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经济下中国全球竞争力探析——基于2015-2016年GCI指标的解读

2016-09-01 09:47程欣
华东经济管理 2016年8期
关键词:竞争力

程欣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贸易与物流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

●中国经济新常态

新常态经济下中国全球竞争力探析——基于2015-2016年GCI指标的解读

程欣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贸易与物流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

摘要:中国的经济发展目前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要想更好地把握机遇、规划未来,就需要继续保持和完善竞争优势,并努力解决竞争力方面的弱势。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发布的全球竞争力GCI指标及排名,较为客观地记录了各经济体的优劣势及综合实力,现已成为各国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文章通过对最新一期的中国2015-2016年GCI指标解读与分析,对新常态经济下提高我国全球竞争力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将提升创新能力作为新常态发展的引擎、为创办新企业营造高效便捷的环境、着力推动金融市场稳健发展、关注技术的吸收和提高技术就绪度、重视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等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竞争力;GCI指标

[DOI]10.3969/j.issn.1007-5097.2016.08.007

一、引 言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WEF)以举办汇集高层精英头脑风暴的达沃斯论坛而享誉全球,同时该论坛也是当今国际上竞争力评价领域中最负盛名的机构,每年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较为全面地记录了国际上各经济体的优劣势和综合实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球竞争力的提升。该报告中的全球竞争力指标(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简称GCI指标)及其排名已成为各国政要进行经济决策和布局全球业务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GCI指标是由哥伦比亚大学的宏观经济学教授夏威尔萨拉·伊·马丁(Xavier Sala-IMartin)在2004年构建后逐渐完善的。2015年9月30日最新一期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15-2016)》出炉,值得一提的是马丁教授在本次报告中特别提到“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7年,目前世界经济已进入了经济增长放缓的‘新常态(new normal)',这将深刻影响世界各经济体应对关键挑战的能力,各国最好的对策就是优先推行改革”。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新一代中央领导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5月就用“新常态”来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目前我们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如何在新常态背景下抓住机遇,在竞争优势领域继续保持和完善,并努力解决竞争力的弱势所在,甚为关键,而对新出炉的GCI指标的解读将会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二、中国的GCI指标(2015-2016)解读

世界经济论坛最新的竞争力报告涵盖了全球140个经济体,排名前五位的经济体分别是瑞士、新加坡、美国、德国、荷兰。中国GCI综合指标数为4.89 (GCI的取值为1~7,1分评价最低,7分评价最高),排名第28位,是主要新兴市场中极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报告中对发展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CI三大一级指标权重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划分,并对目前国际上属于各阶段的经济体数量也有了最新的数据统计[1],见表1所列。

表1 发展阶段、一级指标权重及各阶段的经济体数量(2015-2016年)

中国目前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7 589美元,三大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40%、50%、10%,属于第2阶段,即效率驱动型。从GCI的整体框架来看,三大一级指标共包括了12个支柱指标,在每个支柱项下又囊括了各详细的子指标指数。

(一)中国的GCI指标得分及排名

就中国而言,GCI一级指标中表现最好的是基本需求指标(5.4分),在全球的排名为第28名,其次是效率提升指标(4.7分),排名为第32名,最后是创新与成熟度指标(4.1分),排名在第34位。在支柱指标中最有优势的是排名第1的市场规模(满分7分)和排名第8的宏观经济环境(6.5分),而指标排名靠后的是技术就绪度(3.7分)和高度教育与培训(4.3分),排名分别是第74和第68位。具体的三个一级指标及项下的各支柱指标的得分和排名见表2所列。

表2 中国GCI一级指标及各支柱指标得分和排名(2015-2016年)

中国GCI的各项指标都高于亚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并继续领跑金砖国家,但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我们的指标普遍低于平均水平,只有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规模这两项指标有比较优势,此外,劳动力市场效率和健康与初等教育基本与平均水平持平,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GCI指标及与OECD国家、亚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对比

