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琼
摘 要: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离开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将成为不切实际的空谈。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入手,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创新思维;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创新,最终将受制于人。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的重任,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但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鼓励质疑问难,激活创造性思维
经常质疑问难可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小学生来讲,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1)养成质疑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
(2)提高质疑水平。要指导学生从文章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以语言因素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一些学生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如《燕子》最后一节有这样的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有个学生读到这里,提出自己的疑点:这里的细线指的是电线,为什么不用“条”或“根”而用“痕”呢?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学生读到这里问老师:“这里两个‘清清楚楚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要重复用这个词呢?这些问题,无不体现着学生独立思考、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心理。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小学阶段是孩子想象力特别丰富的时期,教师要抓住这个优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想象力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发挥重要作用。
1.观察感知,丰富表象积累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如实物、图片、影片……与作文有关的景、物,如风霜雨雪、花鸟虫鱼、人情风俗、亲戚朋友……并且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善于将观察到的用于课文的理解和作文的训练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发展。
2.启发引导,拓宽想象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主要表现在阅读和作文两个方面。
(1)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凭借教材进行想象,有助于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发想象,可在理解课文词句时进行。如教学《丰碑》一课,在引导学生理解“丰碑”一词时,教师让学生说出了这个词的本义后,又进一步问:“如果让你为这座‘丰碑刻上一段碑文,你会写些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他们展开了想象,进行了创造性思维。引发想象,还可在文章“空白”处进行。如教学《荷花》一课,根据“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读着这么优美的句子,教师不妨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去听听蜻蜓和小鱼会对自己说些什么。此外,让学生根据有关描述进行即兴表演或绘画,将古诗改写成短文等,这些都不失为拓宽学生空间、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方法。
(2)作文。小学作文训练为学生创造性想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运用想象思维指导学生写作,利用写作培养学生创造想象,是打开学生思路、丰富文章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可以通过编故事、续故事、续写、扩写、科幻作文、写童话、看图作文等等富有创造性想象因素的作文训练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以看图作文为例,让学生根据静止的画面想象画外的“动”,包括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具体的情节等等,再把画面本身和想象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表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想象思维的参与不行。
三、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影响创造思维的最大障碍是人们常常会受到习惯性思维的束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打破思维定势的影响,在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1)采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让六年级学生写一篇作文──《月光下》,体裁、内容不限。有的学生写的是月光下美丽的景色;有的写的是月光下发生的一件事;有的由月光想起一件往事或一个人……他们各展其才,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符合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
(2)同一个问题或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如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当教师问到“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该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个学生回答说:“画下来,天天可以看荷花。”“还有别的意思吗?”教师启发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各抒己见:“画下来,可以让别人看。”“画下来,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谁美?”……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
(3)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有意识地为学生安排一些“发散性”的练习。如在六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求把“我们收回了澳门”这句话换几种不同的说法,但不改变原意。学生答案多种多样:“澳门被我们收回了。”“我们把澳门收回了。”“我们不是收回了澳门吗?”谁也不能否认我们收回了澳门。”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