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莎莎
摘 要: 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让教师们“头疼不已”的教学意外。这些教学意外没有按照教师预期的“剧本”,而走向偏离的轨道。实际上,这些教学意外只要稍加加工,就会成为课堂上的“教学惊喜”,本文就如何加工“教学意外”进行了探究,旨在增强教师的德育契机的敏感性。
关键词: 教学意外 德育 德育敏感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词常常被拿来说道,那就是——教学意外。何为教学意外?从文献可以看出,教学意外又叫教学突发事件。不管是“意外”还是“突发事件”,这两个词都有一定的主观不愿接受的色彩。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这样写道:“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者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①很明显,传统的学生观就是接受教师的引导,回答出教师预设问题的答案就是优秀的好学生;而“扰乱”教师预设的思路的回答或行为的就会被归为后进生、学困生。一旦教师教学思路被打乱,不再朝向预期那样走向课程的结束,那么,教师们就会将这件事称为“教学意外”、“教学突发事件”。很显然,教师在面对这样的“意外”时,内心深处是抵制的。教学过程不是一出舞台剧,教师不能将个别同学,甚至是教师自身当做舞台剧的主角。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课堂上闪耀的生命存在。对于不同的答案或者偏离教学预设事件,教师要通过自己学识与接受过的专业发展技能,把这个“意外”变成教育契机。实现这样的转变,需要教师的道德敏感性。
在一次南京市教研活动上,老师和学生正在展开激烈的讨论,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因为意见不合,争吵起来,他们越吵越大声,最终男生忍不住推了女生一下。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停止了讨论,安静下来。女生注意到大家都在注意自己,随即涨红了脸,“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这时候,这节课的老师——一名思想品德老师,把男孩子拉到一边,在男孩的耳边说了几句话。男孩听了之后就远远地朝向女孩,随意地说了一声:“对不起。”老师又说:“我们做错了事情,不管对方原不原谅,都要态度真诚对不对?”男孩听了老师的话,挠了挠头,转头对女生真诚地道了歉。可是女生还是哭,听课的老师都面面相觑,想要看这位老师如何处理。这时候,老师对这位女孩说:“是不是张同学的道歉不够真诚呢?所以你不想原谅他?”女孩摇摇头,用手捂住了眼睛。“如果原谅他了,要不要和他握个手呢?”女孩没有动静,小男孩有点尴尬,一直低着头。这时候老师说:“男孩子应该勇于担当,也要主动一些,女孩子害羞,能不能主动寻求原谅呢?”男生主动伸出了手,并真诚地女生说:“对不起,能不能原谅我?我们握个手言和吧。”这时候女孩也把自己的手伸出……班级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事后在教学研讨的过程中,大家都对这一幕印象深刻,对这名教师处理教学意外的能力和行为大加赞赏。
从这一真实的教学案例总结出来,面对教学意外的时候,如何将教学意外变为教学资源,甚至是教学的生长点,是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上每位教师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一、直面“意外”,不再逃避
教学过程不是舞台剧,教师不能要求学生甚至是教师自身是教学的“演员”,课堂本来就是平等交流的平台。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思想品德课堂是一个充满学生自由思维碰撞的载体。这样的新形势,造就了课堂难免会失去教师的“控制”。面对与自己预期不一样的行为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德育点,进行德育。德育是指向人心的,我们不是为教授道德而教授道德,也就是说,德育不是成人意志的、外部强加和灌输的,德育必须基于师生心灵的交流碰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道德形象的代表,教师的价值观显现在对于教学事件处理及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涉及价值观的传递过程有教师自身生命的吐纳和包容。面对这样的可以传递德育价值的教学契机,教师有必要也必须利用起来,不能消极对待教学意外。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常常忽视这样的教学意外。这不仅对课堂教学真实有效性存在影响,更是对学生主体的忽视。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内部或外部表现,从而获得教学决策的重要时刻,抓住教育契机,促成德育的飞跃。
二、风趣幽默,化解“意外”
“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政治教师更要是激情且风趣幽默的教师。政治教学比较偏向理论化,德育内容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成为老学究的形象,不仅学生不爱听,连同听课的老师也会陷入无聊的状态。上例中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在这次教学意外中,教师都没有批评,而是用风趣幽默的话语去化解尴尬、增强课堂活力,这样的教学称得上是教学艺术。
幽默的教学可以增强课堂活力,幽默地处理教学意外,也是促成“教学尴尬点”向“教学生长点”的飞跃。学生有时需要督促,特别是冬天,不仅手缩着,而且怠于思考。黑板上一个例题等着他们在草稿纸上演算,他们却只是一味用眼睛看着。教师心里虽着急,但厉声批评肯定行不通,可换一种说法:“同学们,你们都成孙悟空了,练成了火眼金睛!题目的答案用‘看就能看出来了?”这种相对宽容的语言,很容易让学生接受。相反,若是批评过火过重,让学生顶着极想把事情做好的压力做,反而会做不好。
以幽默著称的钢琴大师维克多·伯尔格告诉我们:“笑是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即便是批评,也要用幽默风趣的言语化解不快,让学生在自尊不受伤的情况下虚心接受、乐意改正。如此,不仅避免冲突的直接发生,更能增加教师的个人魅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所谓“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交往”,在融洽和谐的情境中,学生积极地集中精力于学习,自觉配合教学活动;而紧张、对立的师生关系则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些时候,不恰当的批评谴责是一种“反面的关心”,会激起学生的反感和敌视态度。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好的形象,也是有效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
三、点石成金,成就“意外”
课堂教学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很容易置教师于窘迫尴尬的境地。这就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及时准确地对意外状况作出判断,巧妙地将意外纳入预设的教学中,从而既使自己摆脱难堪的境地,又使课堂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倡导科学探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增加实验内容,增加“以学生为主的活动探究”,课堂立即鲜活起来、愉快起来。然而,活动课程所带来的弊端就是,伴随而来的是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课前预设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课堂氛围无法控制,师生情绪受到干扰。
成就“教学意外”在于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学生的处境,并从这些意外中发现亮点,突破预设内容的限制,使之成为新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在课堂中面对意外的应变能力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等。有了以上基础,在面对课堂上的偶发情况时,才能沉着应对并做到判断准确、反应迅速、处理巧妙,使课堂处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之中,这是教学艺术达到较高水平的体现。
注释:
①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参考文献:
[1]汪益龙.如何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J].成功(教育),2011,3:199.
[2]周荣秀.课堂意外三部曲及其教育“意蕴”[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10).
[3]陇忠梅,马波.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及应对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Z2).
[4]许超.课堂教学突发事件应对例谈[J].山东教育.2008,4.
[5]汪益龙.如何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J].成功(教育),2011,3.
[6]李景国.课堂教学突发事件原因探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5.
[7]吴向红,罗贤龙.课堂“意外”的诱因及应对策略[J].伤害教育科研,2010,8.
本文为教育部“南京实发大学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