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2015-2016)》显示,构成支柱指标的明细指标共有119项之多。在被统计的全球140个经济体中,中国有些项目的排名全球领先,有的则位列第128名,优劣势差距较大。

(二)竞争优势项目

中国目前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有宏观经济环境,这反映在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压力温和可控,国民储蓄率高居全球前三甲,国家信用等级较高,排名在第26位。

市场规模。这体现在国内市场规模指数和国外市场规模指数都达到了满分,排名遥遥领先。

商业成熟度。本地的供应商数量位居世界第15位,产业集群发展指标排名第24位,国际分销控制也较好,排在第29位。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供应商数量排名靠前,不过质量却排名在第63位,并不是非常满意。

健康与初等教育。在这方面,我国的初等教育入学率现已达到98.3%,排名第20位,成人艾滋病毒流行率<0.1%,在全球表现最佳,疟疾病发病率也较低,排名第15位。

创新。我国的创新指标经过努力有了较大的改善,主要体现在政府采购先进科技产品的指标在全球排名第9、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位居第23位。但需要关注的是其他指标,如我们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机构的质量两项评分都仅为4.2分,分别排名第49位和第42位,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力。

(三)竞争劣势项目

中国在商品市场效率、技术就绪度、金融市场发展、高等教育与培训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有些项目的排名甚至在100名之外。

商品市场效率。创办新企业的手续有11道,排名第123位,创办新企业的天数平均为31.4天,排名第117位,虽然该支柱项目中的农业政策成本和消费者成熟度得分较高,分别排名在第16位和第21位,但仍然无法挽回该项目的总体得分和排名落后的状况。

技术就绪度。在最新技术的获得上排名靠后,仅为第95位,FDI和技术转让的排名为第69位。国际互联网带宽的使用排名是第119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支柱项目的整体排位,个人使用互联网的比例也低于50%,为49.3%。

金融市场发展。我国的银行稳健度评分不是很高,排名在第78位,合法权益指数排到了第80位,金融服务的获得性和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度这两项评分都只有4.5分,分别排在第61位和第52位。

高等教育和培训。尽管我国的初等教育入学率很高,但中等教育的入学率为89%,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仅为26.7%,都不是很满意,排名分别是第74位和第83位。管理学校的质量和提供专业培训服务的排名都在60名之外,且管理学校的质量和教育体系质量这两项与高等教育质量相关的分值都仅为3.9分。

从中国与美、德、新、日四国在这些GCI指标上的得分情况与排名比较来看(参见表3),的确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些指标是我们目前的短板,也是未来要着重努力改善的方向。

表3 中国与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的部分GCI指标得分和全球排名(2015-2016年)

三、对提高我国竞争力的思考

此次世界经济论坛在发布的最新竞争力报告中,特别提到了中国在过去30年经历的改革开放成效和目前所处的新常态时期。根据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从1980-2010年,经济增长了18倍,平均每年保持10%的增长率,从低收入国家发展为中上收入国家,1990年我国的极度贫困率还是61%,2011年已经仅为6%。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目前中国已进入新常态发展时期,传统生产方式的边际规模收益正不断递减,经济发展必须要向依靠科技、信息、资本、知识等复杂要素投入的模式转变[2]。根据对以上2015-2016最新一期的GCI指标解读与分析,中国提升国家竞争力还需在多个方面予以重视。

