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转兴 徐素婷 李兵媛 杜群好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科肿瘤,广东广州510140
灵性关怀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沈转兴徐素婷李兵媛杜群好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科肿瘤,广东广州510140
目的研究灵性关怀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1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由心理团队给予灵性关怀,每周2次。两组患者均护理4周。护理前及护理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评分;护理1个月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研究组的HAMA、HRSD、SCSQ得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对照组3项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后研究组3项评分明显较低(P<0.0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两组HPLP-Ⅱ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HPLP-Ⅱ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灵性关怀护理能使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得到有效缓解,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灵性关怀曰子宫内膜癌曰负性情绪曰影响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piritua1 care on the negative emotion of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1 cancer. Methods 160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1 carcinoma were chosen from Ju1y 2014 to Ju1y 2015 treated in Guangzhou Women and Chi1dren′s Medica1 Center.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1e,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1 group,with 80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of the contro1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1 methods of care,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the spiritua1 care from the team psycho1ogica1 basis on the care of the contro1 group, twice a week.Patients of two groups were given 4 weeks of nursing.Before and 1 month after nursing,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Hami1ton anxiety sca1e(HAMA),Hami1ton depression sca1e(HRSD),simp1e coping sty1e questionnaire(SCSQ)and hea1th-promoting 1ifesty1e profi1e-Ⅱ(HPLP-Ⅱ)scoring;and 1 month after nursing were given the SAS,SDS scoring.Result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HAMA,HRSD,SCSQ score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after nursing were significant1y decrease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11y significant(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nursing,three indicators score of the contro1 group after nursing had no statistica11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1 group,three indicator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1y decreased after nursing(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nursing,HPLP-Ⅱscore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1y improved after nursing(P<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1 group,HPLP-Ⅱ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1y improve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11y significant(P<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1 group,SAS,SD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after nursing were significant1y decrease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11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Imp1ementation of spiritua1 care can re1ieve the negative emotions such a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1 cancer,effective1y improve the patients′qua1ity of 1ife,it is worth promoting in c1inica1 app1ication.
[Key words]Spiritua1 care;Endometria1 cancer;Negative emotion;Inf1uence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直接威胁着妇女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每年中国有将近20万例的病例,致死率较高[1]。子宫内膜癌给女性患者的身心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临床上多主张采用手术治疗,但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焦虑、睡眠障碍、恐惧等问题,这些不良体验严重影响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康复[2]。子宫内膜癌临床上普遍采用化疗进行治疗。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然而化疗时有强劲心理应激源的存在,在接受初次化疗的患者中9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加重患者的负性情绪,极大地影响了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效果[3]。灵性是一种人生的哲学观和价值观,可以对个人生活的态度和行为甚至身心健康产生极大影响。灵性的追求程度越高,心理健康程度也越高[4]。本研究主要探讨研究灵性关怀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现具体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60例,年龄38~68岁,平均(48.5±11.9)岁。依据病理分期,Ⅰ期97例,Ⅱ期28例,Ⅲ期35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9~67岁,平均(48.9±11.4)岁;Ⅰ期48例,Ⅱ期15例,Ⅲ期17例。研究组患者年龄38~68岁,平均(48.5±11.9)岁;Ⅰ期49例,Ⅱ期13例,Ⅲ期18例。子宫内膜癌诊断标准:①子宫诊刮病理活检发现癌变细胞。②宫腔及阴道后穹隆吸片,宫颈涂片脱落细胞检查发现异常细胞。③宫腔镜检查发现可疑内膜组织。④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伴妇科检查发现宫体增大或变硬、有结节感。