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更迭下的赣剧的发展和传播探究

2019-12-26 03:20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0期
关键词:赣剧表演者戏剧

刘 珺

(南昌航空大学,江西南昌 330063)

前言:地方戏剧可以体现出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状况,与当地的民俗和民情有较大的关联度。赣剧是江西省的地方戏剧,从弋阳腔发展而来,是具有地方特色且声腔多样的剧种。赣剧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受到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冲击,传统戏剧的影响力逐渐减弱,需要进一步促进赣剧的传播。

1 赣剧的特征

赣剧由弋阳腔发展而来,是京剧的“鼻祖”,与我国京剧、川剧和秦腔等多种传统戏剧的发展息息相关。赣剧具有较为显著的艺术特征,在表演方式方面较为夸张,表演者的动作相对强烈,但是非常注重戏曲表演的细节。比如,传统赣剧剧目《张三借靴》中表演者祭靴和摔靴等表现风格具有显著的夸张特征;传统赣剧剧目《藏孤出关》中表演者通过水袖和眼神等细节表达人物情感。赣剧中的角色被称作“九角头”,包括老生、小生、花旦、大花等。虽然赣剧的表演兼备夸张和细致特征,但是整体表演风格朴实逼真,体现了江西人民淳朴的性格特点。在赣剧表演中,最具特色的是唱腔,赣剧将高腔、昆腔和乱弹等多种声腔集于一体,使赣剧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1]。

2 时代更迭下的赣剧发展分析

赣剧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南戏流传到我国东南地区,当时的赣东北地区由江浙行省管辖,在明朝被划分到江西省。随着经济贸易的交往,南戏逐渐传播到弋阳县,并在弋阳县取得了繁荣的发展。在1953年,弋阳腔正式更名为赣剧,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流传。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赣剧的发展有所差异,本文主要对赣剧的重要转折点进行分析,明确时代更迭下的赣剧发展要点。

在清朝末期,弋阳腔的发展相对繁荣,弋阳腔班社分别在上饶、吉安及南昌三地建设活动中心,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喜爱。但是在青阳腔传播到江西地区后,弋阳腔的发展受到较大冲击。在清道光年间,西皮气传播到江西地区,赣剧表演者借鉴汉剧的发展模式,将西皮气和二黄进行结合,形成了赣剧的乱弹腔,使弋阳腔从青阳腔带来的困境中走出来。在这一阶段,赣剧的表演基础为西皮气和二黄的结合产物,辅以浙调、陕西腔等多种腔调;在清光绪年间,乱弹戏逐渐成为赣剧的主要表演形式;在清乾隆年间,昆曲的出现为赣剧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使赣剧的唱腔发展为高腔、乱弹腔和昆腔等形式。清末阶段战争的爆发使赣剧的发展进入低潮期。

在新中国成立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传统戏剧迎来了春天,赣剧从低潮期走向高速发展期,在传播到南昌地区后,成立了江西省赣剧团和相关的赣剧演员训练班,为赣剧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及组织支持。在60年代,江西省赣剧院正式成立,为赣剧表演和演员管理提供支持。在此基础上,赣剧表演者将青阳腔纳入赣剧表演中,并在东北地区进行赣剧的传播,使赣剧与其他地方戏剧进行交流和融合,使赣剧逐渐走向全国,在武汉、沈阳和上海等地进行表演,获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欢迎。赣剧的高速发展使我国涌现了大批赣剧表演艺术家,如潘凤霞、祝月仙和萧桂香等。同时,江西省各地均成立了民间剧团,并在村庄建设了赣剧表演场地,赣剧文化深入人心。

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赣剧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赣剧剧团结合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传统赣剧剧目进行改编,江西赣剧团改编的《还魂曲》被文化部评为北京合唱节的团队表演奖。同时,《邯郸梦记》和《送饭斩娥》等剧目入选了第四届“梅花奖”,提高了赣剧在传统戏剧中的地位。进入90年代后,赣剧的市场从大陆发展到香港乃至境外,将我国传统文化向国外输出。虽然赣剧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和城市工业化的发展,传统戏剧的受众逐渐减少,仅有少部分老年人关注赣剧,大部分青年人都缺乏对赣剧的兴趣,这对赣剧的传播和弘扬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相关单位需要注重赣剧的创新发展,结合社会发展特点和受众需求,对赣剧剧目和表演形式进行一定的改进,在保障传统文化有效传承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年轻受众,拓展赣剧的传播范围。

