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课程标准》上好语文写好作文

2016-08-17 15:08康凤芸
北极光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习作教学课程标准

康凤芸

摘要: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是公认的一大难题。教师要正确全面解读写作的教学目标,合理有效地落实课程标准,帮助学生解决他们习作时经常遇到的困难,让孩子们不再畏惧写作,愿意倾诉、愿意表达,让这一难题得到解决。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在小学阶段,让无数教师和家长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的写作。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孩子们每期都要进行很多次练习,但是很多孩子还是畏惧写作。每次作文教学,老师们都喊累;每次布置写作,孩子们就直叫烦。到时候,孩子们都会把作文交上来。但其效果如何呢?你一定会大吃一惊:有的是原文照抄,有的是东拼西凑,有的是敷衍了事,还有的是父母代写……看着孩子们“绞尽脑汁”交上来的作文,我们真是哭笑不得!

难道是我们的教学真的出了问题,还是现在的孩子真的不可教吗?面对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这一难题,我们真的束手无策吗?不,其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小学教师指出了作文教学的门道,让我们明白了写作教学并非难题,写作就是倾诉,倾诉是快乐的,写作也就是快乐的。

一、正确理解新课标下的写作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不同学段对写作的提法不一样:1-2年级称为“写话”,3-6年级称为“习作”,7-9年级开始称为“写作”。这样冠名的目的不是好听,而是为了体现降低小学阶段写作的难度。写话、习作、写作是写作能力的三个层面。“写话”层面是指“积词连句”“连句成段”和“分段表达”的能力训练,就是让孩子用笔说话。“习作”层面是指把“心中所想、口中所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要求写记实文字和简单的应用文。“写作”层面是指在写作入门以后,让学生登堂入室,也就是传统写作教学,“粗通文墨”的阶段。我们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主要是写话和习作两大块。

二、合理有效落实课程标准下的习作教学

俗话说看者容易,做者难。的确是这样。孩子们从上学开始,每天都会学习到优美的文章,但是你如果要求他们去写,那就不容易了。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不光授之以鱼,还将授之以渔。”交给方法,这是任何能力形成的第一步。

(一)认真落实各个语文知识点教学

作文教学要求孩子们能用自己的手表达他们的心灵,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要进行书面表达,这就需要掌握一定字词,并积累一些好词好句,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扎实、牢固。

(1)重视拼音教学。汉语拼音,这是孩子们入学首先要学习掌握的内容。很多教师认为,教学汉语拼音就是为了识字,为了学习普通话。其实,当孩子们掌握了汉语拼音,这如同给了他们一根写作的拐杖。由于年级低,孩子们所认识和掌握的汉字相当有限,这就极大阻碍了他们的书面表达。但是,学会了汉语拼音就及时填补了这一空缺,完全满足孩子们的书面表达。记得,前年和我搭班的数学老师病了,孩子们很想念她。他们一个个把心里话写在家庭作业本上,表达出对老师的感谢和思念。当这位老师看到一篇篇汉字中夹杂着拼音的文章时,我们十分感动!

(2)加强字词教学。识字、写字是低段教学的重点,我们要加强这一环节的教学工作。低段的写话训练就是要求学生连词成句。字和词密切相关,有的是单音节词,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有的是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要写话就少不了要用汉字,因此如果忽视这一环节的教学,孩子们不能很快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孩子的写作欲望、写作兴趣就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孩子们如果在表达中出现较多的错别字,这很不利于老师批改和自身能力提高。因此,识字、写字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基础,不容忽视。

(3)重视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就是学生、老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中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关键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些看是阅读的要求,而其中更多的是为写作作了铺垫。有了这样的能力,我们就不用担心学生不会写作了。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学习运用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阅读教学要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一些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写作的规律和方法。

(4)上好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的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少不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小组的对话。因此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思想,学生的语言,学生的个性和语言表达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如此下去,我们的孩子就不会在畏惧写作了。

(二)改进对学生习作评价方法

(1)赏识学生,营造积极氛围。老师的评语要充分肯定。面对孩子们的作文,我们要充分给予肯定。哪怕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小标点,我们都要将它们放大。对于孩子们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与之亲切交谈,能与其达成共识,使其自觉修改。让孩子朗读自己的佳作。当孩子们的文章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时,此刻孩子的心中一定会更加喜欢习作,其他孩子也渴望自己的习作能在大家面前朗读,他们也会努力写好下一次作文。当我们把孩子们的好作文定期张贴出来,孩子们会悄悄地相互学习,这是任何教学都达不到的效果。

(2)走进孩子,发现孩子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和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要抛弃高高在上的指点和说教,与学生靠得更近,发觉在我们眼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在孩子的心目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要和孩子们一样有一颗童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去真正了解学生的千差万别。

(3)互动评价,实现主体多元化。我们在评价是要构建并运行“互动”的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成为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孩子们自批、互批、众改的方式创造了良好的作文气氛,使全体学生都十分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做好作文教学不是三、五月就能完成的是事,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但我们坚信,有了《语文课程标准》这根指挥棒,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会打开新的局面,我们的孩子的作文能力将真正得到大大提高。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标准习作教学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培养学生的生活素养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改变课堂从目标制定开始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