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努力视角下的税收增长之谜

2016-08-23 10:09:34李一花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税收收入征管税务

李一花,化 兵

(山东大学 经济学院,济南 250100)

理论经济研究

税收努力视角下的税收增长之谜

李一花,化 兵

(山东大学 经济学院,济南 250100)

采用2002~2007年除西藏外30个省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使用DEA方法测算出税收努力效率作为税收努力指标的代理变量,建立面板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税收努力对于税收收入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税收努力程度每提高0.1个效率值,可使税收收入提高3.09%。

税收努力;税收努力程度;税收努力效率,DEA;税收增长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税收收入一直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如图1和表1所示,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前,除个别年份税收增速与GDP相近,大多数年份都是以低于GDP增速的速度增长,税收弹性基本在0.5以下。而在分税制改革后的第三年,即1996年开始,税收开始以高于GDP增速的速度快速增加,2000年的增速甚至是GDP增速的两倍以上,税收弹性达到2.14。2008年中国经济遭遇困境,2008年后半年起税收收入下滑严重,然而,2009年中国税收仍以9.1%的增速略高于GDP增长,这还是国家在大力实施结构性减税500亿之后的结果。2010年,税收同比增长22.65%,税收弹性达到1.27,再次恢复高速增长的势头。税收不仅是维持国家正常运转的资金来源,也是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方式。税收收入的超常增长的合理性及持续性,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回答税收高速增长之谜。

税收持续以高于GDP增长的速度增长的现象被一些学者称为“中国税收增长之谜”(高培勇,2006)[1]。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对于税收的高速增长可总结为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经济因素。经济增长,物价上涨等带动税收的持续增长;外贸的迅速增长加速了税收的增长;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加快了经济增长的步伐,从而促进了税收的增长[2-5]。 二是政策因素。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与地方税权边界比较清楚,税收风险和收益基本由双方自己承担,这种税收分权契约性质具有强烈的税收激励作用,促进了税收的增长[6]。三是管理因素。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税收征管力度不断加强。税务部门采取诸多措施,依法治税,强化税源控制,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实施“金税工程”等,这大大提高了税收的征管水平,减少了税收流失,也促使税收收入的更快增长[7]。四是税款“虚收”因素。税款“虚收”指由于上级下达任务过重,超过了客观可能而形成的“过头”税带来的税收不实的问题[8-9]。

在上述因素分析中, 税收征管因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讨论。金人庆指出,税收增长中经济因素占50%,政策调整占25%,加强征管占25%[10]。可见管理因素对于税收的增长是不容忽视的部分。对于管理因素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学者们主要从税收征管效率及税收努力等方面进行探讨,税收努力作为衡量税务部门工作投入程度的度量引起很多学者的兴趣。在理论方面,吕冰洋,郭庆旺通过构建税收增长模型,得出税收增长的原因可以归为税收努力,征税能力和纳税能力提高的乘积,并分析了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6]。王剑锋通过构建政府税收努力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探讨了税收努力的决定机制[11]。在实证方面的研究,由于税收努力主要体现在征税人员的敬业精神及政府对征税的投入程度等主观方面,是不易观测的经济变量,需对税收努力进行度量。对于度量税收努力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使用税收努力指数。税收努力指数为实际税收收入与税收收入能力的比值。Lotz和Morss第一次用实际税收收入与潜在税收收入之间差异来量化税收努力,并以此为根据,对发展中国家各国的税收努力指标进行比较,以分析一个国家财政系统运作,并测算税收潜力[12]。潘雷池(2007)以税收努力指数作为税收征管水平的代理变量,发现税收努力指数的增长率与税收增长率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13]。二是使用Malmquist指数。杨得前,吕冰洋、李峰采用Malmquist指数对税务部门的征税效率和稽查的努力程度进行了度量[14-15]。三是使用税务部门数据作为代理变量。王剑锋使用税务工作人员人数、税务工作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和税务部门人均事业费作为努力水平的代理变量,主要集中论述了企业所得税和进出口税这两个特定税种税收收入受税收努力的影响效果[11]。周黎安、刘冲、厉行利用成对样本数据结构,使用地税查实率和国税查实率作为税收努力的代理变量,并考察时间趋势、国地税等虚拟变量,通过对2003到2007年数据的面板回归,发现税收努力对税收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地税税收努力对于税收增长的边际影响比国税大[16]。四是使用工具变量。周黎安、刘冲、厉行为排除代理变量的误差问题,用税务人员数和官员总人数的比例以及税务机关35岁以上人数比,作为查实率的工具变量,发现从2003年到2007年,实际GDP年均增长为10. 4%,从而导致税收增长大约为6.58%,占总税收增长的45%。从2003年到2007年,国税(地税)部门查实率年均增长为3.34% (1.49%),导致国税(地税)收入增长2.77% (1.81%),分别占国税(地税)税收收入增长的19%(13%)[16]。五是使用征管效率作为税收努力的代理变量。李建军采用DEA测算出征管效率作为税收努力和征管能力的代理变量,实证表明税收征管效率提高对税收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17]。

