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建,任晓悦,刘 畅,孙国强
(山西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理论·实务
国内企业孵化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基于CSSCI数据库文献的科学计量
张宝建,任晓悦,刘畅,孙国强
(山西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国内企业孵化研究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不论是国外理论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还是创业孵化实践催生的理论研究,企业孵化相关研究已达到了一个理论分支构建的基本文献素材。文章针对CSSCI数据库企业孵化相关文献进行科学计量与知识图谱绘制。通过关键词、作者、期刊以及机构分析国内相关研究力量分布现状,通过文献互引与激增线索分析企业孵化研究的趋势与热点。最后,结合国内企业孵化实际,对未来的研究突破口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企业孵化;知识图谱;科学计量;未来展望
[DOI]10.3969/j.issn.1007-5097.2016.08.023
1987年,武汉东湖创业中心成立,标志着我国第一家孵化器的诞生。自此,我国企业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建立,截至2015年底,企业孵化器规模达到1 677家,孵化场地6 432万平方米,孵化企业85 644家,累积毕业企业61 978家。企业孵化器的建立与中国创业型经济发展密不可分。随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与之相关的科技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以及企业孵化协会等匹配体系逐步形成。企业孵化的创新实践平台与载体不断完善。遵循实践中升华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互动模式,国内孵化相关的研究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企业孵化研究文献大量出现且逐年增加,学者们从我国企业孵化器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孵化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孵化器服务模式、孵化器发展趋势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与企业孵化规模相伴而生的是效率问题,与国外西方国家企业孵化的科技含量以及孵化绩效相比,我国企业孵化的存活率、毕业企业的成长性以及企业孵化器的市场化进程成为创业孵化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1-3]。已有的相关研究显示,体制因素(institution)在创业孵化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完全照搬套用的模式容易导致我国企业孵化的“水土不服”[4-6]。同时,张宝建等[7]已经对国外企业孵化研究进行知识图谱的绘制与分析,国内企业孵化的相关研究已经具备了创业理论分支研究所需的理论宽度与厚度,而针对国内企业孵化研究的文献计量尚未开展。基于此,本文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借助最新的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Ⅲ以及引文网络专业分析工具Bibexcel、Ucinet软件,对CSSCI数据库文献进行分析,挖掘孵化研究主要领域、专家、机构、出版物等关键词及其之间的内部联系,明确国内孵化主要研究领域的知识输入与输出,了解孵化研究领域的动态变化,并结合国内企业孵化实践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合理展望。
中国知网(CNKI)关于企业孵化的研究已有近1 200多篇,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权威性,本文的文献分析数据来源于CSSCI数据库。通过主题词(涵盖了标题、摘要、关键词等范围)检索“孵化”或“创孵”共得到548篇文献,完整的检索时间跨度为1998-2015年,涉及引文3 469条,数据更新时间为2016年。
本文有机地结合了经典知识图谱与社会网络引文分析法,进而将现状表象与引文过程结合起来,更加明晰地揭示企业孵化研究的现状趋势与脉络演进过程[8-9]。其中,知识图谱可视化显示企业孵化相关研究的知识基础与衍伸情况,借助软件CitespaceⅢ,本文针对关键词分布共现以及聚类分析企业孵化研究领域分支与演化情况,针对机构与作者发文、共现与合作情况进行学者群体分析,针对期刊以及文献进行被引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大连理工大学开发的中文处理软件,将数据转换成能被识别的格式。进一步结合Bibexcel与Ucinet软件进行网络构型的探测[10],运用Bibexcel软件将数据转换为共现矩阵的形式,借助Ucinet软件进行网络结构与路径分析,进而实现企业孵化研究的全面、真实评判。
(一)国内企业孵化研究分布
国内企业孵化研究的作者发文量与作者数如图1所示。从1999年起,企业孵化文献激剧增长,2000年以后企业孵化研究文献发文量呈波动式增加。发文量增长趋势与作者数量增长趋势大体一致,但文献作者略高于文献自身的数量,一方面是由于合作发文,另一方面是由于研发力量较为分散,多产作者较少,尤其是针对企业孵化这一领域开展持续研究的学者群尚未形成,针对发文量较高的作者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企业孵化这一领域与传统的科技创新、创业理论相比起步较晚,大多数的作者从各自的传统理论背景出发开展探索性研究。
图1 国内企业孵化研究文献及作者数量增长趋势
图2为国内企业孵化研究引文数量和连线数随时间变化的分布情况。国内孵化研究引文数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尤其在2010年和2012年引文数量激增,说明在这两个年份对企业孵化的关注度较高,企业孵化成为当年的研究热点。连线数是指文献间相互引用程度,代表了文献间的紧密程度或学术思想交融互通程度。国内企业孵化研究连线数随时间推移变化较小,说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紧密度不高,学术思想差异较大,形成了多维研究视角,这与学者群的专业知识背景差异较大密不可分。