(一)将提升创新能力作为新常态发展的引擎

我国目前对创新是较为重视的,不仅体现在政府和企业在新技术的引进和研发的投入上,还包括专利申请量也是国际领先的,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4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数》报告,我国在2013年的专利申请量超过日本和美国,达到全球总量的32.1%,然而仔细观察被授权的专利,外观设计的比重超过30%,而发明专利不到16%,与之相比,日本的外观设计不到14%,但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总量的比例超过75%[3]。再以2015-2016 GCI指标中的“创新”支柱指标为例,该支柱指标项下有7个分项指标,美国有5个分项指标排名全球前5,另2个指标排名第11,创新能力指标评分更是达到5.9分,位居全球第2,而我国除了政府采购先进科技产品的指标排名第9,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指标排在第23位,其他分项指标都是30名以外,这也反映出我国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还是要扎扎实实地下真功夫。而且,从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仍处于“效率驱动”阶段,还未迈入“创新驱动”阶段。我们在国际上一直被冠以“制造大国”,但至今仍未发展为“制造强国”,这其中,创新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以彩电生产为例,虽然我们的彩电出口规模很大,一些厂商在该领域的世界影响力也较大,但一旦最新的电视技术有了新变化和新发展,高端型号的生产仍掌控在国外彩电企业手中[4],因为我们在创新上滞后了。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和充分规划好创新的方向,把握世界科技进步的新趋势,要逐渐从“中国制造”发展为“中国创造”。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围绕新常态发展的目标和特点,其中之一即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5],所以我们应当统筹配置好创新资源,不仅要广泛借鉴国际上的创新成果,认真学习发达国家在科技上的创新经验,还要下大力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在智能电网、新材料等新技术领域,我们是有机会走在创新队伍的前列,这就需要政府为创新提供政策支持,社会各界合力构建全面的创新生态环境,并有效应用好新技术革命的成果,着力推动中国逐步转变为创新能力大国和强国。

(二)为创办新企业营造高效便捷的环境

在2014年的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在中国掀起“大众创业”的新浪潮,随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是作为一种新态势出现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受到政府层面的关注,同时也被视为中国经济新发动机,仅2014-2015年的1年间,中国平均每天诞生1万多家企业[6]。然而,目前在我国创办一家新企业需要经过11道手续,平均历时31.4天,在全球的排名处于第100名之外。反观同在东南亚的周边国家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创办新企业都只需要3道手续,排名位居全球前10位,创办新企业的平均历时也分别仅为2.5天和5.5天。我国的经济发展目前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鼓励创新创业,更多的是需要简政放权,强化服务意识,缩短创办新企业所需的时间,简化相关的手续和环节,打造高效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完善创业工作机制,营造大众创业创新的氛围,这样会极大地提高更多创业者的创业积极性,鼓励他们把握机会,勇于创造,推动各种市场要素自由流动,以有序竞争提高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

(三)着力推动金融市场稳健发展

告别以高增长、高投资、高出口、高污染与高能耗为特征的旧常态,中国经济发展已步入“三期叠加”(即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新常态,这对于金融领域的挑战丝毫不亚于实体领域,甚至影响更大[7]。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2015-2016)》,目前我国金融行业的结构性弱点突出,银行的稳健度在全球排名仅为第78位,这主要是由于银行积累了许多不良贷款,信贷流动流向大型国有企业或大公司的要高于中小企业。同时在中国做生意的主要影响因素排行榜中,融资渠道被评为第二大影响因素。当前,我们的结构调整任务较重,不仅要通过财税政策,还应通过信贷政策等加以支持,同时货币政策要与金融改革紧密相关联,在去杠杆和去泡沫的过程中,要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开放保护型政策的经验,建立健全宏观监管体系,平稳释放在旧常态中积累下来的金融风险,同时为技术创新型企业、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需求,为经济结构转型服务。我们在推进金融市场化的过程中,要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优化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金融经营成本,完善金融领域的法律制度,避免系统性风险,推动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提升金融行业的竞争力,并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8]。

(四)关注核心技术的吸收,提高技术就绪度

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2016年1月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达1 36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约6个百分点,位居世界前三强[9]。然而我国在最新技术的获得和FDI及技术转让上的GCI指标数分别只有4.3分和4.4分,排名都很靠后。以中国的汽车业为例,我们与国外汽车商合资,在本土化生产,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学到先进技术,但迄今成效还不是很显著。尽管我们是第一汽车大国,尽管涌现了一批国产品牌,但我们的产品质量和先进程度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市场上的高档汽车仍是国外品牌居多。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我们只是引进了生产设备,但核心技术仍被日本、美国、德国等汽车商掌控。这说明我们不仅要引进外资,更要促进外资对本土企业的技术外溢,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一定要加大力度关注最新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的吸收,经过消化以后再创新,并为技术流动和应用提供平台,引领我们的生产技术走在世界前沿,同时我们也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管理等各环节的应用。20世纪下半叶,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已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然而我们目前个人使用互联网的比例还不足50%,这就亟须我们适应当今形势,提升信息化水平,为技术吸收与交流提供资源保障。

