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玲玲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体验中成长
□范玲玲
体验对于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亲身体验、真心感悟,才能真正将书本中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
数学;学习过程;体验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体验对于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亲身体验、真心感悟,才能真正将书本中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情境,在与老师、同伴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感悟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合作者,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心感悟,形成学力。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在愉快、和谐、轻松的气氛中能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知冲突,创设有意义的情境,提供给学生体验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体验中建构知识,并形成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
例如,“圆的认识”教学时,创设 “寻宝物”情境:宝物距离梁妃塔3米处,宝物可能藏在什么地方?如果用红点代表塔,用3厘米长的线段代表宝物与梁妃塔的距离,请在纸上画一画,想一想,如果把你们找到的这些点连起来,会是什么图形?由此引导学生初步感悟圆,再用课件演示,形成圆的表象。就这样,让每一位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探索、推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维到二维的跨越,清晰认知到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图形。
再如,教学 “小数加减法”时,设计如下情境:学校举行了广播操比赛,请看下面的评分表,同学们最想了解什么数学问题?
特色操比赛 五 (1)班 五 (2)班 五 (3)班 五 (4)班评委打分 9.38 7.96 8.9 9观众打分 9.62 8.54 9.67 9.71总分
课堂上,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我想了解各个班级的总分是多少;我最想了解哪班第一;我最想了解哪班最后;第二名与第三名相差几分;第二名需要再得多少分才能达到第一名;等等。老师借机把学生引入到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去。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又有学生提问:小数位数不相同怎么对位?要注意什么?整数减小数怎么减?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小数加减法的对位问题以及进退位问题,在讨论中逐步理清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异同点,掌握了计算方法。通过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总是处在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听得仔细、想得认真、做得投入,真正体现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极大地调动思维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思维的提升,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知识。
“儿童的智慧在自己的指尖上”。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获取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利于促进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有助于动手能力的提高。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摸一摸、算一算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架起思维和建构的平台,让学生在 “做中想、想中学”,亲历各种有价值的探索活动,在动手中体验,在体验中内化知识。
例如,在 “图形的规律”的教学时,用小棒摆两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5根小棒。如图按这样的摆法,11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笔者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当他们感到无法确定时,就让其边摆边想三角形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们猜出了很多答案,但又不能确定,那该怎么办呢?有学生提出可以边摆边想三角形的个数与根数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了三种方法:3+2×10=23、2×11+1=23、3×11-10=23;90个呢?n个呢?你有什么发现?可用3+2(n-1)、2n+1、3n-(n-1);因为有了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的活动经验与思维经验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对于知识的获取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体验中内化了知识,而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在这类探索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强烈感受而充满了活力。
再如,教学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先让学生猜测一下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再让学生量一量、推一推,分组研究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把发现的规律写下来,当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后,紧接着让学生先判断下面哪一组小棒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①6、6、5、4;②3、6、4、3;③7、5、7、5。再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搞清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互相平行且相等,通过摆小棒,量一量、推一推等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特点的认识,让每个学生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和参与去学习数学,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实现了对知识的内化和认同。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要适当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这样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概括、运用所学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深化认知。如学生在做简便计算140-99时,易算成140-100-1,于是采用“超市购物的情境”:你共有140元钱,共买了学习用品99元,该怎样付钱?售货员该怎样找钱?你还剩多少钱?学生都明白拿出100元,售货员阿姨找回了1元,还剩41元,这样学生就能搞清楚多减了要加,多加了要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回到生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巧设拓展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启学生的思维潜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设想,在验证体验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分析新的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 “四能”,提升学生的学力。
例如,教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是这样设计的:棱长为1厘米的立方体表面积是多少?将这样的几个立方体摆一排拼成长方体,它们的表面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填表格,完成下面的问题。
数量(个) 1 2 3 4 5 6 ……示意图表面积
观察:用数个相同的小立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所形成的长方体表面积与原来小立方体表面积之和比较,有什么关系呢,表面积各减少了多少?表面积减少的量有没有规律?如果继续摆下去,100个呢?n个呢?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初步感受到这个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长方体中的接口数比正方体个数少1,隐藏的正方体面的个数是长方体接口数的2倍,隐藏的正方体面的个数是正方体的个数减1的差的2倍。由此,学生经历了数学思考的整个过程。学生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感悟方法与策略的意义,体验探索过程的乐趣。
再如,“比的意义”练习是这样设计的,根据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你可以得到哪些相关的信息?该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回顾比的意义、沟通比与除法以及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努力根据已知信息寻找相关的信息: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3,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2,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3/5,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2/5,男生比女生少1/3,女生比男生多1/2,等等。“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还可以怎样表示?有的学生说:如果男生是10人,女生就是15人,如果男生20人,女生就是30人,学生通过举例子的方法,也可以通过画一画的方法,只要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数都可以,为下节课学习比的基本性质做好准备。因此,教师要巧设拓展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引发新的问题,获得新的结论,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去体验,使学生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在焕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中,让学习数学的体验不断成长。
[1]刘家霞.在认知冲突中体验感悟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与价值[J].教育界,2014,(8).
[2]李晓.解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体验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3,(4).
[3]孙丽燕.尊重儿童体验 促进概念学习[J].小学数学教师,2015,(2).
[4]李成琼.刍议小学数学体验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J].科学导报,2013,(6).
(编辑:杨迪)
G623.5
A
1671-0568(2016)09-0084-02
范玲玲,浙江省天台县赤城街道第二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