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历史进程

2016-08-23 17:12任燕
商场现代化 2016年15期
关键词:迁移

摘 要:文化产业经济是永恒的生命,东北文化产业经济是各个时期历史文化交融的产物。笔者拟对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产业经济的各个阶段进行阐述,并探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文化产业经济;历史过程;迁移;经济政治

一、东北文化产业经济早期的发展状况

东北地区文化产业经济的形成与它的漫长历史息息相关。其中一些思想内涵及精神的积淀,会受到当时经济政治的影响,而经济政治又受到地理环境影响。东北地处东亚大陆腹地的北边,它与俄罗斯,朝鲜相邻;邻近渤海,黄海;与内蒙古,河北省份相接壤,这块区域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面积78.8万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可谓“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这块富饶的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之一,其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非常多。首先,在这片广阔的黑土地上,有机物质蕴含丰富,地表黑土深厚肥沃,黑土钙质含量高,使得农业产量收获颇丰;其次,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森林资源丰富,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面积居全国之首。与此同时,东北地区地处温带,气候湿润,雨热同季,有充足的热量和水分。东北的冰雪也可以算作是得天独厚的资源,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东北早期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产业经济就是农耕文化。早期在人们迁移的过程中,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儒家文化及其他宗教文化,这些不同的文化产业经济在东北地区汇聚融合,让东北有了新的文化产业经济气象,在生产劳作和生活上有了新的文化产业经济面貌。1921年在东北辽宁西部发现的红山文化产业经济遗址,主要遗存有彩陶,彩塑女神像等,这种红山文化产业经济就是一种多元文化产业经济的汇聚。同时,东北是淡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也有着悠久的渔猎文化产业经济,东北地区的江河流域分布较多,如: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黑龙江、牡丹江等,这里水力资源及渔业资源丰富,原始先民通过捕鱼谋生,一到汛期就出去捕鱼,靠江的这些渔猎民族,有赫哲族,女真族,鄂温克族等,这些渔猎民族所用的工具品种繁多,技艺熟练,他们时常通过捕鱼来招待客人,这种渔猎文化产业经济也一直延续到至今,带动着其经济的发展。

总得来说,早期的农耕文化产业经济,渔猎文化产业经济涵盖了东北的一切民族,这也是他们根本的生计方式,他们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开发创造,进行着衣、食、住、行及其技术工具等这些物质化的生活,传播着多种的社会文化产业经济,不断推进经济的发展。

二、东北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阶段

《汉书》里说:“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人口的迁徙有生存发展的因素,而迁徙的原因大抵有天灾、、战乱,国都变迁等。

每一次的社会动荡,人口都要进行大规模地迁移。回归历史,我们看到从先秦到近代以前,大多都是由北向南迁移,经济重心如此,艺术文化产业经济重心也逐渐转向南方。由此得知,政治经济的大步向前也引领着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这三方面紧密联系,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是政治文化产业经济的基础,文化产业经济也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在唐代安史之乱之后,人民迁徙流离以希望找到安居乐业之所。这期间东北地区民族分割鼎立,其中女真族先后两次从东北走出,成为舞动中国历史的主角。他们在东北地区开始发展经济和文化产业经济,当时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部落分布众多,女真族基本形成了一种民族形态。12世纪初,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金朝,同时在宋金的联合下打败了辽国,在完颜阿骨打的统治时期,发展了黑龙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还创立了女真文字,女真文字一直被沿用到了明代。女真族灭辽之后,有的中原人被迫迁移东北,这使东北的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当时金朝的女真文化产业经济受到中原文化产业经济的影响较深,比如在先进制度上的效仿和儒家文化产业经济的传承上,以及乐曲和乐器方面等。金国女真人另外还接受到了佛教和道教,因此当时出现了许多的寺庙和佛塔建筑。

从上面叙述可以看出,人口迁移给迁入地带来了很多的新元素,各个地区的文化产业经济交流使得各种文化产业经济形态增生出许多新的文化产业经济因子,这些不断的繁衍出的新文化产业经济有着不同的文化产业经济类型,也形成了不同的交流状态,他们带着独有奇特的文化产业经济底蕴冲击着本土文化产业经济,虽然这样的外来文化产业经济不一定具有先进性,但它却潜移默化地将一股新的文化产业经济血液融入于那些已有的文化产业经济中,并创造出新的格局,使得东北文化产业经济更加博大精深。

三、东北文化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

清末到新中国成立,这个阶段我们经常谈到的半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这个阶段战争不断,民族矛盾冲突不断。晚晴以来,沙俄侵占了我国大片东北地区,日俄战争以后,“闯关东”浪潮迭起,大量的山东,山西,河南等地的逃荒者涌入东北地区,使中原文化产业经济与关东文化产业经济互相交融,中原文化产业经济迅速在关东扩散,文化产业经济交流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清末民初,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中国的国门被打开,外来文化产业经济的思想传入中国,同时在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文化产业经济思想,以及学技术方面都带来了新的文化产业经济元素,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事物和新文化产业经济的影响,使得人们在日常交流和穿戴生活上都焕然一新。