图2 国内企业孵化研究引文量和连线数时间分布
1.国内企业孵化研究机构分布
表1显示了国内企业孵化研究的发文机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发文最多的机构是天津大学,其发文量远远超过其他高校。此外,发文较多的还有河海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从地区分布看,国内企业孵化领域发文较多的机构主要分布于天津(37)、南京(21)、武汉(7)、厦门(7)、上海(6)、深圳(6)、西安(5),而这些地区创业企业较多,较早开展企业孵化事业。在发文量排名靠前的9所高校中,北方的高校有2所,南方的高校有7所,表明南方的高校普遍对企业孵化研究重视度较高,这与南方经济发达,创业企业较多密不可分。北方的创业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个别高校,大多数高校对企业孵化研究重视程度较低,这与北方人的创业意识薄弱,创业活动较少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孵化作为创业理论的一个分支,其研究的活跃程度还没有完全普适。
表1 国内孵化研究机构分布
2.国内企业孵化研究期刊分布
表2显示了CSSCI数据库中企业孵化研究文献的来源期刊分布情况,载文量前10种期刊共刊载了孵化研究领域的301篇文章,占搜索到的CSSCI文献总量的67.79%。载文量排名第一的期刊是《科技进步与对策》,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湖北省科技厅主管,是关于科技进步理论、政策与方法的学术类期刊,强调科技进步和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共刊载了70篇企业孵化研究领域的文章,是国内企业孵化研究的主阵地。其次是《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共同主办,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刊最早的关于科学技术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的综合类科技期刊。排名第三的是《中国科技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主办,以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和管理的学术研究为主要内容。由表2可以看出,前10种来源期刊都是科学技术领域的专业期刊,也有一些经济管理类综合期刊刊载过企业孵化研究方面的文章,但数量很少。企业孵化研究作为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尚未全面进入经济管理综合类期刊的视野,未来可拓展空间较大。
期刊的被引频次反映出关注的程度,而中心性作为引文网络结构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反映的是网络地位的重要程度。由表3可以看出被引频次较高的期刊仍然集中于科技创新与创业类专业期刊,其中排名前三的期刊分别是《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技进步与对策》以及《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这三类期刊对于国内企业孵化研究的影响较大,也是相关学者群主要关注的期刊对象。从中心性指标看,《科技进步与对策》排名第一,表明企业孵化相关研究受到了异质性群体的密切关注,读者群分布于不同的学科背景。除了传统的科技创新类专业期刊外,《管理世界》这一管理类综合期刊也进入企业孵化研究者的视野。外文期刊不仅提供了国外创业孵化新的实践趋势,同时也提供了不同的理论新维度,对国内学者提供了中国化研究的素材。中心性与频次排名前10的国际权威期刊主要还包括了《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Research Policy》以及《Technovation》。
表2 国内企业孵化研究来源期刊分布
表3 高被引期刊分布
(二)国内企业孵化研究前沿热点分析
1.国内企业孵化高被引文献分析
高被引文献一般是研究领域内的经典文献,对该学术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解读高被引文献,能够发现该研究领域的焦点。在548篇文献中,被引频次达到10次以上的文献有12篇,表4列出了被引频次在10次以上的10篇文献。通过对这10篇文献的全文阅读与综合比较可以进一步明确企业孵化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或焦点。分析发现高被引文献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企业孵化器兴起与发展历史的回顾,属于综述类文献,是相关规范类研究与实证类研究的理论素材,这与企业孵化的综述类文献较少有一定关系。二是中国企业孵化器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相关内容超越了企业孵化器功能建制层面,从产业分工的角度对企业孵化事业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线索。三是企业孵化网络作用的研究。协同创新正成为深度分工时代的主旋律,研究异质化创新主体的网络互动与交易成为关注的重点。最后,企业孵化园区受到密切关注,高新技术类园区、大学科技园区为企业孵化研究提供了空间载体,相关研究受到了部分学者的关注。
表4 被引文献分析
选择被引频次较高的的文献生成引文共现网络图谱,如图3所示。图中一个节点代表一篇被引文献,节点越大,代表中介中心性越高。中介中心性测度的是一个节点在多大程度上处于其他节点的“中间”,一个节点处于多对节点的最短路径上,该节点可能在整个网络中起桥梁或中介作用。节点间连线粗细代表节点间的联系强度。由图3可知,企业孵化器投资以及进出管理功能相关的研究成为引文网络的关键枢纽,并由此扩展到了企业孵化器宏观政策、企业孵化器评价以及企业孵化器资源配置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图3 被引文献共现网络图谱
2.国内企业孵化高被引作者分析
结合图4可以看出,我国的孵化研究形成了一定的团队,如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形成了赵黎明、李振华、吴文清等人为中心的研究团队,南开大学商学院形成了以戚安邦为核心的研究团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创业研究中心的林强、姜彦福领导的研究团队,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形成了以王国红、唐丽艳为核心的研究团队,说明团队研究是国内孵化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但是,图谱中虽然出现很多小的研究团体,但团体成员大多来自同一个研究机构,团体之间的连线较少,网络整体合作状况并不理想。
