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资学院 陈炜煜 邓云露
公允价值计量与审计费用相关性研究
——基于2010-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北京物资学院陈炜煜邓云露
本文以2010-2014年披露审计费用的沪深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与审计费用的相关性,以及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二者相关性是否发生变化。研究表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审计费用无显著相关关系;资产减值损失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2014年新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实施前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审计费用无相关关系这一结论并未改变。
审计费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资产减值损失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加之信息传递的快速实时及危机扩散的骨牌效应,作为商业语言的会计遭受到不小的冲击。自20世纪70年代,实践不断证明历史成本计量对经济决策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之后,公允价值的概念被引入会计体系并逐渐成为国际会计学界的热议话题之一。2014年5月,我国财政部颁布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增加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这不仅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更进一步,也预示着公允价值计量在未来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方法较为复杂,特别是在市场直接或间接的观察值不易获得而采用估值技术评估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增加。审计风险直接影响着审计质量,而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高审计风险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需要投入更高的审计成本以保证审计质量,相应地,也必然需要上市公司支付更高额的审计费用。
随着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产生了一定的会计风险。Nissin(2003)针对1994-1995年美国银行的相关数据展开研究,证实银行管理者的确存在通过操纵公允价值估计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Ramanna&Wastts(2012)研究发现,现时市场情况下,由于信息不确定性和计量估计性显著,过度依赖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则会引起更多的成本费用和人为操纵现象。
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对审计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公允价值计量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作用上。吴可夫和朱娜(2010)通过对公允价值会计风险的详细剖析,认为公允价值审计风险是其会计风险的扩展,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多重风险使审计工作难度增加,另外,经济环境和相关法规政策的动态变化不仅增加公允价值计量过程的新情况也增加审计过程中无法处理的新问题,进而导致审计风险加大。谢会丽等(2012)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使审计风险增加的原因:一方面,公允价值包含的主观性估计容易引起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行为;另一方面,公允价值的估计有时参照假象交易,审计证据不易获取和评价。审计风险具有一定的溢价作用(戴捷敏和方红星,2010;Erich et al.,2011),因此,审计风险的增加会导致审计费用相应地增加。
公允价值计量与审计费用的相关性研究近年逐渐兴起。朱松等(2010)发现,公允价值因计量的不确定性和变动性导致审计风险增加,公允价值计量下用资产减值表示的盈余管理动机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章雁、方健(2012)研究表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审计费用二者呈正向相关关系;公允价值变动额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公允价值的使用与企业性质无关。Goncharov et al.(2012)基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研究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计量和审计费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允价值计量的复杂性和难以辨别性使审计风险增加,审计费用也会相应增加。Ettredge et al.(2013)发现,公允价值计量银行资产导致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和审计工作量都相应增加,因此审计费用也会增加。郝玉贵等(2014)研究发现,持有资产变动总体、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都正向影响审计费用且显著性逐年提升,该结论表明审计费用中蕴含着公允价值估计的风险性和资产计价的公允性。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不够成熟、商品交易不够活跃,公允价值计量过多地集中在第二和第三层次。我国企业多数情况下确实无法从市场中取得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只能依靠估值技术和市场参数来评估公允价值。无论从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观复杂性还是从市场条件的客观不成熟的角度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增加了财务报表的不确定性。随着决策者对会计信息要求的日益严格,审计人员承担更大的职业责任也面临更多的诉讼压力。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注册会计师更加关注各种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一方面,根据风险溢价理论,高风险对应高收益,公允价值计量增加的审计风险最终会体现为审计费用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注册会计师在公允价值审计时,为了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注,引起审计成本的提高。由成本效益原则可知,审计成本的提高导致审计费用增加。因此,本文提出第一个研究假设:
H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
资产减值准备,指依据一些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判断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并对此做出计提减值的处理。若有任何表明资产减值的迹象存在,企业都应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资产减值会计实际上是一种单向的公允价值会计。同公允价值计量一样,资产减值计提也容易被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以进行利润操纵和粉饰财务报表,加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因此,本文提出第二个研究假设:
H2:资产减值损失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
2014年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增加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且随新企业会计准则一起从当年7月开始执行。该准则的制定不仅对企业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做出统一规范,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由前文的相关理论分析可推知,公允价值更广泛的运用将导致审计费用更显著的增加。因此,本文提出第三个研究假设:
