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砷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影响的实验观察

2016-09-05 06:21马小惠黄志超于亚鹭郑玉建王彦茹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染毒神经细胞低剂量

马小惠, 张 杰, 黄志超, 马 艳, 吴 军, 于亚鹭, 郑玉建, 王彦茹

(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乌鲁木齐 830011)



氟、砷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影响的实验观察

马小惠, 张杰, 黄志超, 马艳, 吴军, 于亚鹭, 郑玉建, 王彦茹

(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乌鲁木齐830011)

目的本研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氟、砷单独及联合染毒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2因素3水平的析因设计,将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分为9组,分别为对照(细胞培养液)组、低剂量砷(2 μmol/ L亚砷酸钠)染毒组、高剂量砷(10 μmol/ L亚砷酸钠)染毒组、低剂量氟(10 μmol/ L氟化钠)染毒组、高剂量氟(50 μmol/ L氟化钠)染毒组、低剂量砷(2 μmol/ L亚砷酸钠)+低剂量氟(10 μmol/ L氟化钠)联合染毒组、低剂量砷(2 μmol/ L亚砷酸钠)+高剂量氟(50 μmol/ L氟化钠)联合染毒组、高剂量砷(10 μmol/ L亚砷酸钠)+低剂量氟(10 μmol/ L氟化钠)联合染毒组及高剂量砷(10 μmol/ L亚砷酸钠)+高剂量氟(50 μmol/ L氟化钠)联合染毒组。采用MTT还原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采用微量酶标法测定细胞中谷胱苷肽(GSH)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法(TBA)测定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采用WST-I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砷、高剂量氟、低剂量砷+高剂量氟、高剂量砷+低剂量氟以及高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染毒组海马神经细胞MTT吸光度值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砷+低剂量氟联合组及高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组细胞CAT活力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砷染毒组、高剂量氟染毒组、低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组、高剂量砷+低剂量氟联合组及高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组细胞GSH含量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氟染毒组、高剂量砷+低剂量氟联合组及高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组细胞GSH-Px活力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砷染毒组、高剂量氟染毒组、低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组、高剂量砷+低剂量氟联合组及高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组细胞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高剂量砷染毒组、高剂量氟染毒组、低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组、高剂量砷+低剂量氟联合组及高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氟、砷可导致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并引起细胞凋亡率升高,这可能是氟、砷对动物学习记忆能力产生影响的重要原因。

亚砷酸钠; 氟化钠; 氧化应激; 凋亡

流行病学研究及动物实验均表明,氟、砷暴露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并可导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1-2],但其对学习记忆能力损伤所涉及的细胞学及分子机制并未完全阐明。目前,关于氟、砷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机制有许多假说,如氧化应激、DNA损伤以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等[3]。随着研究的深入,氧化应激领域的相关研究近年来倍受学者们的关注。海马不仅是脑内与学习记忆功能最为密切的部位,也是氟、砷神经毒性作用的重要靶部位[4]。目前,慢性氟、砷联合中毒对脑组织尤其海马神经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的影响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用不同剂量氟化钠、亚砷酸钠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进行单独及联合染毒,以观察氟、砷单独及联合染毒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为深入阐明氟、砷对学习记忆影响的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1.1.1仪器CO2细胞培养箱(Thermo Scientific公司),IX71型倒置显微镜(OLYMPUS公司),WD-2102A型酶标仪(北京市六一仪器厂),Scientz-IID型超声波细胞破碎仪(上海珂淮仪器有限公司),BD FACSAria II型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

1.1.2试剂氟化钠(NaF,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三厂),亚砷酸钠(NaAsO2,分析纯,美国Fluka公司),Neurobasal培养基(美国GIBCO公司),B27型人体白细胞抗原,胰蛋白酶(美国GIBCO公司),四噻唑蓝(MTT)粉剂(美国Sigma公司),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谷胱甘肽( GSH ) 、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检查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Alexa Fluor 488 Annexin V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

