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注与了解学生是心理沟通的前提;爱与尊重学生是心理沟通的关键;同理心与善倾听是心理沟通的保障。学生越能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尊重和信任,师生间的心理沟通就越能达致最佳效果,教育越能成功。
【关键词】心理沟通 教育成功 爱与尊重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72-02
所谓“心理沟通”是指师生之间心理上相互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1]。简言之,心理沟通是师生双方之间的理解与默契,爱的充分表达与深切感受,是情感的相通与情绪的共振[2]。以我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我知道,“心理沟通”使转化学困生最有成效,是教育成功的法宝。
我至今不能忘记多年以前的一个学生——学校里出了名的“四大天王”之首海添同学,他在这个学校读完初中、高中。他淘气、不受教育,多次被处分,他与另外三位同学一起被称为“四大天王”。我个子娇小,也没上过他课。因为一次响过预备铃后他冲进我班打了一个学生,我们因此结缘。我在下了课后带着几个知情又胆大的学生去找他理论,也许是我的气势与气场把他震慑,又或者我与他“商量私了”的态度与说的话让他接受自己确实错了的事实,总之,这件事马上得到解决,达成了我的意愿:道歉,赔医药费(被打的同学去医院体检了,没有受伤)并做被他打的这位同学的“保镖”。
此事过后,每回遇到他,他总会大声问好,我指出他不对的行为他也会马上改正。例如坐在走廊的栏杆上,我去劝说了,他立马跳下来不再坐。现在回思那次事件,之所以他能接受我的处理意见,是因为他能接受我的处理方式和教育艺术,在这件事上我们是平等的,我跟他“商量私了”,其实就是:如果他接受我的处理意见,我就不报到学校去,这样换个角度而言,是保护了他的自尊心,他自然接受。我以为他慢慢长大并懂事了,慢慢改变了。但过了几年了,他在读高中时,有一次在办公室,我看到他粗暴的顶撞一个高大英俊的男老师,连人家的家人、祖宗都被他问候到了,双方都拍台叫喊,互不相让,谈话以他愤怒的摔门而出结束……
由此可见,师生做到心理沟通,即使温文尔雅、形象娇小的教师也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批评他也能叫他心服口服。如果老师没有把握好心理尺度就批评学生,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除了说明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之外,还有就是要尊重学生,哪怕他是差生,他也应该得到尊重!这样,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糸,体现着心理上的相互沟通[1]。
所以,有效的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是成功转化学困生的秘诀,是教育成功的法宝。
那么,作为中学教师,如何进行师生心理沟通,使教育达到目的呢?
一、关注与了解学生——心理沟通的前提
教师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使教育有效。所以,要善于观察,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关注其情绪和感受,了解其个性心理特点,诸如青少年心理特征包括:不平衡性、冲动性、自主性、盲目性、进取性、闭锁性等[2],教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透过学生细微的表现、变化,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探究出其思想实质,真正做到见微知著,了解学生才能及时有针对的做好师生心理沟通并获得效果。
作为一位教师甚至班主任,了解学生方式很多,如前所述,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动甚至语言神态,了解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纸质文件,诸如学生档案、《家庭报告书》等,或者通过其他老师、同学作侧面了解;也可以直接与之谈心、交流,作正面了解。了解了学生才更利于理解学生,与学生达成心理沟通。
二、爱与尊重学生——心理沟通的关键
爱是一切动力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一)爱是无私的,尊重源自爱。教师唯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更容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特点,才能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师唯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关心与包容学生,教育的氛围才会是和谐的;教师唯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才能与学生成为朋友。师爱会在学生心目中产生巨大的心理效能,从而使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爱与尊重又是相互的。有爱才有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尊重接纳,平等沟通,达致心灵的撞击、思维的碰撞;“亲其师”才能“听其言、信其道”,师生心理沟通自然有效,教育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魏巍的《我的老师》就写出了八岁孩子的心声:老师爱我们,我们也爱老师;老师爱诗,我们也喜欢;老师的帮助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因为遇到了爱自己的老师,从此一生都受到了影响。
(三)完美人格焕发无穷魅力,赢得尊重与爱戴。都说教师要“以心发现心,以爱博得爱”,教师要以个人的人格魅力、学识修养、胸襟气度获得学生的尊重、信任与爱戴。国内张之鑫与马丽莉对“中学生心目中的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当今的中学生由关注教师教的能力(教学方法好、知识广博等)即教师的认知能力转变为关注教师这个‘人的品质(如和蔼、幽默、开朗、平易近人等),这反映出当代中学生在师生关系方面更关注交往的情感因素、人格特点。”[3]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说明教师唯有具有完善的人格,才能使学生愿意跟教师沟通,师生间的心理沟通才有效。因此,为师者,一方面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开阔视野,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不断锤炼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拥有热情、乐观、真诚、负责的人格品质,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价值观。