图1 1986~2011年税收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折线图

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衡量税收努力效率的DEA指标作为税收努力的代理变量,并控制经济、政策等相关因素,来探讨税收努力对于税收收入的增长的促进作用。

表1 1986~2011税收收入的增长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二、税收努力指标及其测度

(一)税收努力的度量变量

税收努力指数实际上是征管收入相对最优收入的实现程度,而预期最优收入是通过线性回归拟合得到的,这将随机误差全部纳入到了指数中[18]。王剑锋使用税务工作人员人数、税务工作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和税务部门人均事业费作为努力水平的代理变量,其实证结果表明税务人员数量与人均教育年限对税收收入没有显著的影响,只有人均事业费指标是显著的,人均事业费支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能带动税收收入增长约0.135%。而王剑锋数据中的人均事业费是采用的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合计的事业费,并不能准确代表税务部门的努力程度,故而采用此种代理变量的方法并不够可靠。

周黎安、刘冲、厉行使用地税查实率和国税查实率作为税收努力的代理变量,来考察税收努力对税收收入的作用。查实率直接来源于税务稽查机关的工作业绩汇报,是税收部门努力的直接结果,且该指标相对于经济环境变量比较独立。然而税务稽查是税收的最后一步,一般是为打击偷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对涉嫌违法的纳税人进行检查,且通常是在接到举报后进行的检查,并不是针对所有纳税个体的检查,故而税务稽查只是税收努力中的一部分,不能够作为税收努力的全局代理。由表2数据可知,通过稽查挽回的税收收入只占总收入的1%左右,绝大部分的税收并非是通过稽查方面的努力来实现的。故而将稽查部门的查实率作为税收努力水平的度量略有不妥。

表2 各年稽查入库数占税收比重 %

资料来源:2003~2008年《中国税务稽查年鉴》。

征税能力和税收努力共同决定了政府的征税效率。而征税能力和税收努力二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关系,而是相互转化的。税收努力主要体现在征税人员的敬业精神及政府对征税的投入程度等主观方面,政府的征税能力主要体现在税收征管的技术水平以及人员配备等客观方面。税务人员的主观上的努力必然会对客观上的征收能力产生影响。当政府对征税的投入集中在税收的征管能力建设,如金税工程的开展、人员配备等,征管能力必然随之增强,征管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是由于税收努力的主观投入所带来的[19]。所以政府的征税效率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由税收努力所决定的。故而税收努力与征税效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而税收努力是税务部门主观努力程度,并不好衡量,但其主观努力程度会在征税效率上有所反应。故采用与税收努力联系紧密的征税效率作为对税收努力的代理变量是合理的。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拟采用效率指标作为税收努力的代理变量。在以往学者的研究中,一般采用的是征管效率指标,产出为税收收入,投入指标设计到税务人员数量、税基等人员和经济投入的指标。而我们研究的重点在于税收努力对于税收增长的作用,故而对于效率的投入变量,本文拟只采用税务部门的投入作为指标,来构造一个衡量税收努力的“税收努力效率”指标,作为税收努力的代理变量。具体指标如下。

投入指标:第一,税务人员数量。一些研究税收努力的文献中常采用税务人员数量作为税收努力的衡量变量,税务人员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政府对于税务工作的投入程度。第二,税务机关35岁以上人员比例。在税务行业普遍认为,从事相关工作至35岁时便可算作具有一定经验,不管从实务知识的覆盖面还是办事效率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故而35岁以上的人员数越多,表明税务人员的办事效率就越高,在税收上投入的努力程度就愈大。第三,税务机关本科以上学历人数比例。该比例可反映出税务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素质。通常情况下,学历更高的人在业务技能、组织协调、沟通等方面的能力更强一些,且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进取心,对税收的业务技能也更强。故本科以上学历人数的占比可衡量税务机关对于税收努力上的投入。

