现地域多元化同时,也随之带来了创新金融产品的风险、跨地域的委托-代理、运营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Berger et al.,2010),对银行稳健性提出了挑战。以负债经营为特征的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是否能够提高银行的稳健性呢?
关于银行体系稳健性研究理论基础,学者广泛认可的是Minsky(1982)提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认为银行业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决定了银行具有不稳健的本性,使得银行业比其他行业更容易发生危机。郑鸣(2003)认为商业银行主要以短期负债为相对缺乏流动性的投资提供融资,这种“硬负债、软资产”的特征是银行业不稳健的结构体现。对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而言,金融市场不发达,缺乏替代的金融工具,稳健的银行体系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稳健的银行体系显得格外重要(邵英昕,1999)。
专业化和多元化是企业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专业化到多元化发展的初期,内部资本配置效率会得到提高;超过一定程度后,多元化上升会降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王峰娟和邹存良,2009)。作为重要的金融中介,商业银行在企业、个人和政府之间进行着金融资源配置。银行多元化经营不仅影响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也影响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对银行的稳健性提出了挑战。在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与银行稳健性关系这一问题上,学术界在仍存在争议。支持银行经营多元化经营的学者认为多元化经营的银行能够有效利用银行杆杠经营方式,从金融服务和地域多元化经营中获益(Iskandar et al.,2007),将固定成本分摊从而获得范围经济(Drucker and Puri,2009),为多样化需求的消费者提供品种丰富的金融服务(Boot and Schmeuits,2000),降低银行破产风险;反对银行经营多元化的学者认为多元化会削弱银行现有专业领域的竞争力 (Klein and Saidenberg,1998),也会加剧银行之间的竞争(Winton,1999),并且激励经理人员从事附加值较低的经营活动,以降低个人风险,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Amihud and Lev,1981)。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传统存贷业务占比与银行稳健性呈负相关关系
假设2:传统存贷业务地域多元化与银行稳健性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3:中间业务占比与银行稳健性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4:中间业务地域多元化与银行稳健性呈负相关关系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中国境内47家银行2007-2013年的微观数据以及样本区间的宏观数据。微观数据包括收入多元化指数、贷款多元化指数、存款多元化指数、地域多元化指数、Z指标、银行资产规模、银行所有权属性等,宏观数据包括实际GDP、是否发生金融危机等。数据源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bankscope数据库得到的银行微观变量数据;二是针对个别银行缺失的微观数据,从各个银行官网公布的年报中获取相关的微观数据;三是从《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获取2007-2013的宏观经济数据。为了控制可能出现的异方差,本文将资产规模和实际GDP取对数。数据样本中47家银行中,包括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38家中资中小型银行以及4家外资银行。以2013年数据为例说明,201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51.4万亿,所选取的样本银行总资产占中国境内运营银行总资产的70.16%,其中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合计占比为45.36%,38家中资中小型银行资产规模合计占比24.18%,4家外资银行资产规模合计占比为0.61%。本文选取样本银行占到总银行业资产规模2/3以上,能够较为全面反映中国银行业经营多元化现状。
(二)变量定义
(1)银行多元化经营指标。参考Mercieca et al.(2007)、Berger et al.(2010),使用赫芬达指数(Herfindahl Hirschman Index,HHI)的负数来度量银行在收入、存款、贷款及地域上多元化经营程度。赫芬达指数取值范围0-1,该值越小,表示业务集中程度越低。为了便于理解,多元化指标(DIV)取HHI的负数,该数值越大,表示业务集中程度越低,业务多元化程度越高。
收入多元化指标按照式(1)来计算。
其中netop=non+net,non为非利息业务收入,net为净利息收入,netop为净营运收入。DIV指标越大,银行收入越分散,银行经营越趋于多元化经营。
贷款多元化指标按照(2)式计算。
其中real为房地产贷款,cus为消费者贷款,com为企业贷款,DIV指标越低,即表明贷款业务集中度越高,多元化程度越低。
存款多元化指标按照(3)式计算。
其中current指活期存款、time指定期存款、interbank指同业存款、repur指回购金额,other指其他存款,DIV指标越高,表明存款业务多元化程度越高。
地域多元化指标按照贷款的地域流向,将中国地区31个省市依照《中国统计年鉴》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该指标按照式(4)计算。
其中east指东部,central指中部,west指西部,northeast指东北地区,DIV指标越低,表明贷款地域分布越集中,地域多元化程度越低。
