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手法整复辅助治疗脑震荡疗效观察

2016-09-05 01:00张增高张新琪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16期
关键词:基底颈椎颈部

张增高,张新琪

(1.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山东 青岛 266300;2.山东省青岛第二卫校,山东 青岛 266308)



颈椎手法整复辅助治疗脑震荡疗效观察

张增高1,张新琪2

(1.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山东 青岛 266300;2.山东省青岛第二卫校,山东 青岛 266308)

目的观察颈椎手法整复辅助治疗脑震荡的临床疗效及对颈椎动脉血流的改善作用。方法将脑震荡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颈椎手法整复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临床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记忆力下降等症状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手法整复疗法能够有效提高脑震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颈椎;手法整复;脑震荡

脑震荡是患者头部受到外力作用之后,立即发生的中枢神经暂时性的功能性障碍,在形态学上不存在肉眼可见的异常状态,而经神经系统检查不存在器质性病变的原发性脑部损伤[1]。其主要特点是存在短时间的意识障碍,在清醒之后存在短时间的逆性遗忘,而不存在器质性的实质损伤,不存在明显的病理基础改变,致病机制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有研究发现,较多颅脑损伤存在隐匿性的颈椎损伤,与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本研究观察了颈椎手法整复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脑震荡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4年12月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脑震荡患者80例,均存在短暂的意识障碍,30 min以内的短时间神志昏迷,清醒后无法回忆受伤前后的情况,而对以往事情记忆较为清晰,存在清醒后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在头部移动或坐起时症状加重,神经系统检查不存在阳性体征,意识障碍过程中存在呼吸、体温、血压以及脉搏的异常改变,清醒后消失,脑CT以及X射线检查与脑脊液检查均无异常,肝肾功能正常[3]。排除存在精神疾病病史、眩晕症以及偏头痛病史者,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以及肝肾严重疾病者,有颅脑外伤病史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2~72(38.4±9.7)岁;病程1~24(15.1±4.3)h;致伤原因:车祸伤17例,暴力外伤18例,跌倒致伤5例。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1~68(39.1±9.6)岁;病程0.5~23(14.8±5.1)h;致伤原因:车祸伤16例,暴力外伤17例,跌倒致伤7例。2组性别比、年龄、病程以及致伤原因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均在伤后卧床休息7 d,保持饮食清淡,同时给予西药综合疗法,包括利尿剂、脱水药物、脑神经营养药物。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颈椎手法整复治疗。放松手法选择拿揉法,患者体位选择为卧位,以拿揉法将患者肩颈部肌肉充分放松,缓解颈椎附近的肌肉紧张。根据患者颈椎不同节段以及错位方式选择颈椎手法整复的具体方法。对于颈椎错位为前后滑脱方式的患者选择推正法;侧弯侧摆式错位的患者选择搬正法;左右旋转式错位选择摇正法;混合式错位则选择综合手法进行整复。关节整复的标准为临床症状消除或好转,在触诊时颈椎小关节以及横突的对位较为正常,杜绝以响声为复位标准的情况发生,确保不存在矫正过度对患者造成伤害。手法整复时无法一次完全复位的患者,可以选择再次手法复位。在复位完成后以强壮手法以及痛区手法结束。

1.3观察指标统计2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表[4]对患者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的颈椎功能进行评价,同时以颅脑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

1.4疗效评价标准[5]显效: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不存在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失眠症状;有效:临床症状相比治疗前明显缓解,存在偶发性的头晕以及头痛等临床表现,存在记忆力下降以及失眠等症状,但对日常工作与生活无明显影响;无效:存在反复发作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伴有明显的记忆力下降以及严重失眠等,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以显效与有效之和计为总有效率。

2 结  果

2.1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8周后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临床症状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记忆力下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2组治疗前两侧椎动脉舒张期与收缩期血流速度以及基底动脉舒张期与收缩期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血流速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s,cm/s)

组别n右侧椎动脉舒张期治疗前治疗后基底动脉收缩期治疗前治疗后基底动脉舒张期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018.11±4.2622.85±7.2346.15±9.6259.36±9.1122.45±9.1629.79±5.26对照组4017.95±5.2919.79±5.6946.23±8.9750.44±8.3522.56±9.2826.21±7.35t0.14644.2365-0.07688.2615-0.10343.1232P>0.05<0.05>0.05<0.05>0.05<0.05