1.2方法

1.2.1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染毒 选取新生SD大鼠(出生24 h内),雌雄不限(由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处死后立即分离脑组织,用PBS稍加漂洗后于冰浴上以无菌操作分离出双侧海马组织并剪碎,加入0.125%的胰蛋白酶,37℃消化15 min,200目筛网过滤后1 500 r/min离心5 min,加入Neurobasal培养基重新悬浮细胞,种植于预先经多聚L-赖氨酸处理过的培养瓶中,将培养瓶及培养皿放置在CO2培养箱中培养。48 h后加入终浓度为10 μmol/L的阿糖胞苷,以抑制非神经细胞的过度生长,以后每3天半量换液1次。将海马神经元细胞分为9组,分别为对照(细胞培养液)组、低剂量砷(2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组、高剂量砷(10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组、低剂量氟(10 μmol/L氟化钠)染毒组、高剂量氟(50 μmol/L氟化钠)染毒组、低剂量砷(2 μmol/L亚砷酸钠)+低剂量氟(10 μmol/L氟化钠)联合染毒组、低剂量砷(2 μmol/L亚砷酸钠)+高剂量氟(50 μmol/L氟化钠)联合染毒组、高剂量砷(10 μmol/L亚砷酸钠)+低剂量氟(10 μmol/L氟化钠)联合染毒组以及高剂量砷(10 μmol/L亚砷酸钠)+高剂量氟(50 μmol/L氟化钠)联合染毒组。

1.2.2各实验组海马神经细胞的生长情况采用四噻唑蓝(MTT)还原法测定细胞生存情况,向细胞培养瓶中加入0.125%的胰蛋白酶,在37℃条件下消化15 min。加入海马神经细胞培养液终止消化,用吸管轻轻吹打细胞使之分散,1 500 r/min离心5 min后再加入海马神经细胞培养液重新悬浮细胞,台盼蓝染色计数。以5×103~5×104个/孔接种于96孔板,每孔细胞悬液加入量为180 μL,每孔再加入染毒溶液20 μL(对照组加入20 μL培养液),并使每孔最终染毒剂量与“1.2.1”项中各染毒组剂量相同。将96孔板放置于37℃、5.0% CO2培养箱中孵育,每个染毒组设4个复孔。分别于染毒24、48、72、96 h后,小心弃去细胞培养液,每孔加5 mg/mL MTT 20 μL,放入培养箱中孵育3 h,加入DMSO 100 μL后充分震荡,再放入培养箱中孵育1 h后取出,用酶标仪在波长490 nm处测吸光度(OD)值,分别检测染毒24、48、72、96 h时细胞的OD值。实验重复3次。

1.2.3细胞中抗氧化指标的测定各组细胞分别于染毒48 h后,小心弃去细胞培养液,用PBS清洗细胞2次,加入细胞裂解液并用吸管反复吹打制成悬液,1 500 r/min离心5 min后取上清液检测其中抗氧化指标,采用比色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含量,采用微量酶标法测定谷胱苷肽(GSH)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法(TBA)测定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以上各项检测均严格按照相关检测试剂盒方法进行测定,实验重复3次。

1.2.4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于染毒48 h后弃去培养液,用PBS洗2遍,加入0.125%胰酶1.0 mL,5 min后加入0.5 mL胎牛血清终止消化并收获细胞。按照Alexa Fluor 488 Annexin V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操作说明,加入250 μL 1×Binding Buffer重新悬浮细胞,调节细胞浓度为1×106个/mL。吸取100 μL细胞悬液于5 mL流式管中,加入5 μL Alexa Fluor 488 Annexin V和1 μL 100 μg/mL PI轻轻混匀。避光室温反应15 min,加入400 μL Binding Buffer立即上流式细胞仪检测,每个浓度设3个复孔。

2 结果

2.1氟、砷对海马神经细胞生长的影响各实验组海马神经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增殖不明显,并在培养72 h后吸光度值呈明显下降趋势。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综合评价4 d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砷染毒组、高剂量氟染毒组、低剂量砷+高剂量氟、高剂量砷+低剂量氟以及高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染毒组MTT吸光度值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26,P<0.05),见表1。交互分析结果显示,氟、砷联合染毒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生长的影响不呈现交互作用(P>0.05)。