产出指标:税收收入,税收努力的最终结果是希望有高的税收收入,故用税收收入作为产出指标。

(二)DEA模型构建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作为一种非参数评价方法和生产前沿面估计方法,最先由Charnes, Cooper和Rhodes提出,其主要思想是通过运用线性规划方法来构建一个非参数前沿,来对相对于前沿面的效率进行测度[20]。

DEA方法作为一种效率评价工具之所以应用如此广泛,是因为它与其他效率评价工具相比优势明显,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是根据在一定约束下最大化产出指标的加权和与投入指标的加权和之比计算出来的,因此它不需要事先知道决策单元投入产出之间的生产函数关系;第二,决策单元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权重参数不需要事先估计,而是直接根据所构建的DEA模型直接求解出来的[21]。这样就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了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造成的影响。

DEA模型主要有CCR模型和BCC模型,CCR模型假定规模报酬不变,利用线性规划法及对偶定理,获得各决策单位的生产前沿,以计算各决策单位的相对效率,而事实上由于不完全竞争、资金约束等问题的存在,决策单位并不会在最优规模上进行生产,而是会存在一定的规模效率损失,所以,Banker,Charnel和Cooper去除了CCR模型中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而以规模报酬变动取代,发展成BCC模型[22]。按照研究的角度不同,DEA方法又可以分为基于投入和基于产出两种。投入导向的模型是在给定产出水平下使投入最少;产出导向的模型则是在给定投入水平下,追求产出值最大[23]。

本文对税收努力效率的测算采用以产出为导向的BCC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Minφk

μr,vi≥0,∀r,i

模型所选用的数据为2002年到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数据处理上,2005、2006年重庆地方机关人数缺失,采用线性插值方法补足数据;我国有五个税收单列市,分别是厦门、宁波、青岛、深圳、大连,这五个单列市无税务人员的具体数据,故将其税收数据加总到相应的省份,按省进行计算;西藏无地方税务人员数据,故实证分析中剔除西藏。综上,实证分析所使用的是2002~2007年除西藏外30个省和直辖市的数据。在表3,我们汇报了投入与产出指标的统计描述。

表3 投入与产出指标的统计描述

资料来源:根据2003~2008年《中国税务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三)测度结果

使用deap2.1软件进行模型的求解,将各省2002~2007年税收努力效率的平均值及排名汇报如下。

从表4的税收努力效率值可以看出,排名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东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排名较为靠后的地区主要是内陆城市,这与杨得前、崔兴芳,樊勇,吕冰洋对税收努力、税收征管所得出的结果大致一致。这说明各省的税收努力程度与其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相关。由于投入变量仅选用税务部门人员方面的数据来对主观努力程度进行度量,较为单一,故其效率值极差较大,且普遍偏低。

税收努力指数比较低并不意味着该省应当增加税收,同样,税收努力指数比较高也不表明该省应当降低税收[24]。 政府的决策主要考虑的因素应当是财政支出的需要、资金来源、政策改变的影响、管理能力及政治接受度等。而税收努力的作用在于帮助政府确定如何解决预算的问题,如该地区预算赤字过大,而税收努力指数比较低,应当通过提高征管能力及税收努力程度,增加税收来解决预算问题,而若税收努力指数较高,则政府应当削减开支。

比如广州省虽然税收努力的程度很高,但其2006和2007年的预算数据显示其预算支出均大于预算收入。2006年预算支出为2 553亿元,预算收入为2 180亿元。而天津和浙江2002到2007年的预算支出均小于预算收入。尽管三者的税收努力的程度均排在前十位,但对其政府来说所采取的措施应当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广州等类似的税收努力程度较高,预算支出大于预算收入的省份来说,应当削减支出,来达到收支平衡。税收努力程度较强,支出小于收入的地区较少(天津、浙江),对于这样的地区应当在保持税收努力的情况下,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福利措施的建设,提高居民幸福感指数。对于税收努力程度不强的省份如宁夏、青海等,其不仅面临税收努力程度不够,并且预算赤字较大的问题,如青海省2002~2007年预算支出均大于预算收入,且其税收努力的程度最低。这种情况与内陆偏远的省份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征管水平达不到有一定的关系。故而对于这种情况的地区,国家应当扶持其基础征管设施建设,提高税收努力的程度,尽量做到应收尽收。