H3:2014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审计费用的相关关系比新会计准则实施前有显著提高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以2010-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公允价值在不同行业运用情况的差异及行业的特殊性,首先根据证监会的行业分类将金融行业的样本剔除,然后根据以下流程对样本进行处理:(1)剔除特殊处理状态的样本公司(ST或*ST);(2)剔除需要进行双重审计或补充审计的样本公司,即含有B股或H股的上市公司;(3)剔除年度审计费用缺失的样本公司;(4)剔除境内境外审计费用合计披露的样本公司;(5)剔除研究期间缺失数据较多且无法补充的样本公司。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和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CCER),采用EXCEL和MATLAB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归集,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研究分析。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本文借鉴Suminic审计定价模型,结合研究假设构建多元回归模型为:
在式1中,C为常数项,ε为残差项。模型中,各变量名称、代码及含义详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
(一)描述性统计表2描述的是2010-2014年沪深A股中样本上市公司的年平均审计费用以及逐年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到,2011年的平均审计费用比2009年增加51979.37元,增长比例为5.45%;2012年比2011年的平均审计费用增加68002.60元,增长比例为6.77%;2012年到2013年平均审计费用增长了77906.14元,涨幅为7.26%;与2013年相比,2014年平均审计费用增加48211.69元,增长幅度为4.19%,比前三年的增长幅度稍小。从这五年年平均审计费用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审计费用在不断提高。值得注意的是,随着2014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应用使公允价值受到推广,预期审计费用可能会大幅增长,然而2014年的平均审计费用增长幅度反而比前三年小。审计费用的增加可能是上市公司自身规模的扩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形势的转变、审计市场的变革等众多因素独立影响或综合作用的结果。表3分别列示了各年样本的均值统计量及全样本各个变量的统计特征。在不考虑控制变量的情况下,观察各年样本均值。与表2所反映的情况一致,审计费用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率在研究期间各年的均值呈上升趋势,说明公允价值的运用逐渐增加。资产减值损失率各年均值无明显递减或递增规律,可能的解释是资产减值会计运用稳定,计提多少完全因各公司实际情况而异。由描述性统计量知,审计费用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呈逐年增长趋势。由于导致审计费用增长的因素十分复杂,这一现象不足以说明审计费用的增加是否由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运用引起。此外,资产减值损失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从简单的统计量中无法直观地进行初步判断。为了更好地分析公允价值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本文将进行更深入的实证研究。
表2 2010-2014年沪深A股样本公司的平均审计费用及其变化趋势
表3 描述性统计量
(二)相关性分析表4呈现的是全样本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从表4第二列数值开始,可以看到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较小,说明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弱,由此可初步判断各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从表4第一列数值可知,解释变量公允价值变动率和资产减值损失率与被解释变量审计费用在1%、5%和10%的水平下均不显著,分别与假设1、假设2的预期不一致。但是由于皮尔逊相关系数矩阵表只考虑单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根据相关系数矩阵不足以断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资产减值损失与审计费用的相关关系,需要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来研究。
(三)回归分析(1)全样本回归分析。从表5中全样本回归结果看出,每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2,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进一步说明模型(1)是适用的。解释变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率(Fair)的回归系数为0.642,回归系数t检验值是0.509,Sig值是0.611,大于0.1,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率与审计费用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这一结论否定了前文提出的假设1,显示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并没有引起审计费用的增加。解释变量资产减值损失率(Impair)的回归系数为0.416,回归系数t检验值是5.820,Sig值是0.000,小于0.01,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资产减值损失率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与假设2的预期相符。
表4 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
(2)各年样本回归分析。为验证假设3公允价值计量与审计费用的相关关系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有显著提高,分别对2010、2011、2012、2013、2014各年样本按模型(1)进行回归分析。从表5逐年回归结果知,2010-2014年期间,解释变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率(Fair)的Sig值均大于0.1,说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率与审计费用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进一步证实假设1不成立,同时也说明假设3没有通过检验。解释变量资产减值损失率(Impair)的各年回归系数分别是0.207、0.680、0.450、0.983、0.444,分别在10%、10%、1%、1% 和10%的显著水平上显著。总体而言,资产减值损失率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进一步证实假设2。
(四)稳健性检验为进一步检验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现将全样本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金额为0的样本筛除,并改变解释变量的取值方式。具体做法是:分别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资产减值损失取绝对值后再进行取自然对数处理,其他控制变量指标保持不变。调整后,全样本和各年样本的回归分析结论与调整前基本一致。解释变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整体和各年的回归结果中都与审计费用呈现不相关关系,解释变量资产减值损失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说明模型通过稳健性检验。
表5 回归结果
(五)实证结果分析实证表明假设2成立,假设1和假设3不成立,即上市公司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审计费用无显著影响,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并且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审计费用无相关关系这一结论没有因为2014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而有所改变。此外,与多数前人实证研究结果一致,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子公司数等都是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中表征审计风险的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净利率与审计费用的相关关系得以证实,说明审计风险具有溢价作用,审计风险越高,审计费用也越多。
