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六百年遇上600年
——江西省赣剧院赴英参加爱丁堡艺术节侧记

2016-08-24 09:38
影剧新作 2016年4期
关键词:弋阳腔赣剧爱丁堡

匡 恺

当六百年遇上600年
——江西省赣剧院赴英参加爱丁堡艺术节侧记

匡 恺

2016年8月8日至18日,由文化部选派、江西省文化厅组织的文化交流团——江西省赣剧院一行25人,带着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经典选段,在爱丁堡边缘艺术节演出了6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赣剧折子戏。这次文化交流活动,是中英共同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也是江西省文艺院团首次赴英参加爱丁堡边缘艺术节。8月的爱丁堡可以说是戏剧的海洋。短短三周时间,仅爱丁堡边缘艺术节(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就在273个场馆中有2871个剧目上演,总演出场次近5万场,另外还有4500个其他表演项目。

8月流火,苏格兰东海岸的爱丁堡人头攒动,一年一度的爱丁堡艺术节汇集了比这个季节还火热数倍的艺术狂欢。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街头艺人、雕像扮演者、特技演员们,用天马行空的方式自由诠释这个闻名天下的艺术盛事。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弋阳腔,随着赣剧艺术演绎的汤翁“临川四梦”也来到了这座建市六百多年的世界文化名城,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勒头、油彩、描眉、勾脸,一身水粉长罩衫,一双流苏绣花鞋,袅袅婷婷一亮相,舞动的水袖伴着高亢的弋阳腔,汤翁笔下的杜丽娘瞬间活了起来。新城剧场的观众席里,一位德国老太太认真翻看手上的剧目单,并不时用笔标注“太享受了,东方戏剧真了不起!”演出结束后,老人拉着演员逐一合影,不停表达着自己对这个来自东方古老艺术的喜爱。另一位观众则对乐队的赣胡产生好奇心,她便用小提琴的演奏手法拉起了赣胡,弓弦的效果连她自己都忍俊不禁。当赣胡演奏员王奇,在现场演奏了中国名曲《战马奔腾》和苏格兰名曲《友谊地久天长》后,她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这里是“戏剧的海洋”。爱丁堡艺术节以其独特的开放和包容吸引着世界各地观众的眼球,丰富海量的艺术演出淹没了整个城市。在著名的Royal Mile上,到处是汹涌的人潮和怪异的装扮,三步一小唱、五步一大舞,或打鼓,或耍宝,或演戏,或高歌,演员、舞者、导演、音乐家、街头艺人和观光游客汇成一片。

在阳光的照射下的街心一角,众多各国街头的表演者中,来自中国江西的赣剧演员杨凯珍,甩着水袖,轻如风,形如烟;和着悠然入耳的竹笛伴奏的戏曲帮腔,一身薄如雾、柔如丝的戏服,显得格外摇曳多姿。霎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围观者给出了同样的赞美和掌声。在爱丁堡,无处不生动地体现着“有空间就有戏剧”的理念。无论是街头、市政厅、广场,还是教堂、咖啡厅,甚至是洗衣店、电梯间、汽车里,只要有场地,都可能成为表演的舞台。在这里,哪怕仅仅是一段声嘶力竭的嘶吼,哪怕观者寥寥,都能给人直抵心灵的触动,让人迸发出对艺术最原始的热爱和尊重。

在这里,你会发现,多种样式的戏剧演出,原来可以如此近乎触摸。这座城市本身就像是一场中世纪戏剧的宏伟布景,尖塔、城堡、雕塑和古典石柱,无一不诉说着它的厚重。而垃圾桶身,红绿灯柱,商店橱窗,则张贴了各式各样的演出海报。在王子大街下沉式公园,椅背上随处可见城市文化简介,中心水池边更是印上了艺术节期间的剧目安排,演出信息随手可得。

在这里,你会发现,舞台艺术,原来可以如此多姿多彩。艺术节上演出的剧目,可谓形式多样、各领风骚。既有像Traverse剧院这种以经典写作、扎实剧本和传统表演风格为基础的作品,也有Summer Hall里各种电声音效与多媒体相结合、乐队与现场表演相呼应的真人秀、露天展示、环境戏剧、装置戏剧作品。这些作品无论从形态还是创意,都远远超出了我们传统观念中对“戏剧”演出的定义,说明求新求变是全世界艺术家的共同追求。

六百多年——弋阳腔和六百多年的爱丁堡相遇了。当赣剧演员华美扮装走上街头,一个云手,一段水袖,便让这个东方的古老剧种深深地印刻在了围观者脑海中。西方观众的参与和体验,也让赣剧独有的东方魅力得到加倍放大。这种效应无疑让参与交流演出的赣剧人欣喜不已。让观众参与、体验、接受、喜欢,不正是我们文艺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意义所在么。

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爱丁堡所发生的一切,映射到同样有着六百年历史的弋阳腔身上,让赣剧人得以在国际视野下去思考,去探索,如何传承和发展,如何运营和推广。放眼梨园,春色正浓;赣剧振兴,任重道远!

匡 恺:江西省文化厅艺术处

责任编辑:吴建军

猜你喜欢
弋阳腔赣剧爱丁堡
地方戏曲进江西中小学校园的探索
劫后华夏再杨帆(弋阳腔)
爱丁堡水仙
爱丁堡水仙
时代更迭下的赣剧的发展和传播探究
清代戏曲理论批评视野中的“弋阳腔”
弋阳腔
江西省弋阳县弋阳腔初探(下)
斧头将军(赣剧)
英国 爱丁堡军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