表4 各省2002~2007年税收努力效率的平均值及排名

三、计量模型的构建及求解

(一)变量的选取

本文主要研究税收努力对于税收收入的影响。对于研究变量税收努力,采用前文中所测算出的税收努力效率值作为税收努力的代理变量。根据已有文献的研究,税收收入还受到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故本文加入以下控制变量:

GDP,GDP可以用来衡量国家的经济总量。樊丽明、张斌首次提出可税GDP的概念,后一些学者在研究税收问题时采用可税GDP作为经济控制变量。而潘雷驰经过对税收和可税GDP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对GDP不可税部分的剔除并没有明显改变税收与GDP在总量、增量和增长率方面的关系。故本文直接采用GDP作为控制变量之一。

进出口额,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上的贸易连接增加,关税税率下降,进出口贸易增加幅度较大,进口税收也随之迅速增长。而出口退税却不从税收收入中扣除,作冲减财政收入处理,因此外贸的迅速增长加速了税收的增长。同时,市场开放程度也可从侧面反映出本国的国家税收政策受其他国家税收政策影响程度,政策的改变同样能够影响到税收收入。故本文选用进出口额占GDP比重作为对国家市场开放程度的衡量,来控制除税收努力外因素对税收增长的影响。

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变动可以代表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加快了经济增长的步伐,从而促进了税收的增长。并且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影响着税基的大小。比如第二产业不断发展必然使得增值税的税基扩大,而第三产业的增长也使得消费税的税基产生变化。故而产业结构的变动通过对税基的影响,使得税收收入发生改变。

营业盈余占GDP比重,税收收入不仅与税源大小有关,也与税源的质量有关。营业盈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等。因此,营业盈余占GDP的比重可以较好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效益水平,可以反映税源的质量对于税收的影响。

工资总额占GDP比重,工资不仅是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税基,同时其占比可以衡量国民的收入水平,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对税收收入有着直接的影响。

分税制,政策因素对于税收收入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税收的超速增长就是在分税制改革后产生的。对于分税指标,李婉采用各省收入比例和各省收入上解率来反映收入分配;李建军、肖育才以地方税务机关征收的税收收入与国地税组织收入之比表示的税收分权指标。本文采用后者,来度量税收分权的程度。程度越高代表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税收越多,而随其税收规模范围的扩大,就有可能产生税收征管上的规模经济或不经济效应。

(二)计量模型的构建

本文构建模型如下:

lnTaxit=α0+α1effortit+α2lnGDPit+α3openit+α4twoit+α5threeit+α6profitit+α6wageit+α6taxdecit+μit.

(1)

其中,表示省,t表示年份,effort为税收努力变量(用税收努力效率值作为代理变量),lnGDP为GDP对数值,open为进出口额(亿元),two代表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three表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profit表示营业盈余占GDP比重,wage表示工资总额占GDP比重,taxdec表示分税指标,即地方税务机关征收的税收收入与国地税组织收入之比。

由于测算税收努力效率值时采用的是2002~2007年除西藏外30个省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故在该部分也沿用2002~2007年除西藏外30个省和直辖市的相关数据。税收努力指标采用前文中所测算出的税收努力效率值,其余指标均来自2003~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三)实证结果分析

首先,对模型的设定形式进行检验,根据F检验,F(29, 142)=94.36判断模型均适合变截距模型而非混合数据模型;通过Hausman检验,chi2(8)=56.32判断模型均适合固定效应,故最终本文选择变截距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为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本文在回归时均采用稳健标准误。

采用软件STATA12.0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结果如下。

(1)列为我们所估计设定的模型估计结果,(2)列为加入时间虚拟变量的模型。本文主要关注的是税收努力变量。从上面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税收努力指标对于税收收入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税收努力程度每提高0.1个效率值,可使税收收入提高3.09%。表明税收收入的快速提升,税收努力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对于税收努力促进税收增长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类企业蓬勃壮大,尽管我国在不断简化税制,但现实所面临的问题随着企业的增多扩张,国际贸易的加深越来越复杂,这对征税带来了技术上的困难。且对于纳税人来说,一方面出于对税法的并不熟知,造成税收上缴不足,另一方面一部分纳税人出于自身的考虑,总会想尽办法避免交税。面对这种复杂的现实及心理状况,税务部门对于征收的努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税收努力体现于征税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硬件设施的投入(如金税工程的开发),这就需要征管技术水平等都不断提升,同时税务人员的素质也在不断增强,税务部门通过每年固定的税务宣传,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这些都是税务部门税收努力的表现。正是通过税务部门的这种主观上的努力与投入,使得税收流失减少,促进了税收的增加。

