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丹
【摘要】 由于当代社会太多的人把“金钱至上”当成一种人生态度,导致传统文化的精神影响力越来越弱,被人们抛弃、无视。传统文化的地位一落千丈,从以前的至高无上到现在的卑若尘埃。但是,抛弃传统文化的现代人也尝到了苦头,开始进行反思,开始重新拾起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对学生精神培养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的语文教学,更要秉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有什么意义,并且提出一些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扬传统文化的可行建议。
【关键词】中学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33-02
传统文化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着重大的地位,传承了我国的先人前辈们的思想精髓和道德品质。然而由于现代社会接受大量外来思想的冲击,导致国人的思想出现一种功利性的趋势,把赚钱作为第一原则,抛弃了传统道德和思想。这种变化导致了道德对人们的约束力下降,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不再有信任,各种欺骗、虚假行为层出不穷。对此我们要进行反思,重拾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传承传统文化,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推广语文教育。中学阶段时学生心灵和身体都在快速生长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语文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与光大。
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有何意义
1.提高汉语的社会地位
传统文化的衰落和外来思想的冲击,导致汉语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1]。现代社会的家长们只重视孩子们的外语教学,不顾孩子自身的意愿,逼迫孩子从小学习外语,不落后在起跑线上。现在的学生受到家长误导和考试的压迫,也只重视外语学习,不重视母语的练习。中小学生不重视语文课,在语文课上进行其他科目的练习的现象屡见不鲜。汉语是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载体,汉语的社会地位如此低下,传统文化也就无从传承。想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就要从提高汉语社会地位,彻底落实语文教育开始。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够对传统文学产生敬畏。学生们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才能在进入社会后帮助社会滋生尊重传统文化的风气,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社会的积极发展。
2.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我国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文化也变得越来越快餐化。现代人缺乏进行阅读的耐心,不屑于咬文嚼字地探究,对于阅读往往只是一扫而过,注意标题和图片。现代人更习惯的是用手机或电脑在各种社交网站上简单写写每天的心情和感受,根本没有机会去拿起笔写字,这导致了现代人的语言功能发生退化,语言越来越贫乏。作为中学阶段的学生,普遍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阅读范围仅限于网络文学,没有受到传统文学的熏陶。这非常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我国的传统文学传承已久,无论是在景物描写还是时事议论上都有独到之处。
3.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不仅仅能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能够从内心世界给学生熏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将大大有利于学生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语文教学就是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深刻教育,能够让学生在物质世界中保持精神上的宁静和淡泊,促进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我国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包含了各家哲人先辈的思想精华。儒家的“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学生礼貌的要求和待人处事的规范;墨家的“兼爱”“非攻”是培养学生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人道主义精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一种爱国的社会责任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一种自我约束的道德准则,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值得我们去继承发扬。
二、如何在语文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
1.通过课堂教学宣扬传统精神
我国的传统文化十分注重礼仪与道德[2]。在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对语言运用、描写方面的技巧进行讲述外,还要让学生们了解文章中蕴含的精神。比如在讲解《出师表》一文时,就可以介绍相关的三国历史背景,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作者的心态,更加深切地感受诸葛亮伟大的道德情操。还有在讲解《论语》的时候,将一些古人的教育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古论今,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古人的丰富智慧,意识到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指导意义。
2.通过教材内容进行延伸教学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古人的衣着、建筑、饮食、娱乐活动和思想观念都能通过文章表现出来。比如《兰亭集序》中就涉及到“曲水流觞”这种古代文人的娱乐方式。教师在讲述这一节课的时候可以介绍一下这种娱乐活动的具体方式,让学生对古人的生活有着更加清晰的了解。再比如讲《范进中举》一文时,可以介绍一下古代的科举制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体会科举制度的束缚性和黑暗面。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很多由名著节选来的文章[3]。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离不开对这些名著作品的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文坛地位进行介绍。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通读这些著作,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在学生阅读过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引导和纠正,开创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三、结论
传统文化是我国的先人和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十分重要的。我国想要建设精神和物质上都富足的和谐社会,一定要重视传统文化,在语言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通过课堂内容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延伸介绍一些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带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参考文献:
[1]唐新华.如何正确发挥语文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功能[J].语文建设,2015,24:26-27.
[2]赵芸慧.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体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0:251.
[3]常文侠.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