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党员是青年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在众多优秀的大学生中再择优挑选出来的大学生党员对周围群众会有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青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强,在模范的带头作用下一定会朝着有助于推动祖国前进的方向发展。本文从高校学生党员的作用出发,探讨了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机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3-18
作者简介:回智勇,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助教,学生处处长助理,曾获“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民办院校分会2015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一、我国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力量不足
现在高校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即过度招生导致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够,突出表现在辅导员任务加重。许多高校的辅导员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这一职务,导致无法有更多的精力来管理学生党员的事,多数是交给学生自己来投票选出党员,最后由班长、团支书将名单交给辅导员过目,接着在学院公示,如果没有人提出异议就算通过。党组织把重心都放在了发展党员数量上,老党员的培养教育管理明显不足,最终结果是学生党员的数量增长速度与质量提升速度不成正比,学生党员的质量参差不齐。
2.学生党员评价体系还不够成熟
现在有些高校出现了一种唯分数论英雄的现象,就是将分数作为有没有资格获得某些荣誉的唯一评判标准。当然也有部分高校是看参与班级活动的能力及成绩来判断学生是否具有成为学生党员的资格,但无论怎样,上述两种评价标准对学生党员的判定是存在问题的。国家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不仅仅需要考虑到学习成绩以及参与的班级活动,还要综合其他很多方面来考虑。
3.学生党员培养机制存在不足
大学生党员能在学校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培养,因材施教。党支部书记应该切实关心每一位学生党员的个人成长、生活状态等,积极做好相应的培训培养工作。但现有的大多数培训都是“填鸭式”的死板课堂教育,大大降低了学生党员的积极性。此外,一些高校的学生党员培养管理方式出现了偏差,为了吸引学生党员参与培训,这些高校组织了很多的娱乐活动或者文体活动来代替党员教育课程,这都是培养教育管理机制不够成熟造成的不良后果。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员培养教育管理的建议
1.增强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后备力量
高校的学生党员工作主要是由党支部书记来负责,党支部书记在整个学生党员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在选拔党支部书记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大考察力度,采取民主投票,充分考虑学生党员的意愿,把真正有能力、懂得奉献、懂得管理的优秀人员推选为党支部书记。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党支部书记的工作量,一定要确保党支部书记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学生党员的培养、考核、评价等一系列工作中。
2.建立多方位评价机制
严格按照标准,从发展入口和党员考核双重机制来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目前出现的问题是党员数量增长过快和培养机制落后的矛盾,将其拆开来解决,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应考察预备学生党员的生活习惯与同学之间的交往情况,对于重大是非的判断是否和党保持一致,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再结合党员或群众对这些学生预备党员的评价来作为发展的条件。对已经成为党员的学生,要注重在党员期间的考核评价,对表现好的要进行鼓励,对表现不好的要坚决进行批评教育。
3.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教育方式
高校学生党员的传统培养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要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培养途径,必须要从建立健全的培养机制出发,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争取做到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党员不仅拥有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还有足够的实践经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0/201307/xxgk_154012.html,2013-07-03.
[2]叶 静,林媛媛,马颖哲.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创新方法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