20世纪初中华民国的东北的文化产业经济产业也有着不一样的发展。东北地区物产丰富,人烟稀少,开发这些丰富的资源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被称作“东北王”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出于发展东北经济,扩张自身实力的主观目的,开始了大规模地吸引关内人民,鼓励向东北移民,并推行经济发展新政,促进了东北地区人口及工商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在东北地区建立了伪满洲国,持续长达十四年的殖民统治,给东北留下了独有的殖民历史遗迹,如:现在长春的伪满皇宫,沈阳故宫,高句丽古遗迹,黄龙古塔等等。在日本统治期间,东北地区很大一部分人逃荒到关内,文化产业经济产业很难向前发展,而这时的东北在工业上十分占优势,其他日本财阀对伪满洲国提供了很大的资金支持,使日本在东北地区工业上形成一种垄断性的模式。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同胞进行疯狂的侵略,在政治上压迫控制,经济上烧杀抢夺,在文化产业经济上实行奴化教育,这给东北人民带来了心灵上的创伤,这期间日本将自己的文化产业经济机械地强加在东北民众文化产业经济中,一定程度上使得东北文化产业经济呈现多元性,但是东北的总得趋势也是比较稳定的,经济也在不断发展,这就为文化产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东北沦陷,出现了许多的抗日英雄,他们顽强地抵抗了日本侵略者,竭尽全力地援助抗日战争,同时他们在解放东北的战斗中也起到了至关作用。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先后进入东北,由于处境艰难,共产党实行一定的方针政策,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动群众,在建设东北巩固其根据地上,他们艰苦卓绝,最终使东北地区全面解放,使全国在军事形式上有了新的突飞猛进,东北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一个崭新的时代。

四、建国以后的东北文化产业经济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传统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其产业结构的变化不仅是全国的缩影,也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新的科技革命及工业技术迅速发展的带动下,东北地区快速实现了工业化的起步,各个范围内实现了竞争与协作相结合的良好共存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中重点将东北地区定为建设地区,从而使东北地区重工业生产方式产生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变化,它初步改变了伪满洲时期殖民地战争基地的军事工业结构,转向了面向全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轨道使东北快速地实现了工业化的起飞,并为以后的区域化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组织大批的干部进入东北地区搞建设,由于东北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使东北地区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的工业基地,劳动人们在铁路、公路运输,煤炭石油资源,动力机械设备上不断创造,同时还在农业林业上进行调整开发,使东北产能合理的量化发展,这也是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大刀阔斧的发展东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产业经济,从20世纪初以来,随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展开,东北地区不断进行产业的调整,同时加大开放力度,注重发展第三产业,形成全面开放的外向型经济格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技术创新力的不断提高,使得东北地区逐步走向国际化。所以说,建国以来对中国做出最大贡献的是东北,东北的文化产业经济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五、改革开放以来的东北文化产业经济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化基地,能源基地,有利地带动了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但东北老工业基地也慢慢出现了一系列“老化”问题,如:传统的产业分工方式,工厂的技术设备不先进,生产结构单一等问题。与此同时,人们也存在思想观念滞后,创新意识不强,思维方式和行动能力不一致,盲目的一味向前发展,因而,要深度有效的拓展东北文化产业经济,就要不断开发新思维,走新型的创业化道路,这既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强大动力。要高度重视文化经济产业的发展,不断的拓展自己的文化产业经济,不能固步自封,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下,东北地区的文化产业经济更需要劳动追求精细,同时增加新的开拓意识,新的进取意识,通过文化产业经济产业进一步拉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经济也称显现出了繁荣有序的局面,东北的文化经济产业也开始快速发展,东北地区的历史遗迹的保护,新文化产业经济的兴起,以及环境资源的开发,使东北地区出现了很多森林公园;影视基地;历史古迹等,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政府部门也在更加注重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产业经济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随着文化产业经济的不断提升,也带动着对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产业经济,饮食文化产业经济也日渐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如:东北地区的“二人转”“小品”各类民俗文化产业经济节目,他们具有浓郁地方性色彩的民间艺术,这类民俗节目以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肢体舞蹈动作和流行的口头文字和歌唱结合,让观众捧腹大笑,传达出更多的喜剧色彩和娱乐精神。这样喜闻乐见的娱乐文化产业经济也慢慢促使文化经济产业发展迈向国际化。如今,我们国家政局的稳定,经济的繁荣,为东北文化产业经济也带来新气象,文化经济产业更加多元化,也为中西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的经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汉书》.中华书局,1990.01.

[2]吴涛.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聚的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

[3]张志刚.东北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的文化因素分析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4]衣保中.建国以来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J].长白学刊,2002.

[5]胡萍.东北地区体育文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

[6]石建国.东北工业化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6.

[7]于洋.东北地区就业问题与促进就业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7.

作者简介:任燕(1993- ),山西平遥人,从事美术学研究,在读研究生硕士学历,就读吉林大学

猜你喜欢
迁移
紧扣数学本质 丰富学习方式
让冷峻与温情并存
给思维一个“支点”
谈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土壤中多菌灵污染及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迁移策略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创新思维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