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与应用探讨

2016-08-16 03:52苏君锐
大科技 2016年26期
关键词:规章制度电力企业计量

苏君锐

(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琼海供电局 海南琼海 571400)

新形势下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与应用探讨

苏君锐

(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琼海供电局 海南琼海 5714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计量技术在电网正常运行中的应有越来越普遍。并且电力计量的管理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因此电力计量在电力事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我们从全面来看,电力计量的管理水平还尚待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其水平和推动电力计量的进一步应用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进行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时必须对于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本文就沿用这一思路展开研究。

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应用

所谓的电力计量是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进行联系的主要环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力企业的日常管理水平及企业信誉。一般来说电力计量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电力计量设备,因此电力计量设备的精确性直接关系到这项工作开展是否合理,这是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关键。应该说电力计量管理是一项综合的工作,涵盖了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以及相应的管理标准。我们知道电力企业归根到底是一种企业,它还是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的。那么经济效益的获得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其服务的质量与客户的满意度,而保障这两项工作顺利展开的关键因素恰恰是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因此对这项工作展开相关研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1 当今电力计量管理的新形势

当今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许多方面离不开电力资源的消耗,电力供应的紧张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看电力的生产与利用不单单是一个技术的问题,因为其中更多涉及到各式各样的经济因素。一定时期内我国的电力企业的电力计量在提高用电效率和促进安全生产改善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1]。然而在新时期一体化的电力计量技术被广泛在电力企业的各个领域进行应用,并且这一技术更多向着系统化、应用化、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这一形势下精确的电能测量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另外新的形势也对电能测量技术的精确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一体化电力测量技术的有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力计量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难度与强度,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生产安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作用的有效性,也就是依旧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形势的需要。

我们知道节能减排是一个世界性的主题,可以说电力计量的智能化能够促使我国的电力系统得到全面的升级,因此电力供应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节能减排的主题。电力设备的更新是一项综合的工作,因为这一工作涉及到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了供电销售和测试安装以及财务管理还有生产调度。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处于转型时期,在经济的增值中无论是人均耗电量还是单位面积的耗电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在这一形势下,需要建设大型建筑耗能平台所需要的智能电表,传统的电力计量设置是无法完成这一任务的。

综合以上对形势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提高电力计量管理的水平十分的重要。可以说高效、安全的电力系统管理(图1)以及电力企业产品销售信息化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提高电力计量的管理水平。

图1 电力管理系统

2 进行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进行有效的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作,完成这项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综合来看相关的工作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建立健全电力计量的各项规章制度;将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的实施;加强电力计量的综合管理。为了详细对这三部分进行探讨,笔者逐条展开分析。

(1)建立健全电力计量的各种规章制度。可以说任何一项工作的有效开展都需要依靠相应的制度支撑,因为相关的制度是一项工作开展的准则和方向。应该说没有制度的支持,自然工作的展开就会处于迷茫的状态,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使工作“成方圆”,就必须建立健全电力计量的各种规章制度。

因此,进行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的最基本基础,就是建立相应的各项规章制度。一般来说一套新规章制度的建立绝对不是凭空而来的,也就是绝对不是完全破旧而立新,而恰恰是对旧的规章制度的一种调整与修补。这一调整与修补更多表现为对原来的规章制度进行详细的梳理,避繁从简,对于不合理的制度进行彻底的摒弃,对于精华的部分进行有效的吸收[2]。海南地区属于较为发达的地区,应该说原有的规章制度较之其他地区来说还是合理的部分较多,因此吸收原有规章制度的部分会起到较大的效果。应该重点对电力计量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实现全员式的管理,这样就能打造全方位的、立体化的管理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把监督制度有效地纳入到管理制度中,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力计量管理的透明度,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管理模式。

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应该不能忽略调动相关电力计量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制定管理工作业绩和薪酬挂钩以及处罚的相关制度。其实这一工作除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从而打造了完善的管理体制。

(2)将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的落实。可以说任何完善的科学的规章制度如果不能落实到实处,那么这些制度也会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可以说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要想得到很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上下一番功夫。

第一应该要求相关管理工作人员严格地遵守各项相关制度,每一名管理人员都应该及时撰写工作日志,记录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应该委派专业人员对这些记录进行相关的检查,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另外还应该切实实行上岗检查、事故调查、设备定期检测和维修等各项规章制度,应该说这一部分制度的有效落实是相当重要的。这一部分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一般表现为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肩上都有指标、有考核,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实现了全员参与、全员负责。

最重要的是对于规章制度是否得到有效的落实问题,还应该依靠完善的赏罚机制来进行把握。对于没有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的工作人员,应该进行严厉的处罚,对于严格遵循规章制度的人员应该给予适度的奖励。

(3)加强电力计量的综合管理。第一步应该加强电力计量设备的管理工作,对电力计量设备进行建档管理,实行全程化的监督与管控[3]。应该对设备的维修、改造、报废、购买进行及时详细的记录,这样就能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把握。第二步就是加强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应该说工作人员的相关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电力企业应该把培训工作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应该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职业技术水平以及相关的管理水平,这样就能带动电力计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还应该控制相关人员的招聘工作,积极选拔国家重点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这些人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他们的加入必然能够提高电力计量管理的水平。

3 新形势电力计量技术的有效应用

电力计量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及电力计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力计量技术的有效应用,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电力计量技术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应该重点在电力计量设备的技术和性能方面进行大的改进和创新,这样就能够进一步推进电力计量技术的应用。

电力企业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该积极关注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尤其是核心元件传感器的改进和更新工作,应该说这一工作是实现电力计量技术应用水平提高的关键步骤[4]。另外还应该加强设备的自我故障诊断和自我矫正功能的开发,这样就保证了电力计量设备的精准度。

还应该积极对电力计量设备的性能进行有效的改进,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应该说这一工作是制约这一技术应用的关键因素。

4 结语

本文:①对电力计量管理的所处的形势进行一个大概的描述,应该说电力计量的管理尚处于发展的阶段。一体化的电力计量技术逐渐被应用到电力企业的相关管理中,但是其应用的水平和相关的辅助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5]。②对进行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的相关举措进行详细的探讨,其中的措施大概分为三个部分。a.建立健全电力计量的各项规章制度。b.将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的实施。c.加强电力计量的综合管理。③对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的有效应用进行了分析,这一部分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电力计量设备的技术和性能进行更新,对对相关的新产品进行积极的研发。另外还应该积极地进行相关的改进,从而延长电力计量设备的使用寿命。

[1]郑宜超.浅析新形势下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与应用[J].通讯世界,2014,18:76~77.

[2]陈胜,李云勃.新形势下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与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0:150~151.

[3]翁怡敏.电力计量管理标准化管理及应用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29:52~53.

[4]周文勇,李擎雯.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实践探索提升电力企业管理之路[A].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集——2014年度全国电力企业优秀管理论文[C].大赛获奖论文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增刊),2014(1):2.

[5]窦荣政,李迎新.浅谈供电企业电能计量标准化管理[A].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集——2014年度全国电力企业优秀管理论文大赛获奖论文[C].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增刊),2014(1):2.

TM73

A

1004-7344(2016)26-0069-02

2016-8-26

苏君锐(1988-),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电能计量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规章制度电力企业计量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墙化”更需“强化”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中国电力企业的海外投资热潮
第三部分 规章制度
关于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
英国小学的规章制度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