(2)银行稳健性指标。采用Z值(Berger et al.,2010;黄隽,2010)和风险调整后的资产收益率(Mercieca et al., 2007)度量银行稳健性指标。Z值是衡量银行破产风险的反向指标,综合度量了银行的盈利性、杆杠率以及收益率的波动性。利用De Nicolo(2000)等关于银行破产风险度量方法,定义Z值(又称银行破产风险)为净资产无法抵补亏损的可能性,即:
其中E为净资产(股本),A表示总资产,K=E/A为杠杆率,仔为税后利润,r=仔/A=税后利润率/总资产,银行利润率分布为F(r)。用滋和滓2分布表示r的期望值和方差。若r的期望值和方差存在,由切比雪夫不等式可得:
另外一个银行稳健性指标为风险校正后的资产收益率,具体计算如公式(8)所示。其中RARROA为风险调整后的资产收益率,ROA为资产收益率,滓ROA为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i表示个体银行,t表示时间。该指标的值越高,意味着银行在相同风险水平和资产规模下,获取的收益越高,银行的稳健性水平越高。
(3)控制变量。在分析银行服务多元化和地域多元化对银行稳健性影响时,为了避免遗漏变量带来有偏估计,需对其他影响银行稳健性的微观变量和宏观变量加以控制。这些变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银行微观层面控制变量,银行稳健性水平与个体自身特征有关,如规模大小、银行属性、控制风险能力等,因而加入资产规模(资产规模取对数)及银行所有权(外资银行取值1,其他银行取值0;中小型银行取值1,其他银行取值0);另一类是宏观层面控制变量,银行作为宏观经济运作中的主要媒介,银行的稳健性水平还与所处的宏观经济状况有关,因而加入实际GDP(实际GDP取对数)、是否发生金融危机(2007年和2008年取值1,其他年份取值0)。
(三)模型构建银行经营多元化分为服务多元化和地域多元化,服务多元化分收入多元化、贷款多元化及存款多元化,地域多元化用贷款地域投向来衡量。在引入银行层面和宏观层面的控制变量之后,最终用模型(9)研究银行稳健性与银行经营多元化、银行变量以及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模型如下:
其中,i表示个体银行,t表示时间,着i,t表示随机误差项。被解释变量为衡量银行稳健性指标Y,分别用Z值(zscore)和风险校正后的资产收益率(RARROA)来衡量商业银行的稳健性经营状况。解释变量为银行多元化经营指标DIV,分别用收入多元化指标(DIVincome)、贷款多元化指标(DIVloan)、存款多元化(DIVdeposit)指标、收入和地域多元化交叉项(DIVincome* DIVgeo)、贷款和地域多元化交叉项(DIDIVloanVloan*DIVgeo)以及存款和地域多元化交叉项(DIVdeposit*DIVgeo)来衡量。控制变量为资产规模(lna)、中小型银行(owns)、外资银行(ownf)、实际GDP(lngdp)、是否发生金融危机(crs)。
(一)描述性统计本文使用中国境内运营的47家银行的2007-2013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Z值、风险校正后的资产收益率、收入多元化、存款多元化、贷款多元化以及其他控制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具体见表1所示。在银行多元化经营方面,就平均值而言,收入多元化指标的平均值为-0.74,贷款业务多元化指标的平均值为-0.68,存款业务多元化指标的平均值为-0.36,收入多元化指标最小,说明收入集中程度最高,其次为贷款业务集中程度,最后为存款结构多元化程度越高。在收入结构方面,传统的存贷业务的利息收入占比较大,非利息收入发展不足,银行收入集中程度较高。在传统的存贷业务方面,2007年以来商业银行存款来源多元化,存款业务在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同业存款、回购业务以及其他存款等业务分散程度高;而对于贷款业务,商业银行贷款还是主要集中在企业贷款,消费者贷款以及住房按揭贷款发展不足。从银行多元化经营指标的标准差来看,所有指标的标准差未超过0.3,说明2007年以来银行多元化经营范围变化幅度不大。从银行稳健性来看,以Z值和调整后的资产收益率为代表的银行稳健性指标,其标准差分别达到31.91和4.63,相较于其他变量的标准差,说明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中国境内商业银行稳健性波动较大。
表1 描述性统计
(二)平稳性检验面板数据检验方法有LLC检验、IPS检验、Choi检验以及Hadri检验等。LLC检验、IPS检验及Hadri检验均要求数据有相应的滞后项,因此适用于平衡面板数据。Choi检验是对面板数据中的每个时间序列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n个检验统计量及对应的P值{p1,…,pn},然后在把这些P值综合成为“费希尔型”(Fisher type)统计量式(10)所示,其中Ti为第i个体的时间维度,可以因个体而异,因此适用非平衡面板数据。
经过Choi检验,Z值、风险校正后的资产收益率、收入、贷款及存款多元化指数都通过平稳性检验,均为平稳向量,因此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表2 主要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
(三)回归分析本文使用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进行回归,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方程(1)-(4)回归结果,所有银行多元化指标的系数均为显著,说明银行经营多元化与银行的稳健性状况显著相关。以Z指标作为银行稳健性指标来说,可以得到如下分析:
第一,从方程(1)-(2)来看,收入多元化指标与银行稳健性正相关(系数分别为106.8和65.79),即收入越分散,多元化程度越高,银行稳健性越高,说明2007年以后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开拓中间业务,丰富金融服务,能够有效降低风险,提高银行的稳健性。收入和地域多元化交叉项与银行稳健性负相关(系数为-144.0和-115.0),即中间业务地域集中度越低即多元化程度越高,银行稳健性越低,说明地域多元化经营加大中间业务经营风险。
第二,贷款和存款多元化指标与银行稳健性负相关(系数分别为-66.78和-242.4),即存贷业务集中程度越高,多元化程度越低,银行稳健性越高,说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的多元化提高,银行规模不经济出现,银行经营风险增大,银行稳健性降低。贷款、存款和地域多元化交叉项与银行稳健性正相关(系数分别为140.4和274.2),即存贷业务多元化程度越高,银行稳健性越高,说明传统存贷业务地域多元化经营,增加了盈利渠道,能有效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降低银行经营风险,提高银行稳健性。
