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忠孝文化探究

2016-08-23 11:00周冰清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探究

【摘要】忠孝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孝顺父母、弃恶向善、勇于担当、诚实守信、诚恳、执着、感恩等精神品质,对于提高学生道德素养、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让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提高道德修养。2015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要求学生对女儿举报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打手机谈看法,其立意的核心文化思想就是要求学生辩证地看待孝情与法的关系。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忠孝文化传统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 忠孝文化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32-02

一、忠孝的文化内涵

《孟子·尽心上》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可见,“孝”就是一种本能的反映,而这种本能就是人类孝意识的起源。《尔雅》指出“善侍父母为孝”,即是说子女应该尽心侍奉和照顾父母,尽到做子女的责任,是父子之间的一种伦理关系。“忠”的观念出现较晚,是指在封建政权确立之后,君主与臣子之间的政治关系,“忠”规定臣子对君主应尽心奉事,敬上就叫忠。是“孝”观念的扩展与深化。在以血缘关系的远近来确定政治关系的“家国同构”的封建社会,“孝”和“忠”是合一的。儒家思想常常把孝放在首位,认为只有孝子才能成为忠臣,因此在考察和选拔官员时尤其要注重对“孝”的考察。举孝廉成为汉代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一种制度。忠孝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有助于提高学生人格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二、忠孝思想的育人功能

1.有助于培养学生孝顺父母,弃恶向善的美德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精神的积极思想对于培养学生敬爱父母能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引导学生向善都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当今社会正处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价值观念多元化,不少人受利益的驱使,变得越来越功利,有的人不赡养父母,甚至打骂父母,让父母流落街头。这些不良风气在某种程度上必然影响学生不孝顺父母。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学生弑父母、杀老师的事件。因此,通过孝文化的宣传教育,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的引导,可以教育学生向上向善,敬爱父母,尊敬师长,让他们明白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道理,让他们爱师如爱父。让学生能够对父母的错误观念进行纠正,对父母的错误行为能够加以制止。

2.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恪尽职守的精神品质

忠孝思想中的“孝”强调在家尽孝,严守家庭伦理纲常,担当起养老送终的家庭责任,最终达到“齐家”的目的,有助于和谐家庭的建构。“忠”强调在朝做官要尽忠,恪尽职守,根据自己的职位行事的强烈的政治信念与社会责任感,为人臣则当经天纬地、利济苍生,承载着对家国天下强烈的担当意识和济世情怀。荀子提出自然界和人各有其不同的职分、功能,人们应当各守其分而彼此和谐的主张就是忠孝思想的体现。

3.有助于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诚恳、执着的道德品质

忠孝思想主张孝慈,强调对国家和人民要孝忠。在封建宗法制度的国家里,国是大家,君主就是最大的家长,普天之下的百姓都是君主的子民, 在这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家国同构的社会中,子女对父母要敬爱、顺从、赡养,臣民对国君要侍奉、归顺、服从。孝与忠辩证地统一于封建家长制国家的伦理纲常之中,孝是忠的前提和基础,忠是孝的扩大和提升。无论是尽孝还是尽忠,都强调要诚实守信、诚恳、执着,不虚假,不搞形式,尽心而已。孝文化强调子女要发自内心地、真心实意地善待父母、理解父母,对于父母的过错要诚恳地指出。孔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当今社会,一些人,父母在世,连基本的赡养责任都未尽到,等父母死了,却大搞形式,烧钱化纸,哭哭啼啼,心无诚意。忠孝思想强调尽忠要执着,为人臣应有一颗为国家而死之心。“文不畏死而直谏,武不偷生而力战”。这种执着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忘我学习工作的精神,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忠于职守、忠于祖国和人民打下基础。并且儒家的“忠”讲究“忠恕之道”,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些关心别人,反省自己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诚实做人,关爱他人,积极为人的高尚品质。

4.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特别注重感恩,比如有“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知恩图报,善莫大焉”的说法。父母对子女的恩情主要体现为“慈”。尊亲之恩为“孝”,子女感恩父母除了侍奉父母、顺父母之心外,“成家立业为尽孝之根本”。为了很好的报答父母,人们都渴望自己通过光宗耀祖,干出一番成绩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下属报领导之恩主要通过“忠”来体现。主要表现为“忠心护国成勋业”“为主分忧,临危受命”“尽心任其事,竭力服其职”等。忠孝文化中的这些积极思想能逐渐养成学生感恩报恩的品质,让学生积极报答父母,回报社会,感恩一切人和事,构建和谐内心,去掉心中的怨气、不平之气,使内心中正平和。

三、在语文教学中大力提升学生的忠孝品质

传统的忠孝文化的积极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养成正确的价值观。高中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忠孝文化资源,高中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忠孝文化精神培育的主阵地,因此,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弘扬传统忠孝文化精神,切实践行忠孝文化思想,大力提升学生的忠孝品质。