⑤CT、B超等检查发现子宫占位性病变。凡符合上述一项者可确诊,2~5项者可拟诊。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确诊为子宫内膜癌;②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家族遗传病史及严重慢性疾病;②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病史。两组患者年龄、病理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针对疾病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肿瘤患者的饮食指导、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由心理团队给予灵性关怀,每周2次,每次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决定。整个心理团队包括医师、护师、心理治疗师、营养师及灵性关怀志愿者,给予患者灵性关怀,研究对象均为已康复的子宫内膜癌患者。①灵性关怀:心理治疗师引导患者回顾生命历程,讲述事件可以是有深刻印象的故事或人物,帮助患者重新自我认知,正确看待目前的身体状态。医师向患者对子宫内膜癌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使患者可以清楚了解其治疗方案、预后以及化疗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策略等。帮助患者及其家庭建立和睦关爱的氛围,鼓励家属通过增加体触及主动性关怀语言让患者感受关爱。②饮食治疗: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及其病情,营养师为患者进行营养计划的制订。在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制订时,医生需要对心理治疗师和营养师的建议进行综合考虑。灵性关怀志愿者与患者进行自身经验的分享,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辅助心理治疗师疏导患者心理。护师主要负责具体组织工作,心理治疗师决定护理的时间。③家庭治疗:家庭治疗的重点在于患者家属的亲情照顾,医:护士教授患者家属心理灵性陪伴技巧,并且将患者的心理需求告知其亲属。两组患者均护理4周。
1.3评价标准
护理前及护理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评分,护理1个月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①HAMA[5]:量表总分>29分为严重焦虑;22~29分为明显焦虑;15~21分为焦虑;8~14分为可能焦虑;0~7分为无任何焦虑。②HRSD[6]:重度抑郁总分为>24分;中度抑郁为18~24分;轻度抑郁为8~17分;无抑郁症状为≤7分。③SCSQ[7]:该问卷包含20个条目,包括积极应别(条目1~12组成)和消极应对(条目13~20组成)2个维度,每个条目按0、1、2、3分。消极应对评分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相反,积极应对评分越高,心理问题越轻。④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状况:采用HPLP-Ⅱ[8]进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状况评定,包含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营养、人际关系、应对压力等6个维度,共计52个条目,每个条目包括“从不、有时、经常、总是如此”4个层次,分值52~208分。得分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⑤采用SAS及SDS[9]对患者的焦虑抑郁进行评价。<50分为无焦虑和无抑郁;50~60分为轻度焦虑(轻度抑郁);61~70分为中度焦虑(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焦虑(重度抑郁)。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指标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HAMA、HRSD、SCSQ 3项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对照组3项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后研究组负性情绪指标得分明显较低(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指标比较(分,±s)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指标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RS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SCS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组别例数HAMA总分HRSD总分SCSQ总分对照组护理前护理后研究组护理前护理后80 15.0±1.8 13.1±1.4*15.7±2.6 14.3±2.2*14.3±1.8 12.7±1.1*80 15.3±1.6 6.7±0.5*#15.5±2.5 7.0±1.0*#13.7±1.4 6.7±0.5*#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两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后SAS尧SDS评分比较
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护理前后两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比较(分,±s)
表2 护理前后两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比较(分,±s)
组别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营养人际关系应对压力总分对照组干预前干预5周后t值P值研究组干预前干预5周后t值P值19.8±1.1 23.9±2.0 2.274 0.035 16.3±1.4 19.0±1.8 2.175 0.041 17.1±1.5 19.8±2.1 2.395 0.019 17.8±1.5 20.7±1.1 2.131 0.044 20.8±1.3 25.8±3.0 2.236 0.036 18.5±2.1 23.9±2.9 2.241 0.034 110.5±9.2 133.3±13.1 2.146 0.042 20.1±1.0 31.8±4.2 2.585 0.013 16.8±1.4 25.1±3.2 2.236 0.036 17.2±1.4 26.5±3.2 2.473 0.015 17.6±1.6 27.8±3.0 2.652 0.007 20.6±1.2 34.1±2.3 2.436 0.026 18.2±2.0 33.0±4.2 2.621 0.009 110.7±8.7 178.5±20.2 2.326 0.022
表3 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分,±s)
表3 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分,±s)
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
组别例数SDSSAS对照组研究组P值80 80 55.15±12.06 42.18±10.23*<0.05 52.82±9.09 39.10±11.15*<0.05
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是子宫内膜癌,其是在子宫内膜上发生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7%[10]。近年来,子宫内膜癌患者数量随着外源性雌激素普及和妇女寿命的延长显著增多,发病患者群趋于年轻化,并且发病率有着逐渐升高的趋势,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最终会走向死亡,而子宫内膜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治疗措施就是化疗。在化疗过程中,因为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以及自身对子宫内膜癌及化疗相关知识的缺乏,并且化疗会损害患者的胃肠黏膜,使患者出现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所以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降低了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并且使患者对化疗的耐受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化疗效果降低[11]。灵性包含转化、发现意义、与自我、他人及自然的连接和超越[12]。Go1sworth等[13]主张生命即是灵性之旅,通过叙述患者过去的重要事件,来让患者对于生命的意义进行重新思考,对自我重构,使患者的信念增强,对生命的意义进行重新定义,使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得以减轻,最终使患者获得灵性上的安适[14]。癌症患者负性情绪最突出的时期是在已知病情的初期[15],在这一时期对患者进行灵性关怀,指引患者对自己过去的重大事件进行回顾性叙述,使得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抒发,通过反思自我使得患者可以更快地接受患病这一现实,对其自我认知进行重建,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价值[16]。灵性关怀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疾病及手术的合理认知,正确的认识了自身疾病,了解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效果,建立手术信心,获得了安全感、被尊重感和满足感,不良情绪减少。