3 时代更迭下的赣剧传播策略

3.1 加强社会支持

赣剧的进一步传播离不开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的支持,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需要提高对赣剧的重视,为赣剧的传播提供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需要加强赣剧人才的培养,在江西省的各级学校开展赣剧艺术课程,要求中小学及高等院校建设赣剧剧团,并通过倾斜政策,为赣剧教学机构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降低赣剧教学机构建设的成本,简化其资格审批流程,拓展赣剧的人才培养渠道,为赣剧的传播提供人力支持。政府部门可以促进高校和戏剧的融合,在高校中开展赣剧相关的研究,丰富赣剧的理论基础,加强赣剧在高校的传播与普及。比如,江西师大文化艺术中心在高校内构建了弋阳腔研究基地,负责赣剧及弋阳腔的研究与传播工作,并开设了赣剧欣赏课程,为喜爱赣剧的高校学生提供深入了解赣剧的机会;江西东华理工大学建设了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对江西省内的传统戏剧进行研究;南昌大学定期举办“赣剧文化周”,促进赣剧传播与发展。

对于社会组织而言,需要加强对赣剧传播的投资,为剧团提供开展赣剧表演的资金,由赣剧剧团去到社区、学校和企业进行赣剧的表演与传播,不仅可以培养企业职工及社会大众对赣剧的兴趣,实现赣剧的有效传播,还可以加深社会大众对企业的认识,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实现赣剧剧团与企业的互惠共赢,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2]。

3.2 注重赣剧表演的创新

在未来的发展中,赣剧的传播与自身表演的创新联系密切,赣剧表演者需要注重赣剧表演的现代化及都市化发展,结合戏剧受众的需求和审美,有针对性地进行赣剧表演的创新,使其更符合现代戏剧受众的观赏要求,实现赣剧的有效传播与弘扬。在实际的赣剧表演创新中,赣剧表演者需要从整体角度入手,对赣剧表演的题材、舞台、唱腔和服装等要素进行创新,促进赣剧的都市化发展。比如,“潘派”赣剧创始人潘凤霞的女儿将高校文化作为基础,对新版赣剧《牡丹亭》进行创新,从传统剧本压缩、唱腔创新和舞台布景等方面入手,使赣剧的内容更贴近现代生活,选择海盐腔进行演唱,结合现代灯光技术和生活化的舞台布景,提升《牡丹亭》的艺术感染力。在新版赣剧《牡丹亭》表演中,所有表演者均为高校学生,不仅丰富了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还能够拓展赣剧的受众,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赣剧传播中。

总的来说,新版赣剧《牡丹亭》在保障地方戏剧艺术性和演出要求的基础上,将戏剧内容进行通俗化与现代化处理,使新版赣剧《牡丹亭》更能够体现出原文的主旨,凸显爱情的美好,加深年轻观众对赣剧的认识,使其体会赣剧等传统戏剧的魅力,促进赣剧的可持续发展。

3.3 拓展赣剧传播渠道

虽然互联网的发展使高新技术在生产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拓展赣剧的传播渠道,使更多地区的受众体会赣剧的魅力,促进赣剧的传播与弘扬。具体而言,相关单位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和网络比赛等形式,进行赣剧的传播与展示,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加深受众对赣剧的认识。从网络直播角度而言,相关单位可以将赣剧表演剧目在网络进行同步播出,吸引更多的受众。和传统剧场表演相比,网络直播具有门槛低、信息传播便捷和展示内容多样化等特征,可以改变传统赣剧剧场表演存在的门票价格高和人数限制大等问题。比如,在江西省举办的第二届青年戏曲演员展演活动,采用了剧场演出和网络直播两种方式,任何地区的观众都可以登录直播网址观看赣剧表演,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展了赣剧的传播范围,有助于赣剧的可持续发展。

从网络比赛角度而言,目前我国网民的数量高达8亿人,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平台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社交软件,相关单位可以将微博和微信平台作为基础,组织群众参与赣剧比赛,参赛者可以将自身表演的视频或者音频上传到微博及微信平台,由网民进行投票,选出比赛的冠军。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促进赣剧的传播,加深社会大众对赣剧的认识,比赛的主办方可以设置一定的比赛奖金,用于奖励比赛的前三名和投票的网民,在投票的网民中抽取一、两名幸运观众,给予物质或者奖金奖励,调动群众参与投票的积极性。为了保障观众有效观看赣剧表演视频,主办单位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控制投票通道,只有观看半小时赣剧表演视频后,才可以开通投票通道,切实促进赣剧在网络的传播,实现赣剧的可持续发展[3]。

4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剧的发展与我国文化建设息息相关,政府部门及社会大众需要注重赣剧的传播与弘扬。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社会组织及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赣剧传播的支持,赣剧表演者需要注重赣剧的表演创新,拓展赣剧的传播渠道,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加强赣剧人才的培养,全面整合社会力量,促进赣剧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赣剧表演者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赣剧创新性保护分析
地方戏曲进江西中小学校园的探索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声乐艺术实践中表演技巧的培养研究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地方戏曲艺术发展的一种实践——以江西鄱阳赣剧为例
手称扑克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