2.2各实验组海马神经细胞抗氧化指标检测结果染毒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砷+低剂量氟联合组及高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组细胞CAT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16,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砷染毒组、高剂量氟染毒组、低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组、高剂量砷+低剂量氟联合组及高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组细胞GSH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816,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氟染毒组、高剂量砷+低剂量氟联合组及高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组细胞GSH-Px活力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06,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砷染毒组、高剂量氟染毒组、低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组、高剂量砷+低剂量氟联合组及高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组细胞MDA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41,P<0.05),见表2。交互分析结果显示,氟、砷联合染毒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各项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均不呈现交互作用(P>0.05)。

表1 氟、砷对海马神经细胞生长的影响(OD值, ±s, n=3)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 各实验组海马神经细胞抗氧化指标检测结果(±s, n=3)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各实验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染毒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砷染毒组、高剂量氟染毒组、低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组、高剂量砷+低剂量氟联合组及高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35,P<0.05),见表3。交互分析结果显示,氟、砷联合染毒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未呈现交互作用(P>0.05)。

表3 氟、砷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的影响(±s, n=3)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神经生理学研究证实,动物的海马区域是和学习记忆相关的重要结构,其不仅涉及动物的认知功能和空间定位导航,而且是中枢神经系统进行高级神经活动重要的信息处理部位。因此,近年来动物的海马区域成为氟、砷神经毒性研究领域的重要关注对象。有动物实验证实,高剂量氟、高剂量砷暴露均可导致染毒动物海马区域神经细胞发生损伤[5-6]。本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砷染毒组、高剂量氟染毒组、低剂量砷+高剂量氟、高剂量砷+低剂量氟以及高剂量砷+高剂量氟联合染毒组MTT吸光度值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氟、砷可对海马神经元产生细胞毒性,使细胞活力降低,活细胞数减少。

有研究表明,过量氟、砷进入机体可诱导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ROS),从而打破体内氧化与抗氧化的平衡状态。且其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又可发生连锁反应,分解为更多的ROS,通过氧化细胞膜及线粒体膜的不饱和脂肪酸而改变生物膜的通透性,最终对组织细胞造成损伤[7]。本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氟、砷染毒组细胞中的CAT和GSH-Px活性显著下降,GSH水平明显降低,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终产物MDA含量则显著增多。提示氧化应激可导致海马神经细胞氧化损伤,这很可能是氟、砷造成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重要机制之一。

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接受某种信号后或受到某种刺激后的一种主动经过一系列内部机制而发生的细胞死亡过程。研究发现,当体内产生过量ROS可引起机体氧化应激,当超过了细胞防御能力并出现不可逆的损伤时,则可导致细胞凋亡[8]。本研究结果表明,高剂量氟、砷可导致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增高。由此推测,氟、砷可通过扰乱机体组织细胞的氧化、抗氧化平衡并引发氧化应激,进而引起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发生变化,导致转录因子活性的异常、细胞周期紊乱及细胞凋亡。

对于氟、砷联合作用是否具有交互作用的报道有很大差异,不同指标的研究结果亦不同[9]。有研究表明,氟、砷联合染毒对小鼠肾脏CAT酶活力、GSH水平以及SOD酶活力的作用存在拮抗效应[10]。本研究结果表明,氟、砷联合作用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中CAT、GSH、GSH-Px及MDA含量的影响均未表现出交互效应,仅表现为独立作用。由此推测,氟与砷对海马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机理可能是不同的,其详细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1]王广吉, 高明献, 张明访, 等. 总摄氟量与儿童智商的相关性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31(6):743-746.

[2]康家琦, 程义斌, 武克恭, 等. 杭锦后旗饮水氟砷暴露对儿童智力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6):679-681.

[3]Hughes M F, Beck B D, Chen Y, et al. Arsenic exposure and toxicology:a historical perspective[J]. Toxicol Sci, 2011, 123(2):305-32.