第三,从方程(3)-(4)来看,以风险校正后的资产收益率(RARROA)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系数的符号与显著性都得到坚持,具有相同的变量关系,说明回归结果具有稳健性。
考察银行层面的控制变量,分析方程(1)-(4),银行规模对银行稳健性均为负向调节(系数分别为-19.06、-23.35、-2.232和-2.957),而且统计上均为显著,资产规模越大,银行稳健性水平越低,说明大银行受到“太大而不能倒闭”的政府隐性保护,道德风险加剧,刺激从事高风险业务(黄隽,2010)。引入银行所有权虚拟变量,可以看出银行所有权对银行稳健性指标均为显著,考察中小型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系数,平均而言,中小型商业银行的Z值比大型商业银行低21.88,外资银行的Z值比大型商业银行低28.57,说明整体而言,大型商业银行网点众多,渠道建设能力强,能够有效利用规模经济,银行稳健性较高,而中小型银行与外资银行经营地域范围较为集中,应注重差异竞争,不宜盲目地域扩张,侧重于关系型业务(范香梅等,2010)。
表3 采用GMM回归分析结果一览表
考察宏观层面的控制变量,分析方程(1)-(4),实际GDP与银行稳健性指标正相关(系数依次为132.0、169.1、15.86和23.01),且均为显著,说明经济增长能够显著提高银行稳健性。考察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对银行稳健性水平显著负向调节(系数依次为-14.13、-15.02、-1.727和-1.913),说明2007年爆发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中国银行业虽未爆发大规模的银行危机,但是对中国银行业稳健性经营造成了冲击。这一研究结论与陈守东等(2011)一致,中国商业银行的稳健性依赖于稳健的经济增长,受经济冲击的影响程度相当高。
本文以中国境内的47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探索了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银行经营多元化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传统存贷业务占比高导致金融服务多元化程度低和盈利模式单一,银行稳健性水平低,但传统存贷业务的地域多元化能提升银行稳健性;第二,中间业务占比提高即金融服务多元化程度提升能显著提高银行稳健性,但中间业务地域多元化降低了银行稳健性。
在资本管制日益严格、利率市场化实质性推进以及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丰富金融服务种类,开拓新的盈利渠道,同时有选择地进行区域扩张,分散风险,提高银行的稳健性。具体而言,第一,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金融人才,促进对中间业务品种的市场开发与科学管理以规避同质竞争,进行战略差异化转型,实现银行金融服务的多元化;第二,商业银行的地域多元化应该与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结合,不宜盲目区域扩张,应加强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完善相应的治理结构及经营机制。
当然本文研究银行多元化对银行稳健性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赫芬达指数对市场多元化程度只具备粗略衡量效果,该指数计量体系的值域变化非均匀,将该指数应用到计量模型中,不能以连续变量出现(赵建群,2011);其次本文未衡量技术冲击、放款上所有制偏好以及股权结构等因素对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影响,以技术冲击为例,技术冲击如互联网金额改变商业银行传统的线下盈利模式,将盈利渠道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这对银行多元化经营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本文受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项目“新能源产业的动态能力评估”(项目编号:2013WZ019)的资助。
[1]范香梅、邱兆祥、张晓云:《我国中小银行地域多元化风险与收益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10年第10期。
[2]黄隽、章艳红:《商业银行的风险:规模和非利息收入——以美国为例》,《金融研究》2010年第6期。
[3]李志辉、李梦雨:《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与绩效的关系》,《南开经济研究》2014年第1期。
[4]邵英昕:《银行业稳健经营与宏观经济政策》,《世界经济》1999年第5期。
[5]王峰娟、邹存良:《多元化程度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基于分部数据的多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09年第4期。
[6]赵建群:《论赫芬达尔指数对市场集中状况的计量偏误》,《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12期。
[7]郑少锋、尹小蒙:《基于X效率角度的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年第7期。
[8]Berger A N,Hasan I,Zhou M.The Effects of Focus Versus Diversification on Bank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Chinese Banks.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10.
[9]Drucker S,Puri M.On loan Sales,Loan Contracting, and Lending Relationships,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9.
(编辑 彭文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