针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审计费用无显著相关关系这一结论,本文结合实务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第一,公允价值审计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计量的主要是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换及金融工具等资产持有期间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因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非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其日常经营中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换甚至金融工具都属非常规业务,与公司的总资产规模相比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额很小。审计工作中,注册会计师倾向于关注金额较大风险较高的项目。可能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金额相对较小,加上公允价值会计风险未被充分识别而导致公允价值审计的关注度不够。第二,公允价值审计相关理论尚不完善。目前我国公允价值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公允价值审计理论框架。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对公允价值进行审计时一般仍采用常规方法,如检查、观察、询问、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性复核等。公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会计处理自由甚至利润操作空间,审计时仅依靠传统审计程序和方法难以达到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目的。第三,审计人员职业技能相对薄弱。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够成熟,商品交易不够活跃,会计人员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很难直接从市场中获取公允价值信息,需要一定的专业判断和估值技术。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运用不仅是对会计人员的挑战,同时也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允价值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不仅拥有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还应通晓各种估值技术和方法。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相对薄弱,在实践中限制了公允价值审计的开展。
本文实证结果说明,目前境内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计量并没有对审计费用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反映出我国公允价值审计的发展存在问题。基于此,提出完善我国公允价值审计的相应建议如下:(1)提高审计人员公允价值审计的专业技能。公允价值的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不仅审计人员自己要有意识地积累相关知识和能力,会计师事务所也应该对审计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既有利于提高审计效果,也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2)完善公允价值审计的理论和方法。审计准则缺乏相应指南和具体审计程序导致审计人员没有统一的制度规定可遵循,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只能依靠自己的职业判断来选择评估方法。当前我国公允价值审计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尚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制定和完善我国公允价值审计准则。(3)改善我国市场环境与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市场环境直接影响公允价值计量时的数据输入值,进而影响着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我国现阶段市场发展现状对公允价值计量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允价值审计的深入发展。因此,改善市场环境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尤为必要。(4)促进第三方公允价值评估机构的发展。注册会计师掌握并熟练公允价值估值技术虽迫在眉睫,却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对于重大的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的审计,必要时注册会计师可以求助于独立的第三方公允价值评估机构,从而使自己从复杂繁琐的估值技术中脱离出来,以更好地把控全局并将审计重心放在其他重要审计领域。(5)加强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的监管。基于我国市场的发展现状,公允价值在计量时涉及大量的主观判断和估计,给利润操纵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如果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或出于不正当利益关系的原因,隐瞒被审计单位操纵利益等行为,必然会影响审计质量。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的监管十分必要,尤其要重点监管审计复杂程度较高和隐含问题较多的会计师事务所。
[1]吴可夫、朱娜:《试论公允价值会计风险》,《经济问题》2010年第5期。
[2]谢会丽、蒋巍、金玉龙:《公允价值对银行审计风险的影响及对策》,《金融与经济》2012年第7期。
[3]戴捷敏、方红星:《控制风险、风险溢价与审计费用——来自深市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的经验证据》,《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年第5期。
[4]朱松、徐浩峰、王爽:《公允价值计量下的审计收费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
[5]章雁、方健:《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运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2010年沪深股市A股经验数据》,《中国管理科学》2012年第11期。
[6]郝玉贵、赵宽宽、郝铮:《公允价值计量、资产价值变动与审计收费——基于2009-2010年沪深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7]肖艳芳:《公允价值层级的国际比较及其在CAS中的应用》,《会计与经济研究》2012年第5期。
[8]毛新述、戴德明:《论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统一》,《会计研究》2011年第4期。
[9]李建华:《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风险与防范》,《商业时代》2008年第22期。
[10]Nissin.D.Reliability of Bank’s Fair Value Disclosures for Loans.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03.
[11]Ramanna K.Watts R.Evidence on the Use of Unverifiable Estimates in Required Good Will Impairment.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2.
[12]Erich Pummerer,Julia Severus,Marcel Steller.Audit FeesandAuditRisk-EvidencefromGermanSpeaking Countries.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2011.
[13]Goncharov,I.,Riedl,E.,Sellhorn,T.,Fair Value and Audit Fees.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Forthcoming,2012.
[14]Ettredge,M.,Xu,Y.,Yi,H.,FairValue Measurements and Audit Fees:Evidence from the Banking Industry.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2013.
(编辑 文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