图4 发文作者共现图谱
用Bibexcel软件统计出频次大于等于6次的作者,并构建其共现分析矩阵,再用Ucinet软件生成共现图谱,如图5所示。圆点代表发文作者,圆点越大,中心性越高,在整个网络中的地位就越重要。如果两位作者有合作,他们之间会形成连线,连线的粗细程度代表节点的关联强度。两个节点之间的连线越粗,他们的和合作次数越多,共同发表的文章越多。
图5 高产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由图5可知,这些高产作者形成的众多合作网络中,有两个比较大的合作群体。第一个合作群体来自天津大学管理学院,以赵黎明为核心,中心性最高,该网络中的其他作者吴文清、高常水、曾鑫、付春满、谢菲、石泉都与他有过合作。同时,吴文清、高常水在该合作网络中也占据较重要地位,这两位作者对合作网络的控制力较强。第二个合作群体由王会龙、池仁勇、赵珍、葛传斌、杨霞组成,这一合作网络没有明显的核心成员,成员之间合作频次高、互动性强是该合作群体的特点。
表5显示了企业孵化研究的高被引作者分布情况。结合前文可以看出,高被引作者并不一定是高发文作者。清华大学的林强被引频次最高,达到了30次,对孵化研究领域的其他研究者影响较大。其次,科学技术部的张景安、上海交通大学的吴寿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钱平凡等人的被引频次也比较高,在国内孵化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表5显示的高被引作者中,不仅包括高校学者,也包括政府官员。10位高被引作者中,外国学者有3位,国内孵化研究学者吸收了国外孵化研究的先进思想。总体来看,国内孵化研究学者互相引用的程度不高,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研究视角,研究思想较为发散,实质上为企业孵化理论的体系构建提供了支撑。
表5 高被引作者分析
(三)国内企业孵化研究轨迹与趋势分析
1.企业孵化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分析
本文采用最小生成树法(Minimum Spanning Trees),以两年为一个时间切片分析了1998-2015年孵化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将这17年国内孵化研究内容直观呈现在一张图谱中。
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节点越大,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图中含有外环的节点表明该关键词出现过引用率激增,成为研究热点,外环的宽度与其激增率成正比。对国内孵化研究的关键词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孵化研究的发展动向。
结合表6可以看出,国内孵化研究的第一研究热点为“孵化器”,包括“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孵化器”三种不同表达形式,其出现频次最高,达279次,中心性也较高。其次为风险投资,它是创业企业的一种重要融资方式,是企业孵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孵化对象“科技企业”及“在孵企业”出现频次也较高,表明其受到了国内孵化研究学者的关注。“大学科技园”作为区域孵化网络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在国内孵化研究中出现频次也比较高,2011年8月发布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发展目标指出,2015年全国大学科技园总数达到200家,国家大学科技园总数达到100家,说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单一孵化器已无法满足创业企业的要求,区域化、网络化是孵化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国内企业孵化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Time Zone视图,分析了国内企业孵化研究的发展脉络,横轴表示演进时间,纵轴表示不同时区对应的关键词。早期国内企业孵化研究的关注焦点为企业孵化,主要研究企业孵化器的功能、在孵企业的选择、创业企业的投融资模式等,并确立了一系列评价指标对孵化绩效进行评价。之后国内学者对孵化模式进行了探讨,专业性孵化器、综合性孵化器究竟哪种更有效率,孵化器应该由政府主办还是私人经营是主要的争论点。近几年,国内学者认识到单一孵化器已无法满足创业企业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主张孵化系统的网络化发展,并在空间上对孵化概念进行拓展,提出建立地区性孵化网络、国家性孵化网络、国际性孵化网络,对全球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全球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
表6 关键词分布
2.企业孵化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分析
通过国内孵化研究关键词聚类,能够对国内企业孵化研究的产生背景、发展概貌、突破性成就、相互渗透和今后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企业孵化研究的动态结构和发展规律。国内孵化研究较大的聚类有以下5个:一是“技术创新”聚类(编号:#0,下同),平均形成于2004年,一致性为0.869,包括知识经济、投融资方式、创业板、科技园区、孵化器、投资环境等关键词;二是“区位优势理论”聚类(#1),平均形成于2005年,一致性为0.984,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激励性规制等关键词;三是“在孵企业”聚类(#2),平均形成于2007年,一致性为0.87,包括苏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策略、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关键词;四是“创业孵化器”聚类(#3),平均形成于2003年,一致性为0.855,包括知识经济、投融资方式、创业板、科技园区、孵化器、投资环境等关键词;五是“科技企业孵化器”聚类(#4),平均形成于2008年,一致性为0.859,包括科技孵化器、运行模式、机制创新等关键词。上述聚类及其所包含的关键词反映了国内孵化领域的关注焦点。结合聚类形成年份可知,国内孵化研究早期关注创业孵化、技术创新,之后将区位优势理论与孵化研究结合起来,将单一孵化器研究拓展到区域孵化研究,并关注孵化器的运行模式和机制创新。