(五)重视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我国的高等教育与过去相比确实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高等教育和培训质量较弱的短板。目前我们在制造业方面的创新滞后与产品核心技术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与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水平也有关。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迟暮之年仍一直关心国家发展,并从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角度多次提出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忧虑:“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这句忠言逆耳不仅激起了很多大学校长与教育管理者的反思,也引起了国家领导层的重视,因为高等教育的质量会影响到一国的综合竞争力。我们要汲取欧美教育强国在教育与人才培养上的先进经验,在高等教育的模式创新与质量提升上有所为,因为其影响力是深远的。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现代高校的主要功能,如果能有一批世界一流的高等院校,有一大批与国际科技前沿接轨的高素质人才,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将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且能极大地激发创新的活力和潜力。同时,产、学、研相结合,发挥科技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推进技术创新领域的改革,并促进研发成果产业化。此外,我们还要根据社会需求,建立更加开放的体制,协调各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统筹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参与到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加大在职培训和专业培训的力度,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评估、培训考核和认证体系[10],切实提高大众的科技与文化素养,增强劳动者的专业技能,提升劳动生产效率[11]。重视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会让我们在未来前行的道路上更具竞争力。

参考文献:

[1]World Economic Forum.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5 -2016[R].Geneva:World Economic Founm,2015.

[2]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课题组.落实“三个转变”提升中国竞争力[J].上海质量,2015(6):18-21.

[3]吴敬琏,厉以宁,林毅夫,等.小趋势2015——读懂新常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49-50.

[4]胡泳.“中国价值”与“价值思维”——有关中国竞争力的思考[J].中国科技财富,2008(5):70-71.

[5]付承堃.习近平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3个特点及带来的4个机遇[EB/OL].(2014-11-09)[2016-01-19].http:// 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109/c1024-25998809.html.

[6]张国,刘世昕.新引擎释放新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N].中国青年报,2015-03-06.

[7]牛娟娟.2015年金融改革将有实质性进展——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N].金融时报,2014-09-18.

[8]李克强.2015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5-03-17)[2016-01-20].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5-03/17/content/_35072578.htm.

[9]朱菲娜.全球外国投资强劲复苏[N].中国经济时报,2016-06-22.

[10]李剑阁.终生学习与提高中国竞争力[J].商务周刊,2007(15):46-47.

[11]李永刚.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综合竞争力分析——基于12个基本指标的GCI视角[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4):42-47.

[责任编辑:余志虎]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16)08-0041-05

收稿日期:2016-02-23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程欣(1976-),女,江苏南京人,副教授,高级经济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经济与管理。

Analysis of China's Global Competitiveness under the New Normal Economy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2015-2016 GCI Index

CHENG Xin
(School of Trade and Logistics,Jiangsu Institute of Commerce,Nanjing 211168,China)

Abstract: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now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the old and new power conversion.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normal economy,in order to grasp the opportunity and plan for the future better,we need to maintain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try to improve the disadvantages.The World Economic Forum's annual global competitiveness GCI index and ranking objectively record 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s and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economies,and now have become the important reference of economic decisions of each countr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atest issue of China's 2015-2016 GCI index,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China's global competitiveness under the new normal economy 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such as improving the capacity of innovation as the engine of the new normal development,building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environmen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enterprises,promoting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focusing on the absorption of technology and lifting the technological readiness,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alents cultivation,etc.

Keywords:new normal economy;competitiveness;GCI index

猜你喜欢
竞争力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在校大学生兼职对培养就业竞争力的影响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供应链助力直企打造非核心竞争力
未来电视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开拓进取 提升设计院核心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