[4]孙殿军. 应加强地方性氟中毒防治中热点问题研究[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4, 23(1):1-3.

[5]董阳婷, 王娅, 官志忠. 慢性氟中毒大鼠海马区病理学改变变[J].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4, 39(3):290-293.

[6]罗教华, 邱志群, 舒为群, 等. 砷对大鼠海马超微结构和NMDAR表达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12):1483-1485.

[7]陈承志, 蒋学君, 张遵真, 等. 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亚砷酸钠诱导遗传毒性及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J]. 卫生研究, 2013, 42(6):937-942.

[8]白彩军, 李冰. 砷的氧化应激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实用预防医学, 2012, 19(2):314-316.

[9]刘开泰.氟砷联合作用的毒理学研究进展[J]. 地方病通报, 1996, 11(1):107-110.

[10]Mittal M, Flora SJ. Effects of individual and combined exposure to sodium arsenite and sodium fluoride on tissue oxidative stress, arsenic and fluoride levels in male mice[J]. Chem Biol Interact, 2006, 162(2):128-139.

(本文编辑张巧莲)

Effects of fluoride and arsenic on oxidative stress and apoptosis in primary hippocampal neurons of rats in culture

MA Xiaohui, ZHANG Jie, HUANG Zhichao, MA Yan, WU Jun, YU Yalu, ZHENG Yujian, WANG Yanru

(CollegeofPublicHealth,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Urumqi830011,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fluoride and arsenic on oxidative stress and apoptosis in primary hippocampal neurons of rats. MethodsPrimary hippocampal neurons of rats in cult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9 groups, control group (cell culture), low dose NaAsO2(2 μmol/L) group, high dose NaAsO2(10 μmol/L) group, low dose NaF (10 μmol/L) group, high dose NaF (50 μmol/L) group, low dose NaAsO2(2 μmol/L) and low dose NaF (10 μmol/L) combined group, low dose NaAsO2(2 μmol/L) and high dose NaF (50 μmol/L) combined group, high dose NaAsO2(10 μmol/L) and low dose NaF (10 μmol/L) combined group, high dose NaAsO2(10 μmol/L) and high dose NaF (50 μmol/L) combined group. MTT test was used to detect survival rates of primary hippocampal neuron cells; contents of amounts of reduced glutathione (GSH) were detected with micro-ELISA; activity of catalase (CAT) was detected with visible light; 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was detected with WST-1; contents of malondialdehyde (MDA), activity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were detected with colorimetry; the cell apoptosis rate was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er.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MTT absorbance value of primary hippocampal neuron cells treated with high-dose NaAsO2group, high-dose NaF group, low-dose NaAsO2and high-dose NaF combined group, high-dose NaAsO2and low-dose NaF combined group, high-dose NaAsO2and high-dose NaF combin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 CAT contents of hippocampal neuron cells treated with high-dose NaAsO2and low-dose NaF combined group, high-dose NaAsO2and high-dose NaF combin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 GSH contents of hippocampal neuron cells treated with high-dose NaAsO2group, high-dose NaF group, low-dose NaAsO2and high-dose NaF combined group, high-dose NaAsO2and low-dose NaF combined group, high-dose NaAsO2and high-dose NaF combin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 GSH-Px contents of hippocampal neuron cells treated with high-dose NaF group, high-dose NaAsO2and low-dose NaF combined group, high-dose NaAsO2and high-dose NaF combin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 MDA contents of hippocampal neuron cells treated with high-dose NaAsO2group, high-dose NaF group, low-dose NaAsO2and high-dose NaF combined group, high-dose NaAsO2and low-dose NaF combined group, high-dose NaAsO2and high-dose NaF combin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the cell apoptosis rate in high-dose NaAsO2group, high-dose NaF group, low-dose NaAsO2and high-dose NaF combined group, high-dose NaAsO2and low-dose NaF combined group, high-dose NaAsO2and high-dose NaF combin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ConclusionsFluoride and arsenic exposure might cause oxidative stress and cell apoptosis rate increase in hippocampal neuron cells. These effcts might be related to damaged learning and memory of rats.