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运用Ucinet软件,选取出现频次大于等于8次的关键词进行K-core分析,得到图6所示的共现图谱。由图可知,中心性最强的关键词为“孵化器”。所有关键词经K-core分析后,自动生成4类不同颜色的词群。第一类词群为红颜色,围绕“孵化器”、“企业孵化器”、“风险投资”、“知识共享”、“大学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等研究内容展开,主要探讨企业的孵化模式。第二类词群以蓝颜色标记,涉及“在孵企业”、“科技企业”、“高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知识转移”等一系列关键词,集中研究了企业孵化的主体和孵化本质。第三类词群为黑色词群,由“评价指标”、“运作模式”、“知识产权服务”、“博弈”、“价值评估”等关键词组成,侧重于研究企业孵化的运作模式。
图6 关键词K-core分析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对CSSCI数据库中企业孵化的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并将结果以科学知识图谱的形式展现出来。企业孵化相关研究伴随中国创业型经济的兴起经历了快速成长,相关文献的发文量以及被引频次已经具备了一个理论分支所需要的知识厚度与宽度。从西方企业孵化理念的引入到中国化实践的运用再到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的创新,国内企业孵化研究逐渐深入并服务于中国的创孵实践。企业孵化作为一类准公共物品载体的创业支持组织体系,其与情境性的体制因素密不可分,因此,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未来在以下几方面值得深入探讨。
(一)企业孵化体系的平台建设研究
新经济时代的创业实践具备更多网络化特征,尤其是伴随中国互联网创业实践中大量涌现的巨头企业,例如,阿里、奇虎360、腾讯等。网络化一方面表现在生产消费环节的大数据特征,另一方面也表现在运营协作的网络化合作特征。诸多异质性创新主体在网络化平台中协同互动,形成超越传统企业成长模式的扩张。基于此,企业孵化体系的平台建设首当其冲,研究企业孵化的消费平台、生产平台、运营平台建制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孵化的生产价值链各环节的资源获取问题。创业风险的形成在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供需失衡,高风险代表了高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一方面代表了技术预见的不确定性,但更多的则是对创业孵化项目真实信息的不确定性,构建企业孵化平台正能够推动创业孵化征信机制的健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助推创业企业顺利成长。科技成果转化链的顺畅对接需要平台的保障,而体制因素的建设有助于平台的健康发育,针对我国企业孵化市场化不足的现实情景下,相关议题的研究更具实践价值,如何搭建市场化交易平台,驱动科技创新源头与商业运用的有效运转,需要完善市场中介,搭建交易枢纽,同时,围绕平台运行机制的制度体制的重构有助于企业孵化相关利益主体确定发展目标,将个体发展战略融入到平台的建设中来。同时,体制因素的研究已表明,政府角色在公共物品运营平台建设方面更具决策优势,结合体制因素研究创新孵化其他相关主体的角色与互动模式是未来关注的重点。
(二)企业孵化匹配的市场机制研究
创业孵化的最终目的是培育能够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新企业参与市场化竞争。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孵化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创业过程中风险投资的进入方式、创业成果的分享机制不能完全由政府制定,而市场化机制的引入才能激活市场创新主体的参与性,提高企业孵化资源的市场匹配效率。和成熟企业利益相关者相比,科技型创业有更为宽泛的利益相关者,外化的创新源是企业孵化过程不可忽缺的力量,有包括创新源头的高校与研发机构群落,有包括科技成果中间转化环节的风险投资与技术联盟群落,有最终商业化应用的消费者群落,三大群落共同构成了国家创业创新生态系统,三大群落的有序运行是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创新群落中创意的涌现、开发群落中风险资本和技术的联姻,商业应用群落中反哺机制的构成有助于生态系统闭环的形成,因此,如何调动利益相关群体的积极性形成良性的创新生态是可持续创业的保障,目前国家创新系统以及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对此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企业孵化生态系统中利益相关者的协同与治理研究是重要的解决途径。中国创业经济特征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政府在集中优势资源进行重大决策方面具有优势,而微观创业活动则更需要市场化机制的融入。基于此,创业孵化资源流动的市场化治理是新时期面临的挑战,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三)企业孵化过程的动态延伸研究
企业孵化遵循企业创业过程的特殊规律,结合创业成长周期、创业阶段特征开展动态孵化研究既可以提高企业孵化的精准率,又可以节约创新资源。因此,围绕创业自身规律构建起动态孵化体系是理论界与实践界关注的热点。此外,企业成长过程与技术内涵、产业特征关系密切,泛化的创业支持体系能够调动全社会的创业资源,进而有效延伸社会创业中企业孵化的延伸功能。企业成长周期有其规律性,创业过程中难以逾越的死亡之谷备受实践界关注,而理论界关于企业孵化过程的研究仍然局限于企业孵化器的服务过程与内容研究,尚未从企业成长的高度对企业孵化重新认识和界定。企业孵化过程需要和企业成长过程相结合,围绕创业成长轨迹研究与之匹配的企业孵化模式才能提高企业孵化的精准率。从创业形成到企业创办需要哪些资源,企业萌芽到企业成长阶段存在哪些难以逾越的障碍,企业成长到企业成熟遵循怎样的发展轨迹均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企业孵化过程正需要对整个企业成长周期进行动态关注,把握好企业成长的过程规律,研究企业成长不同阶段的资源需求差异,开展动态匹配孵化。目前,从企业孵化到集群孵化,再到产业孵化已在实践中开展,企业孵化器已经向企业加速器拓展,与创业过程相关的理论问题迫切需要关注。