3 讨  论

在自动化、机械化不断深入发展的快节奏现代社会中,颅脑外伤的发生逐渐增多。在脑部收到外力的暴力击打与冲击之后,都会导致脑组织存在一系列严重程度不一的生理病理改变[6]。大多数患者在对症治疗后病情会逐渐缓解直至痊愈,但部分患者并不存在实质的器质性病变,还会存在部分临床症状,比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短暂性意识障碍。现代医学中对脑震荡的认定为轻度颅脑损伤,通常是大脑功能的暂时性障碍,而不存在形态的改变。但近年来一些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所以在脑震荡的致病机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争议[7]。在临床治疗中以卧床休息以及对症治疗为主,但疗效不一,没有确定的有效治疗方案。虽然脑震荡对患者机体的伤害并不严重,但是临床症状的持续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8]。在颅脑损伤发生时,由于颈部的生理位置与生物力学特征,使得颈部是颅脑损伤容易同时受损的主要部位。颈部上部分需要为头部承重,而颅脑活动较为频繁且重量较大,而下部分与胸腔以及躯干连接,躯干活动特点相对较为固定。在上下连接部分活动特点差异较大的环境下,较为纤细的颈部负重较大且活动范围较广,因此,几乎所有颅脑损伤都会导致颈部发生过度活动、挥鞭样旋转或摆动、突发性的振动以及冲击等,而损伤到颈椎、颈部相关韧带、颈部肌肉以及血管,同时也会导致颈椎神经受到损伤。寰枢关节的解剖结构与力学特征使其会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侧向的位移或者旋转,导致寰枢关节存在紊乱、部分脱位或者骨折。颈椎受到损伤时,可能对椎动脉以及颈部交感神经造成伤害;而另一方面颈椎发生结构性改变,结构不稳定、错位以及局部炎性症状都会对椎动脉以及交感神经造成刺激、牵拉以及压迫,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状况不足,交感神经功能发生紊乱,因此引发颈性眩晕、颈性头痛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9]。而颈部肌肉以及韧带等软组织损伤可能导致局部症状加剧,颈椎稳定性受到影响,都会导致颈部感觉传入神经发生紊乱,产生失衡肝,加剧头痛、头晕等症状。

脑震荡在祖国医学辨证中属于头部宿伤的范畴,是由于头部受伤治疗与恢复不当,导致瘀血留在内部,而气血失和,脏腑功能调节不平衡导致。头部外伤后,脑髓会受到损伤,治疗适当或者迁延未治,则积留淤滞难以消除,肝风内动,内生痰湿,损耗气血伤到津液,之后脑部经络失和、气血功能失调[10]。脑部经络失和则神明受到阻痹,神志功能失去平衡而引发诸多症状。在现代医家的研究中,患者在颅脑损伤后的心理障碍也逐渐受到了重视[11]。患者在发生意外伤害的时候,恐惧、愤怒、惊慌等情感会伴随发生,这是“七情”伤害。而七情受损过度则可能导致气机内伤,引发气血平衡的紊乱导致病变。手法整复能够通过人体表层的特定位置物理治疗而改变机体的生理与病理状态,能够疏通经络、活血行气、整复理筋、滑利关节、增强机体抵抗病痛的能力[12]。《素问·举痛论》指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则痛止”,“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说:“因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对应的经络腧穴,能够有效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机体对病痛的抵抗能力。首先将手法施加在体表对应的穴位上,能够充分发挥经络的介导作用,其次还能够挥发功能调节作用,最后还可以通过手法作用于脏腑,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手法整复对脏腑的双向调节作用能够保持机体的良好功能状态,可以激发机体内的抗病能力,扶正祛邪[13]。

本研究结果显示,颈椎手法整复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脑震荡临床有效率92%,证明了颈椎手法整复对脑震荡治疗的有效性。而同时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以及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液供应情况也显著改善,证明手法整复促进颈椎动脉血流以及脑组织功能恢复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颈椎手法整复治疗脑震荡,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还能够有效促进颈椎以及基底动脉的血流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适合推广应用。

[1]刘军,吴乔士.脑外伤后脑震荡样症状早期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2319-2320

[2]杜向一,闫长祥,丁文元,等.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的回顾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4,13(13):1969-1971

[3]吴海霞,张维,郝锋丽,等.早期药物治疗对脑震荡患者伤后症状群的影响前瞻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3):50-52

[4]王晓红,丁明甫,何成奇,等.颈椎功能评定表[J].华西医学,2003,18(11):35-36

[5]高磊,王健,高淑珍,等.天麻枸杞汤加减治疗脑震荡后综合征(肝肾亏损型)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23(33):96-98

[6]Rowson S,Duma SM.Brain injury prediction:Assessing the combined probability of concussion using linear and rotational head acceleration[J].J Biomed Engineer Soc,2013,41(5):873-882

[7]Doolan AN,Day DD,Maerlender AC,et al.A review of return to play issues and sports-related concussion[J].Annals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J].J Biomed Engineer Soc,2012,40(1):106-113

[8]王桂丽,许明涛,狄旭,等.对120例脑震荡患者焦虑抑郁综合征的心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51-53

[9]余英教,白奕斌,伍志德,等.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上颈椎损伤临床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9):536-538

[10] 张建平,张立志.中西医结合治疗脑震荡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14(6):559

[11] 陈静.心理护理缓解脑震荡患者焦虑抑郁综合征的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15,23(14):272-273

[12] 朱自涛,赵红利.针刀加手法整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6例[J].陕西中医,2013,17(10):1394-1395

[13] 李海萍,王秀琴,吴祖军,等.手法整复治疗颈肩综合征53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21(10):52-53

10.3969/j.issn.1008-8849.2016.16.026

R651.1

B

1008-8849(2016)16-1784-03

2015-10-30

猜你喜欢
基底颈椎颈部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向量方法——基底建模法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