表5 模型结果

对于控制变量,GDP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以及工资总额占比对于税收收入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分税制指标表明地税税收占比的上升不利于税收收入的增加,这与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不同,这可能是由于所选指标的不同造成的。(2)列为在模型中加入时间虚拟变量,发现时间系数均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在2002到2007年,我国的经济平稳发展,税制也没有较大的改变,故而税收并没有在特殊年份有明显的变化。

值得说明的是,近几年来, 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与此相应,我国的税收收入开始回落。税收增速由2011年的22.57%,下滑至2012年的7.81%,并逐渐与GDP增速靠齐,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税收增长新趋势。由实证结果中可以预测,由于税收收入与GDP、工资占比、第二产业增加值有着正向关系,与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存在负向关系。因此经济增速放缓,GDP增速下降,必然会对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形成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挖掘税收努力的潜力,提高税收努力的效率是税收增长进入新常态后的重要出路。

表6 稳健性检验结果

四、稳健性检验

由于所选用指标的限制,本文采用的数据是2002~2007年共计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属于短面板数据。对于短面板数据,由于时间维度较小,每位个体的信息较少,无法探讨扰动项μit是否存在自相关,故一般假设扰动项独立同分布。

由前文的Hausman检验可知,该模型适用变截距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接下来本文采用调整回归样本,即引入其他的解释变量来检验是否有遗漏变量导致的对考察变量估计的不准确问题。

首先在模型中引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代表非税收入指标的预算外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衡量社会整体的物价水平,来检验是否有物价方面影响因素的遗漏。而对于非税收收入,有些学者认为非税收入同税收收入有着相互替代的关系,即非税收入的增减会对税收收入产生影响。由于非税收入大部分属于预算外收入,故本文采用预算外收入作为非税收入的代理变量。

再者,有研究认为,由于惯性或部分调整,个体的当前行为取决于过去行为。由于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主要来源,与经济发展等方面密切相关,除非有重大的战争或自然灾害,其趋势出于惯性及国家的宏观调控,会与往年有着较大的联系。故可采用“动态面板”对模型进行稳健性的检验。故本文采再利用差分GMM方法,对模型稳健性进行检验。求解时采用2sls即“one~step GMM”进行分析。

稳健性检验的结果汇总如表6。

表6中(1)列为原模型的结果,(2)列为加入价格因素的结果,(3)列在(2)列的基础上加入了控制非税收入影响的预算外收入。(4)列为动态面板GMM估计结果。在稳健性检验的三个结果中,税收努力指标系数均为正且显著,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是合理的。在(2)列结果中,各项系数的变化不大,税收努力指标系数有略微增加,但新加入的价格因素并不显著。第四列中加入了代表非税收入的预算外收入,税收努力指标仍然显著,系数有略微上升,其余指标系数变化不大。而非税收入指标系数为负数且显著,非税收入每增加一千亿元,会使税收收入降低0.02%。由于非税收入很大程度上被纳入预算外管理,政府的非税收入增加有利于财政自由,同时也保证了财政收入。故而非税收入与税收收入存在一定的相互替代关系,非税收入增加,税收收入会有略微下降。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2002~2007年除西藏外30个省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首先对税收努力指标进行刻画,采用DEA方法测算代表税收努力程度的“税收努力效率”,作为税收努力的代理变量。利用测算的税收努力指标,构建的面板数据模型显示税收努力对于税收收入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税收努力程度每提高0.1个效率值,可使税收收入提高3.09%。并通过调整控制变量及调整计量方法来验证了模型的稳定性。这证实了税收努力对于税收的高速增长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征管水平及人员素质等各方面的进步,加之国家对税收的重视,以及现行分税制度,都使得税务部门加大税收努力程度来做到应收尽收,以保障财政收入的稳定。