三、同理心与善倾听——心理沟通的保障
作为教师,能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师生间能否进行心理沟通的关键,但要更好地了解学生,使沟通为教育服务,就要注意讲究一些技巧了。
(一)心理互换是心理沟通的桥梁。教师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探究学生发生变化的思想本质、心理根源或背景原因,以同理心体会、理解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做出最贴切的反应,以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教师不但要带头这么做,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因为这是师生互相理解、消除误会的过程。
小雪,高二调班时,来到我班,平时不大做声,课堂表现平平,有一群挺合得来的朋友,家庭条件较好,她们经常一起吃喝玩;声音条件较好,普通话也很准,是学校的广播员;自尊心很强。高二一学年表现平平,没有引起老师、同学注意。在高二下学期接近期末时,隐约感觉到她故意避开我,由于其他工作,我没有多想。到了高三,她在课堂上的表现有点令我恼火,总是我行我素,喜欢就听,不喜欢就做自己的事情。跟她谈了,没有效果。于是开始了解她、观察她、分析她。通过从旁细致了解,大致知道了症结所在:高二下学期两次语文活动——班内辩论赛、校内朗诵比赛她都没有获得奖励或者老师的表扬,自尊心大受损伤,心里有气,扬言语文老师没有眼光、没有水平,给她穿小鞋,故意不给她奖。于是反感我、躲开我。高三开学了,她更加不喜欢我和我的课,经常去找别的语文老师问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知道了她高一的语文老师是我的学生时,她有点震惊,同时又担心我是否已经知道了她讲我的“坏话”。后来我观察发现,她在语文课上虽有做别的事,但不敢做得太明显了。
分析发现:她自尊心极强,两次语文活动,都跟语言表达有关,是她的强项,但她都没有很好的把握住机会充分表现,而我忽略了她的感受,没有及时跟她做心理疏导,导致形成心结、造成误会。
我尝试把自己放进她的位置进行思考,寻求对策:1.她自尊心极强,即使她已经想明白自己错怪老师了,也不会主动认错,那我就主动关心她、主动找她谈心,特别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她、指导她;2.她说老师没有水平和眼光,那我就更用心研究、用心备课和上课,在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上注意方法和技巧,务求让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收获;3.她会更在意于我对她的态度,她在课堂上的表现,只要不违反原则问题我该多包容她,即使是原则问题,我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讲究技巧进行教育;4.利用课堂教学、个别谈心,有所侧重的开展正面教育、暗示教育和面对面交流。经过努力,隔阂慢慢消除。在高三下学期的一次模拟考试后,小雪对自己的作文审题心里没底,主动问我,我了解了她的作文情况后说:“要使作文符合题意,就要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扣材料提炼观点或选择写作角度、写简单提纲、紧扣材料进行分析论证,这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上老师反复强调,你有印象吗?”“没有……”“别太主观了,自以为是只会影响自己进步啊,以后专心听课吧!”她沉默了,第一次看到了她沉思的神情,我知道,她在转变中。在她准备单考单招面试时,我感觉到她渴望帮助的眼神,我主动特意关照她参加小组讨论、抢答时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吩咐的很仔细,她听得很用心。结果顺利通过面试,获得录取资格,她非常开心。
(二)用心倾听使心理沟通更有效。在跟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意用心倾听学生的表述,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心体悟和感受,适时作出回应,然后把握机会进行巧妙的分析、引导,使沟通有效,使教育有效。
高三的学生小梅,上课经常走神,孤僻不合群,但感觉她还是喜欢学习语文的,课后喜欢站在老师旁边听别的同学对老师的问话。一次课间我跟她单独聊天。她说:“老师,您很像一个妈妈,如果您是我的妈妈就好了……”自然地她告诉我她有两个母亲,一个生母一个养母,亲生的妈妈为了要生一个儿子,把她两姐妹都给了养母抚养,而最大的大姐和最小的弟弟跟着生母生活,却因生母的疏忽导致大姐病死,她的心里从此留下一个结,恨生母,因自己是女生而自卑,常常学习分神,想姐姐、恨生母。我用心听着她的自述,眼泪忍不住潸然而下,心里很难过,特别心疼她,她见我泪流不止反而劝慰我:“老师,别哭了,我都不哭了!”我听她这么说,心里更难过,心里慨叹“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深蒂固,为眼前这女孩痛惜,她居然找出纸巾为我拭去泪水,显出坚强的神情说:“老师,放心啦!我会懂事的。”
于是,我跟她聊她的生母的无奈、养母的厚道,生母养母都是好人,在她们的有生之年里都不该遗弃她们……到最后,她笑着说:“老师,您真好!听您说了我也觉得我妈可怜,我以后可不学她!放心吧,我会轻松上阵,专心复习,一定不令您失望!”从此,她不恨生母,还回去看望生母。她慢慢的改变着,高三下学期,她做了语文课代表,大胆开展工作,专心学习,喜欢帮助同学,有事没事总爱站在我身边听我说话、跟我聊天。后来,接受我的建议,参加职业技术学院自主单招并被录取了,然后马上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上大学做准备。她不再是多愁善感的女孩子了,而是干练、阳光、有想法的学生干部。
教育之道,贵在心灵相通,重在爱与尊重。教师要有一股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的热情,并把这股热情投放在对学生无条件的爱与尊重上,关爱学生,善于倾听、以同理心理解学生。学生越能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尊重和信任,师生间的心理沟通就越能达致最佳效果,教育越能成功。所以说,心理沟通是教育成功的法宝。
参考文献:
[1]龚仁芳.心理沟通——教师的一把成功的钥匙[J].教育论坛2013.10
[2]张佩珍.家长与孩子心理沟通的艺术.PPT. http://max.book118.com
[3]张之鑫,马丽莉.关于“学生心目中的教师”的调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1):57-58
作者简介:
杜青霞,女,广东省肇庆市端州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