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美琪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第一中学 215106)
“饮食与营养”是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第1节,其教学重点是“说出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分、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教学难点是“对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实验鉴定及分析”。本节围绕“人体从食物中获取营养成分”这一重要概念,结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说出人体的主要营养物质,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的具体要求,力求以学生身边的饮食问题为切入口,开展解决问题的活动,并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逐步获得有关“人体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此,本节教学开篇安排“我最喜爱的食物”“选购三餐食物”的活动,从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通过“营养”概念的理论学习、“鉴定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的验证实验、探究实验、演示实验,让学生认识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种类、特性,了解食物可以给人提供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2.1 知识目标 说出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举例说出含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较多的常见食物。
2.2 能力目标 通过简单的实验,尝试鉴定常见食物中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存在,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家人和自己的饮食与营养。
3.1 晒晒“我最喜爱的一种食物”,渲染“饮食”氛围 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组晒一晒各自课前自拍的“我最喜爱的一种食物”图片,在学生间相互欣赏后,教师即设问:你们在家里有没有自己烧过饭菜?(学生七嘴八舌,有说“有过”,有说“没有”)随后进一步引导:假如今天由你当家,你会选择哪些食物安排全家的三餐饮食?
设计意图:借助一些学生形形色色“我最喜爱的一种食物”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3.2 搭配“一日三餐”,引出“营养”概念 让各小组取出一套印有日常食物图片的小卡片(如果不满足提供卡片中的食物,可用空白卡片上写上添加食物替代),组内学生商量选取、搭配“三餐食物”,将卡片贴在表中(表1)相应框内,同时让学生考虑:你们这样搭配的理由?你们可尝试将搭配的食物归成几类?完成“任务”后,各组派一代表介绍“三餐食物”搭配情况,并说说“搭配理由”“搭配的食物可归成哪几类”。教师作简评后,设问:我们每天都要“一日三餐”,你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要吃食物?”“人从食物中能得到什么?”(大多数学生能说出:营养)并进一步设问: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对“营养”概念的表述,使学生对“营养物质”有了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从尝试为家人搭配“一日三餐”到交流“一日三餐”搭配,引出食物中“营养”概念,同时培养关注家人和自己饮食营养的责任感。
表1 选取、搭配“一日三餐”食物
3.3 初实验,鉴定食物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 教师引导:食物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而且不同食物中营养含有量也不相同,那么能用什么方法来鉴定出食物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提示”资料。同时让学生回想:学过的鉴定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物为“淀粉”用了什么方法?基于学生实验前鉴定“淀粉”“蛋白质”“脂肪”实验方法的知识储备,再让学生阅读教材中鉴定“淀粉”“蛋白质”“脂肪”三个实验的操作过程,以大致了解实验操作的步骤。接着,组织学生取出教师准备好的“米饭、镘头、鸡蛋、花生”等实验材料,以小组为单位逐个实验操作:将一些米饭粒或馒头屑放在载玻片上,滴上一滴碘酒,观察米饭或馒头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将一些鸡蛋清分别放入两只烧杯里,其中一只加入少量开水,另一只加入少量蒸馏水,并均轻轻搅拌,观察哪一只烧杯里有白色沉淀产生?将一粒炒熟的花生种子放在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纸上出现什么现象?作为对照,用牙签蘸少许食用油点在白纸上,又能发现了什么?并提醒学生将实验结果填入表中(表2)。
教师进一步引导,并让学生取出各种“自带食物”如马铃薯、黄瓜、青菜、菠菜、鸡肉、猪肉、牛奶、豆浆、苹果、香蕉等,采取同样的鉴定方法鉴定,哪些食物含“淀粉”?哪些食物含“蛋白质”?哪些食物含“脂肪”?并让学生将实验结果填在表2。
最后,为了检验实验结果正确性,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信息库”中“常见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和能量”表,对照实验结果是否与教材中的一致。
表2 学生实验活动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对教师准备食物、学生自带食物实验鉴定,让学生不仅学会实验鉴定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常用方法,增强实验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再实验,鉴定食物中含有“维生素”“水分”“无机盐” 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自带食物”中,只有一部分食物鉴定到主要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另有一部分食物(主要是一些蔬菜、水果等)中还含有的“维生素”“水分”“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可通过什么方法鉴定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DIY”中“验证食物里含有维生素C”,然后各小组任选一种蔬菜汁或水果汁(课前准备蔬菜汁如豆芽汁、芹菜汁、萝卜汁,水果汁如橘子汁、苹果汁、梨汁),参照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法操作:取2mL左右蔬菜汁或水果汁放入小烧杯,再加入黄豆大小的淀粉团,搅拌均匀;另取2滴碘酒,用冷开水稀释5~6倍,再用滴管将碘酒稀释液逐滴入装有蔬菜汁或水果汁的小烧杯中,并轻轻振荡,注意观到什么现象?作为对照,取一片维生素C药片溶解到一大杯冷开水中,用它代替蔬菜汁或水果汁重复上面实验,是否出现相同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到,蔬菜汁或水果汁与维生素C一样,开始时碘酒与淀粉产生的蓝紫色会立即消失,当加到一定滴数后,溶液变成蓝紫色后,振荡也不褪色,由此得出“蔬菜汁或水果汁中含有维生素C”实验结论)教师解释原因:碘酒与淀粉产生的蓝紫色消失,是因为蔬菜汁或水果汁中的维生素C与碘酒发生了化学反应;当溶液不再褪色,则说明蔬菜汁或水果汁中的维生素C被完全消耗掉了。
教师再指导:至于鉴定食物中还含有“水分”“无机盐”营养物质,可直接采取烘烤、燃烧等手段,从食物中“暴露”出来后观察。并演示:取一些花生种子或玉米粒,装进干燥的试管里,放在酒精灯上均匀烘烤(试管内壁上出现一些小水珠);再取一粒花生种子或玉米粒,用解剖针的尖端将它挑起,放在酒精灯上燃烧(花生种子或玉米粒燃烧后剩下的灰白色的灰是无机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鉴定食物中含有“维生素”“水分”“无机盐”,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3.5 说说练练,小结、巩固本课内容 教师设问: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并让学生思考:各自“最喜爱的一种食物”中主要含有什么营养物质?待学生们组内简短交流后,请1~2位学生起立说说这节课体会,再请学生以组为单位,逐个说说开始时各自晒的“最喜爱的一种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营养物质?最后,布置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尝试将如下的食物与对应所含的主要营养物质连一连:
①糖类含量较高食物A.花生、大豆、食用油②蛋白质含量较高食物B.米饭、馒头、面条、玉米③脂肪含量较高食物C.新鲜的蔬菜、水果④维生素含量较高食物D.奶、鱼、蛋
课尾,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我们从食物中获得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究竟有什么作用?下节课再学习。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内容小结、反思、拓展,进一步疏理、巩固新学知识,也为下节课作辅垫。
本节课紧紧围绕“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这个主题,以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实验鉴定等为主要教学方法,从晒“我最喜爱的一种食物”营造“饮食”氛围入手,通过尝试“为家人选取、搭配三餐食物”活动,引发“人体究竟从食物中得到什么?”问题,引出“营养”概念,再采用层层深入实验的方法,验证鉴定“教师提供食物”、探究鉴定“学生自带食物”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拓宽鉴定食物中含有“维生素”“水分”“无机盐”,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教学中,师生间互问互答,共同边做边想、边想边做,既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也引导学生能科学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