sodium arsenite; sodium fluoride; oxidative stress; apoptosi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60410);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26517110002)

马小惠(1980-),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环境与健康。

郑玉建,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环境与健康,E-mail:zhyujian6@hotmail.com。

氟砷中毒发病机制研究

R-33; R34

A

1009-5551(2016)06-0663-06

10.3969/j.issn.1009-5551.2016.06.001

2016-03-12]

专题研究作者简介:郑玉建,男,博士,环境卫生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教育分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预防医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医学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预防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卫生管理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二届评审委员会委员;健康领域社会风险预测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新疆分中心)首席科学家;新疆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新疆欧美同学会暨留学人员联谊会常务理事;新疆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自治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家。担任《中国公共卫生》编委,《中华疾病控制》编委,《环境与职业医学》编委,《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第九届编委,《中国地方病学杂志》第六届编委,《新疆疾病控制》编委,《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新疆医科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地方性氟砷中毒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导师基金项目)2项,主持国际合作项目2项;主持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项目1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70余篇。国家级《预防医学特色专业》和自治区《预防医学紧缺人才才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自治区科技创新群体和新疆医科大学优秀科研团队负责人。1994年和2000年分别赴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教育系和英国塞尔弗德大学环境地理系高访各半年。2006年获自治区“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2013年获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

近年来,在砷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生物标志物、体内代谢、剂量反应关系、致病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研究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同时开展了氟砷联合染毒对大鼠学习能力的影响及其毒性机制研究:(1)砷中毒生物标志物研究。在对新疆奎屯慢性砷中毒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慢性地方性砷中毒易感性标志物,对砷中毒所致酶和基因的多态性改变进行分析;探讨砷中毒易感性和代谢酶基因MT基因、GST基因、NER基因的遗传多态性或突变的关系,寻找出预防砷中毒及远期危害的特异、敏感、经济的生物监测标志物。该研究为地方性砷中毒的早期诊断、防治以及预后危险度评价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2)砷中毒体内代谢机制研究。在20余年地方性砷中毒相关研究基础上,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不同价态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过程。通过分析砷体内代谢产物的含量、分布、形态;砷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相关砷转运和结合蛋白的分离、鉴定及初步筛选,探讨不同价态砷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体内转归,发现了不同价态砷的体内代谢、转运过程及代谢产物和DNA甲基化的异同点,为揭示砷的致癌和致突变机制提供基础资料,进而为进一步阐明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3)砷中毒剂量反应关系研究。在以往人群调查、体内及体外实验基础上,运用多分类回归分析和数学建模法,对砷致机体肝脏损伤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进行系统研究,选择砷对肝脏损伤剂量反应关系的最适数学模型,筛选了最敏感的效应指标,并获得了砷对肝脏损伤的基准剂量。该研究对于进行砷的环境健康影响评价以及探讨砷对机体的毒作用机制,具有较重要的科学意义;对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人群健康具有现实意义。(4)氟砷中毒机制研究。探讨了氟、砷单独及联合染毒对大鼠学习记忆及相关神经递质及酶的影响。研究发现,氟、砷单独及联合作用均可损伤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通过体外细胞实验,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氧化应激、DNA损伤以及细胞凋亡等方面探讨了氟、砷单独及联合对动物学习记忆损伤可能的作用机制。该研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还发现,氟、砷单独及联合作用可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Ras/ERK信号通路产生影响,这可能是氟、砷单独及联合造成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并最终影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之一。该研究为全面系统阐明氟、砷单独及联合作用对学习记忆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和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染毒神经细胞低剂量
沉默RND3表达对氧糖缺失/复氧复糖损伤海马神经细胞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大生产
香烟烟雾染毒改良方法的应用*
染毒的脐带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香烟烟雾染毒对雄性大鼠睾丸组织ATP酶活性的影响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印迹基因3(MEG3)通过p53促进缺血缺氧神经细胞损伤
莫诺苷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SH-SY5Y神经细胞凋亡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