1.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忠孝观,积极弘扬传统忠孝文化的优良传统

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忠孝文化的起源和内涵,让学生养成敬爱父母,尊敬师长的优良品德;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让他们在家能尽孝,严守家庭伦理纲常,担当起养老送终的家庭责任。更要有经天纬地、利济苍生、强烈的担当意识和济世情怀,以后在工作岗位上能恪尽职守,勤奋工作,爱岗敬业。讲究“忠恕之道”,养成诚实守信,关爱他人,努力报答父母,回报社会,中正平和的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忠孝观。同时,语文教师应帮助学生走出忠孝观的误区。比如,当今社会部分年轻人只立业不成家,不生儿育女,这就有违“成家立业为尽孝之根本”这一“孝”的准则。另外,我们应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传统忠孝观的积极思想与消极思想,比如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克服愚孝和愚忠,在生活中,一方面,我们应该赡养父母,顺父母之心,另一方面,我们在父母面前又不能百依百顺,唯父母之言是听,父母正确的意见我们要积极采纳,父母错误的思想、意见和行为,我们应该委婉地指出,但不能强行要求他们改变,我们要尊重父母独立的人格,正确处理亲情与规则、法律之间的关系。

2.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以忠孝文化的典型激励学生

养成学生的忠孝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忠孝观,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忠孝文化资源,以忠孝文化中正面的、典型的人物和事迹激励学生、塑造学生。

首先,应从高中语文课程中挖掘忠孝文化资源。高中语文课程中蕴藏着丰富的忠孝文化资源,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教师应正确地引导学生感知作品中的忠孝文化传统,引导学生分析典型的忠孝人物形象,探究蕴含在这些人物身上的文化精神。比如语文课程中有选自《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课文,这两部作品都对“忠”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 比如 《三国演义》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以诸葛亮为代表的群象,《水浒传》中“宁可朝廷负我,我决不负朝廷”的以宋江为代表的群象。 《三国演义》中的“忠”强调在“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侯”的时代“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的忠君思想。如“奔走四方,寻主而侍”的赵云,先奔赴公孙瓒,后来,当他发现公孙瓒也是袁绍一类人时,他又投奔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像赵云这样的人物比比皆是。《水浒传》所反映的时代是宋朝,国家政治没有崩溃,国家只有一个君主,没有“一臣不侍二主”的可能,因此,这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忠”是对朝廷的“忠”还是“不忠”。一方面打着“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口号来“杀富济贫”“忠为君王恨贼臣”,以反对贪官来作为报答君王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梁山好汉又以招安的方式来体现对朝廷的绝对忠诚,并征服各路起义军,尽忠报国。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辩证地、客观地分析评价这两部作品关于“忠”的精神内涵,并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认识。又如《陈情表》中表现出来的“孝”情,读者无不泪下。文中真挚地表达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情感,李密撇开朝廷大事,表达自己对祖母的一片孝心,目的在于得到皇帝恩准他“辞不就职”,一方面达到自己能在家侍奉祖母的目的,另一方面,更是为了不为当朝皇帝效忠,以实现他“一臣不侍二主”的忠君目的而找到更好的理由,因此,在李密身上忠孝思想皆有辩证地体现。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辩证地认识李密的忠孝难两全的艰难处境和心理,尤其要联系当时的文化背景认识李密“一臣不侍二主”忠君思想。由此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品德。

3.在语文活动课中感染熏陶学生

语文教师应开展一些关于忠孝文化的活动课来对学生进行忠孝文化熏陶。如开展让学生自编自演关于忠孝方面的历史剧、小品,如将《木兰从军》、《白帝托孤》、《出师表》、《陈情表》等作品编成剧本进行演出。还可以开展关于忠孝文化的专题演讲,如教学生讲“精忠报国”、“木兰从军”、“白帝托孤”等历史故事,也可让学生观看每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视频,其中有不少关于感恩、忠孝的人物事迹报道。可以带学生参观忠孝文化遗址,如四川新津纯阳观:“古今第一忠孝儒林”,纯阳观的大忠亭内塑造了从夏代关龙逢到清代林则徐的二十四尊历代忠臣像,在至孝亭内塑了二十四尊历代孝子的塑像和人物事迹简介。让学生观摩感受其中的忠孝人物的高尚品质。

此外,可在写作课上进行忠孝文化思想教育。语文教师应开展关于忠孝文化题材方面的写作课,如开展关于读忠孝经典的读书活动,并要求学生写读后感、评论;写关于感恩父母、爱国、诚实守信、忠于职守方面的作文。

参考文献:

[1]转引自翟启明主编的《新课标语文教学论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胡秋香. 比较《三国演义》、《水浒传》、《八犬传》的忠义观[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第4卷第7期。

作者简介:

周冰清(1973.03-),女,四川省名山中学高中语文教师,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中语文课程与教学,教育心理。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推”法探究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