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趋鮰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6-09-03 10:44王文彬唐琳刘良国罗玉双
当代水产 2016年10期
关键词:普氏指环网箱

■ 王文彬 唐琳 刘良国 罗玉双

(湖南文理学院 水产高效健康生产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环洞庭湖水产健康养殖及加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动物学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常德 415000)

斑点叉尾鮰趋鮰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 王文彬 唐琳 刘良国 罗玉双

(湖南文理学院 水产高效健康生产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环洞庭湖水产健康养殖及加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动物学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常德 415000)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隶属鲶形目(Siluriformes)、鮰科(Ictaluridae),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我国1984年由湖北省从美国引进原种进行驯化,于1987年人工繁育成功之后,即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养殖。目前已形成较大的养殖规模,但每年从3月中旬到7月网箱养殖的鮰鱼均有疾病发生,给不少养殖户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2012年4月,笔者对位于湖南省沅陵县五强溪水库网箱养殖鱼类进行鱼病检查时,首次发现斑点叉尾鮰鳃上寄生一种单殖吸虫——普氏趋鮰虫(Ligictaluridus pricei),并导致斑点叉尾鮰发病,且与水霉、肠套叠等病并发。

图1 普氏趋鮰虫的形态结构(左:显微照片,右:绘制图自G. J. KLASSEN等)

1 诊断方法

现场从6尾病鱼鳃片上刮取少量鳃丝粘液制成水浸片,在10×10低倍显微镜下镜检每个视野有5~10个虫体(同一片观察3个以上视野),且有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游动缓慢等症状,即可确定为寄生虫病。

随机抽取20尾鱼带回实验室,完整取下每片鱼的鳃,分别置于盛有自来水的培养皿中,用弯头小镊子刮下鳃丝上皮,使鳃丝上的寄生虫脱落,在解剖镜下挑出虫体,经布氏胶(Berlease’s fluid)封片干燥后,在Nikon 80i 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比对文献资料对虫种进行准确鉴定。当每片鳃上发现有50个以上虫体时,可确诊为趋鮰虫病(Ligictaluridiasis)。

2 病原体特征

普氏趋鮰虫隶属锚首虫科(Ancyrocephalidae)、趋鮰虫属(Ligictaluridus),是一种中小型锚首虫(图1)。其体前部具3对头器,4个眼点,咽肌肉质、近球形,食道较短,两肠支在体后部连合;其后吸器具2 对形态大小相似的中央大钩、7对胚钩型的边缘小钩和2个弓形联结片(背联结片中部具鳃瓣状的凸缘物);交接器由交接管与支持器组成,交接管弯成弧形、基部稍膨大,支持器为二片条状,卵略呈三角形。

3 感染情况

现场初检6尾病鱼,均有寄生虫感染,且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每个视野有5~10个虫体,其中1尾鱼每个视野达到16个虫体,均达到趋鮰虫病标准。并出现鳃丝发白肿胀、粘液增多、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游动缓慢等症状,且合并患有水霉、肠套叠等病。

在实验室仔细剖检18尾鱼,有14尾鱼感染(占77.8%),感染强度分别为2、2、3、6、10、16、17、22、25、34、46、139、154、467个虫/尾。其中1尾鱼平均每片鳃有467/8=58.4个虫体,亦达到趋鮰虫病的标准,并得出其发病率为5.6%。

趋鮰虫病与其它单殖吸虫病一样,也是依靠虫卵和幼虫传播的。流行于春季,适宜水温15℃~20℃。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感染率和传播速度较快,可引起批量死亡。

4 防治方法

4.1 治疗

用90%晶体敌百虫挂袋,每个网箱(3×3m)挂3~4袋。

用90%晶体敌百虫0.2×10-6~0.3×10-6的浓度全网箱遍洒,效果较好。

用20×10-6浓度的高锰酸钾药浴15~30 min,或用3%~5%的盐水浸洗3~5min(兼治水霉病)。均参照指环虫病和其它锚首虫病的治疗方法。

4.2 预防

降低养殖密度,以减缓病情蔓延速度和降低发病率。

勤换洗网箱,每天要勤捞飘浮在网箱内外的垃圾、杂物, 死鱼不能随意丢弃入水中。

定期泼洒生石灰,以改善网箱中的水环境和保持网箱清洁。

投喂鲜度好、适口佳的饵料, 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 并在饵料中定期添加复合维生素, 增强鱼体质和抗病能力。

在水流较缓、透明度低的养殖水域, 开动增氧机以增加水中的溶氧和加强水的流动性,同时还会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5 讨论

普氏趋鮰虫原寄生于北美洲的淡水鮰科鱼类(鲶形目),随宿主鱼引种带入我国,是外来物种。趋鮰虫属至今已报道5种,除普氏趋鮰虫Ligictaluridus pricei 以外,其它4 种为:贝氏趋鮰虫L. bychowskyi、奇异趋鮰虫L. mirabilis、弗罗里达趋鮰虫L. floridanus 和蒙蒂塞洛趋鮰虫L. monticellii,分布于北美的加拿大、美国和欧洲的波兰、法国、匈牙利、意大利、(前)捷克斯洛伐克、(前)南斯拉夫与(前)苏联等地,这4种趋鮰虫在中国暂未发现。然而,斑点叉尾鮰新出现的趋鮰虫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笔者认为潘丽萍对斑点叉尾鮰指环虫病的诊断可能有误。因为单殖吸虫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寄生于鲇(鲶)形目鱼类的单殖吸虫绝大多数是鲶盘虫、锚盘虫等锚首虫科(Ancyrocephalidae)种类,仅长臀鮠指环虫(Dactylogyrus cranoglanis) 和唇形指环虫(D.labiatus)寄生于长臀鮠除外,至今尚未发现有其它鲇形目鱼类寄生指环虫。而且,潘氏只做了水浸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很难准确鉴定虫种。笔者将单殖吸虫直接用布氏胶封片固定,能很好地显示出虫体内部的几丁质结构,可准确鉴定虫种。【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31172414)和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动物学)项目资助】

猜你喜欢
普氏指环网箱
高密度聚乙烯(HDPE)近海养殖网箱框架抗弯刚度分析
“闪耀的爱情,灿烂的死亡!”——记2017 拜罗伊特《尼伯龙根的指环》
普氏野马数量恢复至400余匹
指环“寻亲”记
指环百搭
10kV配网箱变局放检测案例分析
池塘小网箱养殖黄鳝
神奇指环
怎样避免网箱养鱼患“营养不良”症
谁绊住了普氏原羚自由的舞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