参考文献
[1]吴金希.公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技术能力跃迁——来自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经验[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9(3):136-145+10.
[2]李振华,马梦月,吴文清.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框架与效率提升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 (18):40-45.
[3]宋清,金桂荣,赵辰.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10):120-125.
[4]何寿奎,胡明洋,莫云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路径选择与治理机制[J].经济体制改革,2015(2):37-41.
[5]庞文,丁云龙.大学衍生企业创生及其成功的政策原则[J].科研管理,2014,35(11):171-177.
[6]孙伟,高建,张帏,王德保,冯冠平.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制度创新:综合创新体[J].科研管理,2009,30(5):69-75.
[7]张宝建,孙国强,张宇,薛婷.国际企业孵化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基于SSCI数据库1990年以来文献的科学计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9):132-136.
[8]Brahami M,Atmani B,Matta N.Dynamic knowledge mapping guided by data mining:Application on Healthcare[J].Journal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2013,9(1):1-30.
[9]Irani Z,Sharif A,Kamal M M,et al.Visualising a knowledge mapping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nvestment evaluation[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4,41(1):105-125.
[10]赵蓉英,郭凤娇,赵月华.科学计量学主流研究领域与热点前沿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66-74.
[责任编辑:程靖]
任晓悦(1991-),女,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业过程与企业孵化;
刘畅(1995-),女,安徽芜湖人,研究方向:创业过程与企业孵化;
孙国强(1963-),男,山西万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院长,研究方向:网络组织与治理理论。
中图分类号:F062.6;F2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16)08-0155-07
收稿日期:2016-03-0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AZD09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30314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YJC630217)
作者简介:张宝建(1980-),男,山西交城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创业过程与企业孵化;
Analysis on Knowledge Map of Domestic Business Incubation —Scientometrics Based on CSSCI Database
ZHANG Bao-jian,REN Xiao-yue,LIU Chang,SUO Guo-qiang
(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Taiyuan 030006,China)
Abstract:Domestic business incubation research has been developed for nearly 30 years,whether it is the theory of foreign theories of digestion,absorption and re-innovation,or the practice of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on theory research,business incubation related research has reached a theoretical branch of the basic literature.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scientometrics and knowledge map of the CSSCI database business incubation related literature.The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domestic related research strength distribution through keywords,authors,journals and institutions,and analyzes business incubator research trends and hot spots through the literature cited and the surge of clues.Finally,the papers makes prospects on future research breakthrough of domestic business incubation.
Keywords:business incubation;knowledge map;scientometrics;future prosp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