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杰
【摘要】 目的 分析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6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36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 研究组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切口感染1例, 无肠梗阻复发情况, 对照组切口感染4例, 肠梗阻复发2例;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5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结论 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显著, 有效减少复发及并发症, 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关键词】 内置管肠排列术;粘连性肠梗阻;效果;小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024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 腹痛腹胀、反复呕吐及排气排便停止为主要临床症状, 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为寻求粘连性肠梗有效治疗方法, 本研究针对本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6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6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 患者均有过腹部手术史, 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36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男14例、女16例, 年龄36~61岁, 平均年龄(40.78±6.08)岁;研究组患者男16例、女20例, 年龄35~60岁, 平均年龄(40.98±6.1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检查, 持续胃肠减压及禁饮食。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 常规消毒铺巾, 选择原切口开始进行手术, 打开腹腔后, 根据患者个人疾病情况给予肠切除吻合或粘连松解手术。
研究组给予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 患者平卧位, 给予常规消毒和破膜外全身麻醉, 从腹直肌左右切口进入腹腔中进行手术, 采用中弯钳将切口两侧腹膜提起, 钝性分离所有粘连肠段, 直至回盲部。如有肠胀气或者积液, 先进行小肠减压术。在Treitz 韧带下20 cm处空肠左右部位给予荷包缝合并戳一个小口, 待气囊充分盈满用左手将肠袢加以固定, 然后右手将气囊拖拉到回肠末端, 通过排列管尾部导管充分放空气囊中的空气, 束紧肠壁上的荷包缝线和缝合小肠浆肌层, 若发现肠浆肌层撕脱及时修补。由右上腹戳切口引出固定。术后3周左右拔出小肠排列管, 拔管前观察检测肠管通畅度, 服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维持水电解质和营养支持, 平衡酸碱。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排气时间、切口感染情况、住院时间、肠梗阻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效果 研究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3.96± 3.7)min、(5.8±2.7)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0.98±4.78)min、(13.02±3.4)d(P<0.05);研究组切口感染1例, 无肠梗阻复发情况, 对照组切口感染4例, 肠梗阻复发2例。
2. 2 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肠瘘形成1例, 腹泻1例, 总并发症发生率5.55%(2/36);对照组肠瘘形成3例, 腹泻4例, 总并发症发生率23.33%(7/30), 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较为常见一种肠梗阻疾病, 由腹腔损伤、出血及炎症有异物引起的, 腹部手术后的粘连是肠梗阻的主要原因, 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易导致肠梗阻症状反复慢性发作, 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2, 3]。为探究其治疗效果, 本研究针对给予常规手术治疗与小肠内置官场排列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肠梗阻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表明采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显著。分析原因可能为:将气囊拖拉到回肠末端, 通过排列管尾部导管充分放空气囊中的空气, 排列管尾部导管独特结构以及所在位置, 有利于充分排出气囊中气体。小肠内置管具较好弹性可促使肠襻形成大幅度半环状, 避免尖锐角度形成, 术中钝性分离所有粘连肠段有利于术后加以固定肠袢粘, 达到预防肠梗阻的复发[4]。术中切口创伤面小, 术后维持肠内营养, 服用抗生素, 减少切口感染以及住院时间。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粘连性肠梗阻应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较为安全可靠。分析原因可能为:小肠排列管具有较好的弹性和韧度, 能够支持肠管, 并控制肠内粘连发展成团情况。排列方式呈现阶梯状, 有利于阻断解剖位置与排列肠管接近后弯曲, 从而方便于肠内容物输送到远端, 恢复肠蠕动功能, 减少腹胀症状, 且有利于后期拔管后肠管继续保持良好通畅性[5]。受样本例数限制, 关于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的远期疗效, 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 采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显著, 有效地降低了肠梗阻的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花费, 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国庆, 任金祥, 王旺河, 等. 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复杂粘连性肠梗阻34例临床分析.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 27(12):1228-1229.
[2] 叶武清.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38 例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9):2099-2100.
[3] 田家甫.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分析. 吉林医学, 2015, 36(17):3820-3821.
[4] 李志民.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重症粘连性肠梗阻16例临床分析.河南外壳学杂志, 2015, 21(4):62-63.
[5] 黄明忠.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探讨. 当代医学, 2015, 21(27):73-74.
[收稿日期:2016-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