通过对税收努力效率的测算,发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税收努力程度较高,内陆地区税收努力程度偏低,这与经济发展程度及设施人员配备等各方面综合因素有关。并且针对不同的地区财政收支情况及税收努力情况的差异,各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与本地区相匹配的税收政策。如对于税收努力程度较高而财政赤字较大的地区,如广州、江苏等,政府应当在保持税收努力的前提下,相应削减财政支出,力求达到收支平衡;对于税收努力程度高,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地区,如天津、浙江等,可适当加大财政支出,更加完善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福利水平;对于大多数地区情况均为税收努力程度较低,财政赤字较大,对于这些地区国家可给予适当扶持,改善征管的硬件设施,加大人员配给,提高征税能力,尽量做到应收尽收。

同时,国家及税务部门应当重视税收努力等征管方面对于税收的作用,完善税务人员的培养制度,设立激励措施来促进税务部门尽最大努力来保证应收尽收,力求将“征管空间”降到最低。同时应当加大税务宣传工作,比如采取税务宣传月,微信推送等方式,来加强群众的纳税意识,减轻税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税务部门也应不断提升工作效率意识以及服务意识,构建征纳双方的和谐关系。

[1]高培勇.中国税收持续高速增长之谜[J].经济研究,2006,(12):13-23.

[2]乌兰. 产业结构视角下中国税收超GDP增长问题研究[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4):17-21.

[3]李普亮. 产业结构调整与税收增长:抑制还是促进[J]. 税务与经济,2016,(1):67-74.

[4]郭庆旺,吕冰洋.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对税收增长的影响[J]. 研究与探索,2004,(9):11-16.

[5]白景明.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税收增长关系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8(4):66-71.

[6]吕冰洋,郭庆旺.中国税收高速增长的源泉: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框架下的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2011,(2):76-90.

[7]黄凤羽. 中国税收收入超经济增长的若干原因分析[J]. 经济纵横,2010,(3):8-10.

[8]安体富. 如何看待近几年我国税收的超常增长和减税的问题[J].税务研究,2002,(8):10-17.

[9]安体富.中国税制改革顶层设计问题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4,(6):1-9.

[10]金人庆.中国当代税收要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1]王剑锋.中央集权型税收高增长路径:理论与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7):45-52.

[12]Lotz Jorgen R,Elliott R Morss. Measuring “Tax Effort” in DevelopingCountries[J].IMF Staff Papers,1967,14(3):478-499.

[13]潘雷池.“可税与否”未改变我国GDP与税收的基本关系:基于1978~2005年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7,33(7):17-30.

[14]杨得前.DEA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的动态评价:Malmquist指数的分析方法[J].当代财经,2010,(8):20-25.

[15]吕冰洋,李峰. 中国税收超GDP增长之谜的实证解释[J]. 财贸经济,2007,(3):29-36.

[16]周黎安,刘冲,厉行.税收努力、征税机构与税收增长之谜[J].经济学(季刊),2012,11(1):1-18.

[17]李健军. 税收征管是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的原因吗[J]. 税务与经济,2013,(2):79-86.

[18]陈东,刘金东. 从税收征管角度看我国税收超GDP增长:基于随机生产前沿模型的实证分析[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1):59-65.

[19]任致伟.增值税超速增长的微观机制分析[J].财经理论研究,2014,(4):41-47.

[20]Charnes A, Cooper WW,Rhodes 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429-444.

[21]杨敏.基于DEA理论的固定产出DMU评价与满意度分摊方法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22]Banker RD, Charnes A, Cooper WW.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Management Science, 1984,30 (11):1078-1092.

[23]解垩.政府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财经研究,2007,33(6):101-110.

[24]赵志耘,郭庆旺.我国的税收收入规模研究[J].税务研究,2002,(10):46-52.

[责任编辑:刘 炜]

10.3969/j.issn.1672-5956.2016.06.001

2016-09-06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4AZD023)

李一花,1971年生,女,山东东营人,山东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电子信箱)liyh@sdu.edu.cn。化兵,1992年生,女,山东济宁人,山东大学硕士生,(电子信箱)411795015@qq.com。

F812.42

A

1672-5956(2016)06-0001-10

猜你喜欢
税收收入征管税务
税务动态
山西财税(2022年4期)2022-05-23 05:03:26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当前个人所得税征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6:54
提升税务干部的学习力
农业主要税收收入
各项税收收入(1994~2017年)
环境保护税征管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基于《环境保护税(草案)》征管模式的思考
农业主要税收收入
各项税收收入(1994 ~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