本研究对研究组患者应用灵性关怀进行护理,结果显示,与护理前比较,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HAMA、HRSD、SCSQ 3项得分明显降低(P<0.05);而护理后对照组3项指标得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负性情绪缓解状况更佳。灵性关怀对缓解子宫内膜癌患者负性情绪有着显著的效果,可以改进护理各个环节中的细节,通过营造一种温馨的环境,并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辅助以患者家属的家庭治疗来达到使专科护理内容得以丰富的目的,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17]。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既往的研究结果[18]相似,这证实了灵魂关怀较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更好的缓解作用。生存质量涉及患者的躯体、精神和/或心理、社会及总体主观感觉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在肿瘤的临床研究中,生存质量的评价已成为临床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了生存质量作为一种新的健康评价方法的价值。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切除病变组织,还要在延长患者生命的基础上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推荐的是灵性关怀的“四全”理念,即全人、全家、全程及全队(整个灵性关怀团队)的照顾,并通过辅导患者的心理与灵性,协助患者获得身心的和谐,最终达到使子宫内膜癌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的目的[19]。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两组HPLP-Ⅱ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显著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既往的研究结果[20]类似。这说明灵魂关怀较常规的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更显著。给予子宫内膜癌患者灵性关怀,消除患者的担忧及鼓励,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进行宣传,讲述与癌症进行抗争的成功案例,从而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的心理障碍得以消除,并且传授患者治癌相关知识,对患者不健康的行为进行矫正,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使其建立起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的休息和锻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以最佳状态对治疗进行配合。灵性关怀的主要目的为改变患者对自身的认知心理及思维,通过有目的性、技巧性的沟通,对患者的思想进行深入了解,使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得到纠正,对患者区分有益于康复及无益于康复的认知起到很好地帮助作用,与患者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
综上所述,实施灵性关怀护理能使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得到有效缓解,使患者的积极情绪增加,消极情绪减少,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对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1]吴素红,何峰云,陶丽玲,等.子宫内膜癌术前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570-571.
[2]范玉.子宫内膜癌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204-206.
[3]林月容.人文关怀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1):129-131.
[4]丁彩艳,孙志琴,曹音,等.灵性关怀对食管癌伴抑郁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12):4387-4390.
[5]万满红.认知行为干预对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4,20(31):119-120.
[6]季彩芳,赵惠英,顾秀华,等.自我效能干预在抑郁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9):22-24.
[7]唐漫漫,曾龙武,任璐.肠癌化疗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焦虑抑郁情绪[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2):92-97.
[8]施晓霞,张中,蒋聿瑛.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6):74-76,79.
[9]赵彩萍,方建群,李媛,等.胃癌患者希望水平与人格特征、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65-67.
[10]李茁.子宫内膜癌的治疗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08,5(19):19-21.
[11]杨玉真,赵传印.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4,(8):214-216.
[12]Peteet JR,Ba1boni MJ.Spiritua1ity and re1igion in onco1-ogy[J].CA Cancer J C1in,2013,63(4):280-289.
[13]Go1sworth R,Coy1e A.Practitioners'accounts of re1igious and spiritua1 dimensions in bereavement therapy[J]. Counse11ing Psycho1ogy Quarter1y,2001,14(3):183-202.
[14]肖琪,曹炎.支持性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6):94-95.
[15]王玲.子宫内膜癌化疗期间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5):62-63.
[16]陈建华,李华喜,武秀娟.子宫内膜癌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2):114-115.
[17]郑楚燕,黄友琼,林兴娜,等.整体护理和人文关怀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观察[J].河北医学,2010,16(9):1122-1125.
[18]吕娟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1):137-138,140.
[19]丁彩艳,孙志琴,曹音,等.灵性关怀对食管癌伴抑郁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12):4387-4390.
[20]何燕.整体护理对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S1):179-180.
Effect of sPiritual care on the negative emotion of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ncer
SHEN ZhuanxingXU SutingLI BingyuanDU Qunhao
Department of Gyneco1ogica1 Onco1ogy,Guangzhou Women and Chi1dren′s Medica1 Center,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510140,China
R471
A
1673-7210(2016)04(a)-0170-04
(2016-01-03本文编辑:任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