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教学过程及体会

2016-08-21 02:26:38
生物学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叶绿体绿叶色素

林 密

(福建省仙游金石中学 351200)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策略主要有“先讲解后实验”策略、“边讲解边实验”策略、“边示范演示边实验”策略、“边实验边指导”策略、“先实验后总结”策略、“随机应变式”策略等[1]。由于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学生实验, 实验技能要求不高,但更注重实验思维的发展,为此笔者采用“先做后学,设计问题串”策略,进行了“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课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 教学过程

1.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随着季节的变化,植物叶片的颜色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说明植物所含色素的不同,那么植物细胞到底有哪些色素?如何进行提取与分离?教师在课堂上随手取一支干燥的白粉笔,将其一端(约 0.5 cm)竖直浸入预先做好的叶绿体色素粗提取液中,待其充分吸液后 ,使其略微干燥,接着将该端竖立于 95%乙醇当中,片刻后,粉笔上会出现4条不同颜色的色带。

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和简易的实验,学生会对亲自从叶片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激发学习的欲望。

1.2 完成实验操作,展示比较结果 学生按教材实验方法自行独立完成实验,教师巡视课堂规范学生实验操作,倾听小组的讨论情况,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典型案例,最后展示比较各组实验结果。通过比较提高学生好奇心和质疑:为什么我所得到的结果与别人不一样?如何改进或有何新办法?激发学生继续探究乐趣和活跃思维,并同时阅读教材,提高自主探究意识,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和成功喜悦。

1.3 设计问题串,激活学生实验思维 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学生操作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研究,设计下列问题串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解决问题:①为什么要剪碎和研磨叶片?②涉及的几种化学药品如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层析液作用是什么?③本实验包括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理论依据是什么?④本实验操作过程应注意哪些?在操作完实验后,分析讨论这些问题串,让知识得到升华,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从本质上把握知识。

1.4 分析错误,订正操作 教师收集整理学生实验环节中典型性案例,借用多媒体呈现出来。让学生相互评价,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表1)。

表1 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原图及解决方案

1.5 得出结论,巩固练习 滤纸条有4条不同颜色的色带,这说明了绿叶中含有4种色素。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和黄绿色的叶绿素b。各色素带宽度不同说明是绿叶中各种色素量不同,一般而言,叶绿素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3倍左右,叶绿素a的含量是叶绿素b的3倍左右,叶黄素含量是胡萝卜素的2倍左右。 各种色素带在滤纸条的表现是其分子结构、含量和溶解度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设计思考题:①简要概述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顺序,归纳总结本节实验内容。②在圆形滤纸的中央点上色素滤液,对叶绿体的色素进行纸层析法分离,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个色素环,从内到外的颜色依次是什么?并分析原因(使课堂得到延伸,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教学体会

(1)采用“先实验后总结”,有利于将实验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抽象概括出概念、规律、结论。同时使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在挫折中领悟,在实践中得到升华,是“尝试与错误”的学习方式的一次实践体现,创造情境,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历程,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2)本节课“最近发展区”是,为什么实验之前要将叶片剪碎和研磨?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层析液作用是什么?以及各操作步骤的理论等。我将这些内容设计成问题串,不但教学目标明确,而且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3)关注学生发展,首先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表达三个最基本能力。本节课从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操作内容,积极主动探究,思考分析实验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实验结果的形成原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有效的。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教学“十二”规划课题“高中实验有效教学研究”,No.FJJK15-435)

猜你喜欢
叶绿体绿叶色素
色素热舞
“听话”的色素
科学大众(2021年9期)2021-07-16 07:02:50
绿叶 稳步向前
绿叶 奋发有为
绿叶 饮水思源
绿叶 至善至美
甜油的生产及色素控制
中国调味品(2017年2期)2017-03-20 16:18:21
天然色素及红色素的研究进展
现代食品(2016年24期)2016-04-28 08:12:04
南方红豆杉叶绿体非编码序列PCR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茶树叶绿体DNA的PCR-RFLP反应体系优化
食品科学(2013年6期)2013-03-11 18: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